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352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

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         玩中学

1.   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  钢笔8.00元  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   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           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           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

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           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

(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           小讨论:

小数点重要吗?

(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

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   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         学中做

1.   写一写,读一读。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         做中得

数学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         总结。

 

 

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

课本P4—P5

教学目标:

1.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学。

1.   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   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

(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   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           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4.   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       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五、总结。

 

 

买  书

 

教学内容:

课本P6—P7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旧知迁移导入。

笑笑在书店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花了125元,还剩下1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一起订正。

二、         玩中学。

1.   切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审题,列出算式。

2.   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分享算法。

(1)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数加法的算法。

(2)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           看一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计算的。

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

哪一种你没有想到?

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           小组讨论:

教材中的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数做竖式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           全班交流,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3.   试一试。

(1)           完成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明晰小数减法的算理。

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强调算理及算法。

(2)           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           完成第3题。

鼓励学生对两个简单小数尽量用心算进行加减,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心算能力。

 

三、         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进行纠错。

2.   森林医生。

完成“练一练”第3题。

独立地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四、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小题,再汇报交流。

第(3)小题要关注哪些学生用了估算解决问题。

 

五、         总结。

 

 

寄  书

 

教学内容:

课本P8——P9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         玩中学。

1.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

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           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           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         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   森林医生。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

”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         做中得。

1.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         总结。

森林旅游

 

教学内容:

课本P10---P11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         玩中学。

1.   森林食品店。

(1)           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           明确游戏规则。

(3)           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

”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

”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   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         学中做。

1.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   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         做中得。

1.   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   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   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五、         总结。

 

 

 

 

 

 

 

 

 

 

 

 

 

 

 

 

 

 

 对称、平移、旋转

单元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够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在设计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单元重点

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单元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教具准备

方格纸、欣赏图案。

课时安排 共9课时。

对称图形-----3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1课时;

平移和旋转---2课时;

欣赏与设计---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及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

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1、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

2、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1.教具:

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

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

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

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

(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

(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学习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

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

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

为什么?

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为什么?

指出对称轴。

  生:

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

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

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

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四、全课总结

     对称图形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试一试”第1至4题。

对称图形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

   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具准备

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什么是对称图形?

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对称图形?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书第14页“试一试”第1至4题。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图中除了帆船与树叶不是对称图形。

其余都是对称图形。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第3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画一画,说一说怎样画对称图形。

根据经验,画对称图形要沿着对称轴画。

第4题:

学生独立创作,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全班进行展览。

2.认识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第1至4题实例思考:

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投影对称图形,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4页第3题,看另一半的部分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图中的A,B,C,D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厘米?

认真观察,结果填在书上,你发现什么?

三、拓展练习

1、提问:

根据观察结果,你们能总结出对称图形在什么性质吗?

板书:

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验证性质:

量一量第1题中五角星对称轴两侧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同桌指着图形说出谁和谁是相对的点,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多少。

反过来,如果图形两侧相对应的两点到图形中线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中线就是对称轴

2、你能否应用对称图特点,剪出美丽的窗花或五角星等。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对称图形具有什么性质?

3、为什么有很多建筑和生活用品都是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1、在你周围的物体上找出三个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用笔画出图形一半,然后剪出来,打开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至16页“练一练”第1至5题。

对称图形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称图形。

2、能画出所给图形的对称图形,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根据镜面对称的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要求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点子图、积木和各种树叶。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

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     林   来    田

( )    ( )   ( )   (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

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

电脑出图。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练习课二

对称图形第2题     对称图形第4题

      银行的图标          各国的国旗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内容及课本第18页“练一练”题。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

“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

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

你看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

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

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

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

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

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

这是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

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

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

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镜子有什么作用?

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

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

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

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

5时整。

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六、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图例“王”           图例“试一试”

反射图象    相反     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内容及第20页“试一试”题。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