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01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河北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2月21日发布)

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201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31688.21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为56.56%,其中,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2%、89.9%、98%和98%以上。

余热余压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钢铁企业焦炉、高炉和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率分别为99.39%、96.74%和89.18%,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和效率不断提升。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领域不断拓宽。

选矿冶炼浮选药剂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共伴生矿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高细粉磨技术促进了粉煤灰、钢铁渣等废料的高附加值利用。

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实效,冀中能源永久煤柱矸石充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冀东水泥新型干法窑“半黑”生料技术、沧州大化TDI副产氯化氢吸附精制工艺为国内首创,开滦集团固体充填技术已在现场应用,滦南林海科技大型电机修复与再制造技术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

一批有技术、有特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基地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曹妃甸工业区形成了以精品钢铁工程、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装置和海水冷却火电工程为龙头的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实现了工业区的物质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

承德双滦钒钛冶金产业聚集区实现了钒钛精粉生产与冶炼的平衡,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以开滦、冀中能源为龙头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基地和以西柏坡电厂、邯峰电厂为代表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初步成型,基地园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初步形成,并逐步走向规模化。

  (四)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定》、《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河北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激发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010年,新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企业83家,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超过28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对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突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必将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我省地处环京津地区,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为我省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从整体上看,资源依赖与资源紧缺并存,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综合利用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废弃物利用率及技术水平不高。

201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56.56%,远远低于先进省份山东94.7%、广东90.2%的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我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仍以粗放型为主,高附加值利用比例较低。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尚无资源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激励和约束政策缺乏系统性,缺少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指导,现有政策的连续性和支持力度不足,不能满足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

三是关键技术和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较少,创新能力不强,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制约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缺少资源综合利用统计规范,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投资体系不完善,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估、融资、投资机制。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缓解资源短缺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大宗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全面推广,逐步形成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体系,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原则

 加大工业废弃物在大宗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在源动力,调动市场主体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推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形成企业为核心、中介机构为桥梁、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

 3.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原则

 建立工业资源回收、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技术集成和产业化,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4.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

 对产生量大、堆存量多和对环境、民生影响重大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其中粉煤灰达到90%以上,煤矸石达到95%以上,脱硫石膏、冶炼废渣力争达到100%,尾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全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攻克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培育100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推进2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研发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及矿区生态恢复。

  1.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煤炭资源:

大力推广三维地质建模、矿藏辅助分析、无煤柱开采等技术;研究推广矸石等材料充填技术,释放“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控制地表沉降;研究推广煤系高岭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等共伴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发难选煤、干法选煤和高硫煤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特别是加快适用于呆滞煤量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

 石油天然气资源:

加大石油开采过程中伴生气的回收利用,提高石油天然气中硫资源的回收率,提高对井口无组织排放的含硫化氢气体的回收利用;研究页岩气、超粘油、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强难利用储量的开发利用;推广对油气采炼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油砂、污泥、残渣、钻屑采用固化等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推进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火炬气、酸性气体等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

 2.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开展金属矿产共伴生资源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加强鲕状赤铁矿等复杂难选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等多组分共伴生铁矿的综合利用;研究推广复杂难处理多金属硫化矿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推广低品位铁矿、氧化矿等矿石的选矿和富集技术,提高选矿利用率;研究推广尾矿充填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提高尾矿处理工艺装备水平,研发尾矿再选技术,提高尾矿有价金属回收利用率;推进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木化地板等建筑材料的产业化。

 3.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研究推广低品位磷矿、硫铁矿等非金属矿产及其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盐矿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苦卤利用效率和镁、钾、硫等元素的回收率;研发低品位非金属矿产选矿和富集技术;推广石灰石矿、高岭土、石英等硅质原料非金属矿的均化开采技术。

 

(二)提高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加强行业间上下游产业协作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提高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和利用率。

 钢铁行业:

加强废渣综合利用,推广钢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技术、钢渣返回烧结替代烧结溶剂技术、高炉水渣微粉技术;研究废渣有价元素分离和精细化加工技术;提高烟尘回收利用水平,加强烟尘中硫、铁等元素的回收利用,推广污泥、尘泥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尘泥提锌技术;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积极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

