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427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docx

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一Word版

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

语文复课大检测

(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檫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

这项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导致小手术致人死亡的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必须立即关注能治疗某些可在几天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会构成最大健康威胁的抗生素耐药感染,包括每年导致约25万人死亡的耐药性结核病,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则很少,70多年来,只有两种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新抗生素进入市场。

如果要终结结核病,每年全球急需投入8亿多美元来研究新的抗结核药物。

此外,对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抗生素耐药性加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00年至2015年全球范围抗生素消费量增长了65%。

尽管抗生素是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但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疗只能适得其反。

相比新抗生素的研发和投资,公众应该尽快学会科学谨慎地使用各类抗生素药物,否则未来我们将有可能死于一次普通的感染,而不是今天人们所恐惧的癌症、艾滋病等恶性疾病。

(摘编自《抗生素耐药性与“超级细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百年来,人类寿命能得以大大延长,全得益于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使用。

B.细菌一旦未被抗生素杀死,就会将耐药性传给其他细菌,成为“超级细菌”。

C.细菌对杭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导致千万人丧生,其危害性已经远超癌症。

D.治疗疾病时,不能过度依赖抗生素,否则会加速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欧盟一位官员的观点,说明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

B.世界卫生组织的多份报告证明抗生素效力下降已成世界难题,研发新抗生素迫在眉睫。

C.文章重点分析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并列举具体数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D.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抗生素效力下降的原因:

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的扩散、抗生素的滥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速度快,新抗生素研发严重不足,全球抗生素濒临枯竭。

B.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不仅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还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

C.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D.解决“超级细菌”,既需要研发和投资新抗生素,也需要公众科学谨慎地使用抗生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

材料二:

北京某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刘淳(化名)觉得,新职业相关专业不像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了成熟的培养体系,与新职业相关的新专业的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比如我所学的专业这学期新开设了Python编程课程,以前没有,老师们都是提前学,然后再教我们”。

在北京从事物联网项目工作的罗娟(化名)认为,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实践机会很重要,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心仪的方向加以倾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认为,对于新职业的人才培养,高校的课程设计应该结合产业的应用、社会的需求。

“一些应用型的专业如果对社会发展没有足够的敏感度,没有敏锐的感知、接受和转换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新职业来了近七成受访者觉得技能培训很重要》,《中国青年报》5月16日)

材料三:

新职业领域对应着更多元的市场需求和更精细的服务要求,因此,从业者更推崇专业主义,而培训又往往是专业的前提。

数据显示,多数新职业者参加过职业培训,不少高收入人群会选择自费接受更多培训。

在新职业者最想对客户说的话中,“相信我们是专业的”排名居首。

从数据调查看,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新职业者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分布更多;参加过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者,月薪在万元以上的分布更多;自费参加过其他职业技能培训者,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分布更多。

专业优势是优秀新职业者的鲜明特征。

从实践看,在新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就、占据一定市场的,多是通过自我提升跨过了“门槛”的人。

(摘编自《专业力量,让新职业者未来可期》,《工人日报》2019年7月11日)

材料四:

如果说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兴起的,培养的是诸如驾驶员、厨师等职业,那么这一轮的新职业教育,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而发展,关注的是如何满足在职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

另外,作为刚刚兴起的新生事物,新职业教育目前在教学质量、评测体系、教学实践等方面还处于起步状态,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完善,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推动、引导和规范。

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

此前一轮的“知识付费”风潮已经证明,提供知识、增长技能,已经打开了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有人说,知识付费解决的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问题,而新职业教育解决的是从“做不到”到“能做到”的问题。

但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新职业教育,都需要不断更新迭代,以优质的内容建立口碑。

(摘编自《新职业教育天地宽广》,《人民日报》2019年6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从业者看来,中国新职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增加职业培训、普及职业教育等。

B.新职业领域市场需求多元,服务要求精细,从业者需要做到专业,因此多数从业者都参加过职业培训,甚至还有人自费培训。

C.没参加过培训的新职业者月薪最低,其次是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者,自费培训者收入最高,可见自费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最多。

D.知识付费和新职业教育都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和优质的内容,但前者在提供知识、增长技能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后者才刚刚兴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职业发展需要从业者的主观努力,但也需要客观条件,前者如提升自身技能和服务意识,后者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等。

B.新职业从业者中,仅有两成多接受过专业院校培训,低于公司培训和自费培训的比例,这说明新职业的学校教育普及程度不够。

C.在传统学科中,老师的经验比学生丰富。

但与新职业相关的专业,培养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在教学中老师也需要不断摸索实践。

D.与传统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不同,新职业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随新技术发展而发展,目标是满足在职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

(3)请结合材料二、三、四,简要概括教育机构应如何促进新职业教育的发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与我关系近好。

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卖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的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年轻时,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丈夫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旧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

“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

她却说:

“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最重要。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

”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

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竞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

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

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茶村,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地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文中“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着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D.“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是因为同情阿婆的遭遇,内心感伤。

2.文章第三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

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

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

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

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

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

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彦光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选文出处《隋书》可知,文中高祖指隋文帝杨坚,魏、齐是南北朝时的朝代。

