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60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docx

二氧化碳说课材料

说课材料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关于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才艺展示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

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回忆实验室制取气体中对装置的选择依据,通过对比实验,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装置,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完成实验,收集气体。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具准备:

仪器:

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单孔弯导管、水槽、铁架台。

药品:

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所以,我设计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再通过一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作出判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后面实验就好解决了。

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没什么大的问题,通过简单的讨论后,学生很快制定出方案,完成了气体的制取,并进行了检验,验满。

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这看似与本节课内容无关,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知识是中考的重中之重,放在这个地方,学生可以趁热打铁进行分析和巩固。

两课并一课,效果非常好。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最后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当场讲评。

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 === 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七、作业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三、教具准备:

仪器:

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单孔弯导管、水槽、铁架台、课件

药品:

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强调反应速率对药品选择的重要性。

(5分钟)

2、探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5分钟)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

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

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重点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完成下表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

Na2CO3粉末和稀盐酸

 

2

Na2CO3粉末和稀硫酸

 

 

3

石灰石和稀盐酸

 

4

石灰石和稀硫酸

 

 

通过分析,找出合适的药品

教师给出下面的信息: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3、学生活动:

结合所学的知识,讨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步骤,检验和验满方法。

4、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制取两瓶二氧化碳,完成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10分钟)

教师强调正确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5、让我来展示(15分钟)

请同学们用你们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设计一个验证它性质的小实验,并上台展示。

学生活动:

(1)、自制天平,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

(3)、紫色干花变红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5)、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这些实验均有两个学生完成,一个学生操作,一个学生讲解,教师适当点评。

(注意知识的拓展)

6、教师小结:

(板书)(5分钟)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

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7、布置作业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自评材料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实验室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是本节课的根本,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个根本,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摸索,亲自实验,亲自总结。

本节课的活动主要分为四大块:

选择合理的药品、设计具体的试验流程、动手实验、能力展示。

整节课凸显了化学课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实验的魅力。

整个40分钟里,学生兴趣高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破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适当的拓展能力。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本节课关于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案讨论是关键,实际上动手制取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又补充了“让我来展示”的环节,即利用学生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设计相关实验,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的能力展示又2个学生完成,一个学生实验,一个学生讲解,现象明显,讲解到位,环环相扣,各小组还适当对知识教学楼相关拓展,由于已经学过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并且加深了这一块难点的突破,真正是一举两得,使整节课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总体来说,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对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应该在设计紧凑些,这样就能挪出一些时间对学生拓展的问题在讲解的详细些,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中的其他小问题还可在强调一下。

2、后面的一个练习有一点画蛇添足应该放在习题课上完成,这也是教师应变能力薄弱的体现,在今后的作课中要注意这一点。

3、可能是稀盐酸的年度有点偏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有些不太明显。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作课材料

教案说课自评

 

理化组:

魏立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