提高焦炉、高炉和转炉煤气以及各种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水平,回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物质,研究烟气脱硫副产石膏在建材生产领域的应用。

  煤炭行业:

以大宗量煤矸石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煤矸石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推广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综合利用发电技术;积极推进煤矸石充填和复垦造田;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促进矿井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煤泥回收,洗水闭路循环;加大煤层气(瓦斯)资源开发力度,研发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提高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率,推进煤层气利用技术产业化发展。

积极推广矿井风、矿井水能源的综合利用。

  化工行业:

推广聚氯乙烯行业干法乙炔和电石渣生产石灰粉工艺,回收废触媒中的氯化汞和活性炭;研究推广氯碱行业盐泥回收利用;研究和开发磷肥行业磷石膏多种综合利用途径。

 工业废水实现清污分流,研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技术;加大对聚氯乙烯母液回收及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推广生物膜法技术,回收离心母液废水;推广纯碱行业蒸氨废清液制氯化钙和再制盐;推广氮肥行业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和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提高对废液中的氨和二氧化碳回收,提高对甲醇残液、尿素解吸废液的回收利用,推广氨水废液用于烟气脱硫;推广将酸性废液用于矿石浮选。

 发展乙烯化工装置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尾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处理利用技术;发展焦化产品回收深加工以及焦炉煤气的高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焦炉煤气制甲醇、二甲醚等下游产品工艺技术;回收纯碱行业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纯碱;发展烧碱副产氢气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推广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脱除回收生产甲醇。

 建材行业:

加强与煤炭、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的协作,大力推进工业固废在建材生产领域的应用,发挥建材行业循环经济节点作用,进一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材、节能建材的废弃物利用率;推进工业副产石膏代替天然石膏的资源化产业化利用;推广微粉细磨技术,进一步提高建材产品性能。

推广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技术和循环回用技术,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制药行业:

加强原辅材料的综合利用,发展原料药材的高效单元提取分离技术,尤其是中药原料多种药物成分的多层次提取利用。

推广中药残渣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对药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研究。

积极开展制药废液和废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回收有用物质和副产物进行药品中间体合成。

推动副产能源和余热余能的合理分配利用技术研究,提升医药企业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水平。

 纺织行业:

加强对新型纤维材料的研究开发,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的利用。

回收化纤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原料、棉纺织工业中的碱、印染工业中的染料和助剂等具有回收价值的原辅材料;提高废料、短纤维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研究推广纺织废水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技术;开展制革工业区污水循环利用。

 食品行业:

重点开展副产品利用、生物发酵残渣加工、有机食品废弃物处理等综合利用,研究推广玉M、小麦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废料利用、多糖类物质循环利用、富含油脂的加工副产物利用等技术。

加强废液在生产沼气、复合肥料、回收蛋白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推广啤酒行业废水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技术。

 造纸行业:

研究推广以废纸、再生纸为主要原料的造纸新工艺。

推广造纸废渣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广利用蒸煮废液生产工业酒精、木质素磺酸盐和粘合剂等副产品;推广制浆造纸过程水的梯级使用和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推广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废水生产沼气等先进适用技术。

 (三)加快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产业发展

 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为重点,以基地和重点企业为载体,重点开发再生资源利用及再制造技术和装备,开拓以集中加工生产再生工业原料为主的领域,加快废旧资源再利用、再制造产业化进程。

 重点抓好废旧金属、废橡胶、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化,建设一批以再生资源回收、拆解、集散、处理、再生资源利用为主的基地,培育一批以先进工艺、技术为支撑的重点企业。

鼓励有条件、有技术特点的企业开展再制造试点,支持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开展跨区域连锁经营和技术协同创新。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处理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再生率和加工处理水平,推进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六、重点工程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重点支持我省大型矿山企业,开展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产的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

支持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承德万利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钒钛提取和深加工综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采选。

