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96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docx

《国学》06年上期课程计划活动设计活动记录

娄底市第六小学2016年上学期“向阳同趣”课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国学授课教师:

刘老师适用年级:

序号

活动内容

备注

1

学习“入则孝”

2

学习“入则孝”

3

学习“入则孝”

4

学习“出则悌”

5

学习“出则悌”

6

学习“出则悌”

7

学习“谨”

8

学习“谨”

9

学习“谨”

10

学习“信”

11

学习“信”

12

学习“泛爱众”

13

学习“泛爱众”

 

娄底六小国学和趣走课优秀学员名单

2016年上学期三年级任课老师:

序号

姓名

序号

姓名

1

李梦情

3

王悦

2

段宇婷

4

刘璨

 

国学课程第1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3月9日

课题

第1课《弟子规》总叙

节次

2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是孔子的弟子吗?

是指小孩子吗?

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

(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

《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国学课程第2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3月16日

课题

第2课“入则孝”之“父母呼”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理解意思

讲解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

(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

(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

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收拾餐桌。

 

国学课程第3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3月23日

课题

“入则孝”之“亲所好”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2、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3、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

怎样洗的?

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

“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

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

让父母得到欢喜。

  2、“亲所恶,谨为去”。

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

“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

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

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3、“身有伤,贻亲忧”。

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么样?

理解“贻亲忧”:

让父母担心。

4、“德有伤,贻亲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亲人就会为你羞愧。

比如:

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

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父母让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话;跟爷爷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抢东西、打架……说说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五、作业

1、背诵“亲所好”。

2、回家扫地、拖地。

 

活动过程设计:

国学课程第4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兄道友”。

2、说说是怎样照顾小朋友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或饮食”

1、听泛读“出则弟”之“或饮食”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一定要先礼让长辈。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有尊敬长辈的习惯。

2、“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长辈。

“呼”,叫。

“即”,立即,马上。

“代叫”就是代替呼叫。

“长呼人 即代叫”意思就是长辈呼唤儿女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要赶紧代替父母去转达。

“人不在 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赶快来回应,跟父母跟长辈报告说此人不在。

四、联系实际:

1、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吃东西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先让父母、长辈、弟妹吃,然后自己吃。

2、在家里,父母长辈叫你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应立即答应,问父母长辈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做。

五、作业

1、背诵

2、自己洗袜子(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国学课程第5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4月6日

课题

“出则弟”之“尊长前”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称尊长”。

2、学习“尊长前”,理解意思。

3、懂得尊敬长辈,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会读、会背,懂得尊敬长辈,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讲解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称尊长”。

2、怎样与父母表演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尊长前”

1、听泛读“出则弟”之“尊长前 ”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要是低到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2、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就是他的年纪像父辈这样的人,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的来敬重他。

如果他像兄弟姊妹,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是在我们的兄长当中,我们也要爱惜他,珍惜这样的友谊。

四、联系实际:

1、讨论: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与长辈说话的?

应该怎样做?

怎样与人相处?

2、教师小结: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能和睦。

一个团体不能和睦,这个团体肯定不能兴旺。

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处,这个家也不能兴盛。

所以与人和睦共处,非常的重要。

当然首先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纪比我们年长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一条,要尊敬他,要尊重他。

五、自由练习背诵。

国学课程第6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4月13日

课题

“谨”之“朝起早”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出则弟”。

2、会背“谨”之“朝起早”,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珍惜时间。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会读、会背,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背诵“尊长前”。

2、复习“出则弟”。

3、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4、说说你是怎样与朋友相处的。

二、学习“谨”之“朝起早”

1、听泛读“谨”之“朝起早”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应早起晚睡,光阴易逝,应及时把握,珍惜青春。

四、讲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故事,像“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紧时间发奋苦读的典范。

 

国学课程第7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谨”之“晨必盥”。

1、听泛读“谨”之“晨必盥”。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联系实际:

1、讲讲自己的生活习惯。

早上你是怎样起床的?

谁给你穿衣服?

刷牙、洗脸吗?

衣服是否整洁?

2、讨论:

怎样养成勤盥洗、穿着整洁的习惯?

3、教师小结。

 

国学课程第8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4月27日

课题

“谨”之“对饮食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晨必盥”。

2、学习“谨”之“对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养成不挑食,不饮酒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会读、会背,养成不挑食,不饮酒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晨必盥”。

2、说说自己洗的什么衣服,是怎样洗的。

二、学习“谨”之“对饮食”

1、听泛读“谨”之“对饮食”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2、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四、联系实际:

1、说说自己的饮食:

喜欢吃哪些东西?

挑食吗?

应该怎样做?

2、说说饮酒带来的危害?

3、走路、坐的姿态。

理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4、教师小结。

五、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业

1、背诵“对饮食”。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国学课程第9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5月4日

课题

三字经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1、复习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2、提问学生:

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

有什么故事?

(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3、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

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

(2’)

教授: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

(2’)

总结:

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

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

(1’)

6.背诵环节:

(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

(5’)

7、总结

国学课程第10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国学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5月11日

课题

“谨”之“缓揭帘”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对饮食”。

2、学习“谨”之“缓揭帘”,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在生活中养成文明言行的习惯。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会读,会背,在生活中养成文明言行的习惯。

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对饮食”。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 ”

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 ”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

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便。

2、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坚决不接近。

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决不过问。

四、联系实际:

1、说说自己是怎样开门、关门的?

2、说说应该怎样端菜、盛饭?

3、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4、看见有人打架闹事应该怎样做?

5、教师小结。

五、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国学课程第11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5月18日

课题

“信”之“凡出言”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复习。

2、学习“信”之“凡出言”,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养成讲信用、不撒谎、不传谣言的习惯。

讲述法、朗诵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检查作业

齐声背诵“将入门”。

二、学习“信”之“凡出言”

1、听泛读“信”之“凡出言”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

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2、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了解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四、讲故事:

五、联系实际:

1、学生讲生活中的关于讲信用的故事。

2、教师小结:

讲信用、不传谣言。

 

国学课程第12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5月25日

课题

弟子规之“泛爱众”

节次

1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1、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此地讲的是众人。

二、讲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1.出示12个字,并解释。

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

看一下课件:

同学们看了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之后又有何感想呢?

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否则不注意这个问题,我们人类将自己就走向灭亡。

《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

正如《弟子规》里所说,“行高者,名自高”。

你只要德行高,你的名声自然就会高,这是更注重内在的东西。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也有此意。

“晏婴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晏婴虽然外表矮小丑陋,但是用智慧为齐国赢得了荣誉,令楚王刮目相看。

下面讲一个故事。

要有高尚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

不在于光鲜的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修养。

四、学习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接下来《弟子规》又说了什么呢?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讲一个小故事:

五、学习己有能,勿自私;人又能,勿轻訾

 六、小结

1.回顾所讲的知识。

2.得到的启示。

国学课程第13次活动设计及活动记录

科目

走课

年级

班级

国学

时间

2016年6月8日

课题

《弟子规》之“亲仁”、余力学文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学习“亲仁”

1.诵读文本: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