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俗风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29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瑶族民俗风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瑶族民俗风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瑶族民俗风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瑶族民俗风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瑶族民俗风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瑶族民俗风情.docx

《瑶族民俗风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瑶族民俗风情.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瑶族民俗风情.docx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

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

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

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

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

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

这种酒用糯米制成。

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

酒度不高,香甜可口。

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

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

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

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

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

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

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

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

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习俗】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

这些禁忌主要是:

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婚俗】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但不与他族通婚。

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

同姓通婚不忌讳。

蓝靛瑶上门入赘较盛行,白头瑶流行“抢婚”习俗。

  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

近日,首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隆重开幕。

本次艺术节借连南自治县成立55周年之机,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清远市人民政府主办,连南瑶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通过文化搭台,进一步挖掘、弘扬、发展民族历史文化,向世界全面展示瑶族风情魅力,打造瑶族文化品牌,把瑶族文化与开放的连南推向世界。

  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而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岗、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岗古排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几千年历史文明的浓缩,是瑶族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排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正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为更好地弘扬、挖掘、发展瑶族传统文化,全面展示浓郁神秘、多姿多彩的瑶族风情魅力,充分发挥瑶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8年,连南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科学发展之城、美丽和谐之都”定位为连南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将连南打造成为“绿色产业强县、民俗文化圣地、休闲品质之城”,将连南建设成为粤北一颗璀璨明珠,使连南成为清远乃至广东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以“幸福瑶山丽质连南”为主题的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旨在通过展示风光旖旎的连南山水、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瑶族文化,打造连南文化品牌,宣传推介连南,带动自治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实现“民俗文化圣地”、“世界瑶族文化艺术之都”的目标,推动连南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

本次瑶族文化艺术节邀请了来自国家民委、省、市祝贺团的领导、全国11个瑶族自治县的代表和国内外众多游客等各界人士。

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陆续展开的庆典大会、大型歌舞表演、连南瑶族耍歌堂(含公祭盘古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锋论坛、瑶族民间服饰展览、评奖和瑶族绿色农副产品展、连南瑶族风情摄影展览等精彩纷成的活动,使得各界来宾充分领略到了瑶族文化的魅力与连南特色经济的潜力。

  在本次瑶族文化艺术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化节的开幕晚会,整台晚会由知名策划人海雅策划,国家一级舞蹈编导邓林导演的《瑶山瑶》歌舞晚会拉开序幕,全场以<瑶族舞曲>为线索,不仅展示了华丽绚烂民族服饰,而且全部由普通瑶族同胞表演的原滋原味的欢快热烈的传统歌舞,展现了连南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也展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堂长鼓舞”“耍歌堂”的独特魅力,整场晚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嘉宾尤其是摄影家的镜头和惊叹。

据悉,此次瑶族文化节的服装是由著名服装设计师,奥运服装设计者许茗设计。

“近二十年来,”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倍,年均递增8.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5倍,年均递增13%。

一串串醒目的数字,标志着勤劳的连南人民建设家乡的丰硕成果。

此次举办瑶族文化艺术节,吹响了快速发展中的连南以及宝贵的瑶族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号角,连南欢迎来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前来合作、观光。

”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崔建军表示。

  目前,发展地方经济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全新发展模式。

连南人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特色,打出了新时代的瑶族文化发展牌,从而为连南经济发展成功地树立了形象,营造了品牌。

广东省连南瑶族的基本状况

三、瑶族。

   1、人口

   人口82398人,占总人口的51.49%,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7.75%;居住在连南境内的40个瑶族村委近300个自然村中,散居面积占全县的80%以上。

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

   2、支系、来源

   连南的瑶族,分两个支系,排瑶(或称八排瑶)和过山瑶。

他们的语言、服饰等风俗习俗各具特色,并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

  

(1)排瑶

   排瑶,或称八排瑶,因元明时期,聚居于连南油岭、南岗、横坑、军寮、马箭、里八垌、火烧坪、大掌八大排(寨子)而得名。

排瑶,相对于整个瑶族“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不断的特点而言,其成寨定居并历经1000多年,是及不同寻常的,罕见的。

   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述,瑶族迁到连南已一千多年。

唐朝诗人刘禹锡,贞观年间被贬连州刺史,写有《莫瑶歌》: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夜度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以后,历代文献都有瑶族在连南的记载。

例如,清.同治袁永锡的《连州志》卷八中,有“徭本盘瓠遗种,产湖广溪洞间,即古长沙黔中五溪蛮也,其后生息繁衍,面接二广,右引巴蜀,绵亘千里,在连者八排洞瑶,崇山峻岭,错处其间”的记载。

   目前,排瑶人口78000多人,占连南瑶族人口的95%以上,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9%。

