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740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x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

  篇一:

钢筋学习心得体会

  篇首语

  根据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所述:

现代建筑技术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决非砖瓦、土坯、干垒等低级技术可相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未受过专门技术训练和专业技能未达标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传统结构设计图纸过于直观详尽的表达,客观上为根本没有受过结构专业训练的人员自以为能够“看懂”图纸提供了方便,或许无形中鼓励这类人员敢于冒险承包建筑施工,未经过结构专业训练的的人员能够“看懂”的仅仅是构件内部的钢筋形状,却并不了解钢筋各自的性能以及共同工作的原理,不懂得在施工阶段为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所必须遵守的许多技术规定.似乎“看懂”了钢筋的形状,客观上会鼓励那些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颗粒级配、搅拌、浇筑、震捣、养护等施工技术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员敢于进行建筑施工,从而极有可能给建筑结构的质量埋下严重隐患。

  03G101-1

  一、柱

  柱编号

  柱子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面为50mm。

见G101-3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与框支柱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需要而定起始位置的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的标高;剪力墙上起柱的根部标高分为两种:

当纵筋锚固在剪力墙顶部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

  面往下一层结构层楼面标高;

  结构层楼面高系指将建筑图中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层号对应一致。

  当柱(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

  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墙上起柱,在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柱箍筋按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要求配置,梁上起柱,在梁内设两道柱箍筋。

  柱与梁交接处的箍筋按加密区间距配置。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拉筋须同时钩住纵向钢筋和外围封闭箍筋。

为使箍筋外围局部重叠不多于两层,当拉筋设在旁边时,可沿竖向将相邻两道箍筋按其各自平面位置交错放置。

  二、剪力墙

  墙体与基础交接处,墙体的水平钢筋第一道为1/2间距。

见G101-3

  墙体与楼板(连梁)交接处,墙体的水平钢筋第一道为50mm。

见06G901-1。

对于分布钢筋的规定:

  非抗震:

当剪力墙厚度大于160时,应配置双排;当厚度不大于160时,宜配置双排。

抗震:

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时,应配置双排;当厚度大于400,但不大于700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700时,宜配置四排。

  各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的直径与间距保持一致。

  当剪力墙配置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对于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00mm,对于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50mm.

  连梁、暗梁和边框梁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墙顶部连梁、暗梁和边框梁箍筋在墙内部间距为150mm,在墙外部第一道为50mm,在墙内部第一道为100mm。

  2

  注:

XXA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些挑,X为跨数

  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顶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梁的第一道箍筋距墙体或柱50mm。

  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架立筋搭接长度为150mm.

  《03G101-2

  》

  AT~ET型梯板的下部纵向钢筋由设计者按照AT~ET型楼梯平面注写方式注明;梯板支座端上部纵向钢筋按梯板下部纵向钢筋的1/2配置,且不小于φ8@200;上部纵向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延伸的水平投影长度统一取≥1/4梯板净跨,设计不注;

  《03G101-3》

  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当轴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当轴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

  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T向。

  两向基础主梁相交的柱下区域,应有一向截面较高的基础主梁按梁箍筋全面贯通设置。

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根数。

  3

  再注写顶部贯通纵筋(T打头)的配筋值。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的底部贯通纵筋,可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

  基础主梁的顶部贯通纵筋,可在距柱根1/4跨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

当配置不多于两排时,在标准构造图中统一取值为:

第一排延伸至梁头后,全部上弯封边;第二排延伸至梁端头截断。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向长度范围。

中粗虚线代表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

  横纵连续布置的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不受集中标注贯通的板区限制。

当基础平板厚度>2m时,应注明设置在基础平板中部的水平构造钢筋.当在板中采用拉筋时,注明拉筋的配置及布置方式(双向或梅花双向).

  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编号

  当柱下板带的底部贯通纵筋配置在从某跨开始改变时,两种不同配置的底部贯通纵筋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应注明基础平板边缘的封边方式与配筋。

  在基础平板外伸阳角部位设置放射筋时,注明放射筋的配置与设置方式。

  当在基础平板同一层面的纵筋相交叉时,应注明何向纵筋在下,何向纵筋在上。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

  顶部纵向钢筋在墙底或梁中搭接为>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04G101-4》

  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当轴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当轴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先注写板块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根数。

再注写顶部贯通纵筋(T打头)的配筋值。

  4

  延伸悬挑板的上部受力钢筋应与相邻跨内板的上部纵筋连通配置。

板块的第一道纵向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负弯矩筋弯钩长度为板厚减去15mm.延伸悬挑板、纯悬挑上部配筋至板端后回折5d.板块下部纵向钢筋在墙体内或梁中搭接时为5d至少到墙、梁中线。

单向板或双连续板的中间支座

  相邻等跨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应在跨中1/3跨长范围内连接;当同时连续板带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板翻边的上部配筋到翻边端部后回折5d.