B.太学,古代的大学,相传庠、序等均为古代大学。

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太学。

C.解褐,脱去粗布衣服,进入仕途担任官职;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策试,古代试士用策问,因此称考试为“策试”,文中指梁彦光亲自组织科举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治理岐州,颇有政绩。

他两次治理岐州。

高祖时,他治理岐州出现“嘉禾连理”的吉兆;高祖之前,他治理岐州时政绩考核连年为上等。

B.梁彦光治理相州,政绩不一。

他第一次治理相州时,采用岐州之法,效果不佳,被免职;第二次他改弦更张,狡猾之徒全都逃窜,震惊全境的人。

C.梁彦光以德化人,改变民风。

他治理相州期间,奖励向学者,教化百姓,民风得以改变,酗酒成性的焦通在其感化下也最终成为有德之士。

D.梁彦光历仕两朝,卒于任上。

他先是在西魏朝廷做官,隋时又出任多州刺史,最终卒于相州刺史任上,被追赠为冀、定、青、瀛四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

(2)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5.梁彦光在相州刺史任上时为什么要设立学校?

请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项各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②,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

当时,避难于梓州(治今四川三台)、阆州(治今四川阆中)等地的杜甫闻严武(诗题中的“严郑公”)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便决定返回成都。

②黄阁老:

严武。

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故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绘了成都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沙崩损药栏”“江槛落风湍”都是实写。

B.颔联的“恨不”“应须”用语斩截,态度决绝,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

C.诗的颈联二句,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

D.诗的末句“信有人间行路难”意味悠长而深远,一个“信”字,包含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2.诗的颔联,不仅有其字面含意,还可读出言外之意。

请加以说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男子认为恋人的赠物美好又珍贵的原因是“爱屋及乌”。

(2)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无须黯然神伤。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愁思形象化。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自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持续、系统地观测北极海冰演变,发现北极海冰的面积持续减少,厚度在不断变薄。

根据对现有的地球系统模式预测的分析,到本世纪中期,北极的夏季很可能不再有海冰。

与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青藏高原冰川情况不同,通过海冰冰芯,使科学家们无法反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北极是否无冰的情况。

虽然有科学家从海底沉积物等_____,北极夏天也曾出现过无冰的时候,但证据并不充分,没有得到科学界公认。

北极海冰消融不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较大,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除了影响气候,(),甚至让北极生物圈遭受灭顶之灾,不仅是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在北极生活的人类,比如因纽特人,其传统生活方式也将_____。

但北极海冰消融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便利,它使北极通航变成可能,而且北极埋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海冰消融也有利于自然资源开发。

科学家们现在正_____深入地了解北极。

气候是一个整体,极地的变化必然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只有了解清楚才能_____、做好应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通过海冰冰芯无法反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北极是否无冰的情况。

B.通过海冰冰芯,无法使科学家们反推地球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北极无冰的情况。

C.科学家们通过海冰冰芯无法反推地球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北极无冰的情况。

D.通过海冰冰芯,科学家们无法反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北极是否无冰的情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预测、后继无人、企图、未雨绸缪

B.推测、难以为继、企图、防微杜渐

C.预测、后继无人、试图、防微杜渐

D.推测、难以为继、试图、未雨绸缪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冰的消融还会让原本受海冰保护的海岸线受到侵蚀

B.海冰对海岸线有保护作用,它让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

C.海岸线受到海冰保护,海冰的消融使它受到侵蚀

D.海岸线也受到侵蚀,海浪正冲击着原来由海冰保护着的海岸线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①___________,是因为它可以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②_______________:

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③____________,不和谐就不美。

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9、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在线教育的五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在线教育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时间可随意调配,学习地点更灵活、更方便。

在线学习无须下载和等待,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及时获取要学习的内容。

课程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听或重学部分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充分巩固学习效果。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背景、个人喜好、学习风格来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了一次以“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从下列热词中任选两个或三个,写一篇演讲稿。

热词:

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奋斗、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实干、创新、享受、佛系青年、网红。

要求:

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A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全得益于……”夸大了抗生素的作用。

B项,“一旦……就会……”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C项,“每年导致千万人丧生,其危害性已经远超癌症”变未然为已然,原文为“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危害将超过癌症”。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说明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错,欧盟官员的观点只是指出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严重后果,并没有说明原因。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与原文不符,原文为“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C;

(3)①尽快建立成熟的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质量、评测体系、教学实践等。

②尽快培养优秀的教育者,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③敏锐把握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教育内容,满足新职业者终身学习的需求。

解析:

(1)原文说的是“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新职业者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分布更多;参加过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者,月薪在万元以上的分布更多;自费参加过其他职业技能培训者,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分布更多”,这并不能证明“没参加过培训的新职业者月薪最低,其次是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者,自费培训者收入最高”,也不能说明“自费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最多”。

(2)“培养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不合原文,原文为“新职业相关专业不像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了成熟的培养体系”,也就是说新职业相关专业没有“成熟的培养体系”,并不是“培养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

(3)本题考查选择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作答前,应抓住题干中“材料二、三、四”“教育机构”“如何促进新职业教育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