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62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安乡一中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词类活用总结

一.名词的活用

1.一般动词

(1)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成语验证:

纨绔子弟 一诺千金 轻车熟路 车水马龙 身体力行

(2)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3)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不蔓不枝。

 (《爱莲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成语验证:

不毛之地 莫名其妙 不胫而走 先礼后兵 不翼而飞观望不前 未雨绸缪

(4)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

沛公欲王关中。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成语验证:

能文能武 

(5)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所"后加上名词,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了。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而+动词 / 动词+而+名词。

其中"而"为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而"表示顺承关系,连接的是表示先后两个动作的动词,名词用在"而"之前或之后,就要活用作动词。

吾从而师之。

(《师说》)

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

成语验证:

 华而不实

(7)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充当补语,说明动作的处所、时间。

名词加上作补语的介词短语,就要活用作动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同步练习: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蹄”本为名词,蹄子,但在这个句中带了宾语“之”,“蹄”就动词化了,可译为“用蹄子踢”。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并序)》)

“槌”本为棒槌,名词,此处带了宾语“床”,就动词化了,整句话可译为“捶着床勃然大怒”。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词“王”在这里受副词“不”的修饰,活用为动词,译为“称王”。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和“秦军氾南”是两个主谓短语,而在主谓短语里,两个名词相连,后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此处的“军”当译为动词“驻军、驻扎”。

(5).单于使使晓武。

(《苏武传》)

前一个“使”作动词,译为“派遣”,后一个是名词“使者”。

(6).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

此句中的“前”即活用为动词。

(7).籍吏民,封府库 

籍:

登记

(8).沛公欲王关中 

王:

统治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

(10).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仇:

报复

(1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

用笼子装

(12).大楚兴,陈胜王 

王:

称王

(13).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

落山

(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游泳

(1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推究

(16).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女,嫁女。

(17).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衣,穿衣。

(18).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

衣,穿。

(1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

(2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21).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2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质,做人质。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2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衣,穿;王,称王。

(2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26).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连带。

(27).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学习。

(2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学习。

(2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

(30).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舍,盖屋。

(3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名,命名。

(3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出。

(3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名,命名。

(3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乳,哺乳。

(35).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36).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绳,衡量。

(37).德何如则可以王?

王,称王。

(3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39).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

衣,穿。

(40).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排住宿。

(4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穿。

(4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嘻,发出嘻的声音。

(4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刃,杀。

(4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45).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仗,用杖打。

(46).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用盒子装。

(4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48).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手抓破。

(49).范增数目项王。

目,看。

(50).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用盒子装。

(5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成为焦土。

(5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下;东,向东。

2.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译为“使……”

①生死而肉骨 

肉:

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让……称王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来。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做大王。

3.意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翻译时译为“把……当作……”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 

鱼肉:

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

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 

病:

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以……为老师。

成语验证: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汗牛充栋

3.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普通名词不能作状语,但在古代普通名词可以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名词经常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对动词起修饰作用,充当状语,翻译时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1)表示方位、处所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前,上前。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庙,在庙堂上。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郊,在郊外。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

西,向西;东,向东。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廷,在朝廷上。

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

北,向北;西,向西。

仓皇东出。

东,向东。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向北;西,向西。

(2)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

②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奴隶一样。

(3)表示工具或依据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席,用席子。

②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

笼,用笼子。

日将暮,取儿藁葬。

藁,用稻草。

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4)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A.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

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①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

B.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④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

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

(5)表动作趋向

①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6)成语验证

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虎踞龙蟠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同步练习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

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

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

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

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

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

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每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活用为名词

A.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

B.前面有代词“其”作定语或助词“之”作标志的定语。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

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

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

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

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

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

饮料、汤食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A.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②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④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⑤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⑦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B.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④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C.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②俯身散马蹄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

⑤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同步练习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

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

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

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

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

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使……饮酒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退,使……撤退。

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服,使……臣服。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去,使……回去。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来。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使……灭亡。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鸣,使……鸣叫。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昂,使……高。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鸣,使……鸣。

2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

2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使……朝见。

23.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2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25.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即“主语为宾语怎样”。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

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

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

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

为……哀叹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为名词

A.在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后面,如果只有形容词而没有名词,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作名词,充当宾语。

如: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氓》)此句中的“贫”字,本为形容词,这里作名词,意指“生活贫困”。

B.形容词处于主语的位置上,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作主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这里的“圣”与“愚”都处于主语的位置,作名词,可译为“圣人”“愚人”。

同步练习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

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

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

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

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

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

高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为甘肥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惑,困惑。

2.形容词的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A.代词前边的形容词,一般都活用为动词。

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桓晋文之事》)第一个“老”用在代词“吾”之前,作动词,意为“尊敬”。

B.名词前面的形容词,如果不起修饰作用时,便转化为动词。

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赤壁赋》)“襟”为衣襟,名词,“正”置于“襟”之前,用作动词,意为“整饬”。

同步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

看尽

②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

揭穿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

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

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

推崇,赞许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好,喜欢。

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尊敬;幼,爱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

轻,轻视。

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短,揭短。

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

好,喜欢。

3.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同步练习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

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

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

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

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

使……愚笨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高,使……高。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危,使……危险。

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无缺。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居。

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正。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使……受耻辱。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辱,使……受辱。

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使……繁琐。

4.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

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同步练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美,认为……美丽。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成以其小,劣之。

劣,认为……劣小。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以……为羞耻。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

认为……小

渔人甚异之

异:

认为……奇怪

患志之不立

患:

以……为忧患

四.数词的活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

全、满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

专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

背离

④二三其德 

二三:

不专一,不忠诚

 

201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名词活用习案

一.名词活用的类型

类型

类别

例句

解释

名词+名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当作

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副词+名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泳

助词"所"+名词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标志

名词+而+动词

吾从而师之。

向……学习

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沛公军霸上。

驻扎

使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让……称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表示方位、处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比喻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表示工具或依据

有席卷天下

席,用席子。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而乡邻之生日蹙。

一天天地

表动作趋向

负而前驱 

向前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名词

(一)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盖屋。

3.不冠不袜

戴帽子,穿袜子

4.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5.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唱歌,弹琴

7.臣乃敢上璧

献上

8.臣少多疾病。

生病。

9.臣少仕伪朝

做官。

10.臣语曰

告诉

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成为焦土。

12.祠韦苏州

筑祠堂

13.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14.德何如则可以王?

称王。

15.羝乳乃得归              

生子

1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7.东亦客也

做客

18.而后乃今将图南

往南飞

19.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上前

20.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2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22.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穿衣。

23.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