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65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docx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2015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篇一:

2015高考作文素材:

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及事迹】

2015高考作文素材:

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及事迹

1、马怀兰:

癌症村长(女,60岁,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主任)

2002年,对于马怀兰夫妇来说是极不寻常、多灾多难的年。

前半年马怀兰不幸患乳腺癌,后来丈夫周银柱又出现血尿,经查患了肾盂癌,做了左肾切除术,夫妻俩决定回山区老家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养病。

而病还没好,夫妇俩就投入到家乡脱贫致富的建设中,2005年马怀兰高票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上任伊始,她和丈夫周银柱着手在发展生产和改变村容村貌上寻找突破口。

当听说市政建设要拆迁东关村的大片旧房子,夫妇俩认为这些破砖烂瓦对井沟村来说可是好东西。

于是,在大批拆迁那几天,马怀兰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和妇女劳力,天不亮就到拆迁工地捡砖捡瓦。

就这样,为村里捡了8万块砖3万块瓦,用这些砖瓦修起2000方的大水窑和10间花灯库房,节省了三万元。

2006年,夫妇两还出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股份制企农合作社。

公司出资金出技术,村民以土地、牲畜、农机具等入股。

企农合作,互利共赢。

几年来,他们为井沟的新农村建设投入了360万元。

回乡10多年来,村民收入从人均700多元增长到5000多元,马怀兰夫妇几乎捐出了所有的积蓄。

马怀兰说:

“目前我们的身体还行,我们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乡亲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

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

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

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

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

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3、车洪才:

白发坚守(车洪才,男,1936年生。

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

1978年国家立项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授任车洪才。

5.2万个词条,大约15万张卡片,200多万字,车洪才历时36年完成任务。

2014年,当78岁的车教授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任务。

1978年,车洪才接到任务后,在北京广播学院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最初的编纂工作。

到1981年,已经整理了10万张卡片,足足装了30多箱子。

新的教学任务迫使编纂中断。

1984年调研回来后,车洪才发现因为办公室装修,造成资料卡大量丢失。

从那以后,

幸存下来的卡片落户在他的家里,并随他搬家多次。

1989年,车洪才被外交部借调,2000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他又被学校返聘。

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只要能腾出时间,就会继续编纂工作。

直到2008年,72岁的车洪才停止了教书的工作。

开始继续全力编纂《普汉词典》。

普什图语非常复杂,一个圈点的差别就完全是两个字,非常考验眼力。

做了两次眼科手术的车洪才一直坚持在案边工作。

2012年4月,车洪才带着普汉词典初稿去了商务印书馆交付,但这里早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情报任务。

编这本词典,车洪才没从国家拿过一分钱,“我心里有底,我编的东西的分量我知道。

”车洪才说:

“词典是后世之师,至少影响两三代人。

现在物质的东西被提得很露骨,干什么都要讨价还价,在我看来,能为国家做点事,就算没白活。

4、王庭虎:

生命嘱托(男,45岁,秦巴山区的一名铁路养路工,是巴山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1988年,19岁的王庭虎来到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当了一名铁路养路工,26年来不曾离开。

王庭虎所在的巴山工区管辖81公里线路,自然环境恶劣,有着全线最高的桥梁和最长的隧道。

大巴山2号隧道病害是全国铁路养护的难题。

而王庭虎在师傅的带领下用10年的时间硬是把这条被外国专家判了“死刑”的线路修成达标线路。

1994年,解师傅退休。

临别的当晚,他对王庭虎说:

“巴山条件虽然苦,但是它在祖国的版图上,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来养护,既然来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

很多筑路人为铁路献出了生命,他们在看着我们这些养路人啊。

王庭虎接过师傅手中的“接力棒”,每天都要背着20多斤重的工具包行走20多公里,从午夜12点到早上7点,查看钢轨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睡觉时间不足4小时。

