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063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docx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

操作性/前提方案

 

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满足食品安全要求所实施的预防、消除或降低危害发生可能性的特定活动,本公司依据GMP、SSOP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特制定本方案,用于控制已确定危害发生的安全支持性措施的实施和有效运行。

一、厂区环境

公司制定了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和要求,对厂区环境进行管理。

公司的加工厂建在不易受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源污染的地区,工厂四周环境保持清洁,没有污染源。

厂区内主要通道铺设水泥,空地全部绿化,以防尘土飞扬而污染食品。

厂区内没有产生不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及危害食品卫生的设施。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活区的活动不会影响生产区。

厂区内设有排水系统,便于排水,由工程部定期维护维修排水设施,做到厂区内无积水。

厂区内设有专门的垃圾存储区域,以便暂时存放垃圾,对易产生灰尘的燃料存放由仓库负责管理。

原料、产品和垃圾与燃料入厂实行分时进出,每次进出后,由清洁工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清洁工定期巡检厂区,对存在导致虫害存在的地方进行灭害处理。

及时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厂区内废弃物和有害物不得长时间存放。

二、厂房

公司制定了《车间及设施卫生要求与管理》,对厂房和车间卫生设施进行管理。

生产厂房的高度为4.5米,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为5平方米。

生产车间地面为水磨石,地面平整、无裂隙,便于清扫和消毒。

地漏设置合理,便于排水,保证生产时地面无积水。

生产车间地面高于外界,生产时不会造成污水倒灌。

屋顶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

天花板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生产车间墙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墙裙为1.50m高的白瓷砖。

四壁和地面交界面为漫弯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门、窗、天窗为铝合金,严密不变形,设置位置适当,并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窗台高于地面1.2m,内侧具备45度的倾斜度。

进入车间的人流方向为:

更衣间――消毒通道――生产车间;生产物料流动方向:

拆包间――膨化间――配料间――内包装间――外包装间;内包装材料流动方向:

内包装拆包间――内包装间。

所有出入口设有防蚊绳设施。

车间、门、窗是有防蚊蝇、防尘纱门,并便于拆下洗刷。

车间内通道为1.5米宽。

楼梯设计为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清洁工每日进行清洁,品管部每周进行检查。

生产车间、仓库采用机械通风,具有良好性能,换气量为每小时换气5次,固定发热设备上方均有伞形抽风罩,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距地面3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设防120目的纱网护罩。

生产车间内,不同清洁度区域设置隔离墙,包装间设置空调设备。

车间有充足的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时,光照不改变加工物品的本色。

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加防护罩,以防止玻璃爆裂后散落。

仓库和生产车间及各项设施均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二次污染。

仓库和包装间设有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施。

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料,辅料,化学物品,包装材料,成品等专用储存间。

车间内,设有适宜的污水排放系统,并具备防鼠防虫设施。

三、设备工具管道

公司制定了《车间及设施卫生要求与管理》对生产用设备工具管道进行管理。

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均采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设备、工具、管道与物料接触的表面光滑,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

设备设置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

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

设备管道安装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屋顶(天花板)、墙壁等有足够的距离;设备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传动部分有防水、防尘罩,以便维护维修和清洗。

各类料液输送管道无死角或盲端,设排污阀或排污口,便于清洗、消毒、防堵塞。

四、卫生清洁设施

洗手设施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开关采用非手动式。

龙头设置按每10人1个。

车间入口检查处配备足够洗涤剂、消毒液等,在洗手处配有一定浓度的手消毒液。

生产车间进口,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

更衣室设铁皮储衣柜、鞋架,衣柜和鞋箱分开摆放。

更衣室设紫外灯消毒设施,消毒通道的洗手池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更衣室与车间相连,去包装间走单独门口。

更衣间和卫生通道排水设施出口处具备防鼠设施。

厕所数量和便池坑位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适当设置。

厕所门和窗不朝向生产车间。

厕所马桶一律为水冲式,厕所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开设置。

五、卫生管理制度

本公司成立了由质检部负责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管理机构配备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都经专业卫生知识培训。

车间入口处每日有质检部卫生检查人员对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进行卫生检查,车间各区域由品管部卫生检查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卫生巡检。

