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117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docx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

生理学实验报告2蛙腓肠肌与刺激频率、强度的关系.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二、骨骼肌收缩的实验

  课程名称: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人:

院系专业:

学号:

  20XX年10月20日

  实验内容一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室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实验器材】

  常用手术器械、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废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实验对象】

  蛙【实验步骤】

  1、毁脑和脊髓

  取青蛙一只,用纱布包裹青蛙的四肢和躯干,露出头部。

左手握住青蛙,并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找到青蛙枕骨大孔所在位置。

将探针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进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枕骨大孔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个方向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

如探针确实在颅腔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

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在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捻入椎管,以破坏脊髓。

椎管较细,故若已刺入椎管针则不能摆动。

脊髓被破坏时蛙腿后瞪挺直。

要确定脑和脊髓是否完全被破坏可检查蛙四肢肌肉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

  2、剥制后肢标本

  自青蛙两侧腋部以下完全剥离皮肤。

而后倒提蛙腿,使其头部向下,用手术间横向剪开腹部肌肉,看清脊神经后,用粗剪刀剪断脊柱。

把标本浸泡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3、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分离两腿。

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和与两后肢相连的肌肉,再用粗剪刀剪开趾骨联合。

将以分离的标本浸入任氏液。

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条蛙腿,先用玻璃分针沿着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用固定针将标本背位固定于干净蜡盘上。

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有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分离腓肠肌。

用玻璃分针或镊子分离腓肠肌与跟腱,并穿线结扎。

在结扎远端用粗剪刀剪断跟腱,左手执线提起腓肠肌,用手术剪减去其周围联系的组织,但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注意切勿损伤支配该肌的神经分支。

  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1cm处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标本放入盛有新鲜任氏液的培养皿待用。

  标本活性检验。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再用经任氏液润湿的锌铜弓刺激神经。

若腓肠肌迅速发生收缩反应,表明标本机能良好,制备成功。

应及时移至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

  【实验结果】

  用锌铜弓检验标本活性,腓肠肌迅速发生收缩反应,标本机能良好,制备成功。

  【讨论】

  1、制备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以防止标本干燥,否则标本可能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2、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强力牵拉、手捏神经、夹伤神经肌肉和用金属器械触碰坐骨神经。

  3、所用器械要洁净,若接触蛙皮肤需洗净再用。

  4、蛙的皮下有淋巴囊,故皮肤很容易剥落。

为防止剥离皮肤时滑脱,可用纱布垫着手用力一次剥下。

  【思考题】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

①动作要轻柔;②不要牵拉神经、手捏神经或夹伤神经肌肉;③尽量避免金属器械触碰神经;④不要把股骨全部剪掉,需要留一段固定标本。

  2、锌铜弓为什么可以检测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答:

通常将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如Zn便溶解而成Zn离子。

而在Zn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

Cu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如果将Zn和Cu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Cu向Zn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Zn向Cu流动。

当锌铜弓接触组织时,电流便沿Zn→可兴奋组织→Cu方向流动,而产生流动作用。

这样,锌铜弓好像一个电池,Zn如同其阳极,Cu好像阴极而发挥作用。

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锌铜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性。

  3、剥皮后神经肌肉标本出现的血液能用自来水冲洗吗?

  答:

不能。

原因:

①自来水的浓度远小于标本的细胞液浓度,所以会导致标本吸水,可能使得标本吸水涨破;②自来水中可能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如Ca2+,会使肌肉抽搐,可能使得标本失去生物活性。

  实验内容二骨骼肌收缩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最大刺激强度作用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复合收缩的形成过程。

  【实验原理】

  1、腓肠肌有许多肌纤维组成。

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会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会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2、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神经时,肌肉会产生不同的收缩反应。

若刺激频率较低,每次刺激的时间间隔超过肌肉单次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收缩的反应可以融合,开始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以后成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器材】

  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JZ100型张力换能器、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肌槽、双凹夹、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废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实验对象】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步骤】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稳定5-15分钟,以稳定其兴奋性,备用。

2、固定标本

  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所带的股骨断端固定于肌槽的骨头固定孔内,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与张力换能器金属弹性梁臂上相连,然后将标本的坐骨神经干搭在肌槽的电极上,电极接头与刺激输出线相接,见下图。

利用一维位移微调器调节扎线的张力,不可过松或过紧,使肌肉自然拉平为宜,保证肌肉一旦收缩即可牵动张力换能器的金属弹性梁。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二、骨骼肌收缩的实验

