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58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docx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开辟新航路答案

考点30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14、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

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

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

C.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

3.“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4.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到:

“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

”该航海家应该是(  )

A.达·伽马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5.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

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     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

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    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

6.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使中国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

A.郑和七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政府大力推广

8.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

“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9.《全球通史》写道:

大约到1550年,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活动之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0.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医乏

11.“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里的“它”最有可能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             B.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开始了殖民扩张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13.“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

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

D.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14.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正如冯·廷南的模式中分析:

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B.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心

C.西班牙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

15.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A.劳动力支持        B.市场支持         

C.资本支持            D.技术支持

16.下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

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

年代

物价指数

1501—1510

76.26

1511—1520

74.90

1521—1530

100

1531—1540

121.19

1541—1550

155.10

A.出现了价格革命             B.出现了商业革命

C.开始了工业革命             D.发生了经济危机

17.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

A.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B.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18.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19.“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20.“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

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殖民扩张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弗兰克为此指出: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

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二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

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弗兰克认为的“断裂”的含义。

地理大发现与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后的中国的社会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

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问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主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563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劳工法。

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劳工立法试图通过强力使雇佣双方恪守法律规定,没有体现雇佣双方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重要的旨在纺织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

1833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个有效的工厂法。

废除以管制为特点的家长式立法,为劳资关系松绑,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的主要内容。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工人获得了与雇主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雇主责任法》等一系列保护性立法进一步限制了雇主的自由,使其不能再任意侵害工人的利益;工会的合法地位以及集体谈判的合法性得到确认。

1959年英国修正了《工资委员会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964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1974年颁布了《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法》;1975年颁布了《就业保障法》等。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英国劳工立法的历程。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题干没有提及中西贸易问题,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而不是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商路引起的商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葡萄牙为了重新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开始开辟新航路,故C项正确;工业文明是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出现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未体现商业危机,故A项错误;“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不是扩大海外市场,故B项错误;“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不是对外倾销商品,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以分享这笔厚利”,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反映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事件,与达·伽马、麦哲伦和迪亚士无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解析】15世纪西欧的崛起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故A项错误;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实现崛起,故B项错误;两级格局的瓦解推动“他者的崛起”,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导致美国的相对衰落,故D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尼德兰革命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把1500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7.【解析】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不会带来材料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美洲的发现和物产的传播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故B项正确;殖民扩张是对非洲和美洲的掠夺,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推广不能说明美洲物种传入中国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8.【解析】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

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

【答案】D

9.【解析】根据材料,本题探讨1550年意大利开始衰落的直接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商业革命,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衰落,故A项正确;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0.【解析】材料反映出欧洲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

这些现象都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A项正确;题干这些现象不符合价格革命的表现,故B项错误;这些现象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无关,故C项错误;海外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无法据此推断欧洲矿产资源匮乏,故D项错误。

【答案】A

11.【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在亚欧之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主要在欧洲,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人口迁移、文化交流、商品流通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12.【解析】从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展“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以及商品种类的增加“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引起了商业革命,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3.【解析】“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不都是被迫,故A项错误;“公元1500年前后,……便开始让位于”,不是1500年以前,结合古代丝绸之路,可知1500年以前不是完全隔绝,故B项错误;“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但不是“政治一体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4.【解析】依据材料“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可知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现象,并不是因为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成为贸易中心,而非世界货币体系中心,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

”可知西班牙出现了价格革命而非是商业革命,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

”可知西班牙出现了商品价格上涨,而究其原因就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通过对外的殖民扩张,白银迅速增加,故D项正确。

【答案】D

15.【解析】材料信息未涉及劳动力因素,故A项错误;据材料“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可知市场需求决定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资本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技术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B

16.【解析】根据题干中物价指数并不断上涨的信息可知其表现的是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商业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与经济危机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17.【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贵金属贬值,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属于欧洲“价格革命”的范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控制国内贸易,建立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8.【解析】“泰西”是客观描述,且有以西方为视角的“‘远东’一词”信息,无法体现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包括欧亚之间的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了解日益加深,“泰西”“远东”是对欧亚大陆两端地理位置的客观描述,是相互了解后的“成果”,故B项正确。

如果说“远东”一词有“欧洲中心论”的意味,那么“泰西”一词则有“中国中心论”的色彩,“泰西”一词的发明从逻辑上不可能是受“远东”一词的影响,且材料也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活动同时也是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此前欧亚之间有间接、间歇、局部的交往,甚至有直接的交往,亚洲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辗转运销西欧市场,因而并非早期殖民扩张才开始欧亚间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19.【解析】材料是假设,并不是否定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故A项错误;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贵金属和传播宗教,故B项错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体现出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西方经济起飞,故D项错误。

【答案】C

20.【解析】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处于大西洋航线上的荷兰、法国和英国自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而是因为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成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故C项正确;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能解释这种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1)第一小问含义,回答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第二小问关系,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是最终走向整体的开始,因此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

第三小问中国社会发展概况,1500年之后处在中国明清时期,依据教材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三方面概况明清社会发展特点。

(2)第一小问角度,据材料一中“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得出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第一小问回答的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对全球的影响,结合教材知识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

(1)含义:

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关系: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

发展:

政治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经济上,封建经济逐渐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文化方面,理学兴盛,封建理学思想达到最高峰,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总之,这种集权的封建制度开始趋向没落。

(2)角度:

全球、整体角度(史观)。

意义:

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2.【解析】该问属于观点型的试题,应注意答题格式规范,先亮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

观点可从材料二中归纳,关键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据结合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其发展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

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论据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手段革新,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3.【解析】依据材料三“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劳工立法试图通过强力使雇佣双方恪守法律规定”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经济发展。

英王颁布劳工立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依据材料三“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重要的旨在纺织

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可知,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议会颁布的劳工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经济利益,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条件;依据材料三“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工人获得了与雇主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可知,19世纪后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一系列劳工法确认了工会组织的合法地位,保障了工人的政治权益;依据材料三“1959年英国修正了《工资委员会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964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1974年颁布了《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法》;1975年颁布了《就业保障法》”可知,二战后,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劳工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

最后,依据以上材料归纳英国劳工立法发展历程的特点:

经济发展和工人阶级、劳动大众的长期斗争推动了劳工立法的不断完善,劳工立法的调整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答案】历程:

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经济发展。

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封建王权加强,英王颁布劳工立法,强迫劳资双方执行。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劳工没有个人选择的自由。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