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下册 语文第一单元海上日出教学设计.docx
《四年下册 语文第一单元海上日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下册 语文第一单元海上日出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课堂讲授型课例《海上日出》课堂实录及评析
作者:
郭智利(小学语文 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小学语文五班) 评论数/浏览数:
7/1103 发表日期:
2011-11-1114:
55:
14
《海上日出》课堂实录及评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18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看过日出吗?
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日出是什么样的吗?
生A:
我看见过日出,太阳刚出来时很红,不刺眼睛。
生B:
我也看见过,太阳刚出来一小半儿,照在旁边的云上,有的云是红色的,有的有点紫还有点黄,还有说不出来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很美。
生C:
我觉得太阳刚露出小半边脸儿时,很像一顶小红帽,特别美。
生D:
我认为太阳升起的时候,就像一个大火轮,发出耀眼的夺目的光芒。
生E:
我却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像一个脸红的小孩,害羞的慢慢从地平线上探出小脑袋。
师:
刚才这几名同学很细心,能够留心观察生活,向我们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日出景象,很富有想像力,形容的很美,是啊!
日出的景象迷人壮观,很多诗人,作家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领略一下日出的壮观景象,(板书课题:
18海上日出)
评析:
以谈话引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走进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请打开书,带着你们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并结合课后习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评析:
引导学生看课题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下面的读书中自己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生:
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
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在不懂的地方画上了小问号,这种读书的方法非常好,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谁来说一说。
生:
我知道课题为什么叫《海上日出》了,因为作者是坐船在海上看的日出,所以叫《海上日出》。
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
我从“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师:
理解的很正确,谁接着说。
生1:
我知道作者非常喜欢看日出,因为作者为了看日出,常常早起,从“常常”一词可以看出他不只一次看日出。
生1:
我知道有云的时候,即使云很厚也能看到日出,而且很美。
生2:
我知道课文中“这深红的圆东西”是指太阳。
生3:
我觉得作者写了两种情况下的日出,一种是阴天时,一种是晴天时。
师追问:
你从哪发现的?
生3:
从“天空是浅蓝色”知道是晴天,从“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有时候天边有黑云”可以看出是阴天。
师:
你读得很认真,确实写了两种情况下的日出。
师:
那么阴天时作者又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生: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
谁来说一说。
生:
我觉得阴天时作者又写了云层薄和云层厚时的日出。
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日出景象时按晴天和阴天这两种情况来组织安排材料。
阴天时又描写了云层薄,云层厚时的日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按类别,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师:
谁知道写睛天时候的日出,作者又是按怎样顺序写的?
生: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太阳出来前、出来时、出来后的景象。
师:
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哪写的是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
生:
回答
师:
请其他同学也找出来在相应的地方写上小标题:
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三、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师:
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
作者描写了天气睛朗时和阴天时两种日出景象,那么这两种日出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
你觉得文中哪写得最美?
哪个词用得最妙,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
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评析: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走进文章,融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的境界,通过理解感受不同时候的日出景象,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进行着精神世
界的建构,使学生的认识,思想在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意发深刻,在心灵上和作者产生共鸣!
师: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日出时的景象,你觉得哪描写的美?
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生:
我喜欢晴天时太阳还没出来的景象,“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
越一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我喜欢浅蓝色的天空,更喜欢天边的红霞,我觉得这儿写得很美。
生质疑:
“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师:
谁知道这个词该怎样理解?
生:
“目不转睛”就是凝神注视,眼珠一动不动地望着那里。
师:
从这个词也可以体会出作者非常想看到日出,有一种迫切的心情。
该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作者的这种迫切心情呢?
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生:
试着读第二自然段。
师:
谁能来读一读。
生:
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
你还喜欢哪?
谁来说。
生:
我喜欢这一句,“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把“太阳”比作“圆东西”很形象、生动、写出了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生:
我喜欢这一句,“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我觉得这个“镶”用得好,很形象,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们把相片镶在相框里,而文中是把白云镶了金边,也好比镶在相框里,我想这时候的天空一定很美。
师:
你很富有想像力,能联系实际生活谈体会。
生:
我喜欢晴天时的日出尤其是这一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
我觉得不仅是颜色红得可爱,作者用“跳”这个字来描写太阳,太阳“跳”出海面也很可爱,很生动。
生:
我喜欢这一句,“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的”。
这里运用了拟人,打比方的写法、生动、形象、所以我喜欢这儿。
师:
“负”是什么意思?