生产车间设有必要的防蚊蝇措施和防鼠措施,生产车间外与厂区内的灭虫灭鼠由品管部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消杀。

公司建立《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对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进行管理,所有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加锁保管,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药品使用时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配制。

在生产车间不得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生产车间使用的药剂必须有标识、并放置在指定的场所并由专人管理。

公司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为密闭式或带盖,由清洁工定期清洗、消毒,保证污物不外溢,并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

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动物集聚孳生。

副产品(加工后的下料和废弃物)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并按照卫生要求,贮存于副产品仓库,废弃物则收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厂区处理。

处理废弃物的运输工具和容器由清洁工定期清洗、消毒,并进行适当的标识以区分未经卫生处理的工器具。

公司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对卫生间的卫生进行管理。

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厕所等卫生设施,由清洁工定期清洁、消毒,品管部卫生检查人员定期巡检。

工作服为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公司制定《工衣管理制度》对生产用更衣进行管理。

六、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

公司制定了《车间、加工设施设备卫生清洗消毒作业规程》,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在适当的地方明示给员工。

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彻底清洗、消毒。

维修、检查设备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防止污染食品。

公司制定了产品包装管理规定对成品内包装提出卫生要求,并根据产品的特点对内包装材料采取相应的卫生控制手段。

成品包装完毕后,按批次入库、贮存,并贴上唯一产品标识卡。

七、卫生和质量检验

公司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并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

检验室具备无菌检测的场地、工作台和实验仪器,同时具备一般化学检测的仪器和场地。

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并有健全的检验制度和检验方法。

检验室必须保持卫生清洁以满足检测的需要。

八、原料成品贮存运输和交付的卫生要求

公司制定了《包装、储存和运输的卫生要求》,对原料、产品储存和运输进行控制。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为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在加工生产车间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离地20公分存放。

原材料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设置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原料储存库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设施。

原料存放离地20公分;离顶80公分或堆高小于2.5米;离墙10公分。

内包装材料储存设有遮蔽,并且离地20公分;离顶80公分或堆高小于2.5米;离墙10公分

所有库房均有安装的灯具有防爆设施。

成品库中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

并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库房设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并保持清洁。

成品交付前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暂存放,并保证成品离地、离顶和离墙保存。

库房在存放成品时不得存放其他与成品无关的或串味的产品。

运输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并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九、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公司制定了《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对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进行管理。

人员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划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必须盖住外衣,头发不露于帽外,并实施双手的清洗和消毒。

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得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得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不得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生产车间内不得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十、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公司制定了《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特点对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状态标识。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从一个工序进入下一工序时,有交接记录或通知单,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质量安全追踪流程图

 

十一水的卫生控制

1.水源

使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城市公共用水。

2.标准

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39项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ml)

大肠菌群(3个/l)

致病菌不得检出

 游离余氯:

水管末端不低于0.05ppm

3.监测

监测项目与方法

余氯-----试纸、比色法

方法: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在厂区三个不同水龙头各装取1瓶自来水,用干净的玻璃棒搅匀后沾一滴滴在PH试纸上,对照比色板观察其酸碱性,并粗略记录水的PH值及其对应水龙头的编号。

微生物-----细菌总数  GB5750

大肠菌群 GB5750

 监测频率

 对水的余氯每周检测两次,一年对所有水龙都监测到。

 对微生物检测至少每周一次。

 当地卫生部门对城市公用水全项目至少两次,并有报告正本。

4.设施

供水设施要完好,一旦损坏就能立即维修好,管道的设计要防止冷凝水集聚下滴污染裸露的加工食品。

防虹吸设备-----水管离水面距离2倍于水管直径。

防止水倒流――空气隔绝。

洗手消毒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

加工案台等工具将废水直接导入下水道装置。

备有高压水枪。

蓄水池要有完善的防尘、防虫鼠措施,并委托卫生部门每年两次进行清洗消毒,并提供清洗合格证明。

5.操作

清洗要用流动水,清洗时防止污水溢溅。

6.供水网络图

工厂保持详细供水网络图,以便日常对供水系统管理与维护。

水龙按序编号。

7.污水排放

污水的处理

―――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

―――符合防疫的要求 

―――处理池地点的选择应远离生产车间

 废水排放设置:

案台等及下脚料盒、清洗消毒槽废水直接入沟;废水流向应是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明沟加不锈篦子,与外界接口有水封防虫装置。

8.纠偏

在市政水处理系统损坏的情况下,停止生产,并对这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出现自来水水质超标时,应对水管系统采取纠正措施,并且只有当水质符合要求时才许重新生产。

监控时发现加工用水存在问题,应终止使用这种水源,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当厂区供水系统发生改造变动时,要求对供水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并作跟踪检查。

9.记录

生产用水余氯检测记录 

官方水质检验报告 

生产用水微检记录

十二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

1.与食品接触的表面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包装物料、加工人员的工作服、手套等。

2.监控

食品接触面的条件:

整洁干净,无油污、食物残渣及杂物等

清洁和消毒状况

消毒剂类型和浓度

手套、工作服的清洁状况

怎样监控:

视觉检查、化学检测、表面微生物检查

视觉检查感观检查接触表面是否清洁卫生,有无残留物;工作服是否清洁,有无卫生死角。

化学检测  检查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后的残留浓度

表面微生物检查定期随机抽样检测:

每周一次对食品接触表面进行擦样检测。

3.材料要求

耐腐蚀、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材料;便于设计安装和维护,无粗糙、凹陷、破裂等;始终保持完好的维修状态。

4.清洗消毒

消毒剂选用:

选择可用于食品加工表面消毒的消毒剂

消毒液的配置:

按照消毒剂说明书中的配制方法及浓渡要求进行配制。

加工设备与工器具

清洗消毒程序

班后:

预冲洗 洗洁净刷洗(粉碎机拆卸清洗)清水冲洗消毒剂喷洒

   班前:

清水冲洗

工器具:

用无有毒化学物质残留的消毒液浸泡,用毕洗净拭干摆放在整洁的地方

操作台、输送带、胶筐

班后:

清水冲洗洗洁净刷洗清水冲洗消毒剂喷洒  风干

班前:

清水冲洗

工作服、手套

集中由洗衣房清洗消毒,并存放在工作服的房间

清洗消毒程序

清水  加入洗涤剂机洗  清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  清水冲洗  干燥

如工作服被污染,随时清洗消毒。

5.包装物料

包装物料库保持清洁卫生、防水、防霉,且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防护,离地离墙,包装物料库应设有防鼠防虫设施。

6.纠偏

在检查发现问题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如再清洁、消毒、检查消毒剂浓度、培训员工等。

对接触面进行维护更换,始终保持完好,适合卫生操作。

7.记录

消毒液配制记录

检查、纠偏记录

食品接触面检测记录

8.验证

每日检查相关记录

十三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1.交叉污染的来源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

清洁消毒不当

卫生操作不当

原料和成品未隔离

2.预防

工厂选址、设计:

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本着既方便生产的顺利进行,又便于实施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这一原则进行厂区计划布局。

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

选择在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的区域建厂,远离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远离闹市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厂区内不造成污染

按有关规定

3.车间布局

工艺流程布局合理

清洗消毒与加工车间分开

4.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方向

从高清洁区向低清洁区

5.加工人员卫生控制

严格手部清洗和消毒过程;

在食品加工区域不得饮酒、吃饭和吸烟;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的人员不得串岗;

监督员工个人不卫生习惯,规范操作。

培训

6.监控

进入生产车间前人员卫生检查

生产连续监控

产品贮存区域每日检查

7.纠偏

发生交叉污染时,采取步骤防止再发生

必要时停产,直到改进

增加员工培训程序

记录采取的措施

8.记录

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表 

生产人员个人卫生检查记录

卫生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十四污染物的防范控制

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触表面被微生物、化学品及物理的污染物沾污,例如:

清洁剂、润滑油、燃料、杀虫剂、冷凝物等。

1.污染物的来源

水滴和冷凝水;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外来物质、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清洁剂、润滑油、杀虫剂;化学药品的残留;不卫生的包装材料。

