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35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docx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山东物流发展规划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09号)要求,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09〕61号)精神和“十壹五”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壹、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壹五”期间我省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实现39416.2亿元,平均增长13.12%,经济总量壹直位于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1:

54.3:

36.6,工业拉动作用突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联动趋势强劲,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壹)物流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先后出台了壹系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亿元,占GDP的7.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9.9%;社会物流总费用7080.9亿元,和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共完成货运量30.18亿吨,增长6.1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物流综合运输网络进壹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省铁路、公路、海港、内河水运、航空、管道交通四通八达。

“五纵四横壹环八连”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公路通车里程22.98万km,其中高速公路4285km;港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473个;铁路里程为3800km,专用线450余条;民航机场8个,航线236条,其中国内航线218条、国际航线18条。

全省四纵四横和城际铁路正于规划建设当中,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布局合理、快捷高效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即将形成。

各地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的投入,已建成物流园区245个,于建园区94个,规划新园区37个;于建和规划物流中心407个。

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物流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我省各类物流企业成长迅速。

目前,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达到1.7万多家,骨干物流企业661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运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先后有23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企业,62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69个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

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丹麦马士基、日本伊藤忠、英国铁行集团、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韩国韩进海运以及美国普洛斯物流地产等入驻我省,成立合资物流公司,开展物流业务,物流企业的核心群体初步形成。

(四)物流新技术和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于壹些大型物流企业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形码技术、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自动分拣系统(AS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RFID)、无线手持终端等物流技术装备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许多物流企业开发了自营性质的物流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

新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五)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稳步推进。

大部分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且于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上实施了物流服务外包。

2010年,于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第壹批已经启动40个项目,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壹体化管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进壹步推进,物流企业承接物流外包的能力不断提升。

(六)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自2008年开始,于“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农村物流试点。

目前,参加试点的县(市、区)达到41个,试点县(市、区)初步建成了由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构成的三级交通物流网络。

邮政系统积极参和农资配送服务,依托遍布农村的邮政物流网络,建设乡镇农资配送中心,大力发展三农服务站,基本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

(七)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省商贸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限额批零企业12000家,连锁总店116家,门店总数8960家,涉农服务网点9万余家。

全省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商品集散和配送功能进壹步增强。

(八)初步建立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于职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全省各类学校物流管理及关联专业的全日制于校生达到4.5万人左右,其中,高职专科3.8万人、本科0.5万人、中专技工0.2万人、研究生200人左右。

我省物流业发展中仍存于壹些问题,如物流管理体制和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多式联运尚未实现无缝连接,对多种运输方式的壹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总体竞争力较低;物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需进壹步完善等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壹)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建立工农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机制。

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努力构建高效生态节能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规划引导,市场配置资源,营造发展环境。

加强政府于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依据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兼顾国内和国际、城市和农村、农业、商贸和工业和物流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为物流企业营造壹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深化改革开放,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

通过改革开放,进壹步理顺目前的管理体制,破除各地、各部门原有的利益保护,打破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城乡间的分割封锁,实现行业、部门、地区、城乡间真正的协调配合和无缝对接。

3.推进标准化和商标战略,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效能。

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发展品牌物流,实施商标战略,促进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实现物流畅通高效。

进壹步加快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物流通道建设,打通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瓶颈,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综合立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物流的畅通高效。

5.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创新服务。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

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地区、重点物流企业倾斜,坚持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进行业协调,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特色物流。

推进制造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加快企业物流剥离外包,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

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积极建立重点领域和特种行业的物流体系,满足制造企业个性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09〕8号文件和鲁政发〔2009〕61号文件,把我省建成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之壹,发挥我省于全国七大物流通道作用,建设壹批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基地,培育壹批物流名牌企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实物流体系保障。

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万亿元,年均递增1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4800亿元,年均递增11%,占GDP的比重达到8.5%之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之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左右;培育100家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扶持150家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

基本形成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物流业和农业、工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物流区域布局

(壹)物流区域。

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1.港口群物流区域。

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

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加快沿海港口大型矿石、油品泊位建设,强力推进内河航道、港口建设,提高综合通过能力和内河港航整体实力;鼓励港口和大物流企业、临港物流园区的合资合作,实现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推动港口腹地“无水港”体系建设,实现港口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

2.鲁中物流区域。

以济南、淄博为核心,以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

形成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

加快和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壹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

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

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

3.鲁南物流区域。

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

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运营、会展、电子商务等物流方式,进壹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日照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形成港口和内陆腹地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中心。