“纵”又是什么意思?
生:
“负”是“背”的意思,“纵”是“跳”意思。
师:
作者为什么把太阳比作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告诉我们什么?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让你背上很重的东西,走起路来你会觉得怎样?
生1:
我会觉得很吃力。
生2:
我会觉得很费劲,很慢。
师:
文中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
我觉得用这种打比方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太阳升得慢。
生2:
这样写使我体会到太阳升起时很吃力,很慢。
师:
但最后它还是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作者用词很准确。
这一自然段(第3自然段)应该用舒缓的节奏,重读的地方要重读,老师很想来试着读一下,行吗?
师:
范读第3自然段。
师:
谁也想来读一读(指名生读)
师:
你觉得还有哪描写的美?
生:
我喜欢云层薄时的日出,太阳射进云里。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天水一色我觉得此时的景色一定很美。
师:
云层薄时到底是怎样的景象,谁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用脑海想像一下此时的画面。
生:
我觉得很美,但我更喜欢云层厚时的景象,因为太阳可以把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
师:
“云”是怎样变成紫色或红色的呢?
生:
染上去的。
师:
同学们,老师觉得这个“染”字用得也很妙,因为空中有云,太阳照在云上,就好像云朵被染料染过一样,很美啊!
生:
我也喜欢云层厚时的日出景象,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尽管黑云阴力很大,但最终也无法阻挡太阳的光芒。
师:
想一想,“透”是什么意思?
生1:
“走”的意思。
生2:
“跑”的意思。
生3:
“冲”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组句子:
(1)太阳慢慢走出重围。
(2)太阳慢慢跑出重围。
(3)太阳慢慢冲出重围。
(4)太阳慢慢透出重围。
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
哪句写得好?
为什么?
生1:
第四句好。
从“透”出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一下子离开黑云的。
生2:
第四句好。
从“透”字可以看出黑云面积大而且厚,太阳是一点点把黑云照亮的,艰难地走出黑云的包围。
它有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
师:
也就是说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作者追求的光明一定能实现。
[评析:
简单的一个“透”字,如果不注意,随便读一下就过去了,在设计上我紧扣“透”字,通过让学生比较,“透”与“走”、“跑”、“冲”等词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品析“透”的独特之处,使学生在读、思、说中领悟到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中蕴含着的意思的方法。
]
师:
刚才大家从一些重点词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画面。
(大屏幕出示几幅画面)
师:
看了刚才的画面再读课文,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问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1:
看了画面后更使我体会到了海上日出是美丽的,奇特的景象,所以说是“伟大的奇观”。
生2:
这样写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生3:
反问句更能肯定的表达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师小结:
这句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抒发了作者对瑰丽的海上日出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奋力向上的思想感情。
师:
这节课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生1: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文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及所采用的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2: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壮美,我也要像作者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生活,写出好文章。
生3:
学习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巴金爷爷很伟大,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令人佩服。
生4:
日出的景象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作者用词、用字准确、恰当,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
师:
让我们把课题与最后一句话连起来朗读,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海上日出确实是伟大的奇观,这篇文章是作者经过多次生活感受才写成的,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顽强拼搏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对诗我们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在设计上我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体现了以读为主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帮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纵观整节课,有如下特色:
一、突出了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建设中有这样的阐述: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设计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了解课文的内容,汇报并与他人共享喜欢的句子,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地品评文中的句子,比如:
在课堂中问: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日出时的景象,你觉得哪句描写的美,喜欢哪一句?
以及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等都突出了阅读教学的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大胆评说的积极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
针对文中精彩片断,我适当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把内心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中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本节课许多环节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板书课题后没有像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出示“提示”或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接着指导初读课文,这样设计既考虑了学生的情趣,也达到了初读的目的,另外,在学生汇报交流谈感受时,能够针对文中重点词句适时引导,组织讨论,从而领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及写作意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了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让学生敢想敢说,善于交流,踊跃表现自我,挖掘了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