2.防止与控制

在入口处安装风帘,保持车间封闭;人员进出要更换工作服,禁止带私人物品;使用清洁剂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洁剂不得直接用于产品;防止润滑油滴落到产品上;禁止在车间内使用杀虫剂;使用卫生合格的包装材料。

包装物料存放库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防霉,上有盖布下有垫板。

定期抽样送检。

食品的贮存库保持卫生,不同产品、原料成品分别存放,设有防虫鼠设施。

3.冷凝水控制

良好通风、进风量要大于排风量

车间温度控制

提前降温,尽量缩小温差

及时清扫

4.监控

任何可能污染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的掺杂物,如潜在的有毒化合物、不卫生的水(包括不流动的水)和不卫生的表面所形成的冷凝物。

在开始生产时及工作时间每4小时检查一次。

5.纠偏

除去不卫生表面的冷凝物

用遮盖防止冷凝物落到食品、包装材料及食品接触面上

清除 地面积水、污物、清洗化合物残留

对员工培训正确使用化合物

6.记录

 生产卫生检查记录

十五有毒化学品的卫生控制

1.主要有毒化学物质

清洗剂

消毒剂

杀虫剂

润滑剂

2.有毒化学物质的贮存和使用

编写有毒化学物质一览表。

所使用的化合物有主管部门的批准生产、销售、使用证明,主要成分、毒性、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单独的区域贮存,摆放整齐,防止随便乱拿。

化合物的正确标识,标识清楚、标明有效期,使用登记记录。

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管理。

建全化学药品购买、领用、配制、使用记录。

3.监控

经常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每天检查一次

4.纠偏

转移存放错误的化合物

对标记不清的拒收或退回

对保管和使用人员的培训

5.记录

有毒有害物一览表

有毒有害物出库表

消毒剂配制及浓度监测记录表

十六、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手消毒的设施

非手动开关的水龙头

洗手液、消毒槽、干手器

1.手消毒方法、频率

2.

清水洗手用枧液或无菌皂洗手冲洗皂液于消毒液浸泡30秒干手

生产人员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消毒:

开始工作之前;

上厕所之后;

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或其他物品之后;

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3.监测

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设施的清洁与完好

卫生监控人员巡回监督

检查消毒液的浓度

4.厕所设施

位置:

与车间相连接,门不能直接朝向车间,有更衣室、鞋设备。

保持清洁卫生,要求不漏水,防蝇、防虫设施。

洗手设施和消毒设施始终保持完好,厕所保持排水畅通。

5.厕所的要求

通风良好,地面干燥,保持清洁卫生

进入厕所前要脱下工作服和换鞋

方便之后要进行洗手消毒并冲水

6.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设备保持正常运转状态

卫生保持良好不造成污染

7.检查与纠偏

卫生设施修理或补充卫生用品。

消毒液浓度不适宜时重新配置,定时更换使用消毒剂。

记录中进行的纠正措施。

8.记录 

车间、更衣室、消毒间、厕所卫生检查记录

消毒液配制及浓度监测记录表

十七、雇员的健康卫生控制

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包括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其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产品卫生质量。

根据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凡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获有健康方能上岗。

并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1.检查 

1.1工人上岗前健康检查

1.2定期健康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1.2.1制定有体检计划,并设有健康档案,凡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例如:

病毒性肝炎

活动性肺结核

肠伤寒及其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

化脓性或渗出脱屑皮肤病患者

手外伤未愈合者

不得参与直接接触食品加工,痊愈后经体检合格后可重新上岗。

1.3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照卫生规定从事食品加工,进入加工车间更换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鞋等,不得化妆、戴首饰、手表等。

1.4制定卫生培训计划,定期对加工人员进行管理,并记录存档。

2.监督

目的控制可能导致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污染。

3.记录

员工每日健康检查记录

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十八虫害鼠害控制

昆虫、鸟鼠等东西带一定种类病原菌,虫害的防治是食品加工厂至关重要的。

1.防治计划

委外定时除“四害”,每天清扫消毒

全厂范围生活区

2.重点

厕所、下脚料出口、垃圾箱周围、食堂。

3.防治措施

3.1清除滋生地,去除“四害”食物来源。

3.2预防进入车间

采用风幕布、纱窗、挡鼠板等

3.3杀灭

厂区用杀虫剂、老鼠药

4.检查和处理

及时清除鼠尸,药物回收;防虫害设施保持完好。

5.卫生监控纠偏

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纠偏

6.记录

虫害检查记录表

十九、布局与结构

1.工厂布局要求

各个工厂应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本着既方便生产的顺利进行,又便于实施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这一原则进行厂区的规划和布局。

