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129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同步测试【有答案】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着落(zháo) 枯涸(hé)   吝啬(sè)    润湿(rùn)

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

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

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3分)

山岛耸峙  一截断茎  披蓑带笠  倾盆瓢泼  抖擞精神  一年之季在于春

改为改为改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了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玉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D.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5.默写。

(5分)

(1)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       ;       ,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

(见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捞出切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

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1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第一句中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8.“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2分)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你能写出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词来吗?

(3分)

10.这段文字写春花的顺序是由   到   。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13分)

绿 之 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

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

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

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

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

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

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

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

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

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分)

 

 

12.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2分)

 

 

13.作者认为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及特点?

你认为绿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3分)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15.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初春清晨的绿似“仙子”“醇酒”等,发挥你的想象,这种绿还像什么?

试写一例。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

(12分)

秋  思

 梁 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换着时装。

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

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

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

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

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

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

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

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

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

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

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

这当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

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

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

(1)点缀(  ):

 

(2)憧憬(  ):

 

17.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绘秋色。

(1)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2)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前后是否矛盾?

请说明理由。

(4分)

 

 

18.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          (填作家名)的名著           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2分) 

19.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

(4分)

 

 

三、写作(40分)

20.题目:

《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

①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第一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A项,“着”读音应为“zhuó”;B项,“应”读音应为“yìng”;D项,“谧”读音应为“mì”。

2.耸—竦 带—戴 季—计

3.B 解析A项,应删去“能否”;C项,应将“完善”和“建立”调换顺序;D项,缺少主语,应删去“使”。

4.A 解析李白号青莲居士,“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号。

5.

(1)花枝招展的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小桥流水人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6.

(1)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忙时节。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时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二、阅读理解

7.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8.这样安排是为了与前面桃树、杏树、梨树的排列顺序一致。

9.写出了春意勃发、喧闹、沸腾的情景。

红杏枝头春意闹。

10.解析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是先写树上的花,再写花下的蜜蜂、蝴蝶,再写地上的野花,其顺序是由上到下。

参考答案上(高) 下(低)

11.解析作者按夏秋冬春的时间顺序来写自己对绿色的感受。

答案时间顺序。

12.解析文章围绕着“我”对绿色的喜爱进行描写和抒情。

参考答案喜爱绿色(或“赞美绿色”)。

13.解析抓住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回答,本题可从第⑦段中直接找出答案。

参考答案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

我认为绿还有纯真、活泼、充满生机等品质。

14.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注意抓住文中的抒情句,通读全篇作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热爱绿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

15.解析想象合理,语言优美即可。

答案示例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

16.

(1)zhuì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chōng 向往。

17.解析第

(1)题注意段中最后一句话“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第

(2)题要结合衬托手法理解。

参考答案

(1)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特点。

(2)不矛盾。

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18.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解析语段仿写须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一为描绘“夏”或“冬”的景色的句子,二为“夏”或“冬”给人的启发和认识。

要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烈日炎炎,万物竞长,夏韵给人的是奋发之情,是拼搏,是奋斗,是远航时的执着。

三、写作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色彩”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名词,我们可以写家乡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色彩,以此来表现家乡的美丽富饶;还可以写自己失意时(或振作时)眼中世界的色彩,以此来表现你的生活经历;还可具体化为一类人或一个群体,如白色——白衣天使,橙色——消防官兵,橄榄绿——军人,绿丝带——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这些人物的事迹都值得我们写。

本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

参考例文 

我眼中的色彩

三年前,我随家人来到了让人向往的大上海,成了一个新上海人。

繁华的大上海如同一个调色盘,是如此色彩斑斓,但是我依然倾心于故乡的色彩!

