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65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和基本措施,理解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2.掌握“海禁”政策的原因、措施,理解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3.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史实,探究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一、重农抑商

1.含义:

重农抑商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也称作“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适应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开始: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4.评价

(1)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思维点拨] 

1.重农抑商政策对于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发展的程度以及不同时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

2.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1)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

(2)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朝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经济秩序。

2.汉朝

(1)抑商:

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

(2)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

(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3.影响:

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在明清抑商政策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易混易错] 认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严禁私人出海贸易,但并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对外商在华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措施。

[图解识记]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

明代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特点:

发展缓慢;具有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3.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

(2)直接原因:

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3)主要原因:

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

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料二 清雍正帝说:

“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部分“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汉朝实行抑商的政策。

史料二划线部分“农为最贵”“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雍正帝认为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的关系,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给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带来重大消极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

根本目的何在?

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提示 

(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

(2)重农抑商。

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闭关锁国政策

史料 

图一 清代粤海关十三行 图二 清政府颁发的海外

              渡航证书

[史料解读]

由图一“十三行”和图二“清政府颁发的海外渡航证书”可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问题思考]

史料中图片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

消极影响: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形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史论总结]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②封建统治的需要。

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③工商业自身缺陷。

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2)评价

①积极:

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a.经济上:

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b.政治上: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②消极:

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史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明]《苏州府志》

史料二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

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关键信息“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说明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这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史料二划线信息“发后期”“多扣克”“行货有税”“居货有税”说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苛捐杂税,这些都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

[问题思考]

(1)史料反映了明朝苏州纺织业出现了哪些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史料归纳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提示 

(1)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

“常主”和“工匠”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和盘剥,使机户丧失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严重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

[史论总结]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市场因素:

农民贫困、购买力低;由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

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

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1.(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

A.农业B.手工业

C.商业D.文教娱乐业

答案 A

解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指的是农业,故选A。

2.《汉书·食货志》载:

“(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

”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

A.限售生活用品B.出现垄断组织

C.推行抑商政策D.开创工官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官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排除A项;盐铁官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B项;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D项。

3.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答案 C

解析 “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斥,不是经商技巧,故A项错误;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无尖不成商”是对商人做生意的诚信与肚量的正面论述,而“无奸不成商”则是对商人的贬低,该变化反映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从“无尖不成商”到“无奸不成商”反映的是商人地位变化,与商业竞争无关,故D项错误。

4.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

此规定(  )

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政策实际上是因噎废食,面对西方的经济入侵,没有从经济制度、货币制度等国策的完善方面积极进取,反而采取被动消极的保护政策,最终损害的是国内工商业对外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

5.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

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答案 A

解析 “买田置地”“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 

(1)原因:

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

影响:

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目的:

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

不同:

材料一:

完全禁止;材料二:

限制。

(3)积极影响:

人民富足;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的步伐。

解析 第

(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根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广东沿海居民带来灾难。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分析,为了清除海贼;第二小问,比较两则材料中政策的不同点,材料一中“空其人”说明禁止,材料二中“可使贸易”“不可令往”说明限制。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鲜有……为非之患”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清朝时期东西方之间交往存在的差距回答。

                   

[基础达标]

1.(2016·海拉尔二中高一期末)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实质上是支持重农抑商政策;C项中认为工商为末是不切实际的妄加抑制,实质是支持商业发展,与题干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

2.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

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海禁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

答案 C

解析 材料“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为重农抑商政策。

C项正确。

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海禁B.抑商

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体现的是抑商政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②③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①④则体现了政治权力对经济的干预。

5.《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买卖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

6.(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B.工商皆本

C.重商主义D.重农抑商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统治者严禁人民出海,体现的是“海禁”政策,故选A。

7.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

8.清政府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规定表明,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这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9.西汉贾谊主张“今驱人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共所矣”。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小农经济

B.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减少人口流动

D.打击富商大贾

答案 A

解析 贾谊主张“重农抑商”,使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

“重农抑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保护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主张抑制而非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将农民限制在土地上,减少了人口流动,但并非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歧视、打击富商大贾,是其手段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

10.学者吴慧指出:

“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选C项。

“重农”没有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未抑制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

故A、B、D三项错误。

[能力提升]

11.“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帝王们制定政策是出于现实考虑,故本题应选C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故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排除D项。

12.(2016·四川名校联盟测试)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  )

A.限制富商大贾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禁止民营商业

D.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答案 A

解析 该政策说明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是限制、打击商人的重要措施,故A项正确;铁官只负责“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并不参与地方政务,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由政府专营,并未禁止民营商业,故C项错误;该措施是抑制商业的措施,并非限制官员与民争利,故D项错误。

13.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厌恶司法纠纷的清政府不胜其烦。

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的统治出现危机

C.对西人制造事端恐惧

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给了清政府决定“一口通商”的两点原因,第一点为反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第二点是对“洋人犯案”“不胜其烦”,两者都是统治危机的体现,故选B项。

法律意识无从谈起,A项错误。

“恐惧”的说法材料无从体现,C项错误。

材料中没体现中外的不满情绪,D项错误。

14.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说: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他所说的“大错”最有可能是指“海禁”政策的实施(  )

A.未能起到阻挡外来侵略的目的

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

C.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源

D.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黄遵宪”,他是晚清爱国诗人。

晚清时期,中国备受凌辱,黄遵宪认为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清朝被动挨打的原因。

15.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唐代关中地区

答案 B

解析 佃农比例较高,表明租佃制盛行;工场主的比例较高,表明手工工场大量出现,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清时期。

综合上述信息判断选B项。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 

(1)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黄宗羲:

农工商皆本。

雍正帝:

重农抑商。

(3)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