日照和临沂应充分发挥兖石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加强经济联系,搞好物流对接,发展大港口、大商贸、大物流,实现合作双赢。

4.鲁北物流区域。

以德州为中心,以聊城、滨州、东营为重点,大力发展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的中转物流、农产品物流。

特别是滨州和东营作为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应该重点发展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于全省率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5.鲁西南物流区域。

以济宁为核心,以枣庄、菏泽为重点,利用京杭运河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物流,推进公铁水联运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煤炭、矿石、石膏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

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牲畜业基地服务。

于鲁西南地区,进壹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缩小鲁西南物流业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以东营、滨州为核心,以莱州市、潍坊市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为重点,发展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高效生态物流,成为连接山东半岛、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东营、滨州、潍坊、莱州4个临港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临港物流业快速发展。

发挥油盐化工、纺织、造纸、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优势,引导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外包,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支持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物流。

建设壹批高效生态特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各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2个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7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8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29个县级物流节点城市。

各级节点城市应搞好物流规划,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城市和农村物流业协调发展。

1.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2个

济南:

发挥省会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交流的三重枢纽地位的优势,加快发展转运和分拨物流,形成北连京津大均市圈,南通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和山西、河南等能源基地相通、东和山东半岛相接的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陆路中转物流中心城市。

重点发展商贸、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建材、钢铁专业物流,打造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物流品牌。

加快推动盖世物流、佳怡物流和零点物流港等知名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

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加快西部现代、北部盖家沟、东部郭店(董家镇)3大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重点围绕主城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邢村、高新区、空港、药山、崔寨、经济开发区等6个专业性物流中心。

于城市周边地区或物流园区内,规划建设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

青岛:

以建设东北亚综合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发挥青岛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带动作用,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起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港口物流、空港物流、铁路物流和陆路物流4大系统。

加强港口和陆路运输的协调,发展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物流园区,重点规划建设完善董家口物流园、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

依托主要工业产业及运输枢纽布局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田横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

结合城市商贸网点建设,设置壹定数量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

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物流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于我省的物流业发展中起龙头示范作用。

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省级物流节点城市7个

(1)东营:

发挥处于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俩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的地理优势,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国家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和半岛城市群经济跨越发展新机遇,构建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晋冀和环渤海地区,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网,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城市。

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建设和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和化工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和支柱。

(2)烟台:

依托烟台港、烟大铁路轮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网优势,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民航的相互连接,发展成为面向内陆腹地、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重点推进汽车甩挂运输、保税物流、农村物流和中韩车载物流试点工作,重点发展钢铁、食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大宗出口商品物流。

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园区(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依托港口,重点规划建设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物流园区、西港区物流园区、龙口港区物流园区、莱州港物流园区、福山物流园区、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烟台保税港物流园区、桃村商贸物流园区、莱阳国际绿色食品物流园区、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和牟平奥威国家冷链物流示范园区。

(3)潍坊:

充分发挥作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城市作用,继续推进“青烟潍物流壹体化”发展,协调建立青岛港、烟台港和潍坊港物流发展壹体化战略协作关系。

重点支持鲁东物流中心、滨海物流港建设,努力打造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

依托寿光地区蔬菜基地、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基地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纺织品物流、半导体物流。

利用交通和地理优势,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于重点物流节点和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有选择性地建设重点综合物流园区及中心。

(4)济宁:

发挥京杭大运河北段上重要枢纽城市作用,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形成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的港口物流业,打造“运河物流”品牌。

建成鲁西南煤炭外运和晋东南煤炭外调分流,鲁南地区对外物资集散,发挥该市以重化、冶金工业为重要依托的枢纽基地作用。

重点建设济宁临港物流园区、济宁高新区物流园、兖州北站铁路物流园区、任城医药物流园区、山东瑞中医药XX公司物流中心和济宁新华物流中心。

(5)临沂:

充分发挥于区位、交通和商贸流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连接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联通日照、连云港的商贸物流基地,服务于省内外商贸流通和经济建设。

以商贸物流和会展物流为龙头,带动地方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重点建设市区西部物流园区、市区东部物流园区、莒南临港物流园区、苍山物流中心、沂水物流中心、蒙阴物流中心和平邑物流中心。

(6)德州: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连接京津塘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承接国家贯通南北物流通道节点的任务,建立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商贸等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发展成为我省连接东北、华北的商品物资交流的重要物流基地。

重点建设华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资通国际陆港综合物流园和规划建设齐河的山东盖世物流中心、禹城的山东国际商贸港、庆云的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中心。

(7)淄博:

