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300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及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

3.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关系表;进行物质的转化、鉴别、推断、制取等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

投影①

例题:

例1:

(山西省,2001)用Mg、MgO、Mg(OH)2、H2SO2、溶液、CuSO2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A.3种B.4种C.5种D.无法确定

例2:

(北京市东城区,2001)从你最熟悉的酸、

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右图中的关

系,图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将物质

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要顺利的解决上述二题,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并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一、构建知识网络

1.物质的分类投影②

金属单质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举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忆,使对物质分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

化学物

无氧酸

物质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正盐

酸式盐

混合物

碱式盐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投影③

(1)表中指向某物质的箭头均是该类物质可能的生成方法。

如获得碱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有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碱和盐反应等。

(2)表中横向表明了不同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反应都生成盐这个共同的产物。

 

(3)表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到盐的转化关系。

例如:

 

2.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

反应条件

置换反应

H2+金属氧化物

金属+水

①加热;②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碳+金属氧化物

金属+CO2

①高温加热;②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金属+酸

盐+氢气

①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金属+盐

新盐+新金属

①盐可溶;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③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

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

酸+碱

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

酸+盐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①盐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

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

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①反应物都可溶于水;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盐+盐

另两种新盐

①反应物都可溶于水;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二、基础练习,复习回忆

1.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4)Zn+HNO3

(5)Zn+CuSO4(6)Ag+ZnSO4

(7)Cu+AgCl(8)Cu+Hg(NO3)2

提出问题: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可分组讨论)

2.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NaCl+Cu(OH)2(4)FeCl3+NaOH

(5)K2SO4+NaNO3(6)CaCO3+NaCl

(7)NaCl+AgNO3(8)Ca(OH)2+HNO3

提出问题: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

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Na+O2

(2)Na2O+H2O(3)NaOH

(4)Cu+O2(5)CuO+H2O(6)Cu(OH)2

三、典型举例,重点讲解:

1.如例1:

思路分析题中给了单质、氧化物、碱、酸、盐五类物质中各一种,要利用这五种物质制备MgSO4,须理解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制盐的一般规律,熟悉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Mg+H2SO4=MgSO4+H2

B.MgO+H2SO4=MgSO4+H2O

C.Mg(OH)2+H2SO4=MgSO4+2H2OD.Mg+CuSO4=Cu+MgSO4

解此题时许多同学误选为C,认为Mg(OH)2+Cu2SO4=MgSO4+Cu(OH)2

,而忽视了不溶性碱不能和盐溶液反应这一条件。

解选B

2.例2:

思路分析可以从最熟悉的酸中选HCl,最熟悉的碱中选NaOH。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可选AgNO3;那么既能与AgNO3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盐,即可选CuCl2或FeCl3。

答:

酸:

HCl,碱:

NaOH盐:

FeCl3AgNO3或其它合理答案。

3.例3: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1)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2)若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体物质加盐酸没有气体产生。

则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3)若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思路分析因为Z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Cu和Ag的前面,所以Zn和Cu(NO3)2、AgNO3都能反应,且Zn一般是先和AgNO3反应(因为Ag排在Cu的后面,即使Zn先把Cu(NO3)2中的铜先置换出来,置换出来的Cu还要和AgNO3进一步反应)。

(1)中锌有剩余,说明Cu(NO3)2、AgNO3均反应完,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Zn(NO3)2;

(2)中Zn已完全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Zn(NO3)2,而Cu(NO3)2和AgNO3可能反应完,也可能有剩余;(3)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有Ag+,即AgNO3也没有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Cu(NO3)2、AgNO3、Zn(NO3)2。

(1)Zn(NO3)2;

(2)Zn(NO3)2;Cu(NO3)2、AgNO3(3)Zn(NO3)2、Cu(NO3)2、AgNO3。

四、强化训练,巩固拓展

1.(济南市,2002)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B、C是三种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关系:

据此推断乙、B、C的化学式:

乙,B,C。

(每空填一种物质)

 

2.(泉州市,2001)已知反应:

①酸X+碱Y

NaCl+水

②碱Y+盐W

NaCl+难溶性碱

③盐Z+盐H

NaCl+难溶性盐

(1)X的名称是;Y的化学式是。

(2)盐W中一定含有元素。

(3)写出盐Z和盐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徐州市,2001)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盐酸、碳酸钠、

硫酸、氯化铜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向该混合溶液

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

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据此回答:

(1)该混合溶液由和组成。

(2)不含另外两种物质的理由:

一种是;

另一种是。

4.(黑龙江省,2001)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分别含有以下五种物质:

MgSO4、CuSO4、NaOH、FeCl3、BaCl2中的三种和两种,且甲、乙两车间各自的废水中均无沉淀物。

若将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生成四种沉淀物,其中三种是氢氧化物。

沉淀回收后,排放出同一种钠盐的稀溶液。

试推断:

(1)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物质是。

(2)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5.(武汉市,2001)下图的转化关系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学过的几种物质,已知A、B、M、N是单质,C、G、W、H、I、J是化合物,M、N、W是三种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末,H、I不溶于稀硝酸。

 

(1)写出下述转化关系中,C和H的化学式:

C:

H:

(2)根据下述转化关系,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E

A:

C

J:

6.(苏州市,2001)下图表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推断,将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D、G、H、。

 

 

 

7.(厦门市,2002)某研究小组查阅了《厦门20XX年海洋环境公报》得知:

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rnand,简写为COD)、磷、氮、油类、铅和汞等,其中COD是指一定量海水与高锰酸钾或K2Cr2O7发生氧化反应时所用高锰酸钾或K2Cr2O7的量。

据此回答:

(注:

Cr是铬元素的元素符号)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2)受污染的海水含有X物质,它与K2Cr2O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5K2Cr2O7+2OH2SO4===6CO2+5K2Cr2O4+5Cr2(SO4)3+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3)假设海水中的汞以硝酸汞的形式存在,请写出证明汞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你的观察和调查指出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5)海水是资源大宝库,请写出能从未污染的海水中提取或加工得到的物质:

(请尽你所知写出二种以上,填名称或化学符号均可)。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

李秀波

学校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