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提升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民族灵魂的塑造。
不断挖掘教育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锻造和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能铸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国家和民族才能两翼齐飞,屹立于世界之林。
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教育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呼唤现代教育塑造民族的灵魂。
纵观国外,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但人文素质令人堪忧,“只有技术,没有文化”。
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急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加强人文校园建设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人文校园是以人为本,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充满了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
是以提高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为根本。
建设的程度集中反映出师生、学校的发展、精神风貌、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等状况。
在人文校园的熏染和浸润中,师生的活力被激发、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富有特色、学生富有特长,课程富有特点,学校教育不断产生新质,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的精神家园,是凝练学校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神品牌的关键,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更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建设人文校园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綦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人文校园建设,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推进特色学校的形成,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物质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规范人,以人文化的研培塑造人,以人文化的课程培养人,以人文化的活动培养人,以人性化的关怀爱护人为人文校园建设思路。
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特色化、和谐化、多样化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公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校园。
二、创建目标
1.2011年7月—2011年12月全面规划,动员布署。
⑴精神文化层面:
让全体师生员工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形成共认,创设“一个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个校训”、“六种作风,“十个共识”为目标,提炼学校精神,提高全民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⑵物质文化层面:
对学校的环境布置、建筑设计、室内外装饰等物质条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力求做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传递学校教育信息,渗透学校意志、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⑶制度文化层面:
形成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各种制度,让制度内化为个体符合制度规范的自觉要求。
通过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
⑷文化活动层面:
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得到润育和丰满人,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⑸人文化的研培层面:
把高标准的塑造教师人格形象、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放在首位。
建立人文化的研培体系,外塑仪表,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内修素养,不断提升自我内涵;夯实本位,不断升级自我能力。
采用“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在研究中发展创新、在反思中提升理念、在互动中共同成长的研培方式,内外兼修,努力塑造有品位、有魅力”的典型教师。
⑹人文化的课程层面:
在人文化的管理体系下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整合显性课程,落实新课改精神;挖掘隐性课程,积淀文化底蕴;开发校本课程,系统开设“2+x”拓展性课程,强化习惯养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努力塑造高素质人才。
⑺人文化的关爱层面:
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构建人性化的关爱体系,开设心灵驿站、开展网上沟通、实施心理辅导机构等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的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才能,设立最佳创新奖、探索奖、进步奖,园丁奖,最有希望奖、顾全大局奖、比翼双飞奖和和谐团队奖等,关爱教师的精神需求;关爱教师的家庭生活,让家庭生活充满的人本关怀。
2.2012年1月—2012年12月按指标建成人文校园。
3.2013年1月—2015年10月实施研究,总结提炼。
4.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自评申报,考评达标。
到2015年,学校达标建设成为人文校园,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校充满人本关怀,学校更具特色、品牌和亮点。
三、创建原则
1.思想性原则: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人文校园建设。
2.人本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人在人文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人﹑培养人、感染人、激励人作为人文校园建设的工作方向。
3.科学性原则:
人文校园的建设需要科学、规范的运作。
从方案的设计到规划的拟定,从人文精神的提炼到人文景观的建设,从办学理念的提升到办学思路的调整,都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动态性原则:
校园人文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要有前瞻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
5.整体性原则:
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要做到整体格局与建筑相宜、语意与区(室)相宜、装饰与环境相宜、图案与文字相宜、历史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美感与育人相宜。
6.特色化原则:
在人文校园建设中,做到规划和设计格调鲜明,内容的选择和编创具有创意,既注重规范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7.主体性原则: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8.体验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活动体验,促使学生通过体验转变观念。
9.熏陶性原则:
借助有益的人文素材和人文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0.创新性原则:
建设与实施要围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科学的创新精神指导和组织实验工作,力求在培养途径和模式构建上有新突破。
四、主要任务
㈠突出核心性,搭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及新平台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⑴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方法构建和实施
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创建开发机制,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培养资源。
确立筛选原则,按照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归类提炼素材和资源,以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把加强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课堂”,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素的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寓人文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系列人文选修课;在活动类课程中,贴近生活、体验感悟、得以内化;在校本课程中设计“2+x”拓展性课程,拓展人文教育领域,实现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
加大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⑵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