王庭虎还组织巴山工区成立了“雷锋爱心小站”,为巴山乡修路架桥,为孩子们捐款捐物,腾出房子让道远的孩子寄住。

如今10多名巴山孩子已经在其资助下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5、内蒙古军区维和运输部队:

责任之旅

2014年11月,内蒙古军区第七批赴非维和运输大队出发奔赴非洲。

在这之前,运输部队已经安全行驶了近8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0圈,运送物资相当于6千多节火车皮载货量。

该大队今年9月组建以来,200多名官兵针对任务区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实际,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完成了执行维和任务的各项准备。

他们11月从北京出征,分两个批次赴利比里亚将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运输任务。

从2006年4月到2014年3月,以内蒙古军区汽车团为主的维和运输大队,连续6批执行了赴非洲利比里亚维和任务。

在非洲的6次维和任务期间,运输部队官兵们顽强拼搏,连续奋战,克服了环境艰苦、局势动荡、任务繁重、气候炎热多雨、道路泥泞坎坷等重重困难,坚持一流标准,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

自1990年起,中国开始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运输任务,是军委总部和北京军区赋予内蒙古军区严肃的政治任务。

内蒙古维和运输队在执行任务期间,通过国际维和的窗口展示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严明纪律成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别代表团维和部队的典范,受到了利比里亚各界的高度赞誉,全体官兵均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2007年,时任国家主席******在利比里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门视察看望维和官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在国外接受我国国家元首的检阅。

6、叶义言:

仗义执言(叶义言,男,73岁。

湖南湘雅医院儿科退休教授。

我国儿童生长学权威,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叶义言教授今年73岁,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是我国儿童生长学权威,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5月,他顶着巨大的压力,通过一位长沙市政协委员,向社会公布了医药界以“终身提成”为诱饵,操控医生滥开儿童生长激素的内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用于治疗矮小症患者。

滥用生长激素不但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还会导致患儿体内内分泌紊乱,影响患儿一生。

而一些医药代表试图通过营销培训控制长沙主要医院的儿科医生,甚至许诺医生享有“终身提成制”,即第一个给孩子开出生长激素的医生,享受这个孩子终生使用生长激素药费的提成,以经济利益刺激医生多开生长激素。

许多医生经受不住诱惑,继而使滥用儿童生长激素成为业内一个潜规则。

叶义信从学生那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坚定地站了出来,揭露了“医药代表试图操控医生滥开生长激素”的黑幕。

“为了孩子们,我觉得我做的是值得。

”在他看来医药代表试图通过控制医生的方式将黑手伸向孩子,是极其可怕的。

不仅仅残害儿童,也可能会对医风医德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7、师昌绪:

光耀人间(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

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

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

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

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

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8、朱桂珍:

良心雇主(朱桂珍,女,61岁,南京市民)

今年61岁的朱桂珍是南京****区东沟人。

2002年她和丈夫一起到城里做生意。

为了更好的照顾生病的公公,朱桂珍聘请赵守琴做保姆。

可没想到,赵阿姨工作还不到一年,自己也病倒了,不但不能继续照顾老人,自己也需要人照顾。

面对这种情况,朱桂珍不但没有辞退赵阿姨,反而照顾了保姆赵阿姨整整九年。

2002年,为了帮助儿子还房贷,朱桂珍和丈夫一起进城卖水果。

生意刚有起色,公公却病了,生活起居需要照顾。

考虑到自己照顾公公的不便,朱桂珍聘请了赵守琴来照顾老人。

赵守琴为人本分,照顾老人十分细心。

可没想到,赵守琴工作不到一年,就中风了,病得比老人还严重。

“她来我们家时好好的,现在不能动了,我不可能让她回去。

我要养她老、送

她终,人要讲良心。

”为了良心,52岁的朱桂珍开始照顾保姆,一做就是整整9年!