  《06G101-6》

  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底面标高为覆盖地基的基础垫层(包括防水层)的顶面标高;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为覆盖桩间上表面的垫层(包括防水层)的顶面标高。

  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当轴在某位置转向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的转向角度做相应转动,转动后的坐标应加图示。

  5

  篇二:

钢筋混凝土心得体会

  学习《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的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是学期我们土木工程本开设的基本专业课之一。

经过三个星期的学习,对于钢筋混凝土这种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成果、力学性能等方面,我也算是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了。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的构件,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合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以及钢筋抗拉强度大这两大有点,大大改进了材料的受力性能以及破坏性质。

材料的变化与革新都会带来一场革命,钢筋混凝土材料使得建筑建设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也为人类建筑文明的前进带来无尽的活力。

  科技的进步是与时俱进的,材料也一样。

像混凝土,人们致力于研究高强、轻质、耐久、抗裂性能好、易成型;因为时代要求更好的更多动能混凝土;在钢筋方面,人们也在研发钢筋的高强轻质、延性好、低松弛、防腐等优势,我们学习土建的学生应该时刻关注这些最新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大放异彩,但是我们必须从最根本的方面着手,一步步掌握:

比如它在实际运用中受力与破坏的优缺点,工程中的改进措施等,都是要我们在实际应用里一点点摸索与吸取教训获取的经验知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了解它就必须先了解钢筋和混凝土。

钢筋的形式和品种、力学性能(尤其是应以应变曲线的各个阶段

  和特点以及对应的应力值)、冷加工和热处理、蠕变松弛疲劳等特性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徐变和收缩等结构特点,我们也应懂得。

只有懂得材料的土建工作者,才能用好材料,才能建造出美观、实用、坚固的建筑;也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规定主要由三个方面: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老师一再要求我们必须切记这三个要求,不管是现在学习还是以后工作。

老师讲的很详细,因为结构的坚固就是材料的应用是否得当,而一座建筑最基本就是结构是否牢固,所以这些基础的知识,我们应该牢牢掌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以后工作的业主与公司,甚至社会负责。

  老师讲的很慢,也很生动;在开发我们思维方式上更是不错,因为我们局限于教室,无法在实际建筑工地里切身体会。

所以老师说思维一定要发散,而且还建议我们应该多一些去工地,哪怕只是感性的认识也是不错的。

  《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是我至关重要的课程,也是我们学习土建学生的最基础的课程,因此我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扎实地学习,虚心请教。

这也应该该是我们每一个土木人应该有的知识基础,良心责任。

  篇三: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题目的选取:

  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

要求学生上交:

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

  三.设计过程和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安排一星期,但是任务比较重,再加上学生对软件不是很熟,所以重点就是讲解软件的应用和荷载的计算,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上午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讲解荷载的查阅以及计算的方法,下午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荷载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第二天,第三天上午讲解pkpm的应用过程,讲解图形的输入,荷载的输入,楼层的安装,内力分析以及配筋图的选取,下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软件设计;第四天让学生自己设计,第五天,第六天就是整理和提取数据、图形,并整理成册。

  这次设计主要是用软件进行设计,再加上教师的跟踪,大部分学生很有积极性,并且能善始善终,特别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很高,有问题就互相讨论,互相请教,这样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很快解决,特别是在提取图形方面,学生不知所措,经过老师的讲解,终于解决这个问题。

  四.设计的结果:

  对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还是很满意的,对梁和板的配筋还是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图形是由PKPM转到cad上的,在电脑上是很清楚,很美观,但是当打印成册时,一些图形很不理想。

  要么是不清楚,要么是一些字符设置的大,要么设置的小,很不理想。

  五.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部分学生对手算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一些基本的公式不能理解,导致出错。

  2.对规范的查阅还保护是很熟悉,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多看规范。

  3.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求学生自己多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篇四: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

  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

  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

  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

  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

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框

  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

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

  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XX》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

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

  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

  筋。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

  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

  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

  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

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

  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倍,其中角柱倍,边柱倍,中柱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

  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

  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

  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影响裂缝宽

  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

由于混凝土

  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

  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

  减小梁的裂缝宽度。

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

  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

  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

  “强剪弱弯”。

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

  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

  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

  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

  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

  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

  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

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

  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

  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

  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

  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

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尽量

  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

  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

  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在柱的内力和

  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

  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

  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

  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

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

  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

规范《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

  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中规定除满足

  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

  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

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

  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

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

  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

  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此次,实训可谓收获颇丰。

篇二: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建筑构造实训报告

  建筑构造实训班级:

宁夏电大###班实训内容;熟悉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熟悉并结合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图,建

  筑基本构造的具体内容,了解楼层、地面构造。

熟悉饰面装饰,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

  构造等实物。

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实训地点;¥¥¥¥综合大楼施工工地现场实训时间;一周

  还没有来得及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们的建筑构造实训课就这样结束了!

回顾在这实训

  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学习过程,真是感触很大,收获很多。

首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该怎样的去学习和掌握《建筑

  构造》这门课程。

通过在工地及现场的观摩、学习,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我们从开始的盲

  目,茫然,不知所措中渐渐的学会了很多!

从刚开始学习和认识制图工具到如何巧妙灵活的将

  其转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

从简单的理论认识到了解、认识、熟悉建

  筑构造。

认识房屋的各个简单的组成及其构造,让我们很直白的学习到了房屋的建造过程。

  从对各种图纸的大小的分类,制作,规格的认识熟悉,到最后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建筑详图的学习,直观的将建筑制图的作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建筑

  构造与现实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关系,更加直接的让我们看到建筑构造这门课的重要性。

  和建筑构造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星期的实训,让我们认识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结构及构件。

弄懂一定的实际知

  识,并认识到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让我们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实际化,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我们建筑工地实训

  时,了解了建筑物它的房屋内部结构,学习到了地基与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见到了混凝土基础、毛石基础、砖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的原理。

学习到了如何配置各种基础的配比,质量要求,只是我们在书本学习过但很难

  理解和记忆的东西。

随着几天在工地的实际接触和认识,一下子生动很立体了很多,使我们很容易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和参观墙体构造和楼层、地面构造的时候,由于这些建筑并不需要很大的开敞空间,所

  以采用的是剪力墙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