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

支持矾山磷矿、招兵沟磷矿等采用用低品位磷矿采选技术,提高低品位磷矿石的采选率。

煤系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支持开滦集团等煤炭生产企业开展煤系高岭岩、耐火粘土、膨润土土状石墨、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尾矿综合利用工程

以尾矿、有价金属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利用、生产高附加值大宗建筑材料、充填为重点,推进尾矿综合利用。

尾矿再选及有价元素回收:

重点支持承德铁磷钛综合采选、尾矿选磷选钛综合回收利用、邢台硫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张家口尾矿选磷综合利用。

利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

重点发展利用尾矿砂制备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纳M波形瓦、木化地板、加气混凝土、免烧砖等。

尾矿干排并充填采空区:

重点在承德、唐山、邯郸、张家口等地区实施尾矿干排填充采空区。

(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

重点支持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煤矸石综合利用:

支持冀中能源煤矸石充填、筑路及建材产品制造,褐煤资源制造天然气和有机化工产品。

支持开滦集团、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以煤矸石制砖、制水泥和发电为主的煤矸石综合利用。

支持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矸石代替铝矾土配制水泥生料以及东庞矿、邢东矿等矿山开展煤矸石填充采煤。

粉煤灰、电石渣综合利用:

大力推进用粉煤灰、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生产生态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装饰修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等新型建材,构建以建材企业消纳废弃物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条。

钢铁渣粉体加工:

围绕重点钢铁企业推广高炉水渣超细粉技术,建立大型高炉渣超细粉生产线以及钢渣在线处理和尾渣综合利用生产线。

(四)工业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重点支持产生量大、污染严重的工业废水(液)的综合利用,提高工业废水(液)分质、多级利用以及深度处理和回用,推进矿井水处理回用、工业废水多级利用及深度处理回用和工业园区污水循环利用。

矿井水综合利用:

推进开滦集团、冀中能源等矿山企业开展矿井水综合利用,河北省矾山磷矿、中关王窑铁矿区、司家营、马城等矿区矿坑水综合利用。

工业废水综合利用:

开展重点领域工业废水利用试点示范,重点抓好梅花集团开展废水深加工,利用味精废水生产饲料蛋白、生物农药、絮凝剂等,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药“三废”治理中心百乐克曝气池技术改造等工业废水回用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推进皮革、化工、印染、造纸等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回用。

(五)工业废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重点支持煤层气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支持化工行业尾气回收利用。

煤层气综合利用:

以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为重点,发展煤层气MRC混合制冷工艺(深冷精馏法),推进低浓度煤层气的产业化开采利用。

支持开滦、张家口宣东、峰峰等煤炭矿区开展煤层气抽采利用。

工业废气综合利用:

支持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甲醇驰放气综合利用生成合成氨,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废气回收技术改造,河北冀衡(集团)蓝天有限公司废气回收再利用技改工程、建滔(河北)化工有限公司醋酸尾气回收、河北邢矿硅业科技有限公司氯化氢提纯生产三氯氢硅等废气资源综合利用。

(六)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促进工程

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唐山、邢台、张家口等地机电产品再制造和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邢台、邯郸等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滦南林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瑞兆激光有限公司、沧州宏宇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承德橡院轮胎有限公司、河北百盛橡胶股份公司、河北春风银星胶辊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再利用、再制造技术加快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作用。

开展废铅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装备示范工程,鼓励骨干企业从事废铅蓄电池的再生利用,提高废铅蓄电池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为建立规范废铅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七、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鼓励基地(园区)内企业通过分工协作、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增强集群协同效应,实现集约、节约、循环的生态型基地(园区)发展模式。

(一)承德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以大宗量铁尾矿综合利用为重点,依托承德双滦钒钛冶金产业聚集区,积极实施尾矿提取有价组分、尾矿充填、尾矿生产高附加值建筑材料等工程。

到2015年,承德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将建设5个以上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区、87个重点工程;尾矿新增贮存量增幅逐年降低;尾矿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30%以上;尾矿综合利用产值80亿元以上;尾矿综合利用重点企业不少于50家,示范工程不少于50个;尾矿综合利用量超过4700万吨;形成以尾矿干排并填充采空区、生产建筑材料、综合采选(复选)等一项或多项利用技术为特点的特色园区。

