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653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à)    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凭心而论厨柜欠收小题大作

B.良辰美景影牒纸蒌不为已甚

C.万事具备告磬家具群贤必至

D.安份守己跻身熨贴心心相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

“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4.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切始于世博会

“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产品及概念模式的由衷赞叹。

每一届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参与世博会与日本同步,但没有日本学得彻底。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

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还不限于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是范国更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博览会以娱乐休闲、交流沟通为特征,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理念。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就宣布藉由博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促进彼此相互了解,以增进人类福祉,其宣示成为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正当理由。

博览会是一种以教育民众为主要目的展览活动,它详细罗列人类满足文明需要所拥有的手段,展示人类活动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前景。

它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经历或者借助未来的曙光来启发思考。

此外,促进交流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博览会的另两个目的。

博览会一方面提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展示与比较,互相学习、充实,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他人的差异,更好地寻求谅解。

世博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

1974年斯波坎国际博览会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

1982年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首次以能源问题为主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理念,该世博会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将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

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核心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水晶宫”,预示着人类建造史上“玻璃时代”的到来;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钢铁时代”的来临。

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的介绍而在全球传播开来的。

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博览会浓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也会相应地开始自身的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从而被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进而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不仅带来了世博会自身需要的投资建设,而且能加快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借助“世博会效应”,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在本世纪迅速崛起。

“一切始于世博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而腾飞。

5.从原文看,下列对于“一切始于世博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届世博会都云集了各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每一届世博会都给人类带来最新潮的产品,新的概念模式也在展会上涌现。

C.日本等国家正是起步于世博会而走向发达,他们效仿西方国家创办博览会。

D.作者渴望中国能够借助举办2010年世博会腾飞于世界,并且对此充满信心。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会让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通过展会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和启发人类积极思考,有利于互相之间接受差异。

B.世博会虽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交流的责任,各国都是凭借这一理由成功举办博览会的。

C.世博会是世界发展的平台,许多关系到世界未来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通过世博会引起人类关注的。

D.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举,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会的交流有多个层面,虽然经济和科技交流能促进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但其最根本意义是整体性人类文明的交流。

B.受上海世博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相对落后的中国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

C.上海将藉由2010年世博会使自己的城市功能比如基础设施等得以提升,同时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

D.基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带动作用以及上海的地域位置考虑,上海世博会必将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崛起。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

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第二卷(120分)

四、(23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2)人穷则反本,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天也;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

(3)君不见,青海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

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

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

台湾的一种民居。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15分)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内)(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给定的句子的续写两句话。

要求:

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4分)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4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七、21.请以“清贫·富贵·尊严”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密封线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

班级姓名考号

语文答题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3分)

11.

(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

12.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14.(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2分)

(2)(2分)

16.(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4分)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A秣(mò)、B倾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