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47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888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利用情绪的ABC理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矫治时,外来的激发性事件A指的是()。

A、上网内容

B、电脑或网络

C、青少年基于电脑或网络所产生的精神活动

D、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信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艾利斯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与评价所引起的。

这个理论又叫作ABC理论。

A(ActivatingEvents)是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Beliefsystem)是指个体诱发事件之后相应的信念系统.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s)是指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激发性事件A是引起情绪与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B是引起人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同理.真正引起网瘾的原因是青少年基于电脑或网络

2.下列对肯定性训练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

B、自我肯定行为表现为不得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

C、肯定性训练又称自信训练、勇敢训练

D、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也是自我肯定行为的表现之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肯定性训练法又称为果敢训练、自信训练等,是一种培养个体坦率、真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增强自信,避免紧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出恰当反应的训练方法。

适用于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的人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学会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及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3.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处理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

A、十日内

B、三十日内

C、三个月内

D、一年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

作出处理。

4.某学生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影响,这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是()。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人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5.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6.王小红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排名第五.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评价

D、决定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7.学生利用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抽象逻辑思维(词语逻辑思维)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语言符号所体现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命题等都是这种思维的主要材料。

8.1995年9月1日施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时间是()。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8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0.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1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的《大教学论》(1632)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2.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发活动

D、个人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其中,群众性活动是最普遍的一种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13.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校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就我国而言,夏代属于奴隶社会初期,据古书记载,夏代有“庠”“序”“校”,是当时的学校,说明学校教育已产生。

14.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社会

B、自然

C、实践

D、现实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15.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

B、对比

C、适应

D、相互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白色、红色和蓝色是三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刺激物进行区分,是感觉对比的现象。

16.夸美纽斯最先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主张“一切事情安排全部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是会和学习、年龄同时增长的”。

在我国,与之类似的教育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与夸美纽斯的主张类似。

17.按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论,小学生处在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问题集中在()。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怯

C、勤奋对自卑

D、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职务分为()。

A、一级;二级;三级

B、特级;一级:

二级

C、初级;高级;特级

D、初级;中级:

高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19.通常教师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钻研教材,二是设计教学法,三是()。

A、查阅资料

B、书写教案

C、了解学生

D、设计板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作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20.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这一过程的思维活动主要是()。

A、创作思维

B、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是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具体问题的。

属于动作思维。

2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表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是丝原本是白色的,把它放到青色的染缸中,白丝就变成了青色:

把它放到黄色的染缸中,就又变成了黄丝。

它表明了学生具有可塑性。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23.《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关于工作记忆,以下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B、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组块和编码

C、个体停止思考,信息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

D、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是不牢固且易忘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工作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存时间短,又称“短时记忆”:

②个体停止思考,观念也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③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约为7±2个组块;④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

复述、组块、编码。

⑤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是不牢固且易忘的。

25.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6.学校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A、教师职业标准

B、教师专业标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教育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7.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上级领导和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自然人,即个人主体;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国家。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2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29.一个较大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

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30.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1.具有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特征的教育阶段是()。

A、原始社会教育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教育特点包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2.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34.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知识

B、技能

C、智力

D、个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35.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

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指引者,师之功也”的意思是教师的功劳在于引导、指导学生。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意思是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

二者结合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

36.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

一般排列在()的材料容易记忆,不易遗忘;排列在()的材料则容易遗忘。

A、首位和中间、末位

B、中间和末位、首位

C、首位和末位、中间

D、中间、首位和末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发生的情况也不一样。

一般是材料的首尾内容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则很容易遗忘。

原因是首位和末位材料受单摄抑制的干扰,而中间的材料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较容易遗忘。

37.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38.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A、高等

B、中等

C、职业技术

D、继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3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40.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1862年是清朝的末期。

二、多选题

1.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是()。

A、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知

B、角色认同阶段。

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C、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

D、角色成熟阶段。

角色承担者会承担多个角色.并提出角色行为要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

信念在教师职业中的表现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2.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A、没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B、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与其他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关系恶劣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3.复式教学在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复式教学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这些不足主要包括()。

A、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B、教师工作量繁重

C、学生之间干扰较多

D、难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师需要在一节课中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交替的教学和作业,教师工作量繁重,学生之间的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由于交替进行教授和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在纪律约束上发挥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4.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教育方针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5.下列对“发现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布鲁纳为“发现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B、“发现法”一般只用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情景中

C、“发现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讲授法

D、布鲁纳提出,学生掌握科学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法,他认为学生掌握科学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发现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必须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法。

发现法适合于那些能引出多种假设、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都有效。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A、和谐校园

B、文明校园

C、绿色校园

D、平安校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7.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聘任制度

C、教师选拔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8.课外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利于()。

A、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B、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C、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D、促进学生社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