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6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之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赤壁之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赤壁之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赤壁之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赤壁之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docx

《赤壁之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之战.docx

赤壁之战

夺魁2010高考语文复习学案之

赤壁之战

司马光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

”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肃曰: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瑜至,谓权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拔刀斫()前()奏案(),曰: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积累整合

一、解释加点的字。

二、翻译重点句子。

(课上抽查)

三、分类归纳整理文中的特殊句式。

 

四、积累虚词。

【矣】yǐ

①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殽之战》)

--郑穆公派人到客馆查看,(发觉他们)已经装好车辆,磨锋利了武器,喂饱了战马了。

②用于感叹句末,相当于“啊”“呀”“啦”等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你太不聪明了啊!

③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

公子勉之矣!

老臣不能从。

(《信陵君窃符救赵》)--您努力吧!

我不能跟随您前往了。

④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我曾经一天到晚的沉思默想,不如在片刻之内用功学习的收获大。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何:

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五、积累实词。

贼,zéi

(1)名词

①祸患,祸害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论积贮疏》)

——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

——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敌人。

③强盗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童区寄传》)

——两个强盗抓住了我,我侥幸把他们都杀掉了。

(2)动词

①害

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墨子·非儒》)——这是害天下人的做法。

②杀害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内储说下》)——两个人互相仇恨,想要互相杀害。

族,zú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那首诗用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立意。

②种族,民族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计数千年。

(《少年中国说》)

——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这一种族聚集居住在这个地球之上已有数千年。

③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

——士大夫之类一听到谁称谁是老师,谁称谁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讥笑他。

④(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庖丁解牛》)

——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觉起来。

(2)动词,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使秦王室灭族的人,其实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

(3)形容词,众,一般

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解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

卒,zú

(1)名词

①步兵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明天早上犒劳士兵,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谋攻》)

——使整卒的士兵降服为上策,攻破这一卒的策略是差一些的。

③差役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

(《狱中杂记》)——牢房的看守住在中间,墙上开了窗户来透光。

(2)动词

①死亡。

古代大夫死称卒。

又年老寿终称卒。

后为死的通称。

初,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

②完毕,结束,到……止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磐石又方又厚,能够坚持千年才完结。

(3)副词,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最终在正殿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礼仪之后送他回赵国。

读音二:

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

(《赤壁之战》)

——五万士兵难以在仓促之间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了三万人。

拓展延伸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枭雄(xiāo)会稽(kuài)芟夷(shān)王室之胄(zhòu)

  B.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刘琮束手(zóng)

  C.奄有(yǎn)累官(lěi)番阳(bó)一蹶不振(jué)

  D.斫案(zhuó)邂逅(xiè)羸兵(léi)烟炎张天(zhǎng)

  2.下列各组中全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初,鲁肃闻刘表卒

  C.顷之,烟炎张天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舍鞍马,仗舟楫

  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

  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

  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肃宣权旨(圣旨)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  B.略已平矣(大致)成败之机(机会)

  C.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追于宇下(屋檐)  D.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兵精足用(使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而操皆冒行之(冒险)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协助)

  B.上建旌旗(竖起,树立)盖以十舰最著前(居于)

  C.荆州与国邻接(指孙权统治的地区)英才盖世(超过)

  D.与操有隙(感情上的裂痕)卿能办之者诚决(处置)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各肃闻刘表卒(死)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B.土民殷富(富)致殷勤之意(恳切) 

 C.如其克谐(能)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D.助画方略(准则)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鲁肃闻刘表卒(死)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9.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②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作为)③冰,水为之(结成)④何辞为(原因)⑤不为尧存(为了)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③乃罢会(于是)④骑乃得过(于是)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11.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②刘备天下枭雄③豫州今欲何至④巨是凡人⑤我,子喻友也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⑨灌油其中,裹以惟幕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⑾行将为人所并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  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  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

  12.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本文结构清晰,内容安排也很自然、严谨。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战前各方的活动,侧重写孙刘联盟;再写战斗实况及结果。

  C.作者详写孙权和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是略写,且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刘为主,兼及他方的写法,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D.本文以清晰的笔墨,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人物的对话,写了孙曹双方劣势和优势、被动和主动转化的因素与结果。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

驻扎  B.可烧而走也走:

逃跑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

轻装精锐  D.引军北还北:

北面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顷之,烟炎张天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D.进,与操遇于赤壁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

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

“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

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

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

钟会有悖逆之心。

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

”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

“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建稽首曰:

“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

”帝笑曰:

“卿言起我意。

”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反逆之名荷:

背负  B.矜功伐善伐:

夸耀

  C.权安社稷权:

暂且  D.必无当死之理也当:

应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邓艾之死,人皆冤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皆以美于徐公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邓艾是冤枉的一组是()

  ①矫令承制②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③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⑤朝廷无为之辨者⑥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A.②③B.①②C.③⑤D.④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艾情怀刚直、急躁,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朝廷上人们明知他是冤枉的,却没有人替他申辩。

  B.刘禅刚投降的时候,怕边疆不服,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求都服从邓艾的管理。

  C.钟会和邓艾都想造反,却让邓艾一个人承受他们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D.议郎敦煌人段灼的上疏终于打动皇帝,为邓艾平反。

  20.翻译下列句子。

  ⑴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2)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