此时此刻,我激动不已,心驰神往,好似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大草原——我的故乡。

思乡之情滚滚而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我眼前闪过,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忘不了那草原的春天。

尽管比上海的春天来得迟些,但她一到来,也如朱自清在《春》中描绘的那样,“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嫩绿的小草抽出新芽,各色的野花点缀其中。

到处都充满生机,绿得美,绿得柔。

此刻,我和小伙伴们,总会拍着巴掌狂喊:

“春天来喽。

忘不了那炙热的夏天。

那时的草原芳草无际,天格外蓝,云格外白。

站在碧绿的草丘上,能真切地感受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神奇。

放假了,我们结伴来到大草原上。

我们尽情地呼喊着,奔跑着。

累了,仰面朝天,躺在柔嫩的草地上,听着鸟儿的欢笑,闻着野花喷吐的芳香。

不多时,便养足了精气神。

骑马是草原上孩子们的“必修课”,是汉子还是懦夫,马背上见分晓。

我决不示弱,一下子就跨上了马背,双腿夹紧马肚子,挥动马鞭。

骏马长嘶,撒欢儿飞奔起来,仿佛腾云驾雾。

四周伙伴们的喝彩声直冲云霄……

挥手告别了夏天,终于迎来了秋天。

此时草原渐渐泛黄,落日的余晖成了我们的最爱。

大家全神贯注地仰望苍穹,目光捕捉着天空中的匆匆过客——大雁。

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它们认定一个方向,千里之外的南方。

它们团结一致,永不掉队。

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着实让我们振奋:

团结、和谐,就是力量。

三年前冬季的一天,我即将离开家乡熟悉的土地——大草原。

留恋之情,让我牢记着那时那刻。

一场大雪后,草原披上了羽绒衣裳,白白的,真美啊!

我们准时来到相聚地——草料场。

相见时欢笑夹着晶莹的泪花。

一位小伙伴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

“去上海可不能忘了俺!

”“哪儿会!

”我话音未落,一团又一团雪球在我身上炸开了!

我也抓起雪球,往他们身上砸……事后,小伙伴们泄露了天机,“打雪仗为你送行”,多么真诚的伙伴,多么新鲜的创意。

只有大草原的孩子们,才会免去离别时的悲悲切切。

这是草原的粗犷、彪悍性格使然。

在我眼中,思念是充满生机的绿,是饱含热情的红,是内涵深刻的黄,是使人留恋的白……我会时时挥动画笔,涂抹我眼中的色彩,不为别的,为的是把大草原与繁华的大上海连成一条线,让两地人们和谐相处,这是一个来自大草原的新上海人的真诚的礼物…… 

点评此文选材不同凡响,可谓百里挑一。

作者对故乡大草原的色彩烂熟于胸,随即拿起手中的“画笔”,饱蘸着调色盘中的色彩,一挥而就地绘出春、夏、秋、冬的大草原的画卷。

本文语言生动传神,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思乡”是为了更爱“新家乡”——上海,作者眼中的色彩既弥足珍贵又意义深远。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qí)  感慨(kǎi) 确凿(záo)  人迹罕至(hǎn)

B.倘若(tǎnɡ) 搓捻(cuō) 绅士(shēn) 恍然大悟(huǎnɡ)

C.盔甲(kāi) 拼凑(còu) 须臾(yú) 花团锦簇(cù)

D.云霄(xiāo) 难堪(kān) 倜傥(tì) 三省吾身(xǐnɡ)

2.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下面的表格中。

(3分)

签赏 质仆 浑为一谈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感慨 渐愧 人迹罕至 人声顶沸 彼倦不堪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考前复习功课,贵在温故知新,查缺补漏。

B.台上的主持人说: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更为蹊跷的是,整条街道上鸦雀无声,寂静异常。

D.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4分)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总是一帆风顺,谁也要经历挫折。

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使人生得到升华,    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

 

(3)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1分) 

5.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注意:

内容相关,句式相同。

(2分)

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

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 

6.综合性学习。

(5分)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

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积累名句。

(3分)

①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

” 

②《论语》中强调治学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

” 

(2)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13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

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7.“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句中加点的“折”在鲁迅的初稿中是“采”,后来在定稿时换用了“折”。

请说说鲁迅做此修改的妙处。

(3分)

 

8.选文回忆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

(3分)

 

 

9.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10.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14分)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

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

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

“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

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

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他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

“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抵达梦想的前方。

1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分)

错别字:

     改正:

    

1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

为什么难过?

(3分)

 

 

13.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3分)

 

 

14.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15.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6~19题。

(13分)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

孔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