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79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docx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要点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设计

王洪伟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

现代汽车安全系统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其中主动安全系统是当今世界研究汽车安全的主题与趋势。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分析了事故发生前后主动安全技术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整合使其更能在中低档汽车上推广开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预防安全;行驶安全;事故安全

1绪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随之带来的是巨大的交通事故问题。

全球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死于因汽车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导致车毁人亡、家庭支离破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够很好的控制汽车,实现汽车的人工智能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1研究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将更加普遍和深入,随之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从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看,汽车电子技术是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不是简单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电子控制,而是根据汽车实际使用条件多变的需要,对汽车进行优化综合控制。

车门控制系统是车身电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成了车门、车窗的电动控制等功能,体现了人们对汽车在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等许多方面的要求。

汽车车门关不严,会造成很多问题,如:

车内进灰尘、烟雾、雨水等,影响汽车的经济性,高速行驶时产生噪音,行驶颠簸、车辆转弯或紧急刹车可能把乘客甩出去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等等。

大力关车门虽然不会对车架造成大的变形,可是长期会对合页、门框造成震动,这样久而久之车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垂现象,造成锁止机构(门开关的锁扣锁机)不能准确的定位,容易导致门密封条破裂老化加快,门灯开关损坏,车门难关。

同时,用力不足,关的轻了,有时候会只锁上一道锁,反而有危险了。

通常驾驶员可以通过组合仪表盘上的车门状态提示判断车门关紧与否,或者把阅读灯的开关打到中间位置,这样只要车门没关严,灯就会亮着。

基于电磁感应等相关原理,目前,电吸门(也叫电动自吸门)是常见于豪华轿车的一项舒适安全配置,当车门未关好的情况下,车门会自动吸合直到完全关闭。

这项功能作用:

关闭车门时就不用很大力,增加了舒适性,也是关门动作更优雅;车门没有完全关闭会增加危险性,有了此功能就不必担心。

1.2国内外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汽车的各种性能。

汽车车门自动关严系统的研究应用日渐成熟。

电吸门的原理是在门框上(或门板边缘)装有电磁线圈,当车门打开是,线圈中就会有电流通过,从而形成电磁场,这样,由于磁力,当车门关到与门框距离较近时,车门就会被自动吸上。

已应用于奔驰S,BMW7系,奥迪A8,迈巴赫,皇冠顶配(第13代),雷克萨斯LS系列等车型中。

装防盗器比如铁将军,下车拔钥匙后如果车门没关好就会语音提示,同时警示灯会闪提示关门。

还有一种叫做卡盾汽车智能控制系统,也能实现车门未关提醒,当车主远离车辆且车门未关闭时,系统将发出声音提示-喇叭响四次,车灯闪亮四次-提醒车主车门未关闭。

目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车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比较成熟,根据区域自治的原则,车门控制系统可分为中央、左前镜、右前镜、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和右后门七个控制器单元。

七个控制器单元分布在车身的不同部位,通过CAN总线联系在一起,相互协同工作,完成控制任务。

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西方国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看,汽车电子技术是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不是简单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电子控制,而是根据汽车实际使用条件多变的需要,对汽车进行优化综合控制。

由于使用条件不同有不同的综合控制目标,无法依靠单个部件的控制来实现所有功能,因此网络技术也将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领域。

2现代中低档汽车预防安全技术研究与设计

现代汽车预防安全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当前汽车的技术状况,能够很好的预判汽车能否正常行驶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够在汽车存在技术状况的时发出必要的预警信号和措施警告驾驶员,若驾驶员硬要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汽车便会自动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来控制汽车。

预防安全,酒精浓度检测避免驾驶员酒后驾驶,车况检测以及轮胎气压检测能够很好的检测当前汽车的技术状况,排出安全隐患。

2.1酒精浓度检测系统设计

(1)酒精浓度检测的目的

酒精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驾驶室内,当驾驶员进入驾驶室,因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的成分,传感器检测到这种成分,便将信号处理、放大成为计算机可以接收的信号,计算机做出判断,向控制器发出指令,使断电器工作,发动机熄火,禁止酒后驾车,避免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2)酒精浓度传感器的结构

酒精浓度传感器由热敏电阻、和壳体三部分组成。

热敏电阻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电阻(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N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减小,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主要用于加热SnO2,同时加速气体吸附、脱出的过程,提高器件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烧去附着在探测部分的油雾、尘埃等污物,起清洁作用,控制不同的加热温度,增强对被测气体的选择性。

SnO2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在200-300度时吸附还原性气体乙醇而使电阻值急剧下降,因而,控制电流增大,磁场吸力大于弹簧弹力而断电。

壳体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及耐高温又有很好的透气性。

(3)酒精浓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这种传感器主要使用半导体气敏材料(SnO2),利用与其气体接触时使半导体的导电率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来检测待测气体的成分和浓度。

这种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快、使用寿命长及价格低等优点,将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传感器之一。

