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644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word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

(教科书第51~52页的内容)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吸管。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疑激趣谈话: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爱心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树人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大小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大,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经理课桌应做多长吗?

你准备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学生自由量后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大约有3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54厘米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

把哪个结果告诉经理,能使经理清楚地知道桌子有多长?

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2.导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

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

这一环节将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

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

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点评: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

探究二:

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师:

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cm到底有多长?

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

引导学生汇报:

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课件演示1cm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

(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

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

)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cm。

图钉的长是1cm。

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cm(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cm长)。

手指的宽约是1cm(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cm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cm的长度)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有多长?

刚才有的同学在观察尺子时发现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们今后在写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字母“cm”表示。

(教师板书:

1cm)

[点评:

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cm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1cm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探究三:

认识几厘米

教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

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cm长?

从哪儿到哪儿是8cm长?

从哪儿到哪儿是5cm长?

思考: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点评:

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画2厘米有多长,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实践体验,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

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你有办法了吗?

量一量吧。

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

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经理。

[点评:

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出课桌的长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填空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52页例1,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课件出示)

(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宽约3cm。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再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量的方法。

4.介绍数学文化

教师:

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展示古时人们如何测量,介绍数学文化。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一庹、一拃的长度及肩宽等人体身上的数据

.[点评: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五、总结

反思,拓展延伸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点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2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教学准备

直尺、图钉等。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

你能估计一下,课桌面大约有多长?

学生:

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教师:

课桌面这么长,那我们在测量时是不是应该选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

老师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揭示课题:

分米的认识

[点评:

在上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单靠“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从而产生了一种认识的需要,并借助这种认识的需求,直入主题,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

分米

教师:

分米我们通常用字母“dm”来表示。

1分米=10厘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

学生独立操作,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教师:

把你指出的1分米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老师同时示范给同学们看。

(用手指量出10厘米,并介绍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教师:

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

我们的手指尖到手掌心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

教师:

1分米=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

3分米呢?

4分米呢?

学生:

2分米=20厘米,3分米=30厘米,4分米=40厘米……

[点评:

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1分米这个长度概念的表象。

2运用合适的单位量长度

教师: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认识了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刚才我们还估计了课桌面有多长,现在有几个组的小朋友正在测量他们课桌面的长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

看了他们测量课桌面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

你们想不想量一量你们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板凳面的长和宽?

分组活动:

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小组的同学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自己板凳面的长和宽;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

填写在记录表里。

(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课桌面的长课桌面的宽板凳面的长板凳面的宽抽生汇报测量的结果,纠正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点评: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可以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表达物体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既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学教科书第56页第6题。

小组同学互相合作,量一量手臂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并将量出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合作参与。

教师:

说一说,谁的手臂最长?

学生:

我们小组里我的手臂最长。

教师:

看到表中数量,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

我发现了同学们手臂的长短都不一样。

学生2:

我发现小明的手臂要比我的手臂长××厘米。

学生3:

我还发现个子高的同学手臂通常要长一些,个子不高的同学手臂要短一些。

……

教师:

同学们不仅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真不错。

[点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

通过一系列的测量、记录、观察、发现问题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测量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

教师:

同学们,在今天的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分米)对了,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点评:

归纳整理新知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学习的余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用厘米、分米作单位量长度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练习

课时

3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直尺、正方体等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认一认

          练习第1题。

          ⑴独立活动,填在书上。

          ⑵反馈

二、量一量

        1、练习第2题。

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⑴小组活动。

先比一比然后交流

        ⑵反馈

        2、练习第3题。

        ⑴小组活动。

先把小组同学的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

       ⑵反馈

        3、练习第4题。

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长?

        ⑴小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手臂的长度,把结果填在表中。

        ⑵反馈。

谁的手臂最长?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4、练习第5题。

        ⑴小组活动。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

        ⑵反馈。

说一说文具盒的长度。

三、议一议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反馈

四、思考题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2、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怎样画最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

(教科书第58~59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三1,2题)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4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每组1把米尺。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问题引入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

教师:

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

(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

)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

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

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

请大家看教科书第58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

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

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去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师:

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1:

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

学生2:

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学生3:

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

学生4:

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

(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

教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1:

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

学生2:

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

学生3:

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

教师:

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学生:

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

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点评: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

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

2教学例1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

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

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

1教学第64页课堂活动

第1题,教师:

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

教师:

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

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1:

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

学生2:

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

学生3:

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

教师:

通过刚才的测量,从填好的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1:

我们这组×××同学最高,××同学最矮。

学生2:

我还知道我和×××的身高相差5厘米。

[点评:

测量之前让学生思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

2教学课堂活动

第2题请你找出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学生量后再告诉同学或老师,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第2题学生填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五、反思小结教师: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

(教科书第58页例2,练习十四4~10题)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5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卷尺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引入

教师: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0厘米)教师: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

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

学生随意猜。

教师:

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

学生:

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展示准备的测量工具:

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

教师:

请4人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1:

我们这组用卷尺量。

测量时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较准确。

小组2:

我们这组用米尺量,测量时要在每次测量完处作好记号。

还要注意每次都要对齐0刻度。

小组3:

我们这组用绳子量,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

教师:

大家考虑得很周到。

请各小组的同学作好分工,然后进行测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再交流测量结果。

小组1:

我们这组用卷尺量得教室长……宽……

小组2:

我们这组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速度比用卷尺量要慢得多。

……

教师:

虽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宽……

[点评: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的注意事项、合作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2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

教师:

学会了测量长度后,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该怎样测量呢?

学生1:

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一条横线,起跳时脚尖紧贴横线,起跳落地后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

学生2:

还可以把米尺的0刻度对齐起跳线,摆放在地面上,同学跳完后,用另一米尺紧贴同学的脚后跟看刻度。

学生3:

还可以把卷尺拉直放在地上,在0刻度线的地方起跳,跳完后直接就可以在卷尺上读出脚跟所在的刻度。

……

下面,就请两人一组,测量自己5次立定跳远的距离,并在数学书第60页上作好记录。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测量完后请学生思考:

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

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你还发现了什么?

并在小组内交流。

3测量两臂间的距离

前面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现在就请四人配合,用卷尺测量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

教师:

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

有不一样的吗?

是什么原因?

学生:

我发现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跟自己的身高差不多。

[点评:

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增强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方法时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三、独立练习

教学练习十四第4~8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图题后,请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练习十四第9题

教师:

如果我们想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周的长,可以用哪些办法?

学生:

……教师:

请大家课后自己选一棵大树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

2练习十四第10题

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点评:

把测量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不仅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练习

课时

6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