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761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调研报告.docx

《医学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调研报告.docx

医学调研报告

广州市80后裸婚男女幸福感调查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随着滕华涛导演的《裸婚时代》在全国各大卫视的热播,"裸婚"一词迅速蹿红,剧中的男女主角未婚先孕、男主角在没车没房没存款没钻戒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与女主角结婚,并以裸婚的形式迎娶,后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婚姻和物质的矛盾下产生的"裸婚"现象成为当下全民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适婚年龄阶段的80后当中,更是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物质婚姻的年代,传统的中国家庭虽然不再固守门当户对的婚姻规则,但男方是否具备"房子、车子、票子"三大利器依然成为结婚首要考虑的条件,婚前拍照、婚庆喜宴、婚后蜜月也早已成为结婚的必选项。

面对社会日益增加的成本压力,新一代的80、90后们更愿意接受"裸婚"的形式,认为两个人的感情要比物质形式重要的多。

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婚礼不过是一种形式,没车没房没存款一样可以得到幸福。

"

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影响80后裸婚男女幸福感的因素,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婚姻是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系(夫妻关

[1]系),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结婚作为男女缔结婚姻关系,正式跨入婚姻的一个标志,一直以来也都被人们广为重视,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尽可能举办一个隆重而体面的婚礼。

然而,随着现代婚姻观念的改变和经济压力的冲击,继"素婚"、"瘦婚"之后,"裸婚"再次现身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渐渐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新选择。

[2]

"裸婚",简而言之,就是缺乏物质基础的婚姻,是现在"80后"走进婚姻中最新潮的一种结婚方式,以"无房、无车、无钻戒、无婚纱、无存款、无婚礼和无蜜月"等诸多的"无"为主要特征。

据新浪网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月11日),"裸婚族"年龄多在20岁至35岁之间,以"80后"居多。

对"裸婚"这一现象,持"赞成,爱情第一,房子车子可以一起婚后努力再买"看法的占57.7%;持"不赞成,物质是基础"看法的占35.7%;同一调查中,对"'裸婚'会幸福吗?

"这一问题,44%的人认为"裸婚"可以获得幸福,没有物质的爱情更经得起考验,但同样有44%的人认为"不会",连经济基础都没有如何谈生活[3];同时,在"裸婚"这一问题的调查中,80%的男性表示赞成,而70%的女性表示不靠谱。

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强,婚内"性福"感也最高,在"婚外性行为"和"婚外恋"上则表现出了相对的保守;出轨/外遇成离婚三大诱因之一;上海、北京、深圳被选为三大外遇之城。

[4]

在各个年龄段中间,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强,感到"婚姻幸福"的比例超过八成。

但是80后的婚姻稳定性却不高。

这群更加尊重自我的独生子女一代引领了中国人婚姻"高质量、低稳定"的新动向。

[5]

在幸福婚姻的诸要素中,收入、孩子、性生活最受重视。

对80后而言,性生活更是提到了孩子之前。

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相比,80后的婚内性生活满意度最高,六成六的人感到"性福"。

2010年10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人婚姻及性幸福"调查。

调查对样本特征进行了控制,受访者全部为已婚(包括离婚)人士,男女比例相当,东中西部地区分布均匀。

受访者的年龄分布为80后、70后、60后及50后分别约占四成、三成、二成及一成。

婚龄分布为7年及以下、7至15年、15年以上分别约占五成、二成和三成。

分析发现,婚姻幸福感与年龄相关,和婚龄关系不大。

在各个年龄段中间,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强,达81.2%,超过各个年龄段的平均水平。

比较80后、70后、60后的婚姻幸福感,80后超过70后,70后又超过60后。

[7]

80后的婚姻幸福感高,婚姻的稳定性却不高。

北京市崇文区法院民二庭提供的一连串数字说明,80后正成为离婚的"主力军"。

在该庭2009年受理的360件离婚案件中,80后离婚案件占四分之一,其离婚率年均增长近50%,其中有近九成夫妻因性格不合离婚,五成夫妻结婚时间不到三年。

[8]

分析80后的离婚案例,发现冲动结婚、理性离婚成了他们的鲜明特点。

梅子和雪峰就是这样一对冲动分子。

他们认识不久,便经历了梅子母亲的病故。

在梅子人生的低谷,雪峰给了她温暖的陪伴,令她感到这是她一生可以倚靠的人。

但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在买房、买菜等一系列大事小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她总是哭,说想她妈,哭得人心烦。

"雪峰说,"可能之前,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还是太少。

"2010年10月9日,他们选择了这个"有一点缺憾"的日子,离婚。

80后的婚姻幸福感高,婚姻的稳定性却低,这其实并不矛盾。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婚姻有些是低质量、高稳定的。