(二)遵化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利用遵化市砂岩型铁尾矿特点,积极开展回填矿井采空区、修路、生产建材等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到2015年,遵化市铁尾矿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500家,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利税50亿元。

年铁尾矿利用量达到25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重点培育遵化金园环保抗震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金三顺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遵化市中环有限公司、遵化市海祥矿山机械厂等综合利用企业,力争形成遵化市铁尾矿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带动遵化市铁尾矿综合利用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三)临城硫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提取尾矿中铁、硫等有价组分生产铁精粉和工业硫酸,积极消纳硫铁尾矿。

到2015年,临城县铁尾矿资源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年产空心砖26亿块、年产铁精粉32万吨、阴极铜6500吨、工业硫酸80万吨,年利用余热发电量15000万千瓦时;铁尾矿资源年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年综合利用产值15亿元,年利润总额5亿元以上。

培养重点企业30家以上,建设重点工程70个以上,技术研发和推广成果120项以上。

(四)宽城钒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高效消纳尾矿、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提高页岩、石灰石等低价值矿物综合利用价值。

“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14.9亿元,拟建工程11个,工程全部投产后,到2015年,尾矿年综合利用率为由2010年25%提高到2015年的40%以上,并着力实施一批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工程,攻克尾矿综合利用共性技术难题。

(五)邯郸峰峰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以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矸石发电、煤矸石(粉煤灰)制砖、矸石充填采煤、利用煤矸石水泥生产配料、代替石子和沙子进行喷浆以及沉陷区和公路路基填补等资源综合利用。

到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实现年利用煤矸石314万吨,年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8400万元;粉煤灰制砖厂综合利用制标砖1.6亿块,年产值达到3600万元,实现年利润900万元;矸石充填采煤利用煤矸石、粉煤灰412万吨;现有四座(薛村、五矿、九龙、孙庄)电厂年消耗峰峰集团所属各选煤厂尾煤、洗混煤等低热值燃料100万吨,煤矸石60万吨。

(六)张家口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以原盐、石灰石等资源为基础原料生产烧碱与电石,利用副产物氯化氢与乙炔聚合后生产PVC树脂,同时利用废弃物电石渣和PVC配套热电工程产生的粉煤灰生产水泥,达到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到2015年,张家口望山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产业规模达到60万吨/年烧碱、60万吨/年PVC树脂及配套2×25MW自备热电站、80万吨/年电石、200万吨/年水泥。

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年实现利润10亿元、税金5亿元,随着投资的逐步到位,将打造成为煤(盐)、电、化、材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氯碱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七)唐山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以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塑料等回收和再生循环利用为重点,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无害化处理”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化、集约化、高效化、清洁化发展。

到2015年,初步打造完善废钢回收加工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链、废塑料综合回收资源化产业链、废橡胶综合回收利用链等四大主链条,重点企业唐山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形成年处理可利用再生资源97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加工利用量占再生资源回收资源量的50%以上。

可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00万台、报废汽车1万辆,拆解加工废钢铁60万吨,回收处理废纸60万吨、港口转运专用包装袋2000万条,实现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

(八)邢台清河稀有金属及合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依托清河稀贵金属回收聚散地优势,积极推进高温合金废料再生及镍循环利用,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实现战略金属及合金的循环利用。

到2015年,形成年再生利用35万吨含战略金属及合金元素的钛及钛合金、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等特种合金废料及不锈钢、特种不锈钢返回料处理线。

其中,再生高温合金、再生钛合金、再生耐蚀合金、再生精密合金、再生铸造母合金等10000吨,围绕基地形成产业化集群,打造完整产业链,引入相关配套科技研发企业3~5家、回收企业10~30家和其他金属元素再生利用企业3~5家。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建立省、市、县三级资源综合利用基础数据统计体系,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行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制度建设,落实扶持政策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建设,逐步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切实落实国家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废物利用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

(三)鼓励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

组织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的技术攻关,抓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开发应用,定期发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目录。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品及装备。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一批先进适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带动我省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大省级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银企对接,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