SnO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在200-300度时吸附空气中的氧,形成氧的负离子吸附,使半导体中的电子密度减小,从而使其阻值增加。

而当遇到有能供给电子的还原型气体乙醇时,原来吸附的氧脱附,而以正离子状态吸附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表面,氧脱附放出电子,还原型气体以正离子状态吸附也要放出电子,从而使氧化物半导体导带电子密度增加,电阻值下降。

当还原型气体不存在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又会自动恢复氧的负离子吸附,使电阻值回升到初始状态。

空气中的氧的成分大体上是恒定的,因而氧的吸附量也是恒定的,酒精浓度传感器的阻值大致保持不变。

如果被测气体流入这种气氛中,器件表面将产生吸附作用,器件的阻值将随气体浓度而变化,从浓度与阻值的变化关系即可得知气体的浓度。

利用器件阻值的变化实现对断电器的控制,从而控制点火系统电路。

(4)酒精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图2-1)

打开点火开关(ON),电脑控制酒精浓度传感器搭铁,使传感器升温,随着温度上升NTC电阻阻值下降直至升值规定温度。

电流流向为:

电源+B→断电器→酒精浓度传感器→电脑搭铁→电源负极。

当驾驶员未饮酒时,SnO2保持较高的阻值,因而回路中的电流较小,磁场力小于常闭触电弹簧的弹力,点火系统正常接通。

当驾驶员饮酒后,进入驾驶室,因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的成分,传感器检测到这种成分,吸附大量乙醇气体后,电阻值下降,因而回路中的电流较大,磁场力大于常闭触电弹簧的弹力,点火系统断开,无法正常启动。

图2-1酒精检测电路

(5)结论

酒精浓度检测系统可以避免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该系统毕竟处于研究阶段要想成功应用到现代汽车中必须进行大量的选材与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酒精浓度传感器进行再处理使其更能发挥作用,也可以增加信号放大器控制电路的灵敏程度,还可以将现有高档汽车上的酒精浓度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进行重组改装使其更好、更成功的应用到现代中低档汽车上。

2.2轮胎气压过低检测系统设计

 _•ôN@”

J}ÍÖŒ4a‚°Vº_•ôN@”

J}ÍÖŒ4a‚°Vº_•ôN@”

J}ÍÖŒ4a‚°Vº工作原理:

轮胎气压过低检测系统是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制作成的。

活动触点受弹簧弹力、气压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当轮胎气压过低时弹簧弹力大于气压压力与离心力的合力,活动触点接触固定触点而接通回路,“LOWTIRE”指示灯点亮,提醒驾驶员出现了气压太低情况(如图2-2)。

轮胎气压过低使操纵性降低,安全系数降低,会出现意外事故。

因而对轮胎压力检测就十分关键,而当轮胎压力出现异常情况时,驾驶员往往会主动降速降低安全隐患。

所以三个车速范围为主要的检测范围:

24-26km/h,64-113km/h,113-145km/h。

每一车速范围所对应的离心力可用F=mv2/r实验测得。

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寻找合适的材料,保证轮胎在正常压力范围内达到三力平衡而使活动触点刚刚与固定触点分离。

轮胎压力偏低时,活动触点接通电路,“LOWTIRE”指示灯点亮,驾驶员观察到指示灯亮起时需到就近维修厂修理。

维修工只需将轮胎低压报警装置拆下即可进行检测与维修作业。

保证正常的轮胎气压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之一,有利于汽车的主动安全。

现在中高档汽车上普遍使用感应式的轮胎测压系统,有复杂的电子电路并受电脑控制,将其应用于中低档汽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设计简易的轮胎压力过低检测系统就十分必要了。

图2-2轮胎气压检测

3现代中低档汽车行驶安全研究与设计

现在汽车档次不一,再加上道路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档次的车行驶安全性也就存在差异。

行驶安全,通过对灯光进行设计、改善驾驶员视野、路况进行检测、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SS、驾驶员注意力检测、增加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和电子稳定系统ESP等技术增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这样,普通中低档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驶主动安全性能。

3.1前照灯自动闪光系统

(1)前照灯自动闪光系统的作用与特点

汽车前照灯自动闪光系统作用是根据对面灯光的强度,自动变换前照灯的近光或远光,以提醒对面驾驶员变换远近光,避免会车时驾驶员炫目。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在无人操作的条件下实现灯光自动闪亮用以提醒对面驾驶员。

(2)工作原理

当对面没有车辆驶来时,光敏电阻无灯光照射,电阻非常大相当于断路,远近光只受组合变光开关的控制;当对面开着远光的车辆驶来时,光敏电阻接受灯光高度与强度信号电阻逐渐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翼片受热膨胀短路闪光器的电阻丝,使继电器吸合开关触点至远光灯,远光闪亮;当对面驾驶员变为近光或者会车结束时,光敏电阻无较弱或无灯光照射,电阻又变大至无穷,自动变光电路断路,灯光自动闪至近光灯(如图3-1)。

