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951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docx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总结微粒的性质。

【学习重点】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总结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探究二: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⑴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

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⑵实验2:

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

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得到的结论:

⑶该实验是否需要做下图1所示的对比实验,理由是,

该实验做下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其目的是。

 

2.总结:

微粒是在不断地的。

⑴下列事件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不能解释的现象有:

(填字母),

a.花园里闻到花香b.落叶纷纷c.长期堆煤的墙变黑了d.尘土飞扬

e.雪花飘飘f.柳絮轻飞g.糖放到水里,溶解了。

⑵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

可以解释的现象有: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

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探究三:

微粒之间有空隙

1.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

⑴【实验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可以得到的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___,不同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⑵【实验2】,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得到的结论: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

的空隙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被

压缩。

2.总结结论:

微粒之间有。

(1)影响微粒之间空隙大小的因素之一是,越高,微粒之间空隙

越,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a.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b.温度升高时水银温度

计的汞柱上升c.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d.工业上可将大量的气体压入

钢瓶e.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后体积缩小。

(2)影响微粒之间空隙大小的因素-之二是,越大,微粒之间空隙

越,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a.工业上可将大量的气体压入钢瓶b水蒸气遇

冷变成水滴后体积缩小。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微粒的基本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1.下列事实体现出微粒的什么性质?

⑴打开醋瓶就可以闻到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液化石油气能压缩在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滴水里约有十七亿亿个水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⑴50mL酒精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__________100mL;

⑵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__________100mL;

⑶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后质量__________100g;

⑷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__构成干冰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⑸构成液氧的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___构成氧气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3.在沈阳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我们认真完成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要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

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请你回答这种

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构成氧气和构成液态氧的微粒区别是()

A.质量不相等B.体积不相等

C.空隙不相等D.种类不相等

2.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微粒质量不变B.碘微粒运动速度不变

C.碘微粒体积变小D.碘微粒间隔变大

3.下列现象,能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的是()

食盐溶于水后,水变成咸了

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了

打开香水可以闻到香气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红了

A.

B.

C.

D.

4.将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再将所得液体倒入烧杯中,结果烧杯中的全部液体都呈浅

紫红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运动到水的微粒之间去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了高锰酸钾的微粒

C.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仍然存在

D.物质是可分的

5.下列现象主要用微粒之间的空隙来解释的是()

A.蔗糖溶解B.荷花飘香C.酒精挥发D.热胀冷缩

6.以下学习、生活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D.海绵能吸水

7.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内香——微粒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微粒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8.下列现象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纷D.冬天,白雪飘飘

9.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时()

A.容易擦掉B.难擦掉

C.难易相同D.不能肯定

10.炎热的夏天,自行车的轮胎内气不能打得太足,否则在热的马路上轮胎易发生爆炸,

这主要是因为()

A.微粒空隙变大B.微粒数目增加C.微粒体积变大D.微粒质量变大

11.酒精擦到手臂,感觉到凉爽,是因为()

A.酒精吸走了人体内的水分

B.酒精与人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C.酒精吸收人体热量,且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了

D.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12.在全国人民抗击SARS(非典)的战役中,人们总结了预防的一系列措施如:

开窗通

不随地吐痰

进入传染区要戴防护口罩等。

这主要是根据微粒的哪些性质()

A.微粒很小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可以再分D.微粒在不停运动

二、填空题

13.对于物质的构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⑴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⑵微粒是在;

⑶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

14.将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振荡,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这说明构

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到水中去了。

15.不同的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在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16.水、水蒸气、冰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空隙。

17.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约2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糖,水面将(填

“上升”或“不变”),在玻璃杯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水平线。

当糠块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原因是。

18.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

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

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

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

得出的结论有

三、简答与探究题

19.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⑴“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俗语说明了;

⑵25m3的液化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20.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达到玻璃管容积的1/2。

⑴若再滴入水,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堵住开口的一端,颠倒

数次,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若滴入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重复上面的确实验,其液体体积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21.新年联欢会上,“化学谜”小红在为大家变魔术—

“神奇的荷花”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道具后回答:

⑴过一段时间后,白色的纸荷花逐渐变成了;

⑵请你用学过的有关微粒的观点解释此现象:

22.把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

小心地向两个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不要搅动,观察到的现

象是:

,该实验说明。

2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

桌上:

 

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

用途是

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

明。

2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先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双

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

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

探究一:

看不见极小

探究二: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⑴无明显现象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刺激性液挥发碱无红

⑵C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微粒在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有挥发性、浓氨水显碱性。

⑶不需要,因为配制甲溶液时已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排除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可能。

2.总结:

运动

⑴acg、bdef

⑵温度、温度、快

探究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⑴减小空隙不同

⑵吸入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小、大、容易不易

2.总结结论:

空隙

(1)温度温度大

(2)压强压强小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微粒的基本性质:

1.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之间有空隙

【巩固训练】

1.⑴微粒在不断运动⑵微粒之间有空隙⑶微粒很小

2.⑴等于⑵小于⑶等于⑷大于⑸小于

3.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C2.D3.C4.B5.D6.D7.B8.B9.B10.A11.C12.D

二、填空题:

13.

(1)微粒

(2)不断运动的(3)空隙

14.紫黑色紫红色运动

15.小大

16.相同大小不同

17.上升低微粒之间有空隙

18.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之间有空隙

微粒的种类不同运动速率不同

三、简答与探究题

19.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且气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大

20.

(1)不变

(2)变小不同种物质的微粒之间空隙不同

21.

(1)红色

(2)氨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试液的纸荷花上,使其变红

22.热水先完全变红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23.

(1)胶头滴管,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2)对比,便于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3)滤纸条上出现红色的斑点,且试管口先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4.温度升高时,空气中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空隙变大,宏观上体积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