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11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docx

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

 

会计理论研究

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名称:

试析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

题目类型: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孙青

学生学号:

201071376

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S101班

任课教师:

程德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引言1

2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概述1

2.1实证会计理论的内涵1

2.2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目的2

2.3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3

3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评价4

3.1实证价格理论的优越性4

3.2实证价格理论的局限性4

4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6

4.1两者研究方法的比较6

4.2两者会计本质的比较7

4.3两者作用的比较8

5结论8

参考文献9

 

试析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认识

[摘要]实证会计理论在会计理论领域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证会计理论的内涵、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的介绍,从整体上对它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分析它的优缺点,以及从研究方法、会计本质和作用等几方面来评述它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差异,从而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证会计理论。

[关键词]实证会计理论基本概述评价规范会计理论比较

1引言

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是将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会计领域所进行的一种研究,遵循提出命题、建立假设、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步骤,是数理意义上的归纳,因而与传统的归纳法有所不同。

相对于规范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模型的使用,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作为结论的有效支撑。

它的重点在于对会计实务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

可见,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给会计理论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对我们的会计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度的了解与研究。

文中首先通过实证会计理论的内涵、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对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通过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来从更宽的层次上认识实证会计理论。

2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概述

2.2实证会计理论的内涵

实证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出会计现象层面的规律,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实证会计理论中的“实证”与哲学上的“实证”涵义有别,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思想强调以经验事实证明一个假说或推论的正确性;而实证会计理论所指的“实证”则系沿用西方经济学界对该词的理解。

具体说来,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个层次是最广义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指的是用试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的会计研究,所涉及的方法包括实验室试验、实地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档案研究,研究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大领域。

第二个层次则是比较狭义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指用档案研究方法进行的会计研究,一般所指的经验会计研究就是这个层次的实证研究概念,其研究范围只涉及财务会计领域(本文所论述的就是就个层次的概念)。

第三个层次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则是一个更狭义的概念,仅仅是指用档案研究方法对财务会计中的会计政策选择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2.2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目的

实证会计的领军人物——瓦茨和齐默尔曼认为会计理论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

预测则是指会计理论应能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收集到与其相关的系统证据的现象。

他们把Poincare、Popper和Hempel的观点运用到会计中。

他们提出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

假定(包括变量定义和变量之间的逻辑联系)和一系列本质性假设。

假定、定义和逻辑是用来组织、分析和理解所研究的经验性现象的,而假设则是从分析中派生的预测。

不论是否正式地予以说明,研究人员都必定要做出一些假定。

研究人员所设立的假设可能十分简单,所使用的逻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数学形式;这些假定、逻辑和假设甚至不一定在论文中予以说明,但是在进行经验性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必定要遵循这些步骤,因为他们必须利用这些假设和理论来搜集证据。

瓦茨和齐默尔曼明确地提出会计理论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且他们认为实证会计就是用经验性现象来验证假设。

瓦茨和齐默尔曼同时也提出了检验理论成功的标准。

他们认为无法找到能够解释和预测所有会计现象的理论,其原因在于理论是对现实的简化,而现实世界错综复杂、日新月异。

这种抽象的过程必然会忽略会计现象的一些关键特征,这可能会给会计理论带来一些偏差。

如果完美的理论不存在,那么对不完善的理论进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理论对使用者的价值。

在选择理论时,使用者还应考虑建立预测理论的成本。

理论的预测价值在于解释为什么我们并不抛弃一种带有诸多预测误差的理论。

在会计上,理论家对理论的选择往往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即理论解释现象的直观感染力、理论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范围以及预测对使用者的效用。

相互竞争理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理论并非十全十美。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验证理论的假设,即把它与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如果假设与现象相一致,它便得到确证。

2.3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根据S.P.Kothari对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的评述,可将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大体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估值与基本面分析。

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估值和基本面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价值,而在市场无效的情况下,其有助于确定被错误定位的股票。

对这主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设定估值模型、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将估值模型用于经验性研究、将基本面分析用于估计贴现率和预测盈余等方面。

第二,验证市场是否有效。

股票价格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而会计信息又是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来源之一,所以市场是否有效,对于投资者、经理人、会计准则制定者及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都用重大的意义。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所有与现金流量无关的会计方法选择都不会引起股票价格变动,那么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无足轻重。

但是,如果市场是无效的,则经理人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就将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