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变了,他们对婚姻的期望值比较高,如果对婚姻不满意就想提出离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杨大文曾对媒体表示。

[10][9][6]

幸福婚姻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本次调查显示,适当的收入、健康可爱的孩子、和谐的性生活、相互忠诚、婆媳和平相处这五个要素最受重视。

对已婚80后而言,这五个要素同样最受重视,只是次序有所不同,和谐的性生活和相互忠诚位置提到健康可爱的孩子之前。

[11]

现代中国人一改往日的羞涩,将"和谐的性生活"提到了"最看重的幸福婚姻五要素"榜上no.3的位置,对于80后已婚人士而言,该项更提升了一个位次,居第二。

[12]

和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相比,80后更看重性生活,其实际的"性福"感也最高。

调查显示,在80后已婚人群中,对婚内性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总计达到66.1%,即六成六的人感到"性福"。

[13]

对于衡量"性福"感的重要指标--性生活的频率,80后的表现也明显强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

近九成80后已婚者表示一周至少有一次性生活。

而在70后已婚者中,这个比例降到七成七。

到了60后,更是降到六成八。

但在80后已婚人群中,也有34%的人"性福"感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性趣"消失。

"无暇顾及。

"张新和妻子结婚不到三年,目前的性生活频率已按双月计。

他们工作都没有规律,一个做记者,一个负责联系国外的演出团体。

"她经常在老外的工作时间,自己的休息时间工作",昼夜不分。

俩人经常半夜约在24小时店吃晚饭,"回到家,就只剩下困了"。

"有趣但可悲的是,我老婆那个部门的30来个年轻同事,只有2个结婚的,剩下的全都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找,或者找了也顾不上就散了。

"张新说,为了工作,很多美好的事情都自然而然且理所当然地被放弃了。

[14]

《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2010年9月对中国人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73%的人一周要工作40个小时以上,其中周工作时间在41~50个小时的占47.9%,还有25.2%的人每周要工作50个小时以上。

和其他年龄段相比,80后的压力更大,买房、物价,还有大学扩招带来的惨烈的职场竞争。

拖着疲惫的身躯,能有多少"性趣"。

[15]

80后婚内最"性福",在"婚外性行为"和"婚外恋"方面则表现出了相对的保守。

在60后、70后、80后三个受访群体中,本次调查显示,80后"有过"婚外性行为的比例最低(4.9%),60后最高(6.1%)。

对于配偶的婚外性行为,80后持"绝不容忍"态度的比例最高(72.9%),60后最低(65.7%)。

[16]"如果真的碰到心仪的对象,也敢于对婚外恋说?

不?

"的比例,80后也为最高(82.9%),60后为最低(79.3%)。

可见对于"婚外性行为和婚外恋",80后较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来说,是更为排斥的。

[17]

"我觉得大家对80后有偏见,总觉得我们在性的问题上更开放更大胆更无所谓,所以认为我们在外遇问题上也应当冲在最前面。

其实就我个人的观察,和60后、70后相比,在我们台里,80后保守的反倒多。

"在电视台工作的顾小萌说,"这个原因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被

压抑过,不需要从婚外找寄托。

"[18]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潘绥铭的研究,也提醒大家注意婚外性行为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他对于中国人性关系的调查显示,就婚外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而言,富人是穷人的6.1倍。

这一结果表明,婚外性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炫耀性消费"

资本。

[20][19]。

从这个角度看,有一定财富积累的60后和70后确实比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80后更具有婚外性消费的

从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80后裸婚人群普遍幸福感比较高,他们幸福感的指标与过去有不同。

他们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和谐度。

我们要通过调查什么影响着,及决定80后裸婚男女的幸福感,适当的收入、健康可爱的孩子、和谐的性生活、相互忠诚、婆媳和平相处这五个要素分别起什么作用。

参考文献,《1》王风,常蓓蓓《关于80后裸婚现象的社会学思考》2011年7月11卷第4期《2》陈英,《近半数裸婚者认为婚姻会幸福吗》《3》姜华,《80%男性赞成裸婚,70%女性认为不靠普》《4》费孝通《乡土中国》《5》梁青岭,《现代婚姻社会学》《6》韩小惠《80后蜜蜂宣言》《7》猫天天,《我的老婆80后》《8》华仔,《80后婚姻这么近,那么远》《9》张慧芳《80好女硕士婚姻观探究》《10》李英河《性的问题》《11》赵平,《80后教师,何以30而立》《12》谢霞,《80后离婚为哪般》《13》钟红敏,《80后生存压力大现象探微》《14》《80后,我要我的婚礼》《15》陈宁,《80研究综述》《16》李晓,《80后人生价值观》《17》宋伟."80后"的转型之痛与为人之惑[j].《18》王文捷,《论青年亚文化的80后》《19》文珍《80后看80后》《20》朱玉童《关注80后营销80后》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活中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我们平常考虑的收入。

