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74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广东省揭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广东省揭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打盹/蹲点

刍议/踌躇

飙升/保镖

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B.薅草/蓬蒿

车辆/哥俩

颀长/豆萁

辟邪/开天辟地

C.崎岖/祛除

籼米/翩跹

警惕/倜傥

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D.兽槛/门槛

里弄/弄鬼

载客/载体

落枕/落花流水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校长找到几名学生询问,才知道事情的_____。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都不同意,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2)冥冥之中,连战的爷爷——台湾历史第一本著作的著,就在

连战先生出的1936年不幸去世,他_____到中日必有一战,因此给这个孙子取名叫连战。

(3)陈忠和的训练要求_____,一切按计划进行,不允许有一丝一毫打折扣。

姑娘们对于训练时他的大声呵斥早就习以为常了。

A.缘由预料一个萝卜一个坑

B.缘由预感

钉是钉铆是铆

C.原委预感

钉是钉铆是铆

D.原委预感一个萝卜一个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某药品推介会上,一位大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D.苏轼一直被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他却光风霁月,超脱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外。

他不忮不求,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最新研制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架支线飞机ARJ21,出现在8月19日开幕的第12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

B.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吃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果能延缓跟老化有关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

C.2009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作为世界杯和奥运会双料冠军,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不但负于最后夺冠的俄罗斯队,还出人意料地输给了近来从未赢过的巴西队和德国队,最后凭借微弱的小分优势才晋级八强。

二、本大题共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

排:

批驳。

权子母:

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鼎革:

指明清易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在颜渊为叹圣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一日以千金与先生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先生辄起而排之而莫知其处

D.无不供其齿颊

其余评论尚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

(4分)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3分)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郡斋:

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煮白石:

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

(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句,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6分)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屈原《离骚》)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3)

,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4)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2-15题。

(16分)

我们对精神文化的东西还缺少敬畏

去年国务院确定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为文化遗产日并颁布了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通知,从2006年开始,今年是第二个纪念日。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终于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看到文化遗产不仅对国家民族起着凝聚作用,他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维系与寄托。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之丰富,本来是可以傲视于世界的。

然而我们可能也是毁坏珍贵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

上个世纪二十年鲁迅先生在教育部任职,他处理所谓大内档案(清王朝的内档)时曾感慨地说: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

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谈所谓〈大内档案〉》)尽管鲁迅先生的话是针对当时腐败的国民政府而言的,但民间也似乎摆脱不了这个规律。

从我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中,所见所闻,真是太多了。

我们常常提起的长城就是一例。

常说万里长城,实际上经中国长城学会的调查表明,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足20%,有明显可见遗迹部分不到30%,墙体和遗址的总量不超过2500公里。

也就是说现存的万里长城所存只有五分之一了,名不副实了。

其原因除了时间的蚕食、大自然的磨损以外,人为破坏的占了绝大部分。

居住在长城附近的农民刨砖取土,用来盖房、盖猪圈,当地政府修公路穿长城而过,最后不得不单为保护长城立法,制定《长城保护条例(草案)》,说明了对长城损毁的严重性。

前些日子凤凰卫视所做的文化大观园中一位专业考古学家说当前盗墓者之多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其给文物和历史信息带来的毁损也超过任何历史时期,在大陆以外的文物市场中可以买到中国任何时代各种类型的珍贵文物,甚至整个墓葬包括石制的棺椁和其中的陪葬品。

上博从香港进口的湖北出土竹简就是先卖后买。

途进入上海博物馆的,听起来真像天方夜谭,确是不幸的事实。

这些真是让我们这些文化遗存的人们听来既气愤、又无奈。

为什么我们对祖先的文化遗存会采取这种态度呢?