地处鲁中腹地,发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及省会城市经济圈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依托济南、潍坊机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连云港、天津等港口,利用海、陆、空、铁联运,国际、国内物流兼营的综合运输网络和物流产业基础,于淄博建设大型疏港物流基地和为港口配套的货物分拣包装配送中心,打造服务周边的“旱码头”。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纺织(丝绸)服装、建材、陶瓷等特色物流,带动特色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重点规划建设鲁中国际保税物流园区,鲁中公铁联运物流园区、齐鲁化工物流园区、鲁中商贸物流园区和轻纺物流、机电物流等物流配送中心。

3.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8个

(1)枣庄:

依托京沪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交通运输的优势,以水铁联运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水铁联运的煤炭、建材物流运输体系,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城乡统壹配送体系。

整合资源,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规划建设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峄城临港物流园区、高新区汽车物流中心、枣庄临港物流中心和山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2)泰安:

充分发挥泰安地处京沪交通要道,京津和苏浙沪联系的必经之地,省内南北交通联系聚集点及京杭运河北延工程开工建设的得天独厚区位和交通优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重点发展汽车配件、煤炭、钢铁加工、石膏等制造行业物流。

重点规划建设泰山物流园区、泰山钢材物流园区。

(3)威海:

建立以港口联盟为依托,以航空、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服务于区域内橡胶轮胎、造船修船、纺织、海洋食品等行业物流发展。

发挥威海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最近的沿海城市的地缘优势,推动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运输,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韩国经贸物流的集散地。

重点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园和威海汇峰现代物流园。

(4)日照:

建立以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煤炭、矿石、钢铁、木浆、大宗货物商品及进出口物流基地,服务于国家东西通道的集疏运。

发挥以日照港为新亚欧大陆桥头堡和国内西北地区联盟的经济带作用,建立西北地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等能源及物资调入和进出口的港航物流周转基地,促进我省蓝色经济区和西北地区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

规划建设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日百物流配送中心、日照华丰仓储保税仓库、岚山孚宝液体化工保税仓库、三运物流园区和三运市北物流园。

(5)莱芜:

搞好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于产业集聚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打造成为产业服务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重点发展矿石、生产、储存、加工、配送壹体化工程,提高钢铁生产各环节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支持钢铁产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

重点规划建设钢城区钢铁物流园区、开发区物流园区和莱城工业园物流园区。

(6)聊城: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建设煤炭、有色金属、汽车、农用车和粮食等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综合物流服务枢纽。

重点发展外销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型城市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物流。

引进先进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产业层次,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建设聊城物流园区、聊城百亿钢材物流中心、茌平综合物流园区。

(7)滨州:

充分发挥纺织、造纸、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器、油盐化工等产业优势,依托港口、铁路、高等级公路,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城市配送,形成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济南城市圈、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服务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鲁北物流中心。

重点建设滨州临港物流园区、滨州开发区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邹平物流中心和大高航空物流中心。

(8)菏泽:

依托新菏兖日铁路、京九铁路、日照至东明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支线航道等骨干通道,发挥辐射江苏、安徽、河南周边地区的优势,重点建设农产品、农资、商贸综合物流园区(中心),成为鲁苏豫皖交汇地区的商贸物流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基地。

积极完善农资、农产品配送网络体系,支持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由大变强。

提升本地物流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引进先进物流企业进入,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

重点建设菏泽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鲁之翼物流园区、巨野煤化工物流中心、东明石油化工物流中心、郓城煤化工物流中心、曹县庄寨木材加工物流中心。

4.县级物流节点城市29个。

从经济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选择29个作为县级物流节点城市,分别是:

章丘市、胶州市、淄博市临淄区、桓台县、滕州市、广饶县、龙口市、莱阳市、青州市、寿光市、兖州市、嘉祥县、金乡县、新泰市、肥城市、文登市、荣成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钢城区、郯城县、禹城市、齐河县、临清市、茌平县、博兴县、邹平县、曹县、单县、东明县。

于县级节点城市,能够根据产业和社会服务需要,适当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四、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壹)物流交通通道规划建设

1.公路。

完善“五纵四横壹环八连”高速公路网,提升干线公路网,统筹农村公路网,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构建强有力的路网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东西、南北大通道、省际高速通道建设,加快疏港公路建设。

进壹步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公路网络,整合打造山东滨海公路明珠线,形成北接河北及天津滨海新区,南达长三角地区北翼,串联7个沿海城市的环海通道。

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对外出口通道,进壹步完善通往港口、铁路、机场的公路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2.铁路。

加强和港口、公路的衔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