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语言列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455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态语言列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病态语言列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病态语言列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病态语言列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病态语言列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态语言列表.docx

《病态语言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态语言列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态语言列表.docx

病态语言列表

《中医浅析音哑失音与病态语言》

1.音哑与失音

1.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因外感风寒/风热袭肺/痰湿雍肺,致肺气不宣,清肃失效,邪闭清窍。

常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症,属实证,古喻“金实不鸣”。

2.久病重病致音哑或失音,多因肺肾精气虚衰,失于濡养。

属虚证,古喻”金破不鸣”。

3.暴怒叫喊或持续高声宣讲,耗气伤阴,咽喉失润,导致音哑或失音,声音嘶哑伴有低热、舌红少苔、咽干口燥者,多因阴虚火旺。

4.情绪发生变化也可以发生突然失音,喉部检查无异常,多见于脏燥证。

5.若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而咽喉无不适者,应及时检查咽喉有无肿瘤。

6.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妊娠失音”,因胎儿渐长,压迫肾之络脉,肾精不能上荣于咽喉,分娩后即愈,不必治疗。

2-病态语言是心主神明功能失常的反映,多由热扰心神、心气大伤、痰迷心窍或痰火扰神等所致。

病态语言

症状表现

病因

备注

谵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音有力

邪热亢盛,扰乱心神

 

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

久病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注!

语言低微,气短不续,预言不能复言——夺气

宗气大虚

 

独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首尾不续,见人止

气血大伤,心神失养/气郁痰结,阻蔽心窍,蒙蔽心神

 

狂言

精神错乱,狂躁妄言,不避亲疏,语无伦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扰神,阳证,实证

 

错语

神识清楚,语言时有错乱,说后自治言错

虚证:

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养。

实证:

痰湿、淤血、气郁等阻遏心神。

 

语言謇涩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吐字不清,舌强不灵

因风瘫阻络,常兼见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见于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口吃不属病态

 

 

 

 

呼吸分强弱缓急快慢,均匀通畅,呼吸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

外感邪气有余,上受首先犯肺,呼吸气粗气急,多属实证、热证;久病内伤,正气不足,呼吸气散低怯,多数虚证、寒证。

“气粗为实,气微为虚”是辨呼吸的一般规律。

呼吸异常

症状表现

实/虚证病因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难以平卧。

实:

发病急骤,呼吸气粗,声高息涌,仰首目突,惟一呼出为快,脉实有力。

//因风寒袭肺;或痰热雍肺,痰饮内停;或水气凌心,肺失宣肃,气道不畅。

 

虚:

发病徐缓,病程较长,喘声低微,动则加剧,惟一深吸为快,脉虚无力。

//肺肾亏虚,气失摄纳。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多因宿痰内伏,复感外邪而发。

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或体虚者接触过敏物均可诱发。

短气

呼吸气急而短促,气短不足以息,数而不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

 

 

 

少气

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

 

 

 

 

 

 

《中医咳嗽论》

“肺主气,肺为邪所乘,邪气伤肺,气逆而不下,故令咳嗽”。

肺气上逆而不能下降,故发为咳嗽。

因此,咳嗽是肺气上逆引起的发声。

咳嗽辨治要领有:

一辨外感、内伤;二辨咳嗽之兼症。

外邪通过皮毛,可内伤于肺;寒冷的饮食物进入胃中,亦可循肺经上至于肺而引发咳嗽。

因手太阴肺经脉起于中焦的胃中,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上膈属肺。

因此,咳嗽的病因主要是两方面:

外受寒邪,内伤寒饮。

1-1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就是外邪伤肺后引起的咳嗽。

辨外感咳嗽有两个要点:

第一,看咳嗽发病的时间长短,如发病时间为几天或半个月,多为外感。

若发病时间为半年、几年,肯定属内伤。

第二,看有无表证,即恶寒发热、鼻塞喷嚏、脉浮等症状。

其实六淫邪气都可以引起咳嗽,但临床上外感咳嗽主要是风寒、风热、风燥三种。

1-1-1风寒咳嗽

症状:

除咳嗽,而见恶寒发热、鼻塞喷嚏等表证,必有寒的表现,如口不渴,咽喉痒,咳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

轻者宜疏风宣肺止咳。

用止嗽散。

风寒咳嗽重证,恶寒明显,咳痰稀白而多,往往是外寒与内饮相结合,须散寒化饮,用小青龙汤。

张仲景的小青龙汤出现以下几点就可使用:

①咳嗽痰多;②痰色稀白;③恶寒明显;④咳而呕或喘;⑤舌苔白滑或白腻。

1-1-2风热咳嗽

症状:

