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672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ocx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摘要………………………………………………………………Ⅰ

ABSTRACT……………………………………………………Ⅱ

一、引言…………………………………………………………1

二、人情文化的历史根源………………………………………1

(一)人情的现代解释…………………………………………1

(二)儒家思想的发源…………………………………………1

(三)宗亲血缘观念的继承发展………………………………2

(四)现代意义的人情社会……………………………………2

三、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2

(一)积极影响…………………………………………………3

(二)消极影响…………………………………………………4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6

(一)过于重视人情的企业的对策……………………………7

(二)缺乏人文关怀的企业的对策……………………………7

(三)理想的企业模型…………………………………………7

五、总结…………………………………………………………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摘要

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情关系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情文化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面,另一方面,人情文化给企业刚性、制度化的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从人情文化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作为探究切入点,探究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并选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企(事)业,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分析人情文化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人情文化;儒家思想;人情;法理;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

Inthehumanresourcesmanagementofbusiness,thepowerofhumanrelations,whichcannotbeignoredinevitably,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affectingbusinessmanagement.Despiteofitsrationality,ontheotherhand,ithasbroughtseriouschallengestotherigidinstitutionalizationoftheenterprisemanagement.

Therefore,Ichoosesometypicalenterprisesinlifetoprobeintoitsideologicalroots,andcometoaconclusionfromthesocialphenomenaofhumanrelationculture.Atlastbutnotleast,Igivedialecticalanalysisoftheeffectofhumanrelationcultureonthehumanresourcesmanagementintheenterprisefromthepositiveandnegativeaspects,andofferthecorrespondingrationalproposals.

Keywords:

humanrelationculture;Confucianismtheory;sensibilityandrationality;humanresourcesmanagement

 

II

一、引言

人情,是人类历史上错综复杂的文化中的一种,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不可避免。

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不难发现它的踪迹,只要有人的地方便存在着人情文化。

中国如此,外国也同样存在人情关照;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似乎对人情更为看重。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托人情、找关系办事的现象屡见不鲜。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中人情化与人性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以企业制度为管理依据的大前提下,把人作为社会人看待,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和理念,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5]而管理中的人情化,是管理者不依据制度,依据与员工亲疏远近的关系,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使得处理问题时易带有个人情感、喜好、看法。

人性化管理的初衷倘若把握不好,易发展成人情化的趋向。

人情所带来的影响不完全是消极的,它存在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它更是一把双刃剑。

尤其在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情关照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给刚性、制度化的企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人情文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欲分析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文化的形成之初,即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

二、人情文化的历史根源

(一)人情的现代解释

人情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一的理解,而是多方面的。

词源学上有如下解释:

(1)人之常情,即人们约定俗成的和合乎情理的事理标准;

(2)情面交情,即人们基于人情的关怀和帮助。

[1]然而社会学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们的相处之道。

社会学的观点和儒家思想不谋而合,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情谊。

[3]红楼梦中有着这样一句经典诗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可见自古以来人情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儒家思想的发源

我国人情社会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形成,以“爱人”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十分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

自古以来我国便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义的民族气质使人们的交往具有人情味,具体表现为以“礼”为准绳、以情感为纽带、以血缘关系为根基的人际关系。

[1]古往今来,中国人受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好折衷、喜中庸的民族性格,必然强调人际关系的温和性。

比如孔子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都强调了对人心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三)宗亲血缘观念的继承发展

其次,宗法制度里古人对宗亲血缘观念的看重,被现代人不断地演化传承,也是导致现代管理中人情化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家族血缘观念使人们间的交往有了亲、疏、远、近的差异,于是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与自己关系不同的人。

然而当人们想要改变这种格局,想将人际关系由疏远变为亲近,一般会用交换的方式。

同样,如果人们想保持一定的亲密度,也要不断的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是感情或思想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久而久之,人们以物质交换为基础,在亲疏远近的关系上又搭建起利益上的联系。

(四)现代意义的人情社会

我们一般所说的人情,最初是建立在血缘和情感的关系上;然而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人情逐渐被我们带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其互助系统是围绕人情而展开的。