红色歌曲、经典名著、革命故事、励志箴言等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
构建以“唱读讲传”四位一体活动体系及内容,传唱励志、感恩、校歌班歌等歌曲;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
构建实施方案、操作流程,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和精品化,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学校塑魂工程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
⑶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巡回宣讲和专题讲座
成立学校、年级、班级宣讲团,深入到各学区、各年级和班级广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邀请专家学者和有专门研究的学生家长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和专题辅导会,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和推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并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
⑷依托学生社团、小组活动广泛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依托少先队、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社团,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加强对学生学习型社团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指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学习研究活动的指导。
加强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组织社团成员学习研究的能力。
⑸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教育平台
⑹开辟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时间,通过领导讲话、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黑板报和开办宣传橱窗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领导
⑴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大力支持、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强大合力。
教导处、德育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⑵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保障机制
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部门干部、建立指标评估考核班主任和教师工作,设立专门的表彰制度和奖励制度,确保教育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队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队伍素质的高低、工作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构建一系列措施,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一支政治可靠、作风顽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兼职教育工作者队伍。
㈡突出特色性,锻塑、凝练校园精神文化“一个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个校训”、“六种作风,“十个共识”
1.提炼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在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
学校教育就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作为基础教育,就是习惯加特长的教育。
好的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加强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协调科学发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定格为“习惯成就一生”并加以阐释,丰富其内涵,使之成为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塑造一种精神。
培养狼道精神。
3.培养一种意识。
用“大福利观”引导全体教师乐于奉献。
4.践行一种校训。
“踏实做事,诚信为人”
5.打造六种作风。
(校风、党风、干风、教风、学风、班风)
积极向上的校风
形成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形成健康和谐,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不断奋进、情满校园的校园风气。
编制校赋,创作校训,设计校旗、校徽,让其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创办校报、校刊、校歌,确定校树、校花体现本校特色,反映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展示学校历史变迁、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素质教育成果;建成校内人文基地,使全体师生对学校精神具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3.锤炼敬业奉献的教风
加强人文建设,焕发校园人文生机,最根本的是加强教师人文建设,一所学校人文品位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教师群体素质。
在倡导班子要具有“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让教师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教师树立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骨干、名师制定工作和教师帮扶计划下,锤炼出敬业奉献的教风。
4.培育勤奋进取的学风、班风
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师生的思想行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以此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班风,引导师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一起做。
6.达成“十种共识”。
即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树、一花、一陈列室、一荣誉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5.建立一种关系。
即建立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人文校园建设与文明单位建设融为一体。
努力构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群体的新型关系,即“领导与朋友”“师长与朋友”“朋友与朋友”的关系。
构建一种平等、和谐、融洽、友爱人际关系。
㈢突出品位性,创建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实施、生活资料等等,是人文校园的外在标志,更是人文校园生成的条件。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
1.营造靓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构建人性化的自然环境,创建花园式的绿化环境,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作落实到位。
2.打造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
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网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3.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⑴形成浓郁的标语、标识文化。
在校门口、球场边、教学楼、楼层走廊、学术厅、功能室、在教室、悬挂标语。
在校道门口,楼梯口拐弯处,办公室、绿化带等醒目位置设置标识。
建设警示标语,征集各种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得益彰,彰显人文校园特色。
⑵形成丰富多彩的橱窗文化,展板文化,墙体文化,建成沟通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学生文化活动的阵地。
⑶开辟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
各个楼层确立不同的主题,分别建成“艺术走廊”、“名人走廊”、“科技走廊”、“双语走廊”、“随笔走廊”“灵动走廊”等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
㈣突出规范性,建设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
规范学校人性化建设实施行为。
1.建立三级管理机制
成立校级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制定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年级组和教研组拟定学期计划,组织研培活动,负责反思总结。
形成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各项可行的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领导小组的例会制度,人才培训制度,学校经费管理制度,领导小组管理职责,教导处德育处工作职责,年级组和教研组工作职责,教师常规管理要求,研培制度,实施综合评价量表,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学校人文校园建设民主参与决策制度,科学规划制度。
