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61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勘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勘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勘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勘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勘技术方案.docx

《地勘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技术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勘技术方案.docx

地勘技术方案

勘察方案

1.勘察的条件与技术要求

1.1建筑物性质及勘察的条件

置地城项目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外环路南段。

项目业主为四川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为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群组成。

我公司受四川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承担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任务,现编制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现场施工中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进行勘察工作。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拟建物特征和场地条件实际情况,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对拟建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性质作出评价,为地基基础设计、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其技术要求主要是:

1)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出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对可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6)提供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必要时提供基坑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

勘察工作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原则进行,并达到与设计阶段相应的技术要求。

1.3勘察标准及技术依据

本勘察方案依据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以及已收集到的上述场地附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编制,其主要的依据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2)(2012年版);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99);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BJ89-92);

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15《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T0051—2003)。

2.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场地原地形高差起伏较大,多为耕种地,现已进行场平,地貌上属四川盆地浅丘地貌,场地微地貌单元为浅丘斜坡沟谷地貌。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第三纪末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四川全境产生了广泛褶皱降升,至晚第三纪中新世,四川处于上升夷平。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勘察场地区域,处于四川盆地中部,位于新构造缓慢均衡抬升区,拟建场地内新构造活动微弱,受龙泉断裂及威远旋扭构造影响小,无深大断裂通过,周边无明显的构造活动痕迹,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3°,根据区

场地位置

 

图2.1场地位置图

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统计资料,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场地及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为5.12大地震波及区,震感明显,但震害后果较小,拟建场地区域上处于较稳定的地段。

2.2气象水文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具有气温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多年最高气温37.5~39.8℃,最低气温-1.5℃~-3℃,年平均气温14℃~1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

风向多为北北向,最大风

速25m/s,风压力值为0.4KN/m2。

2.3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值)。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4场地岩土构成简述

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侏罗系蓬菜镇组基岩(J3p)组成。

预计各岩土层构成如下:

填土(Q4ml):

灰黄、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及人工垃圾组成,厚度一般为1.00~15.00m,分布于部分场地。

根据填土的性质可分为杂填土与素填土。

粉质粘土(Q4dl+pl):

褐黄色,很湿-湿,软-可塑,含少量钙质及铁锰质氧化物,厚度一般为1.00~5.00m,分布于部分场地。

粉质粘土(Q4el+dl):

褐红色,湿-稍湿,可-硬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厚度一般为1.00~2.00m,分布于部分场地。

砂质泥岩(J3p):

紫红色、灰白色,泥质结构(含粉细粒),薄~中厚层状构造,部分地段夹有薄层状泥质砂岩,部分地段达1.00m。

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倾角1-3º,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少量长石、石英矿物为主,泥质胶结,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和中等风化砂质泥岩二个亚层。

2.5场地地下水

由于拟建场地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大气降水时,地表水大多顺坡或由排水沟向坡下排泄,仅有少量下渗进入地下,向下游渗透排泄或排泄于沱江河中。

场地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

赋存于填土中的上层滞水,靠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无统一水位,一般情况下在大气降水期方存在该类型地下水,主要以蒸发形式或向坡外及下游渗透排泄;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水量受大气降水、裂隙发育程度、地势状况控制,因此裂隙水在基岩中的水量分布均匀性差,在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总体而言,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补给,向下游渗透排泄。

3.勘察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规划

3.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根据该工程的建筑规模、重要性、破坏后果,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

据此综合确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2勘察工作内容

根据拟建物的性质、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工作的原则、方法和工作量应当全面满足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基础型式与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

勘察工作的任务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作原则与方法是:

1)通过搜集与研究地震地质背景资料,结合场地的钻探取样,分析、论证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2)通过对场地岩土的钻探、取样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查明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评价其工程性质。

为各种类型基础的选择及其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提供全面完整的岩土工程资料,准确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与变形特征和地震效应,推荐适宜的、经济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

3)通过钻探取样与试验等资料成果,论述与评价地下室开挖形成的边坡的稳定性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推荐场地因地下室开挖形成的边坡支护方案与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以及整治措施。

4)通过场地勘探与测试,研究与评价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建筑物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因地下水引起的有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推荐整治措施。

3.3工作量的规划

3.3.1勘探点的平面布设

由于现阶段未提供建筑平面布置设计,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及位置未具体确定,因此勘察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详细勘察阶段关于勘探线及勘探点间距的要求为标准,一般孔间距在15-30m之间,并根据规范布置取样及现场原位试验钻孔,取水孔。

钻探施工时,如果现场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有钻孔间距不能控制地层变化时,经请示业主同意,有针对性地增加钻孔。

3.3.2勘探点深度的确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性质、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一般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持力层,控制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持力层5.00-8.00m,现场钻探过程中,勘探深度应根据现场地质实际状况及钻探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3.4勘探工作方法

1)工程地质调查:

对拟建场地进行踏勘并搜集拟建场地及周边的地质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工程条件、气象、地震资料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资料与经验。

2)勘探点测放:

由我公司根据建筑红线或控制点坐标和各勘探点的设计钻探位置,采用SwitzerlandTC-2000全站仪对各勘探点进行测放。

3)钻探:

对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和粘性土钻机冲击钻进,以划分土层和采取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

对基岩采用XY-100型工程钻机,合金或金刚石钻头回旋钻进,进行全断面取芯,以划分各类地层。

4)标准贯入试验:

对粘性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其均匀性及承载力。

5)动力触探试验:

采用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对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的每层地基土进行连续、系统测试,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波速测试

波速测试包括地基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和岩体、岩块的压缩波测试。

地基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

测定和计算地基土层的剪切波速、动泊松比、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等,确定和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的卓越周期等,评价场地抗震效应。

岩体、岩块的压缩波测试:

了解岩石风化程度,计算完整性指数,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等。

7)室内土工试验:

对建筑场地内分布的粘性土、岩石按相关规范规定采取原状试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腐蚀性试验,对所取岩石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性质。

8)室内水分析试验:

采取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试样2-3件,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以评价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

4.勘察成果资料

工程成果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文字部分和附件部分组成,其内容如下:

A.文字部分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勘察技术要求

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内容包括: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依据,勘察技术方案,勘察技术方法以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

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内容包括:

拟建场地地理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岩土构成及其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等。

第四章土的测试成果分析及评价

内容包括:

对场地地基土的测试成果、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特征以及地基土的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等。

第五章岩土工程分析

内容包括:

对场地稳定性、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对地基岩土的分析、评价,结合建筑物的设计要求,推荐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形式,并对基础设计、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施工降水、基础施工及建筑物施工提出有关的合理化建议。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内容包括:

对报告中的主要技术参数、结论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归纳、综合,并提出必要的施工建议。

B.附件部分

本部分主要为图件、表格等,主要包括: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土工试验报告

4)水质分析试验报告

5)土腐分析试验报告

6)岩石抗压试验报告

7)波速测试成果报告

8)勘探点测放成果报告

5.勘察工作进度控制与具体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