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292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docx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数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验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

能给大家讲一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58页第一幅图

学生讲故事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二、呈现目标

1.体验平均分。

三、提出问题

1.分桃子。

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分一分,说一说。

2.分萝卜。

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3.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四、解决问题

1.分萝卜

师:

现在请同学们帮小兔子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几根萝卜?

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哦!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如果学生说到平均分,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

像这样正好分完,又分的一样多,我们的数学语言就叫做“平均分”。

2.分骨头

师:

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

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

师:

究竟对不对呢?

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59页练一练1-5题。

六、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事“平均分”了吗?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分苹果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也就是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二、呈现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提出问题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2.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3.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解决问题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

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

可以怎样分?

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

生1:

我是1个1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2:

我是2个2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

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

师:

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

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

生:

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个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

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3.比较。

师:

说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说: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都是4个苹果一份。

……

师:

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1-4题。

六、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分糖果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学习难点: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以前咱们学习“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数目进行分一分呢?

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2页第一幅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有50块糖,要求平均分给4个人。

二、呈现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提出问题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

四、解决问题

1.说一说

师:

说一说,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生1:

可以1块1块地分。

生2:

这么多,1块1块地分比较麻烦,可以2块2块地分。

生3:

我觉得还是5块5块地分比较好。

师:

老师觉得不管怎么分,因为数目比较大,都容易出错。

2.分一分

师:

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

课件出示:

空白的记录表格。

结合表格向学生介绍表格内容,或由学生看表格说出自己看懂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当讲解。

师:

我们可以把每次分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表格,重点说说从表格中看是怎么样分的。

只要学生分的合理,记录正确就给予肯定。

师:

你觉得这样做记录怎么样?

生1:

太好了,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

生2:

这样做记录很清楚。

生3:

这样就能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63页练一练1-2题。

六、总结提升

师:

借用表格记录分法,你学会了吗?

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分香蕉

学习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

除法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

你看!

课件出示:

教材第64页第一幅图

师:

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请你帮助小猴子分一分。

请同学们用准备的学具小棒代替香蕉,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分一分,再把自己分的方法和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呈现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三、提出问题

1.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四、解决问题

1.认识除法。

师:

谁想把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学生有其他的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

师:

刚才我们把12根香蕉(课件出示12根香蕉图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写出来就是12÷2=6(根)

师:

(对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12表示要分的12根香蕉;“÷”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分成2份;6表示分的结果是每份有6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交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分了香蕉,并且知道了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把教材第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吧!

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都写对,讲好,教师要给予表扬。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1-2题。

六、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板书设计分香蕉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2=6(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

12÷6=2(份)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练习五

学习目标: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以及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师:

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

你掌握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师:

请同学们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课件出示:

教材第67页第5题。

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

只要学生会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算式,编故事。

师:

你们会讲故事吗?

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教材第67页第6题。

生:

机灵狗的鱼缸里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地上。

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

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

师: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一试。

三、总结提升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6、67页。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

小熊开店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难点:

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玩具吧?

听说小熊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

教材第68页情境图

学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师: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

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皮球多少元?

9+3=12(元)

生2:

一个布娃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元?

9-3=6(元)

生3:

买4个皮球多少元?

3×4=12(元)

二、呈现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提出问题

1.20元可以买几辆小汽车?

2.36元可以买几个洋娃娃?

算一算,说一说。

四、解决问题

1.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并且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

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生:

20÷5=(),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

师:

对!

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性鼓励。

2.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师:

同学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口诀计算除法又快又准确。

现在老师再题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计算来解决问题,好吗?

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师:

谁想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

列式为36÷9,想:

9和几相乘等于36,四九三十六,所以36÷9=4(个)。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20÷5=?

时,想几五二十;计算36÷9=?

时,想几九三十六。

你们发现用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吗?

生:

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师:

是啊!

今后我们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根据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巩固应用。

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请尝试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69页练一练1-4题。

六、总结提升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

(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4×5=20(元)

20÷5=4(辆)用乘法口诀:

四五二十

答:

20元可以买4辆汽车。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

快乐的动物

(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习重点:

倍的意义;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倍的意义;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

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

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

并分别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小动物的只数。

二、呈现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提出问题

1.画一画,圈一圈,认一认。

2.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

四、解决问题

1.体会“倍”的意义。

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

(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数与小猴子一样多。

师:

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

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数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数,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是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即6是3的2倍。

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师:

现在老师请大家就像刚才一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计算解答下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70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

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看出8只小鸡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分成4组,说明8厘米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生2:

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一组、2只一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

(2)师:

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71页第一幅图

生1:

我知道了一支笔2元,小兔就买了1支笔。

生2:

我知道小牛买了3支笔,用了6元钱。

生3:

我知道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

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该怎么解决?

抽生答,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并解答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71-72页练一练1-5题。

六、总结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猴子○○○鸭子是猴子的2倍。

(倍数关系)

鸭子○○○○○○6÷3=2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学习内容:

快乐的动物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进一步理解“倍”

的意义。

2.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袋鼠的文具店开业了,小动物们都来文具店买东西,你们愿意帮它们算算账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引导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所要知道的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看书中的直观图,说出倍数关系。

指名回答。

(4)列式表示上面的思考过程。

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引导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理解狐狸的话的意思。

(3)画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

说说列式的想法。

(5)小结: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P72第3题。

独立在本子上画一画,再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P72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根据问题列式解答,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P72第5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根据问题列式解答,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P72第6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根据问题列式解答,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来解决。

希望同学们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弄清事情的意思,这样才有可能正确。

五、作业:

练习册55页

六、板书设计快乐的动物

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

狐狸花了多少元?

小兔:

2元小兔:

2元

小牛:

2元2元2元狐狸:

2元2元2元2元

6÷2=32×4=8(元)

答:

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

答:

狐狸花了8元。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学习内容:

花园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花园里美丽的花儿开了,蜜蜂、蝴蝶都飞来了,花园了热闹起来了!

课件出示:

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

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生1:

我知道有4只蝴蝶,还有12只蜻蜓。

生2:

我知道有9只小鸟。

生3:

我知道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二、呈现目标

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三、提出问题

1.画一画,算一算,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2.有多少只蜜蜂?

画一画,算一算。

四、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来;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就进行下面的环节。

师: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然后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交流汇报。

生1:

我画了4个三角形表示蝴蝶的只数,有画了12个圆圈表示蜻蜓的只数,然后把蜻蜓4只一组、4只一组地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4=3.

生2:

我画了别的不同图形分别表示这两种小动物的只数,结果也是12÷4=3。

师:

对,我们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两种量,但结果都可以看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计算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师:

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有多少只蜜蜂?

师:

谁愿意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说一说?

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教材第73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画法,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74页练一练1-4题。

六、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课本73页。

板书设计

花园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2÷4=3 

 有多少只蜜蜂?

    3×9=27(只)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学习内容:

练习册p47-48。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1.完成p47第一、二题

教师先读题,提示图中信息,学生思考。

然后独立完成。

2.第三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3.第四题

学生先自己做,然后集体订正。

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对错题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自己改正,从而达

到训练的目的。

4.第五题

比赛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对第一名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十一课时

学习内容:

练习六

(一)

学习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