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28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docx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类考试大纲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单独考试招生

A类考(测)试大纲

数学(A、B类)

一、考试性质 

本科目考试是针对高中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学习相关课程应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它是确定考生是否具备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基本参考条件。

同时,通过对考生数学知识考查和摸底,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的教学实施。

 

二、考试目标 

(一)考试目标 

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从而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般常用的数学问题。

 

(二)能力要求 

数学考试能力要求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

有关定义、定理、性质和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和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和法则等方面的内容按“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基础模块的内容,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必修)—数学为主要参考教材。

 

具体考试范围、内容和相应要求如下:

 

(一)集合 

1.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意义、符号及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4.知道充要条件。

 

(二)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区间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4.掌握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会简单的函数(含分段函数)应用;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了解实数指数幂,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 

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5.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 

6.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7.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五)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会用关系式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及正切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会正弦、余弦及正切的诱导公式;

 6.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理解任意角定义,掌握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六)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熟练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3.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熟练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4.知道数列的简单实际应用。

 

(七)平面解析几何

1.掌握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会求线段的中点坐标; 

2.理解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3.熟练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4.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相交直线交点的求法;

 5.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和应用。

(八)概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理解排列、组合的定义及种数计算公式,了解组合性质和二项式定理; 

2.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统计定义,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3.理解古典概率的定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4.了解概率的性质、互不相容的概率加法公式、互相独立的概率乘法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R次的概率及简单应用。

英语(A、B类)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注重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以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制定评分标准.使考试结果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进行命题。

具体内容详见《英语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及词汇表所涉及的内容。

(二)考试要求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五级的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1.语言技能标准

技能

标 准描 述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1.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和态度。

6.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1. 能根据写作要求,完成写作提纲。

2.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3.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 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6.正确、规范、清楚地书写英语词语和句子,并注意词的大小写、词距、标点等。

  2. 语言知识标准

知识

标 准描 述

语音

1. 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2. 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3. 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4. 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词汇

1. 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 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 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 学会使用2000~2500个单词和3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

1. 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2. 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3. 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 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

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功能

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话题

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3. 语言应用标准

标 准描 述

1. 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法。

2. 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 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4. 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5. 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作出恰当的反应。

6.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7.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8. 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

9.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0.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11. 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2. 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4.语法项目表

项目

内容

具体名称

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连词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冠词

1.介词和介词短语

2.连词

3.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4.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5冠词

动词

动词的基本形式

系动词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助动词

情态动词

时态

主动语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过去将来时

将来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现在完成进行时

语态

被动语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过去将来时

将来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非谓语动词

不定式

动名词

现在分词

过去分词

构词法

合成法

派生法

转化法

合成法

缩写和简写

句子种类

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表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基本句型

主语+系动词+表语

主语+不及物动词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therebe句型

主谓一致

并列复合句

主从复合句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状语从句

定语从句(能辨认出由that,which,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间接引语

省略

倒装

强调

虚拟语气

  

俄语(A、B类)考试大纲

Ⅰ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并考虑中学教育的实际,制定本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试生能够掌握20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能够适当运用下列基本的语法知识:

(一)词法法部分

  1.名词

1)普通名词和专用名词;2)动物名词和非动物名词;3)名词的性和数;4)名词单、复数各格的变化和用法。

  2.形容词

  1)形容词的性和数;2)形容词单、复数各格的变化及和名词连用的一致关系;3)形容词短尾的构成和用法,常用的形容词短尾形式;4)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常用的形容词简单式比较级、最高级形式。

  3.数词

 1)基数词第一格、第四格与名词连用的规则;2)序数词单、复数各格的变化及与名词连用的一致关系;3)钟点表示法;4)年、月、日表示法;5)年龄表示法

  4.代词

  1)人称代词的变格和用法;2)物主代词的变格和用法;3)指示代词的变格和用法;4)疑问代词的变格和用法。

  5.动词

  1)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动词第一、二变位法和以结尾的动词的变位;3)未完成体动词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构成;4)完成体动词过去时和将来时的构成;5)未完成体和完成体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6)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构成和用法;7)定向运动动词和不定向运动动词的意义和用法;8)的用法

  6.副词

  1)副词的用法;2)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常用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7.前置词

  1)前置词的意义和用法;2)常用前置词的接格关系

  8.连接词

  1)并列连接词;2)主从连接词

  9.语气词

  10.感叹词

  

(二)句法部分

  1.简单句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5)不定人称句;6)无人称句

  2.复合句

  1)并列复合句;2)主从复合句

  3.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

1)主语及其表示法;2)谓语及其表示法;3)定语及其表示法;4)补语及其表示法;5)状语及其表示法。

二、语言运用

1.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

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理解主要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2.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

考生应能准确使用语法、词汇、拼写、标点;使用一定句型、词汇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听力

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判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物理(A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物理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4、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部分。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重力、弹力、滑动(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平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

离心现象

动量

动量

动量定理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电场

电荷守恒、元电荷、点电荷、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

电势差、电势、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电磁振荡

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化学(A类)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4)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7)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6.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A、B类)

一、考试说明

《综合素质》考试采用笔试进行,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50分,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公共基础知识;(10分)

(二)思辨能力考试;(40分)

二、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必备能力和素质。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及其他知识等。

考试题型:

选择题、判断题等。

三、思辨能力考试

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同时考核考生的言语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考试内容:

思考辨析能力要求对给定题目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题目内容,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言语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有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准确把握和表达主要观点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