为了照顾两位老人,朱桂珍不再卖水果。

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赵大爷每月2400多元的退休金,以及朱桂珍丈夫当保安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

生活虽然拮据,但朱桂珍还是尽量给老人舒适的生活。

每天清晨,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赵守琴穿衣服,伺候大小便、洗漱等。

若是天气晴好,她还会将赵守琴推到楼下小广场,自己再去买菜、做饭。

9、朱晓晖:

最孝女儿(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

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

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

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

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

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

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

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

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

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

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

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

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10、朱敏才、孙丽娜:

老骥伏枥(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

“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

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

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

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11、张纪清:

大爱深沉(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12、陈春林:

背父上学(陈春林,女,1997年出生,广西钟山县清塘镇人)

陈春林1997年出生于广西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

父亲、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一家人虽然住在破旧的泥房里,但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贤惠让这个普通的农家日子过得有盼头。

陈春林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天有不测风云。

2006年,陈春林母亲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当时陈春林年仅9岁。

2010年,陈春林姐弟俩相继考上初中,家里的经济压力骤然加大。

父亲陈世日决定到广东打工挣钱。

平静的日子还没有过多久,陈春林的父亲突发脑梗塞,偏瘫在病床难以动弹。

面对医院里父亲的巨额医药费,姐弟俩不得不挥泪告别校园。

休学的一年时间里,弟弟主动提出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陈春林则留下照顾住院的父亲。

新学年开学,为了让陈春林及时回校复课,班主任徐宁和潘强老师帮助她在学校找到一间柴房,方便照顾父亲。

每天清晨6点,她要照顾父亲起床洗漱,还要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搓背按摩,安顿好父亲后自己再赶到教室学习。

中午、晚上也是如此。

今年中考,陈春林以七科全a+的优异成绩考上广西示范性高中——贺州高级中学。

陈春林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决定再背上父亲,继续自己的高中求学生涯。

陈春林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贺州高中不仅免去陈春林的全部学杂费用,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还腾出一个崭新的单间,让她和父亲同住,以方便她照料父亲。

陈春林的弟弟也得到了进入贺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的机会。

13、张笋:

女白求恩(张笋,42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张笋,1972年出生于河北一个军人家庭。

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后毕业时,她谢绝导师的诚恳挽留,回到祖国从事国防医学事业。

作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医学专家,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把医学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在自己身患晚期癌症、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一名新时期白求恩传人的时代风采;作为一名当代革命军人,她两赴非洲大陆,用一流的技术、热忱的服务和过硬的作风赢得了世界喝彩。

在张笋的案头压着这样一张字条:

作为一名医生,技术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

从医17年,张笋从不怠慢一名患者,从不放过一个疑点,没收过一次红包,没受过一次投诉,没出现一次差错,被广大患者称为“白求恩式的好军医”。

张笋曾两赴非洲。

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她和战友们接诊患者无一死亡,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创造了中国维和史上多项第一。

2007年,作为维和官兵的优秀代表,张笋受到了胡主席的接见。

“和平天使—2009”中国—加蓬人道主义医疗联合救援行动期间,她和队员们

【篇二:

高考押题——作文素材之名人故事】

1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

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

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

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

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

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疤痕。

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

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分析:

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

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

“刻苦的精神”“成功的法则”

2第七次努力

分析:

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罗伯特的人生。

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

话题:

“坚持才能胜利”“信念”

3一次成功就够了

分析:

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

“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贝多芬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

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

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

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分析:

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话题:

“人格的尊严”“自尊与他尊”

5明月照人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分析:

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

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

“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6、80美元环游世界

分析:

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

“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7、我竭尽全力

分析:

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

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

“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8、左思立志,坚忍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

他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

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

“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9、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

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

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

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

“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

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

“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10、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

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

“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他迂腐:

“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

它已没有主人了。

”许衡说: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

心灵需要自我维护。

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

“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11、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

时人谚云: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

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

“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篇三:

高考话题作文古今中外名人事迹素材】

高考话题作文古今中外名人事迹素材

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

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

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

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

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

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话题:

“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贫穷造就了作家

分析:

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

“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

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