2.我们将会区分各个因素分别起的作用。

3.我们调查的人群会更加贴近普通人,了解平常人最真实的想法。

1.我们将适当的收入、健康可爱的孩子、和谐的性生活、相互忠诚、婆媳和平相处等五个因素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我们将更加注重相互坦诚,和谐的性生活在80后裸婚男女生

《四》本研究的可行性论证篇二:

医学调研报告

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

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

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

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

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

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

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

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

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

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抗生素的发现,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但在广泛应用之后,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训。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

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8000多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1.1亿人。

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均高达100/10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who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

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区的80%。

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

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

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

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10.45‰;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22‰;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40%)。

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

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5.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意外伤害常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无法预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

我国因意外伤害而

致死的前三位是:

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2000年我国将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绝对数达1.3亿。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

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4.86%,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

如何预防老年病?

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1]

1.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

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是医学更加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

事实说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达到减少发病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国提出的"大卫生"观,是对预防医学社会化的具体表述。

要达到who提出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目标,除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

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也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

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群众需要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

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但治理和保护环境却是十分艰巨、长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4.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很大,美国资料对大学医学院调查观察,发现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

内向、抑郁、隐蔽着愤怒和失望。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

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

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

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

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5.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建国初我国即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从1953年起在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成为党和国家实施预防医学政策和策略的组织体系。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97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

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

实现2000年的具体目标有10项,包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所有的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行动,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足够营养,计划免疫,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精神卫生等。

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诺,并正在大力实施。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

当前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人口增加到33亿。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预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篇三:

关于国内医学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医疗事业近期的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中国近期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普通非医学专业的市民对中国医疗事业的了解程度,从而总结出中国医疗事业所需要做出的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下面是我对问卷调查作出总结后的分析。

首先在总共的34份问卷调查中有11份认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有巨大的发展,有20份认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有发展但是与国际上仍然存在差距,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只有一位觉得中国的医疗制度没有存在问题,有36.4%的居民认为中国医疗制度的问题很大,还有27.3%的居民持不清楚的态度。

那么由此可以证明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的确有某些问题待以解决。

而针对广大市民群众对医院的内部运作方式和工作的状况的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容乐观的,仅有8.8%的居民能够清楚的知道医院的工作和运作的方式,58.8%的群众对此事相当模糊,还有32.4%事完全不知道。

所以在大家印象中医院就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内部的东西全都不知道,只知道医院是治病的地方,知道怎么排队挂号。

而出了问题的时候,也就不能自主得分析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只能囫囵吞枣地说是医院的问题。

其实在调查中认为医生一定会卖高价药的居民不到五成,在新药副作用小效果好,而价钱贵的问题上,只有15.2%的居民要坚持用便宜的药,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药品上成本的一点增加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但是医院医生开药贵的问题确实是广泛存在的,虽然好药的效果可能的确好一些,但是有些病是没有必要用太好的药的,医生做得太过分就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

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国医疗事业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大家都知道医院在病人入院之后都会做一次全身的检查,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许多人都是对此怀着抵触情绪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有58.8%的居民对此都是支持的,而在觉得没有必要的群众之中35.7%的居民觉得花钱,64.3%的居民觉得做局部检查就够了。

所以入院后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之前的可以做局部检查的就先做局部检查,为了避免一些并发症后者其他疾病的发生再做其他剩余的检查,因为81.9%的居民都是希望医生的治疗能够全面保险,所以对并发症和其他可能疾病的预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总体来说全身检查是受支持的,但是不必要的浪费的确可以尽量避免。

而在医疗事故的认定方面,在签过保证书的情况下,虽然只有35.3%的群众直接认为责任是医院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责任属于病人,而认为都没有责任的也只占8.8%,所以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的大方向就是医院。

由此可见群众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医院的不了解,对制度的不了解,那么院方在现阶段首要的就是做到在治疗的前后都要小心谨慎,做到与病人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现在的小诊所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在调查中有73.5%的居民都不再愿意去小诊所看病,即使决定去的几乎全部都是因为小诊所的方便和快捷。

这是值得欣喜的,这说明大家的医疗意识都有所提高,但是显示出来的问题就是在医院看病所需要花费的大量时间。

怎样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这个大的趋势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医疗条件引起的群众对医院的不满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有67.6%的居民都认为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医疗工作人员有素质上的差距,仅有14.7%的居民

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但是几乎都是觉得医院的服务有好也有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