  课程名称: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人:

院系专业:

学号:

  20XX年10月20日

  实验内容一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室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实验器材】

  常用手术器械、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废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实验对象】

  蛙【实验步骤】

  1、毁脑和脊髓

  取青蛙一只,用纱布包裹青蛙的四肢和躯干,露出头部。

左手握住青蛙,并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找到青蛙枕骨大孔所在位置。

将探针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进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枕骨大孔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个方向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

如探针确实在颅腔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

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在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捻入椎管,以破坏脊髓。

椎管较细,故若已刺入椎管针则不能摆动。

脊髓被破坏时蛙腿后瞪挺直。

要确定脑和脊髓是否完全被破坏可检查蛙四肢肌肉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

  2、剥制后肢标本

  自青蛙两侧腋部以下完全剥离皮肤。

而后倒提蛙腿,使其头部向下,用手术间横向剪开腹部肌肉,看清脊神经后,用粗剪刀剪断脊柱。

把标本浸泡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3、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分离两腿。

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和与两后肢相连的肌肉,再用粗剪刀剪开趾骨联合。

将以分离的标本浸入任氏液。

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条蛙腿,先用玻璃分针沿着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用固定针将标本背位固定于干净蜡盘上。

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有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分离腓肠肌。

用玻璃分针或镊子分离腓肠肌与跟腱,并穿线结扎。

在结扎远端用粗剪刀剪断跟腱,左手执线提起腓肠肌,用手术剪减去其周围联系的组织,但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注意切勿损伤支配该肌的神经分支。

  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1cm处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标本放入盛有新鲜任氏液的培养皿待用。

  标本活性检验。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再用经任氏液润湿的锌铜弓刺激神经。

若腓肠肌迅速发生收缩反应,表明标本机能良好,制备成功。

应及时移至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

  【实验结果】

  用锌铜弓检验标本活性,腓肠肌迅速发生收缩反应,标本机能良好,制备成功。

  【讨论】

  1、制备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以防止标本干燥,否则标本可能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2、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强力牵拉、手捏神经、夹伤神经肌肉和用金属器械触碰坐骨神经。

  3、所用器械要洁净,若接触蛙皮肤需洗净再用。

  4、蛙的皮下有淋巴囊,故皮肤很容易剥落。

为防止剥离皮肤时滑脱,可用纱布垫着手用力一次剥下。

  【思考题】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

①动作要轻柔;②不要牵拉神经、手捏神经或夹伤神经肌肉;③尽量避免金属器械触碰神经;④不要把股骨全部剪掉,需要留一段固定标本。

  2、锌铜弓为什么可以检测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答:

通常将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如Zn便溶解而成Zn离子。

而在Zn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

Cu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如果将Zn和Cu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Cu向Zn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Zn向Cu流动。

当锌铜弓接触组织时,电流便沿Zn→可兴奋组织→Cu方向流动,而产生流动作用。

这样,锌铜弓好像一个电池,Zn如同其阳极,Cu好像阴极而发挥作用。

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锌铜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性。

  3、剥皮后神经肌肉标本出现的血液能用自来水冲洗吗?

  答:

不能。

原因:

①自来水的浓度远小于标本的细胞液浓度,所以会导致标本吸水,可能使得标本吸水涨破;②自来水中可能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如Ca2+,会使肌肉抽搐,可能使得标本失去生物活性。

  实验内容二骨骼肌收缩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最大刺激强度作用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复合收缩的形成过程。

  【实验原理】

  1、腓肠肌有许多肌纤维组成。

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会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会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2、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神经时,肌肉会产生不同的收缩反应。

若刺激频率较低,每次刺激的时间间隔超过肌肉单次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收缩的反应可以融合,开始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以后成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器材】

  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JZ100型张力换能器、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肌槽、双凹夹、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废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实验对象】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步骤】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稳定5-15分钟,以稳定其兴奋性,备用。

2、固定标本

  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所带的股骨断端固定于肌槽的骨头固定孔内,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与张力换能器金属弹性梁臂上相连,然后将标本的坐骨神经干搭在肌槽的电极上,电极接头与刺激输出线相接,见下图。

利用一维位移微调器调节扎线的张力,不可过松或过紧,使肌肉自然拉平为宜,保证肌肉一旦收缩即可牵动张力换能器的金属弹性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