[3]原本单纯的人际往来,逐渐被物质交换所取代,因而人情越来越物质化、金钱化。

综述,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不单是思想层面,它会逐渐外显于个体的行为,使得人情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林语堂先生曾在《中国人》书中指出,“对中国人来说,一个观点在逻辑上正确还远远不够,它同时必须合乎人情。

实际上,合乎人情、也就是近情,比合乎逻辑更重要”。

[3]这样的传统思想影响到企业管理,形成了和为贵、重情面的管理思想。

其特点是情感与理性相调和,甚至有时人情味过浓而凌驾于理性之上,使制度和原则不再是人们行动与处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人情观念。

三、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渲染下,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增添上了情感色彩,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式的人情化管里。

人有人情味是符合常理的,但在当今我国企业对人的管理中,人情往往成了阻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因素。

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中,依据与属下亲疏远近的关系,使本该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出现偏好。

这种管理常以管理者个人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为主导,以情面、交情为参照,使得规章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作用。

微妙的人际关系网络给企业对人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从企业角度:

适度的有人情味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管理者通过与员工情感和思想的沟通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具有人情味的企业往往员工的满意度很高。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在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尊重、关怀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员工彼此间的人情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只有员工的满意度高了,企业才能留住人才,避免员工离职所带来成本的损失。

因此,我国近年来有不少前瞻眼光的高企,比如腾讯、XX、阿里巴巴等一批已走进国际视线的优秀企业,效仿国外逐渐推出人本管理、人性化服务。

比如营造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节假日津贴和礼品慰问,提供饮食休息场所和免费点心等,进一步加强员工福利的内容,使员工能够真切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

在这样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

它完全不同于过去单纯的职员与管理者,而是一种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员工逐渐成长为企业人,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这样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从员工角度:

人情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和谐、友善、信任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这充分验证了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正确性。

根据双因素理论分析,工作时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工作的场所及环境、工作氛围乃至企业文化都是保健因素。

人情文化浓郁的企业,这些保健因素给员工带来很高的满意度;然而当保健得不到满足时,员工会产生不满。

企业是否具备保健因素会导致两种结果---满意/不满意。

保健因素不同于激励因素,它不具备激励的作用,即使员工的满意度很高,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但较高的满意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综合起来看,人情是企业刚性制度的有效补充,同时是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顺滑剂。

这样的管理更符合人的天性、更有利于员工的自我开发;用情感留住员工,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投身企业的积极性。

(二)消极影响

1.企业方面:

(1)人情主义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人情文化不可避免的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弊端,排他性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人们之间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纽带,人情网随之产生。

这种由亲友、熟人等“自己人”组成的圈子,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一般很难接受新成员的加入。

如果想融进这个圈子,就必须拉关系、拉交情,同等情况下先考虑自己人。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搞等级、搞特殊的不公平现象。

“圈外冷、圈内热”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和文化理念的传播,新员工很难融入企业,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扰。

如果高管或者领导没有重视“圈子”的弊端,不能及时对未融入集体的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干预,极有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造成严重的成本支出。

(2)人情文化影响用人制度,有可能使组织的运行效率低下

人情是有等级和可分性的,熟人---朋友---亲戚---家人是最简单的层级结构,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中帕金森定律的表现。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场病”。

一个不能胜任岗位责任的员工,为了掌管所在岗位的权利、减少潜在的竞争者,会任用比自己能力更低的亲信作为助手,使他们成为自己的臂膀,这样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以此类推,这些亲信也会找比自己能力更低的人作为下属,层层递推,裙带效应所形成的组织必然臃肿而效率低下,不能充分的开发人力资源。

(3)人情易催生权力交易,忽视规章制度

人情社会的核心是家庭血缘,并在此基础上向外扩张,形成宗法等级层次。

人们之间出于礼貌,礼尚往来、联络感情,原本是有人情味的体现;然而过分重视人情会不自觉地带入商品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情谊,而成为权利交易的筹码。

你对我经常送礼、我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比较熟,熟人之间相互照顾,使原来办不成的事有了转机。

