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41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2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docx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汇总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总目录

(一):

等值线专题2…10页

(二):

地理计算专题10…18页

(三):

地质地形专题18…21页

(四):

气候专题21…32页

(五):

河流专题32…37页

(六):

海洋专题38…41页

(七):

农业专题41…51页

(八):

工业专题51…56页

(九):

旅游、人口专题57…59页

(十):

城市专题59…64页

(十一):

交通专题64…68页

(十二):

商贸与金融专题68…69页

(十三):

能源专题69…72页

(十四):

生态环境专题72…84页

(十五):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84…86页

(十六):

特征问题答题方法86…90页

(十七):

其他问题答题方法91…94页

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1、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2、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4、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5、扬长避短,防止丢分;

6、书写整洁,不留空缺。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一):

等值线专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容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两条正常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部取值规律。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

7.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

(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8.河流流向: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9.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0.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1.水库建设:

要考虑库址、坝址、坝长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少移民)。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12.疗养院:

应建在等高线疏密适当的阳坡地带,即地势坡度较缓的阳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

靠近水源和林区的地方;还要考虑远离喧闹的城镇和航空港,要尽量少占良田等。

13.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稠密的海湾地区。

即陆域平坦、开阔,水域阔深、平稳有一定坡度的河口三角洲或沿河谷地两岸;此外还应考虑港口建设的经济腹地条件、技术条件等。

14.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其次还要选择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的稳定;要注意盛行风的方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15.人文旅游景点:

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②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

16.气象站:

适当的和缓的山顶。

――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免受高层建筑影响风向。

17.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18.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

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高寒区、断崖、沼泽地、沙漠区、季节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段。

适当时要通过鞍部。

应尽量多联络居民点等。

19.输油气管道线:

应尽量依地势沿等高线选线,线路要尽可能短;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电线的架设)

20.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①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或河流谷地,可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种植区。

②要选择坡度小于18°,一定高度且灌溉条件较好的阳坡.按等高线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山坡和高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可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21.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居民区:

主要包括城市、村落,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向阳的河谷或台地,要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和耕地,如河谷高地、湖泊沿岸、沿海等地.此外还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23.工业区:

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形区(等高线距离较大的地方),且地质稳定、地基坚实:

还要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24.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25.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26.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

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

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分析河流特征: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水平分布规律:

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

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

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

原因:

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

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

原因:

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

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原因:

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3.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弯曲方向受海陆分布、寒暖流、山地(焚风效应)、盆地、地形起伏的影响;

闭合状:

受山地垂直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4.分析弯曲状况:

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

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

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5.分析疏密状况:

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锋面处;

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

6.分析数值特征:

高高低低规律;闭合曲线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

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

(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

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四)、等潜水位线

1.概念:

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

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

取决于潜水的坡度(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

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

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五)、其它等值线

1.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

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温差线分析(a)纬度变化:

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

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2.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

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向与等盐度线弯曲方向相反;中高纬度则相同);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高纬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

4.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5.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热力作用)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

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

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6.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二):

地理计算专题

地理计算不仅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本文对中学地理涉及的地理计算进行了归纳,整理了各类与计算有关的地理原理,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一、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1、懂:

要懂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

会运用公式或图解法计算数据。

3、熟:

即能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4、巧:

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5、准:

是计算的核心,要求判断和计算准确,在审题中切忌死记硬套公式。

二、考题呈现方式

近年考试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从解题思维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图形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地理信息。

2、表格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

3、图表结合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图、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项,是上述两种题型的综合。

4、文字材料型综合题

该试题以文字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

三、知识要点梳理

1.经纬度计算:

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相差多少度;

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经纬线上算经纬度:

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②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的缩放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缩放指面积的缩放。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一定要统一)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

②陡崖高度计算:

(n-1)d≤△H<(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A≤H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B-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

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1)时区

①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4舍5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②时区序数=(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