对于这个主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又事项研究方法和回报预测的截面测试方法两种。

事项研究方法通过测试市场对某事项反映的程度、速度和有无偏向性,对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回报预测的截面测试方法则通过特别的交易规则构造投资组合,计算投资组合的截面回报,并将所得的截面回报与通过CAPM等模型计算出来的预期回报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的结果相符,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

第三,会计在契约和政治过程中的作用。

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是由Watts和Zimmermman首先开河的,主要对在分红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过程中使用会计信息影响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事这个主题研究的研究者们主要致力于验证三个主要假设,即分红假设、债务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并试图改进研究设计,使其更有力度。

第四,对披露进行规范。

这个主题主要研究在有效市场和有效签约观的框架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是否实现了其所陈述的目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3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评价

3.1实证会计理论的优越性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已经在西方取得主流学术地位。

与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相比,它的优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和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

实证会计研究十分重视对会计主体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并大量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等,拓宽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利于丰富会计理论,从而使会计理论的可信度大大提高。

第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实证会计研究从评价规范会计研究所依据的前提入手,对规范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有效性进行检验,进而肯定或否定规范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会计信息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实证研究并不仅仅是以事实(或结果)为基础进行数学上的推演,在命题的确定、理论前提的选择、数据的归类、验证结果的分析说明上还广泛地使用着定性分析方法,那种认为实证研究排斥归纳和演绎法以及其他定性分析方法的认识是错误的。

第三,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运用实证会计研究得到实证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说明现存会计实务程序、方法在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对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实务和那些虽已发生但尚未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系统性证据加以证实的现象和实务提供解释。

没有实证理论的支持,规范理论就缺乏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使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从理想转向现实。

第四,研究材料的客观性。

由于是客观材料,保证了其价值中立、命题的可证伪性和重复性。

第五,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实证会计研究广泛的运用了数学知识,建立了大量的数学分析模型,从而使研究的结论不是模棱两可,而具有较强的精确性。

同时,相关的分析模型在作为验证手段的同时,经过本身的被验证,亦可作为预测的手段,实现实证会计理论的预测目的。

3.2实证会计理论的局限性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我国会计研究领域的运用不仅活跃了会计研究的学术气氛,也丰富了会计研究的成果。

然而,实证会计在选题范围、前提条件以及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均具有某些不足,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及条件又导致其在我国的应用尚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实证会计在选题范围上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从目前实证研究的内容来看,都局限于研究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审计签约与执业过程中各因素影响问题,几乎都是在解释单一会计方法的现象,极少对会计方法的综合选择作研究。

在实证研究中,有的命题具有科学性但却不容易被证实。

这主要是由于解释推导理论的不成熟,不能详细揭示出命题中的有关变量,使研究者难以找到变量与经验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限制了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

另外,受实证研究中假设或命题的选择强调可证伪性的限制,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基础假设,公认会计原则等问题的研究则无法涉足,因为这些研究是不可证伪的或目前无法证伪的。

第二,实证会计在应用信息质量上具有假定前提。

实证研究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对数据库信息的研究,所以认为实证会计其实是建立在数据库信息质量是可以信任的假定前提上,但不断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使得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其意义和结果究竟是否可信,将值得怀疑。

并且客观有时具有变异的性质,或者以不完全真实的数据验证假设所得的结论,即使我们的数学推演相当严密,那又能有几分可信性和有用性呢?

所以,尽管研究材料来自于客观现实,但对研究材料还有辨别真伪的过程,不能做到纯客观和“价值中立”就实证而言,由于它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科学,仍会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诸如样本的取舍、假设的提出,都会不自觉地渗入个人价值的判断,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真正做到“价值中立”。

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合理处,因为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作为“经济人”的会计研究者,在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个人偏好所带来的先入为主的干扰。

第三,实证会计的程序和方法僵硬而简单。

过分强调模型化和定量化,经常由于忽略某些相当然使次要的因素,结果有时会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统性偏差。

迄今为止,实证会计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多数是线性模型,但各个变量之间是否确实是线性关系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而且很多实证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变量之间往往具有共线性,这使实证研究还停留在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上,距离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预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无法避免归纳逻辑的局限性。

实证会计研究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概率或偶然性。

因而这种研究方式并不能对理论或假说的正确性进行充分的证明。

与规范研究相比,实证会计研究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如对与具体某项会计准则相关的问题研究总是在会计准则公布之后若干年,确切地说,总是等到有足够的样本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经验分析时才能得以实施。

第五,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结果失真。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所采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是弃真错误,即原假设为真却被拒绝的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取伪错误,即原假设为假却被接受的错误。