送礼办私事这样的“重人情、轻法则”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都很常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股份有限公司,亦或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民营小规模企业,都多少存在着人情带来的制度上的弊端。

对于大单位来说,这往往表现为“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使规章制度成为空架子、流于形式。

而对于小单位而言,由于本身规模很小、员工人数本身不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视,“抱团”现象尤为突出,人情可能成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管理无章可循。

(4)人情债成为企业的隐形成本支出

如前文说述,人们想维持一定的亲密度和关系,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换以增进联络。

当我们享受了人情带来的便利时,必然需要为其付出代价。

一来二往,人情成本越来越高,拉关系需要成本,而后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维护运营这种关系则更需要支出,就像一个无底洞,循环往复。

[6]更卡怕的是,人情一旦与金钱相结合,钱可以建立维护关系,而关系又能带来利益回报,这种交易给企业正规管理带来的是严峻挑战。

从受助方考虑,关心帮助他人是有人情味的表现,但使对方心感亏欠,产生了人情债。

人情的欠与还是无法算清的,人情越用越深,不断恶性循环,便成为了控制他人的一种手段,即所谓的“攻心为上”的权术。

[4]人情关系与物权相结合演变的交易,使得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严格执行。

2.员工方面:

个体行为被同化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教育子女时,不推崇彰显个体的个性,反之强调不偏不倚的折衷处事态度,避免过分或者不及。

这种中庸的民族性格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思想和行为常为顾及人情而被左右,往往为了与大众保持步调一致,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行为或者想法。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单个员工的行为被弱化或牵制,导致其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4]

(1)泛人情主义。

个人对事对人的判断不依据自身看法和其本质,而是出于他人会怎么想而考虑。

这种泛人情主义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拉关系、走后门。

通俗的说,当对方以前对自己有所照顾,现在希望自己在职权范围内给予方便时,如果不答应便背上忘恩负义的罪名,因而陷入人情与法理两难的境地,照顾人情、有悖法理,坚持法理、有悖人情。

这使很多企业在对人的管理上,不能坚持自己原有的主张和企业的规章,被人情所牵绊,在管理上具有很大变动性。

(2)自我人格压缩。

从小中国的娃娃就被教育不要张扬,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这种“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真实价值降低,十分自我最多只表现七分。

然而,隐藏自身一部分的实力后,再与别人外显的能力做自我比较时,会产生他人不如自己的感觉,易催生嫉妒的负面情绪。

这种负能量的情绪日积月累,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使得组织内耗增加,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3)过分讲究门面、虚伪和多重人格。

人们在他人面前为保持与大众一致,往往会按他人所期望的形象出现,不再以原本面貌展现。

这样带上“装饰”的面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以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即人们常说的逢场作戏。

这种人前人后不一致的不真实人格,一旦暴露出来,很不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员工之间缺乏互信,不能很好的利用人力资源。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正如上文所述,人情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扬弃。

无论是对个体管理者,还是对企业整体,都要把握好制度的底线,划清原则和人情的界限。

一个高效率的企业,必然是情理与制度相统一的结合,不仅要具备人文关怀,还要有严明的纪律做保障。

(一)过于重视人情的企业的对策

无论是大企业、比如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还是家族中小企业,甚至是政府机关,亦或是事业单位,在招聘、面试、录用乃至升职等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都不能完全杜绝利用人情“走后门”“多照顾”的现象。

为了避免人情关系的泛滥,公平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平等对待所有职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2];也就是企业的硬要求和软文化,正所谓刚柔并济,缺一不可。

正式制度包括平时我们所说的用人评价体系、绩效考评奖励体系。

如果企业的软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刚性制度,易导致人情泛滥和制度的执行不力,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

因此,管理者应该在坚持“刚性原则”这个首要前提下,适当的给予人文关怀。

(二)缺乏人文关怀的企业的对策

另一方面,对于缺乏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企业,则需加强员工关系的经营,增加在情感上的投资。