   

(2)过山瑶,4000多人,约占瑶族人口的5%左右,主要居住在寨岗镇和大麦山镇的边远高山上。

是清朝后期才陆续从广西等周边省份迁居连南。

   3、文化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其传承历史、文化、教授知识,全都靠口头相传。

其特有文化形式有:

千年古寨、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社交礼仪、社会组织、节庆娱乐、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民谣、童话、歌舞、扎染、绣花、雕刻技艺等。

   建国前,瑶区中只有极少数人(大多是男性)懂汉语,与汉区交往、交流的只有少数;而能懂汉字的更是稀少。

   建国后,政府对瑶区一视同仁,实行汉文初中文化普及教育,现今,50岁以下的瑶民大部分都能自主与汉区交流。

文字书写全部采用汉字。

   瑶族中的宗教司职人员保持有借用汉字记录的瑶族经书并并使用。

   

(1)语言

   连南瑶族有自己的语言。

其中,排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的藻敏(瑶民)瑶语方言。

过山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的优勉瑶语方言。

两种方言之间只有少许基本词汇相同,语言并不相通。

   

(2)排瑶千年古寨

   连南“八排瑶”八大千年古寨中,尚存的只有南岗、油岭、大掌3个。

   南岗排。

   位于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面积159亩。

在明末清初最鼎盛的时期,有房屋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

新中国建立后,南岗排的鼎盛时期也有600多户人家,2600多人口。

现在属南岗村委管辖的1286户4376人。

古寨中则只留下80多户100来人。

   古寨中,目前尚存的368栋明清时期的宅屋和寨门、寨墙、古板道等古建筑一排排地依山而建。

房屋层叠,错落有致;古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

   据专家考证,南岗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特色最鲜明的瑶寨。

2002年已开辟为旅游景区。

成为“连南瑶族风情游”最大的亮点。

   油岭排。

   油岭村,880户,3100人口。

因其服饰、语言、风俗礼仪都独具特色,表现突出,并且其历史、传统文化艺术、民族民俗风情等都保留得较完整。

因此,1996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油岭古寨,位于县城之西南19公里处海拔700米的高丘陵山腰上,是尚存三大排中居民最多,民风民俗保存得最完整最突出的一个。

目前,尚有240多户700来人生活在寨子中。

   油岭古寨,曾被烧毁多次,因此,现今保存的建筑从明清时期、民国到现在的都有。

   油岭排坐落的高丘陵山脉,是连南经已开发的著名景点“万山朝王”中“万山”所朝拜的王座山脉。

   大掌排

   大掌排,服饰、语言又是独具一格。

大掌古寨规模目前只剩下以前的一半。

总人口308户1090人。

尚居住在大掌古寨的84户,296人。

   (3)社会组织

   (4)称谓

   (5)命名

   (6)节庆娱乐

   排瑶,有春节、小新年(元宵节)、三月三、清明、六月六、七月七、十月十六“盘王节”、小年夜(腊月二十八)9个共同节日,还有二月二、四月八、四月九、八月二十五等各姓祖先诞辰演变的节日。

节日内容一般以祭祀祖先、驱除病患虫害、祈求丰收和平安为主。

   例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婆诞辰日,是瑶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盘王节”,在排瑶,叫“耍歌堂”,是集祭祀祖先、喜庆丰收、文化娱乐等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

据《广东新语》载:

“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集跳舞唱歌。

   届时,土铳轰响,铜锣叮当,牛角嘟嘟,家家户户宰牛猪,杀鸡鸭,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招待四方来客。

   “耍歌堂”仪式主要有:

   “游神”。

“耍歌堂”活动当天,首先,由族老领着一族人,抬上祖先神像鸣锣打鼓过街串巷游行。

游神队伍由幡竹队、抬神像队、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妇女队、小孩队以及扛着长矛大刀、三齿叉、鸟枪等武器的狩猎队组成。

最后,浩浩荡荡,鼓乐喧天,载歌载舞地走到“歌堂坪”举行“过洲”、赛歌等祭祀、娱乐活动。

游行队伍凡是经过巷口、转弯处,都有人在那里发放糍粑饼果,赐酒犒劳。

此刻,瑶排山寨,人流舞长龙,盛装显缤纷。

歌舞队跳着刚健粗犷的长鼓舞,龙腾虎跃,非常壮观。

   “过州过府”,是耍歌堂的一个中心环节。

目的是怀念祖先迁徙到连南瑶山的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以及让子孙后代魂魄认识回归祖先地的道路。

他们在歌堂坪上插36枝竹签,签上用色纸写上雍州、道州、荆州等标志,由族长、先生公摇着铜铃、念着经书在前开路,接着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男歌队、妇女队等排成长龙,围绕着竹签(州府)转来转去,每个州府都绕转九周,好比古代战争行军列阵,十分壮观。

