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35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docx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技术要求T

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巴彦高勒矿井项目

技术文件

招标设备名称: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

招标编号:

ZS-QCBY-H-2013-1106

招标人:

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

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九月

一、总则

1.1本文件适用于黄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巴彦高勒矿井,它提出了巴彦高勒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格书所提及的要求和供货围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地详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卖方须按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相关标准、规程、规等提供高质量的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

要求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已有相同规格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试制品。

1.4如卖方对本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将在投标书异议表中清楚地表示。

如卖方没有对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则可认为卖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招标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1.5卖方执行本规格书所列要求、标准。

本规格书中未提及的容均满足或优于本规格书所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

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标准的版本。

1.6卖方所提供的设计、设备和相关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技术规格书采用中文版本。

1.7卖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与项目有关事宜的所有来往函电,以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均应使用中文。

1.8在签订订货合同之后,买方有权对本订货技术文件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卖方应允诺予以配合,具体项目和条件由双方商定。

1.9设备采用的专利及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合同报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专利技术的一切责任,且设备合同价不变。

1.10卖方对整套设备及配套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买方认可。

1.11质量保证期:

见商务招标文件。

二、工程概况

本避难硐室位于巴彦高勒矿井井下+660m水平井底车场,硐室一端与井底车场巷道相连,另一端与回风石门连接。

系统的建设达到目标:

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三、需满足的规程规及相关标准

永久避难硐室设备需满足以下相关规程、规等文件: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3、“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4、“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

5、“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试行)的通知》”要求;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9、《煤矿安全规程》;

10、已颁布实施的AQ标准及国家相关规程、规定等。

四、避难硐室的技术要求

1、避难硐室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

(1)永久避难硐室可容纳人数:

100人;

(2)有效防护时间:

≥96h;

(3)生存硐室CO浓度:

≤24ppm;

(4)生存硐室CO2平均浓度:

≤1%;

(5)生存硐室O2平均浓度:

18.5~23%;

(6)生存硐室CH4平均浓度:

≤1%;

(7)生存硐室外的压差:

100~500Pa(正压);

(8)生存硐室部最高温度:

≤35℃;

(9)生存硐室部最高湿度:

≤85%;

(10)压风供氧量≥0.3m³/分钟•人;

(11)压缩氧供氧量≥0.5L/分钟•人;

(12)CO2吸收能力不低于0.5L/分钟•人;

(13)CO处理能力20分钟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2、避难硐室的尺寸规格

永久避难硐室的过渡室面积为40.0m2。

生存室的总面积为157.2m2,宽度4.0m,高度3.2m,有效使用面积为109.0m2。

避难硐室的具体形式见附图。

3、避难硐室系统组成部分

避难硐室主要包括安全防护门、空气气幕隔绝系统(压缩空气幕和喷淋装置)、压风供氧系统、氧气供给系统、空气净化及循环系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照明系统及辅助设施(生存物资)等。

<1>安全防护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风喷淋装置,可通过与矿井压风系统连接的压风管路向永久避难硐室供气。

a)第一道防爆门:

防爆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

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260℃的高温、1.70MPa的爆炸冲力。

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安装时,四周掏槽深度不小于0.2m,墙体用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结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至少有1趟单向排气管能满足压风喷淋装置使用时大流量排风的需要。

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爆门上设观察窗。

b)第二道密闭门:

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c)压缩空气幕和喷淋装置:

防爆门部周边设置一套空气幕隔离系统,并覆盖整个防爆门,压缩空气通过气幕上小孔喷出,形成一帘空气幕,能够有效阻挡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携带的有毒有害气体,出气速度不低于10m/s;部应设置喷淋装置。

压风喷淋装置的流量不小于500L/min,出口压力不低于0.3MPa,每组运行时间不少于2min。

其作用是将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冲洗,排出,避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舱,造成人身伤害。

喷淋是用高压空气流把矿工身上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各种粉尘冲洗,通过泄压阀排出室外。

为保证冲洗效果,压风喷淋装置流量一般不小于0.5m3/s,出口压力不低于0.3MPa,运行时间不少于每组3min。

在避难硐室,气体泄漏及排出浊气都会造成避难硐室失氮,从而引起氧气浓度过高,为了调节避难硐室氧气浓度,可能需要向硐室补充空气。

此外,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避难硐室,需要维持避难硐室气压始终高于外部环境100~1000Pa的正压状态,这也可能需要部分空气。