除了愚昧、贫穷以外就是我们对精神文化的东西缺少敬畏心。

这种情况以近百年来为最,因为这个时期是处于社会型和革命震荡时期。

我们文化遗存的丰富精致,其产生的背景是我们悠久的农业文明。

这个文明是世界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发展得最精致、最完美、最详密的一个(正像今日欧美工商文明一样)。

近百年来我们处在从农业文明到工商文明(也就是现代化)的型之中。

而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原有的光环,本来就不多的敬畏心,此时荡然无存。

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革命的震荡之中,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使得革命意识高居社会的主导地位,成为衡量一切的最终尺度。

社会型加上革命潮流,摧毁文化遗产几乎成为社会型和推行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倾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到极端。

这就是文革中的破四旧,立四新,多少珍贵的遗存在那些日子里消失,想起来尽管痛心疾首,但如果持理性态度,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近三十年来我们对过去有所反思,文化遗产日和通知就是这个反思的重大成果。

当然要真正做到保护文化遗产远不是设立个文化遗产日和发个通知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比如立法、破除愚昧、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扩大宣传,让文化保护深入人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唤起广大民众文化自觉意识。

使得民众从内心关爱公共的文化遗存。

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切精神上的活动、思想上的自觉是脱离不了物质基础的。

好在我们多年的经济发展为此提供了条件,现在到了把两者建立关联的时候了。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13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下列不属于文物损毁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愚昧,不懂文物的价值,随便糟蹋文物。

B.因为利益驱动而偷盗或倒卖文物,导致文物严重流失。

C.居住在长城附近的农民刨砖取土,用来盖房、盖猪圈。

D.对精神文化的东西缺乏敬畏之心。

1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我国既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遗产毁坏最多的国家。

B.国务院确定了文化遗产节日,说我们终于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既感到沉重,也觉得看到了希望。

C.为保护长城单独立法,表明了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得很好。

D.目前呼唤对精神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E.认为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与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

F.尽管对文革中大量珍贵文物的毁坏感到痛心疾首,但仍理性地认为,这也许是难以避免的。

14、文章第三节列举了三个材料,这三个材料的角度有何区别?

与上一节有何?

(4分)

15、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为什么缺少敬畏之心?

请结合原文,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说明:

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在答案卷填上所选文本的序号。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泡打灯的酒。

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

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

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

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

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

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

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

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

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悠到马路上。

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

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

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

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

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

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有改动)

16.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4分)

17.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5分)

18.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文本和现实,谈谈它的艺术价值。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按要求完成19—21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

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

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

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

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

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

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其表达作用如何?

(4分)

20.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

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分)

21.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看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说明。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平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yu)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3.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

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希望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表述。

商场广告:

给兄弟单位的请柬:

给下级的通知: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座直冲云宵的擎天峰。

众多猴子受到了登山勇士的鼓舞,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攀登擎天峰的体育竞赛,却从来没有任何一只猴子登上顶峰。

猴中一位极有威望的长者说:

人,是宇宙之精华,是万物之主宰。

尽管人有时比我们猴子爬的还低,但我们猴子永远爬不到人那样高。

众多猴子越来越相信,任何猴子都不可能登上擎天峰:

登上擎天峰肯定不行!

我们不能再做力所不能及的蠢事了!

在这种舆论氛围的压力下,除了一只猴子还在坚持之外,其他的猴子开始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最后,正是那只屡败屡战的猴子创造了奇迹,登上了擎天峰!

其他猴子都很想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结果它们意外地发现:

这只猴子原来是个聋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揭阳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解析】A.

dn/dn、ch/chu、bio、j/j

B.ho、ling/li、q、b/pC.依次读q、xin、t、q.

jin/kn、ln/nn、zi、lo/lu

2、C【解析】原委:

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

强调原因。

(1)强调的是事情的经过,故选原委。

预感:

事先感觉;预料:

事先推测。

(2)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故选预感。

钉是钉铆是铆:

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一个萝卜一个坑:

比喻每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

(3)强调训练认真,要求严谨,故选钉是钉铆是铆。

3、D【解析】D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A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望文生义。

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望文生义;C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改为不闻不问。

4、A【解析】B富含与含量高重复。

C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

D世界杯和奥运会双料冠军,因和造成歧义,使句子表意不明。

5.(3分)C.【遣:

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6.(3分)A.【都是动词,是。

B介词,拿/介词,按照。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折。

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7.(3分)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8.(3分)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9.(10分)【

(1)(4分)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错一处不扣分,从第二个开始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2)(3分)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

衡、所未发各1分,句意1分。

(3分)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

绝、为务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

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

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

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

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