 

   游神过洲结束,进行“讴歌跳舞”娱乐。

歌唱形式有群唱(即一人领唱,众人和,领唱者引吭高歌,众人同声和唱,歌声震撼群山)、对歌等,未婚男女趁机选择佳偶,倾吐衷肠,热闹非常。

 

   当人们唱够了,跳累了,喝醉了,歌堂进入追打“三恶鬼”的仪式。

即由三人用黑、黄、白三颜色涂扮成黑脸、黄脸公、白脸公,代表妖魔邪恶。

届时,他们身挂3斤猪肉在前面跑,后面群而追之。

有的举刀拿斧,有的拿锄拿棒,呼喊着"杀呀!

追呀!

打呀!

",直至把代表妖魔邪恶的三鬼驱赶到村外。

   “枪杀法真”或“祭祀法真”。

是耍歌堂最壮观的仪式。

传说法真原是一个民族英雄,为驱逐外来侵略,保护瑶家立过功劳。

因此每次举办“耍歌堂”都举行此一仪式,歌颂法真,以示纪念。

 

   (7)服饰

   连南瑶族服饰极具民族特色,绚丽多彩,共有13种。

其中排瑶服饰就有12种:

油岭、南岗、横坑、九寨、白芒、连水、三排、金坑、军寮、大坪、大掌、盘石。

   建国前,瑶区一律着瑶服,认为着汉装是背叛祖先的行为。

目前,连南瑶族服饰尚保存着传统式样。

虽然年轻一代已大多改穿汉服,但家中仍然都保留有瑶服。

   (8)婚姻习俗

   排瑶家庭以父系核心家庭为主,其婚嫁是女嫁男。

   过山瑶则存在以男嫁女婚姻婚俗。

   (9)丧葬习俗

   瑶人认为他们是皇帝的后代,油岭等村寨还沿习“尸体坐椅”出殡的习俗,他们认为死后灵魂会找寻祖先地回归,因而要举行“指路”“过九洲”等仪式。

挂纸。

是指每年到坟墓的祭祀。

以家族为单位,主要由男丁扫坟祭祀。

   (10)宗教禁忌

   瑶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神灵。

   虚掩着或挂有草结的门,表示屋主刚生小孩,或是有病,生人不得打扰,更不能问他们借东西。

   未满三岁的孩子,不能随便摸头。

   未经同意不能拍照,还有些老人这样会把人的魂魄摄走。

   (11)民间文化。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其传承历史、文化、教授知识,全都靠口头相传。

因而其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民谣、童话、歌舞等民间文化极其丰富,被赞誉是一个“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

尤其是深受现代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她籍着自己那古老悠久的历史底蕴,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浓郁醇厚的民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许多瑶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弱化,甚至濒临失传。

   4、农村人均纯收入。

   1983年,汉区人均纯收入380元;瑶区人均纯收入274元。

   2000年,汉区人均纯收入2633元;瑶区人均纯收入1914元。

   5、食

   建国前,瑶区以稻米为主,辅以玉米、蕃薯、黍、山薯等杂粮和野菜。

   6、住

   建国前,南岗、油岭等八大排瑶千年古寨居民大多住青砖瓦房,其他村寨建筑大多为泥砖青瓦或树皮、茅顶泥墙房,还有部分是树板茅屋。

   如今,古寨居民还是青砖瓦房或水泥房,其他村寨则大多为砖瓦结构或水泥砖石结构房,还有少部分泥砖青瓦房。

   7、行

   建国前,瑶寨大多建在深山高岭上,全部是山间小道,靠步行通山外。

距离县城近的1个多小时路程,多数村寨为3、4个小时路程,远的则要7、8个甚至10几个小时路程。

   现在,所有村委已通硬底化公路,大多数自然村也都通了简易公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是瑶民出山的代步了。

连南瑶寨简介

  中国瑶族第一寨(地名叫南岗排),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其祖先约在隋唐时期先后从湖南道州等地迁徙到连南,宋代始在此建寨定居。

明末清初为南岗排鼎盛时期,山寨面积约11公顷,有房屋700余幢、1000多户、7000余人。

解放后,国家逐年拨款帮助瑶胞移民下山居住,现只保留有200余人和368幢古宅。

  南岗排人民勤劳勇敢、聪明能干。

他们在明清时期修建的石棺墓、石拱桥、石板道以及青砖瓦屋、寨门寨墙等,虽经数百年风雨,至今风貌犹存。

  南岗排气势恢宏,自然风光秀丽,瑶民淳朴善良,民族风情神奇独特,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游客进入千年古寨,即能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

  南方网讯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个被公认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家村寨。

它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为开发保护瑶族历史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多方筹集资金近15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寨进行了修复,并逐步完善了各项旅游设施,使之成为“广东省民族旅游热线”之一。

目前该县正准备将该寨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让这个古老神奇的中国第一瑶寨焕发新光彩。

山寨如画 风情似酒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有何神奇独特之处?