3.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发扬民主管理,建立领导小组议事例会规则,搭建民主管理通道,形成教代会、专家、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决策校园人文建设。
4.建立课程开发机制
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建立筛选原则,评估素材价值,制定标准分类,构建人文教育内容体系,确立编制原则,构建校本教材。
5.建立活动实践机制
建立活动实践系列制度及方案,设计多样化活动形式,构建操作流程,评估活动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6.建立环境熏陶机制
建立多样化的人文物质环境,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反思行为内化自我。
7.建立考评机制
建立教师工作考评细则、师德师风考评细则、学生家长考评细则等多项考评制度;建立考评操作体系;每学期学年对教师进行考评。
8.建立多种激励机制
采取树立典型,团队与个人评选,政策奖励,政策奖励,鼓励师生优先发展。
9.自我发展机制
建立外部监控与保障的指导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内部组织职责,制度标准,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实行自我评价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实施评价,评估学校人文建的发展程度。
10.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建全组织,健全监督评估组织,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支部会,民主生活会、教职工大会等制度,及人文校园建设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估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做好内部的监督保障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督学团参评制度。
)以科学的标准具体操作流程实施,监控评估保障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工作。
㈤突出精品性,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以基础类学科课程、活动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励志修身类课程,拓展课程为基点,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1.基础类课程。
构建“三层六度”新型课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⑴加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改革,建立新型课堂,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⑵加强体育、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建立新型课堂,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⑶加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分析研究学生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建立学科人文教育内容体系。
以“三层六度”新型课堂为导向,构建适合于学科人文教育的新课堂。
2.活动类课程。
开设间操课,项目内容体现趣味性、特色性、创新性,活动开展多样性,开展体现流程性即:
响铃后分班教室外排队—-有序到操场集合---课间操---自编操---分组活动---集合整理总结。
以加强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习惯、兴趣、意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3.实践探究类课程。
设计人文实践活动序列内容,确定基本形式,以艺术节、文艺演出、欣赏电影、话剧、艺术表演、参观博物馆、人文景点等活动形式开展艺术熏陶活动,欣赏艺术、感悟人生;以学生科技节、运动会、远足、拓展训练、值周管理、对外交流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生活、感受人生。
4.励志修身类课程。
设置励志修身内容,安排励志修身内容进入课堂进入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提高修养、塑造人生。
5.拓展性课程,以选修类为主,开发校本课程,系统开设“2+x”拓展性课程。
⑴调整课程计划。
每周五下午安排两课时开设“2+x”拓展型课程。
⑵制定“2+x”拓展课程实施方案,确立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培养目标、“2+x”项目及系列内容、组织形式、管理措施、评价方式。
⑶建立“2+x”拓展课程教学管理系列制度。
如项目实施方案、技能培训安排意见、学期教学计划、课时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记载有评价方案、课后反思。
⑷开发利用“2+x”拓展课程资源。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挖掘课程素材,建立筛选原则,筛选课程内容,形成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实施内容的系列性、层次性、拓展性和延续性,以此构建“2+x”拓展课程项目内容系列校本教材。
即体育类:
门球、足球、篮球、乒乓球、跳远、短跑、踢毽、象棋等。
艺术类:
合唱团、朗诵、器乐、舞蹈版画、中国画、泥塑、十字绣、剪纸、书法。
科技劳技类:
车模、海模、空模、建模等。
⑸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设置“2+x”拓展课程项目门类。
①体育类设为田径类项目:
六类跑,一类跳,一类投。
四类球,两类操。
两类民族传统类项目。
②艺术类
艺术表演:
两种唱。
三种舞。
三种吹奏乐器。
三种键盘乐器。
中外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
曲艺,课本剧等。
故事、朗诵、相声、快板等。
地方曲艺:
方言小品等。
美术:
版画、素描、写生、中国画、水彩(水粉)画、漫画卡通、电脑绘画等。
工艺、设计,竹木材、土陶艺、纸材、线材、石材、纤维等。
塑型、剪纸、刺绣、编结、针织等。
书法:
硬笔、软笔规范化书写、书法作品等。
摄影:
人物、景物、自然摄影;数码摄影(摄像)、胶片摄影合成等。
③科技、劳技类:
制作:
废旧物体小制作,车模、海模、空模、建模、等制作,电脑设计制作。
科技实验:
种养植:
花草木种植
小课题研究:
科技小发明、机器人项目等。
科技、综合实践:
研究报告,创新论文和环保征文,手抄报等。
⑹加强活动教学研究,建立“活动—操作”模式。
(建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分析活动结果,概括学习所得;反思活动过程,促进迁移运用。
)
⑺搭建展示平台。
建立“2+x”特色技能展示队伍,落实名称及展示内容;建立展示形式,(校内开辟“文化长廊”,艺术陈列室,公开展示、陈列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体艺节、科技节、六一节、广播站、主题班会、县际活动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
⑻是构建“2+x”评价体系。
构建以技能标准重点的,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特长发展的“2+x”评价体系。
⑼建立保障措施。
加强人、财、物三方面投入,改善活动实施和教学条件。
㈥突出主体性,搭建人文化的研培新体系
1.外塑仪表,师德教育为核心,开展“超越自我、做有思想、有能力、高品位的人”系列活动,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努力塑造具有“大爱心”、“大智慧”、“大胸怀”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2.内修素养,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构建三层次,个人层次、自我反思;小组层次、同伴互助;集群层次、专业引领;开展系列活动,研究“我们的教学问题”、讲述“自己的故事”、提高综合素质、成立班主任论坛等,不断提升自我内涵。
3.夯实本位,建立科研工作与常规教研工作整合机制,自学与自练等机制,集体备课机制,采取“走出”与“请进”的学习机制,常规教研活动机制,不断升级自我能力。
㈦突出系统性,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1.突出一个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习惯成就一生”引领学校文校园建设。
2.创设学校精神
⑴一种精神:
狼道精神
⑵一种意识:
用“大福利观”引导全体教师乐于奉献。
⑶一个校训:
“踏实做事,诚信为人”
⑷一个关系:
建立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⑸六种作风:
校风、党风、干风、学风、教风、班风
⑹十个共识:
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树、一花、一陈列室、一荣誉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3.创设校园物质文化
⑴自然环境:
创建花园式的绿化环境,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作落实到位。
⑵校园网络环境:
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网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⑶校园人文环境:
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4.建立六套体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体系(教材)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教学实施方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实施方式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领导体制
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机制
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保障机制
⑵人文校园制度文化体系。
⑶“人文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⑷人文化的研培体系。
⑸人文化的关爱体系
⑹人文化的评价体系
5.创设十大文化
⑴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环境文化
⑵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