在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够使用时,由其供给足够风量;在压风自救系统失效时,由存储的高压空气瓶供气,二者之间灵活转换。

<2>供氧系统:

a)通过矿压缩空气管线供氧(灾变时期矿井压风系统完好无损时,首选矿井压风系统对避难硐室提供新鲜空气);外部装有接入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通过三级过滤(过滤精度达到0.01mm)、活性炭除异味、减压消音为硐室提供新鲜空气。

压风供氧系统的设计将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使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够持续的为硐室的避险人员提供呼吸用空气。

压风自救系统的接入还可为硐室的气动设备提供动力,较大的供气流量设计还可以有效的置换硐室的有毒有害气体。

压风系统引入采用预埋管路的方式,引入避难硐室后进行分流。

其中一路引入过渡室中,为气幕洗气系统提供气源。

另外一路引入生存室中,为避险人员提供呼吸用气,同时为生存室的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压风引入管路可根据避难硐室设置的位置和矿井的现场情况,从硐室的某一端引入或从两边过渡室均引入一条压风管路。

引入过渡室的压风气路,经减压至0.3~0.6MPa后,用一个球阀控制。

避险人员使用气幕洗气系统时,若减压阀的入口压力达到指标,说明压风系统可用,可以打开这一路的球阀,调节流量进行喷淋。

在压风系统不可用时,使用过渡室自备的压缩空气瓶进行喷淋。

引入生存室的压风气路,经减压、消音及过滤后,将出气口平均分布至生存室部各处,提供避险人员呼吸需要。

引入生存室的压风管路,先连接一个总控制球阀,然后按照管路及过滤器、流量计等气动配件的流量要求经计算后分为二到四条供风管路。

每条管路经过减压器降压至0.1~0.3MPa,将管路引至各个出气口处。

在出气口处安装消音器,降低出气噪声。

b)自备供氧系统为压缩氧气瓶供气。

压缩氧气减压至0.3MPa,连接至氧气汇流装置,然后通至各个出气口,供避险人员呼吸。

所有供氧管路和阀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脱脂处理。

硐室按照避险人数配置使用时间为45分钟的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所选用的产品应取得矿用安全标志。

c)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

<3>制冷除湿(温湿度调节)系统:

由矿用防爆空调装置、蓄冰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组成。

温湿度调节系统采用蓄冰制冷的方式。

制冷装置采用矿用防爆空调装置,连接蓄冰柜。

防爆空调装置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将蓄冰柜储存的水冻结成冰,并维持在-15℃左右。

遇灾变状况,避难硐室开始使用时:

若矿井电力系统仍能正常供电,则温湿度系统可以无限时的为生存室提供制冷;若矿井电力系统瘫痪,则蓄冰柜储存的冰所提供的制冷量,足够额定人数的避险人员在硐室生存96h以上。

由于矿用防爆空调装置开启时,需要持续散热,因此须布置在避难硐室外部靠近门墙的位置,并采取防积尘、防砸的防护措施。

蓄冰柜放置在生存室,根据硐室的长度分布在硐室的两端或一端。

将蓄冰柜的冷量带出的驱动装置采用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依靠电力提供动力。

使用时,打开蓄冰柜风道的风门,开启驱动装置,使生存室的热空气进入蓄冰柜。

热空气在蓄冰柜经过循环风道冷却后,冷气循环进入生存室。

温湿度调节系统在为环境制冷时,会将室的水汽凝结成水滴,通过蓄冰柜上的排水管排出。

温湿度调节系统运行时,排出的冷凝水可能会较多,这是正常现象,应将冷凝水引入排水沟排至生存室一侧的蓄水槽,待蓄水槽储水量较多时,再通过排水泵将水排出室外。

另外在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燥剂,使用时直接打开外层包装,分布在生存室各处,作为辅助除湿的方式。

<4>环境净化系统:

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必须有安标证)、净化箱和处理药剂等组成。

a)环境净化系统净化效率高,更换方便;由气体净化剂层、木炭层、风道和驱动装置组成,能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并有效清除人体夹带和人体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b)各种化学药剂应真空包装,粉尘率小于2%;

c)室空气循环系统流量在60L/min以上,为被困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d)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5>环境监测系统

避难硐室选用具有安标认证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硐室有害气体及环境温度等。

生存室环境监测系统,配备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等,过渡室配备一氧化碳、氧气传感器,供在灾变后硐室外监视空气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