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

生产区内的各管理区应通过设立标示牌和必要的隔离设施来加以界定,以控制不同的区域的人员和物品相互间的交叉流动。

厂区的道路应该全部用水泥和沥青铺制的硬质路面,路面要平坦,不积水、无尘土飞扬。

厂区内要植树种草进行绿化。

生产废料和垃圾放置、生产废水处理区、厂区卫生间,要远离加工区,并且不得处于加工区的上风向,生产废料和垃圾应该及有盖的容器存放,并于当日清理出厂。

厂区卫生间要有严密的防蝇防虫设施,内部用易清洗、消毒、耐腐蚀、不渗水的材料建造,安装有冲水,洗手设施。

2.车间结构

食品加工车间以采用钢混或砖砌结构为主,并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在结构设计上适合具体食品加工的特殊要求。

分割车间应采用带保温性能的材料建成,并且是全封闭式的。

车间的空间与生产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加工人员人均面积应不少于1.5平方米。

车间的顶面高度不低于3米。

加工区与加工人员的卫生设施应该在建筑上为联体结构。

3.车间布局

食品加工过程基本都是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即从非清洁区到清洁的过程,因此,车间的生产原则上应该按照产品的加工进程顺序进行布局,使产品加工从不清洁环节向清洁环节过渡,不允许出现交叉和倒流。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要采取隔离措施,从而避免产生交叉污染。

车间内适当的地方,设置工器具清洗、消毒间,配置供工器具、消毒用的清洗槽和漂洗槽。

4.车间地面、墙面、顶面及门窗

车间的地面要用防滑、坚固、不渗水、易清洁、耐腐蚀的材料铺制,车间地面表面平坦不积水。

车间整个地面的水平在设计和建造时应该比厂区的地面水平略高,地面有一定斜坡度。

车间的墙面应该铺有2米以上的墙面用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坚固、不渗水的材料铺制及用浅色、无毒、防水、防霉、不易脱落、可清洗的材料覆涂。

车间的墙角、地角和顶角曲率半径不小于3厘米呈弧形。

顶面所用的材料还要不易凝结水球,在建造时要形成适当的弧度,以防冷凝水落到产品上。

车间门窗有防虫、防尘及防鼠设施,所用材料应耐腐蚀易清洗。

窗台地面不少于1米,并有45度斜面。

5.供水与排水设施

车间生产用水的供水管采用不易生锈的管材,供水方向应由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流。

供水管路应尽量统一走向,冷水管要避免从操作台上方通过,以免冷凝水滴落到产品上。

车间的排水沟应该用表面光滑、不渗水的材料铺制,施工时不得出现凹凸不平和裂缝,

并形成3%的倾斜度,保证车间排水通畅,排水方向也是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方向排放。

排水地漏要有防固形物进入的措施,排水沟出口要有防鼠网罩,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出口应使用U型或P型、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以便防虫防臭。

6.通风与采光

车间应该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采用自然通风,车间的气流方向应该是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流动。

车间窗户面积与车间面积应不小于1:

4。

车间内加工操作台的照度不低于220Lux,车间其他区域不低于110Lux,并且光线不应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

车间灯具须装有防护罩。

7.设备、设施及工器具

加工易变质产品的车间应具备空调设施,加工车间的温度在夏季应不超过22℃-25℃。

工具器、设备:

加工过程使用的设备和工器具,如接触食品的机械设备、操作台、不锈钢桶、胶筐、托盘、刀具等工器具的制作材料应符合以下条件:

―――无毒,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耐腐蚀、不易生锈、不易老化变形;

―――易清洗消毒;

―――车间使用的软管,材质要符合有关食品卫生标准(GB11331-89)要求。

8.人员卫生设施

(1)更衣室

  车间设有与加工人员数量相适宜的更衣室,更衣室要与相间相连,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