由于这两类错误的存在,实证研究所作的结论不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而只能以一定的概率水平得出结论。

第六,理论体系上的不完整性。

主要表现在: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建立在研究结果上的、显示会计这一独特研究对象特征的概念体系,它仅仅是广泛地借用经济学、理财学上的大量概念。

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科学,它既有与相关学科相联系的一面,又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内容的一面。

是否具备完整的、内在逻辑一致的、系统的概念体系,是这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总之,实证会计研究并没有给会计理论带来真正的进步。

实证研究由于只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导致相当多复杂的研究最后提出的结论仅仅是重复。

此外,实证会计理论这种“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理念还可能导致会计实务重返自由放任状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降低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速度。

4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

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是互相对应的一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回答会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目的是对会计实务进行指导和规范;而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则回答会计“是什么”的问题,重点在于对会计实务进行描述和分析,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

下面分别从研究方法、会计本质和作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会计理论做简要的比较。

4.1两者研究方法的比较

规范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两种。

演绎推理法从一定的会计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

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

大前提———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

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会计理论的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

其缺点是演绎法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假设前提,如果假设前提错误,则整个推理得出的理论结构将是错误的。

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

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

归纳法的推导程序为:

观察———分类———概括———验证。

归纳法的优点在于归纳法研究方法不受预定的模式所束缚,并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之上。

但是,该方法的正确性取决于观察对象的代表性。

由于选择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

实证会计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广泛运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观察等已为自然科学证明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以对假设的实证检验代替研究人员的价值判断,对预先提出的理论性假设不是进行一般性的推演,

而是采用可观察、可检验的实际证据来进行检验和说明。

实证会计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广泛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际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这样就使其研究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实证会计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多数是线性模型,各变量之间是否确实是线性关系却是个未知数,这使实证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上,要使实证会计研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解释和预测决不是指日可待的事。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步骤一般为:

提出理论假说和有关假设条件;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对理论假设模型的经验验证;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与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实证会计是规范会计的基础和前提,而规范会计是实证会计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就没有规范性研究的成果。

缺乏实证研究规律的规范研究,可能是空洞的和不得要领的,而脱离规范研究的实证研究,肯定是盲目的和十分零乱的。

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要提高会计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应该把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4.2两者会计本质的比较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它采用“前提———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抽象推理。

它的缺陷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性的依据,需要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

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它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它采用“假设———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方法是实证方法,主要内容是伪证。

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但是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值得怀疑。

因为实证结果及推广受到资料的真实性、代表性和选择资料的倾向性影响。

4.3两者作用的比较

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作用表现在:

一是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对理论的论证具有重要作用。

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从假设或初始理论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可对某一个理论命题做出演绎证明。

这样,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前,可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以使理论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可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用来解释已知的会计理论或会计行为。

三是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同时还对已有会计理论进行逻辑检验,以发现错误理论及现存理论的内部矛盾。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作用表现在:

一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从评价规范会计研究所依据的前提入手,对规范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的现实有效性进行检验,进而肯定或否定规范研究成果。

二是运用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得到证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说明现存会计实务程序、方法差异的原因,并且对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实务和那些虽已发生,但尚未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系统性证据加以证实的现象和实务提供解释。

实证理论不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些什么。

可以说,实证会计研究使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从理想转向现实。

三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对会计主体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并大量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等,拓宽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

实证会计研究将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视为各种“契约关系”的结合体,对各种利益集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会计准则的态度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经验分析,得出了许多规范会计研究所不能认识的有益结论。

5结论

总之,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弥补了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某些不足,为会计理论研究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发展;同时,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丰富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亦对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可见,由于实证会计论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可行性,目标上的有效性等特点,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至产生以来受到了西方会计理论界及我国会计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将来一定会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德兴.会计理论.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2.

[2]马毅松,张泽月,张长城.实证会计理论的性质、目的和方法论[J].会计之友,2008,1:

16—17.

[3]汤云为,赵春光.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

52—57.

[4]陈汉文,林志毅.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厦门大学学报,1997,2:

69—73.

[5]方莉.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8,90—92.

[6]李斌,张滔.实证会计研究VS规范会计研究的特征比较及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09,18:

36—39.

[7]晋朝晖.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差异比较[J].财会研究,2008,5:

37—38.

[8]胡志颖.论实证会计理论和研究方法[J].财会月刊,2004,4:

8—9.

[9]王棣华.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比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1998,6:

8—10.

[10]陈汉文,林志毅.对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思考[J].财经研究,1997,2:

45—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