咳嗽,仍伴见恶寒发热、鼻塞喷嚏、脉浮等表证,但恶寒较轻,喉中痒而干,甚至咽痛,口渴,咳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

宜疏风清热止咳。

轻者用桑菊饮。

若咳甚,用止嗽散加连翘、芦根、薄荷、枇杷叶。

1-1-3风燥咳嗽

症状:

除咳嗽,而见恶寒发热、鼻塞喷嚏等表证外,兼咽干,口干,咳嗽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或咳而无痰,舌红,苔薄少,脉浮数。

治疗:

宜疏风润燥止咳。

方用桑杏汤。

桑菊饮亦可,吴鞠通《温病条辨》说:

“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1-2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是:

第一,发病时间长,半年以上,甚至多年;第二,无表证。

也有内伤咳嗽因外感而诱发的。

常见的内伤咳嗽有:

痰饮咳嗽、肝火咳嗽及阴虚咳嗽3种。

1-2-1痰饮咳嗽

《金匮要略》对痰饮咳嗽,重点讲了4饮: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其中悬饮和支饮都有咳嗽这个症状。

痰饮咳嗽主要是因痰饮作祟,稍受风寒或饮食不慎即可触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痰多。

由于痰饮既可因寒湿而引起,又可从热而化,故临床可见两证:

一是痰湿咳嗽;二是痰热咳嗽。

①痰湿咳嗽。

症状:

咳嗽多痰,痰白而稀,胸闷,甚则气喘,口淡不渴,背部畏冷,遇冷则咳甚,舌苔白腻或白滑,脉象濡滑。

治疗:

宜燥湿化痰止咳。

用苏杏二陈汤。

若寒饮较重,则宜散寒化饮,用小青龙汤。

②痰热咳嗽。

症状:

咳嗽多痰,痰色黄稠,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舌苔黄腻或黄滑,脉滑数。

治疗:

宜清热化痰。

用小陷胸汤。

张仲景原用此方治疗小结胸证,“小结胸病,在正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是由于痰热结于胸膈而出现的胸部疼痛。

痰热咳嗽是痰热阻遏胸肺出现咳嗽,其症状表现虽不相同,但其病机是相同的,因此可用同一个方疗,而且实践证明,临床效果很好。

另外,清金化痰丸亦可治疗痰热咳嗽。

1-2-2肝火咳嗽

又称肝火犯肺,肝火亢奋,影响肺金所致。

症状:

咳嗽而呛,咳则连声为特点,甚则咳血,或痰带血丝,胸胁胀痛,烦热口苦,面红目赤。

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

宜清肝泻火。

用黛蛤散和泻白散。

若出现咳血者,用咳血方治疗。

1-2-3阴虚咳嗽

因阴虚内燥,肺失滋润,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所致。

症状: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干,咽干,鼻干,还兼手足心热、午后烦热等阴虚表现,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

宜滋阴润肺。

用沙参麦冬汤。

吴鞠通《温病条辨》:

若阴虚咳嗽而兼有气虚症状者,用清燥救肺汤。

2辨咳嗽之兼证

《素问·咳论》指出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于肺而引发咳嗽。

因此,咳嗽并不局限于肺,而与五脏六腑皆相关。

2-1肝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胀满”。

因肝之经脉布于两胁,肝气失疏,故咳而两胁下胀痛。

治疗:

在用治咳嗽的主方前提下,合用四逆散,疏肝理气。

朱丹溪论治肝咳:

“咳引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

2-2肾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中医理论中,五液分属五脏,涎属脾,唾属肾,那么咳涎究竟是肾咳还是脾咳?

此处的涎是指稀白痰涎,若患者咳涎味淡,属脾;咳涎味咸,则属肾,乃肾之水饮为患。

治疗:

宜温阳化饮。

轻者用苓甘五味姜辛汤,重者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2-3胃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胃咳之状,咳而呕”。

即除咳嗽外,常见呕吐,称之“胃咳”,小儿咳嗽更是如此。

治疗:

宜清肺气,和胃气。

一要治肺,二要治胃。

用苏杏二陈汤加枇杷叶。

若呕虫者,必加乌梅。

2-4胆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即呕吐苦水,兼口苦、苔黄腻。

治疗:

宜清泄胆热。

方用小柴胡汤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温胆汤亦可。

2-5大肠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大肠咳状,咳而遗矢”。

此证多见于年老、素体虚者,因久病虚弱、年老体弱而元气不固所致。

治疗:

宜固气止泻。

在治咳的同时加入赤石脂禹余粮汤或桃花汤。

2-6小肠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小肠咳状,咳而矢气”。

临床所见小肠咳,不仅上而咳嗽,下而矢气,并且兼见虚弱,乏力,呼吸气短,言语低微等气虚下陷表现。

治疗:

宜益气升提。

方用麦味益气汤,即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2-7膀胱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此证常见于孕妇及产后,老人亦多见,是因肾气不固或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治疗:

据患者小便多与寡,畅与不畅,辨虚实用药。

若咳而遗溺,但小便不利,是膀胱气化不利,为虚实相兼之证,宜化气利水,兼以益气,方用春泽汤;若咳而遗溺,但小便量多,夜尿多,是肾气不固,宜补肾固气,方用缩泉丸。

2-8三焦咳

症状特点:

《素问·咳论》指出“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乃三焦气机滞涩所致,因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故腹满无食欲,实为中焦脾胃运转不利。

治疗:

应健脾胃、助消化、疏通中焦气机,方用五味异功散加厚朴、神曲、山楂、炒麦芽。

个人重要经验

一、诊察咳嗽的问诊有3个要点

3-1发病时间、病程长短

这是辨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的关键。

3-2咽部感觉

咽痒是以风寒为主;咽干是以燥热为主;久咳咽干是阴虚为主;咽痛是以风热为主。

当然,也有少数咽痛是属风寒的。

通过辨咽部感觉再结合舌象、脉象进一步辨清风寒、风热、燥热抑或是阴虚。

3-3有痰或无痰

有痰是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或痰饮咳嗽;无痰是燥热咳嗽或是阴虚咳嗽。

二、治外感咳嗽切忌寒凉伏遏

咳嗽是外邪郁闭肺气所致。

因此,治疗就必须顺应肺气宣发的本性,将外邪宣发出去。

如果不这样,而是一开始就用寒凉药物,如黄芩、黄连、石膏、知母之类,就如同将邪气放入了冰柜,不就把邪气冰冻在肺里了吗?

那样不仅治不好病,还会使邪气留连,大大延长咳嗽的病程,使原本几天能治好的咳嗽变成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治好。

三、慢性久咳多为3种情况

4-1阴虚咳嗽

若慢性久咳兼见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干,咽干,鼻干,手足心热、午后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则是阴虚咳嗽。

久咳还可能是肺痿和肺痨,但不常见。

4-2气虚咳嗽

若慢性久咳兼见少气乏力或食少便溏,则是气虚咳嗽,主要是脾肺两虚。

“咳嗽发自肺之母”,肺之母就是脾,治疗可用六君子汤加紫菀、百合。

六君子汤何以能治咳嗽?

原理是“虚则补其母”,补肺必先补脾,也就是“培土生金”。

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健则饮食进,自然益生肺金。

(注:

六君子汤加紫菀、百合是熊教授治疗肺痨病中脾肺两虚证的验方,疗效可靠。

4-3伏饮咳嗽

此类病人具备痰饮咳嗽的特点,由于痰饮潜伏,遇气候变化,受凉感冒则发作,常兼气喘,常年咳嗽。

此证属《金匮要略》“肺胀”范畴。

西医所谓肺气肿等。

治疗必须化其寒饮,轻者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重者用小青龙汤。

若兼有热象,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咳嗽类型

症状表现

病因

治疗方法

食补

风寒咳嗽

咳嗽声重,且咽喉痒,痰稀薄色白,并伴有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通宣理肺丸

喝紫苏粥、葱白粥等,不要吃苦瓜等偏凉的食物

风热咳嗽

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嘎哑,且咽痛、痰黄黏稠不易咳出,伴有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

 

银黄口服液

鲜藕汁和梨汁

风燥咳嗽

喉痒干咳,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少痰

 

枇杷膏

银耳粥、百合粳米粥

痰湿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特别晨起咳嗽严重,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且伴有食少、腹胀等

 

橘红丸

多吃萝卜、薏仁粥

痰热咳嗽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甚至吐血痰,胸胁胀满,面红舌红

 

复方鲜竹沥

秋梨白藕汁、芦根粥

阴虚咳嗽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口干,且午后脸颊发红

 

养阴清肺丸

百合粳米粥、黄芩生地粥

气虚咳嗽

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

 

四君子合剂

黄芪粥、猪肺薏仁粥

肺肾两虚咳嗽

咳嗽低微无力,出现气短、自汗,痰清稀;如咳而无力,夜间咳更严重,出现气促、腰酸等

 

肺肾两虚

 

百日咳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一二十次之多,终止时喉间有一声长鸣,似鸟叫

 

 

 

白喉

咳声如狗叫,且喉间有白膜,不易剥去

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