留给世人有哪些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

近日我们驱车到了连南,亲身感受了浓烈如酒的瑶族风情,目睹了中国瑶族第一寨的雄姿和风采。

  瑶寨风光美如画

  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而上。

约20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古寨门前,但见周围山势险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

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

  瑶胞为什么要世世代代在交通如此不便、条件如此艰苦的大山里生活呢?

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志》记载,连南88%是瑶区,有人口近16万,其中瑶族有8万多,分布各乡镇。

“连南无山不有瑶”。

过去瑶民为了躲避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视,而住在易守难攻的半山腰,到明初,已发展到“八排二十四冲”(排,即聚居数千人的山寨;冲,即几百人以下的小山寨)。

  南岗千年瑶寨历史上曾依靠山势险要数次成功地抵挡官兵和其他敌对势力的进攻。

  南岗排是连南八排最大的瑶寨。

这里有古典的民居群落、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集体议事场所、古盘王庙、玩坡山、太平天国遗迹,还有瑶老制、龙文化……

  南岗排原来有两道寨门和较完好的寨墙,主要用来防备外来势力,特别是官府的镇压。

寨内的房屋建筑风格统一,街道工整,供水设施完善,处处遗留了明显的历史年代痕迹,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古寨群落遗迹。

依靠挑战自然的智慧和勇气,南岗人巧夺天工,在崇山峻岭中构筑了一幅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图景。

  瑶家风情美如歌

  到了寨门口,我们细细察看,但见寨门口高约7米,宽约2米,门两边和顶上全是用坚硬的大石头垒成,寨门左右两边,也全是用石头砌起的高约6米、厚约1米、长约126米的围墙。

随行的瑶老介绍说:

这就是南岗排的古寨门和古寨墙。

过去,南岗排有两道寨门和坚固的寨墙,第一道寨门寨墙在山寨外半公里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二道寨门寨墙,原来这寨门有粗木挡拦,不经允许,任何人都进不了山寨。

解放后寨门寨墙被毁坏了,这是后来修复的。

  我们一行刚准备进入寨门时,一辆满载着几十名香港游客的豪华大巴驶到了寨门前。

见有客自远方来,山寨立即热闹起来了:

一阵铜锣声、号角声响彻山寨,数名漂亮的莎腰妹(即未婚女青年)手捧自酿的瑶家米酒,唱着热情洋溢的瑶歌,在寨门口左边向游客敬酒,而在寨门口右上方,两个瑶族阿贵(即男青年)举起猎枪向天鸣放,意即告诉全寨瑶胞有客人来访。

接下来是六响礼炮,听导游说,放礼炮是瑶家接待客人最隆重的礼节。

礼炮响过后,一旁的瑶族阿贵腰挎长鼓,跳起了长鼓舞。

长鼓舞是连南排瑶最具特色的传统舞蹈。

逢年过节,瑶民都喜欢跳长鼓舞。

吊脚楼造型独特

  从寨门沿着石阶直上,途经瑶练屋、得金石、歌堂坪等景点,临近山寨顶时,我们来到一个名为“龙头”的景点,县史志办主任许文清指着一块石头介绍说,这就是千年瑶寨的龙头。

  古时候,瑶民将南岗排依山势纵向划分为3条“龙”,在每条“龙”的中间竖起一块石头作为“龙”头,各姓氏就居住在“龙脉”上。

东边的“龙”居住着唐姓,中间的“龙”居住着邓姓,西边的“龙”居住着盘、房两姓。

  过去,每条“龙”都有首领,称为“龙头”,即相当于族长,负责管理“龙”内部的事务。

在连南排瑶中,“龙”的组织仅存于南岗古排,其他瑶寨是没有的。

站在“龙头”向下望,可以看到全寨的风貌。

  南岗古寨建于海拔803米的陡坡上,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

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

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

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

  南岗排的房舍普遍分住宅、谷仓、柴寮3种类型。

住宅大部分是二层楼房(称吊脚楼)和平房,现在的房子多数建于明清时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砖,屋顶盖瓦,四檐翘角。

由于瑶山木材充足,因此瑶家把又长又大的木材当瓦檐,伸延到门口1米多长,再把楼板伸出1米,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木条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阳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在中国瑶族第一寨,我们还意外地发现了“洪秀全传教屋”。

据随行的连南县旅游局副局长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