尤其体现在非正式制度中,以德治人、以情留人即是人情化的本质。

这并不是简单地对工作环境上进行改善,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完善员工福利。

比如构建互助信任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对员工关怀可以拓展到员工的家庭,切身为员工考虑制定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模式;对职员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场合并考虑员工的感受。

这样的情感经营,有利于增加与员工的联系与交流,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使企业更具凝聚力。

(三)理想的企业模型

管理的最佳原则是“情、理、法、利”的均衡统一。

情即人情味,用真情留人;理讲究合理与适度,把握好管理的分寸,力求达到恰到好处的状态;法指的是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公平性的前提;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应做到以规章制度为核心,辅之人情。

正如古语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齐之以法,只有做到平衡发展,才能扬弃人情文化的利弊,使感性与理性有机的统一,最好的开发并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

五、总结

人情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更需注意,绝不能用人情交易代替制度规范,避免给企业带来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的严重影响。

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平衡人情的感性因素与制度的理性显得尤其重要。

对企业来说,务必认清规章制度与人情的操作界限,刚柔相济、软硬兼施,在发挥人情正向作用的同时,注意避其消极影响,努力做到尊重人与约束人、激励人与引导人并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员工的潜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为企业所用。

 

参考文献

[01]张喜昌.企业管理中人情的价值及其限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18-20.

[02]陈宝华.论中国企业特色管理人情化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50-51.

[03]赵富伟.我国人情化管理探微[J].经营管理者,2008,(13):

16-17.

[04]李宏斌.儒家文化中的“人情”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超越[J].中州学刊,1999,(02):

2.

[05]余燕.浅谈外企人性化与人情化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7):

23-24.

[06]孙晓春.对我国企业人情成本的分析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

17-18.

[07]邬农,张克勤.管理过程的人情和人性因素[J].社会主义研究,1998,(04):

3.

[08]李鸿斌.儒家文化中的“人情”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价值[J].南都学坛,1998,(05):

83-84,103.

[09]王鲁宁.行政管理中的人情冲击公务问题[J].理论学习,2000,

(1):

49-50.

[10]章曙东,王虎林.学会拒绝——领导面对“人情”、“关系”如何说“不”[J].党政干部学刊,2003,(09):

39.

[11]黄妍琳.浅谈企业的人情化管理[J].中国城市金融,2004,(01):

1.

[12]冯玺玲.人情化的员工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5,(02):

46-47.

[13]田玉娟.领导更要懂“人情”[J].理论界,2005,(09):

104.

[14]方奕群.人情化管理凝聚人心[J].中国邮政,2005,(10):

50.

[15]孙静静.人情文化合理性的哲学思考[D].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2007.

[16]朱沆,何轩.家族企业的人情困境[J].企业家天地,2008,(01):

66.

[17]毛晓云.人情社会的形成原因[J].浙江国土资源,2008,(09):

13-14.

[18]杜媛.“人情”——企业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9):

166-167.

[19]区乐廷,王丹.新奥:

从人情管理到人力资本管理[J].人力资源,2008,(16):

44-49.

[20]阮平南,孙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3-36.

[21]邓宇.中国式管理的文化特色[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

12.

[22]谈义良.家文化——中国企业的中国式管理智慧[J].网印工业,2010,(05):

39-40.

[23]李明利.企业管理人情和制度须平衡[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5):

24.

[24]陈炳,高猛.“面子”文化与管理之道——中国式管理的文化生态学视角[J].管理学报,2010,(06):

797-803.

[25]张子荣.莫让人性化管理变成人情化管理[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1,(03):

38.

[26]孙伟.企业关系中的人情法则[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9):

84.

[27]徐祖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情与理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2,(06):

122.

[28]赵继勇.民营企业中国式管理优化建议[J].现代商业,2013,(06):

167.

[29]邓宏吉.走出“人情化管理”困局[J].印刷经理人,2014,(05):

60-61.

[30]刘桂南.人情与中国式管理的调控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1996,(01):

28-31,18.

[31]王凌,张海丽.情理管理:

寻求企业制度和人情之间的平衡[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

83.

[32]王远知.走出“人性化管理”的几个误区[J].金融经济,2006,(02):

7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