前照灯自动闪光系统是利用对面灯光的强度控制电路电流,使闪光器接入与断开,从而控制远近光的自动变换。

当使用中电子控制部分损坏或出现故障时,仍能通过组合变光开关变换远近光。

图3-1前照灯自动闪光

(3)在中低档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目前,国内外中高档汽车上前照灯自动变光系统是利用三极管的通断来控制电路的,而本文所设计的前照灯自动闪光系统是利用闪光器的作用来控制的,本身需要对闪光器进行调试,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校准。

3.2驾驶员视野分析

保证汽车安全运行需要驾驶员能及时接收足够正确的信息。

80%以上的信息是驾驶员通过视觉获取的,汽车驾驶视野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驾驶视野的宜人化程度直接决定车辆预防交通事故的性能。

汽车驾驶视野设计是以驾驶员的眼睛位置(被称为视点)为定位基准。

驾驶员眼椭圆的确立为研究汽车视野性能提供了科学基准。

各种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对应有各种百分位的眼椭圆。

为便于汽车视野设计或校核,常将各种百分位的眼椭圆制成样板,其在车身视图上的位置如图3-2。

汽车视野按方向不同可分为前方视野、后方视野和侧方视野。

另外,夜间行驶需要夜间视野。

图3-2车身视图位置

(1)前方视野

前方视野是从前风窗玻璃所能看到的可见范围及车厢内部的仪表板部分,前方视野是汽车运行中最关键的视野。

前风窗玻璃框架横框和立柱位置以眼椭圆为基准,并综合考虑车辆使用环境、人眼视觉特性和能使驾驶员既方便获取交通信号又避免太阳光照射而眩目等因素最终确定,视野太大,路感等刺激增大,容易引起驾驶员的疲劳;视野太小,不能获得足够必要的信息。

为了保证车辆在雨雪天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应设除霜、除雾系统。

这些系统在风窗玻璃上的清除面积及其位置也是用驾驶员眼椭圆(通常采用95百分位的眼椭圆)作基准,分别作眼椭圆的上、下、左、右4个切面,以切面与风窗玻璃的交线确定前方视野的大小和位置,汽车前方视野示意如图3-3。

图3-3前方视野

(2)后方视野

后方视野是通过车内、外后视镜间接观察到的可见范围。

其视角大小和方位主要取决于后视镜的尺寸和布置位置(如图3-4)。

后视镜的大小、镜面曲率与视野角度密切相关,镜面面积和曲率越大,视野角就越大。

但镜面面积过大时物像会产生畸变失真;镜面曲率过大,难以判断物像的距离并在后车快速接近时造成物像急剧变化的眩目感,不利于驾驶安全。

因此应在镜面面积与曲率之间求得平衡,保证视野和物像二者都有较好的效果。

图3-4后方视野

关于后视镜的布置位置,美国SAE推荐采用眼椭圆的方法确定,要求车内、外后视镜安装在第95百分位眼椭圆边缘水平切线之上或下边缘水平切线之下,使头部和眼睛的总转动角度不超过60°并避开风窗玻璃不能刮刷到的部分或立柱遮挡区域。

(3)侧方视野

侧方视野(如图3-5)是指驾驶员通过侧门风窗等直接可见的视野范围。

大客车、货车的视点位置高,侧方显得比轿车更重要!

大客车增加侧方视野主要靠右侧(左置转向盘时)以下加大风窗面积。

货车靠在右侧门窗玻璃下增设下窥窗,增大侧方视野的下视角。

图3-5侧方视野

(4)夜间视野

为确保夜间行车安全,车辆必须配备用于前方视野的前照灯、用于倒车的倒车灯,并应设有前、后雾灯及其它专门用于传递信息的转向灯、制动灯、驻车灯、侧位灯、示廓灯和反射器。

对夜间视野起主要作用的是前照灯配光性能和近光照射位置。

为了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应尽可能增强每一辆车的视认性。

在车辆上装设各种照明和信号灯是增强视认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制动灯可防止后车追尾碰撞;自动频闪的转向灯提醒其他驾驶员注意该车要转向,必须安装在位灯的外侧;危险报警闪光灯用于车辆失控时警示其它车辆驾驶员及时避让。

3.3现代中低档汽车车况路况适时检测

(1)车况检测系统

车况检测系统就是电子控制系统自己诊断本身有无故障。

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预先设定好的控制程序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通过向各种执行期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来控制发动机的运行。

如果某只传感器发生故障不能向ECU输入信号,就会影响ECU对发动机的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就会变坏甚至无法运转。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控制系统发生的故障,并在出现故障时尽可能使汽车保持基本的运行能力,以便维持汽车行驶修理厂修理。

ECU内部设有故障自诊断电路。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自诊断电路随时都在检测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状况,一旦发现某只传感器或执行器参数异常或功能失效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汽车的安全。

汽车车况检测系统使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更加有保障。

(2)路况检测系统

1)路况实时检测

RoadView高速全自动公路路况检测系统是一种基于高速数字图象获取和处理,激光三维测量及激光距离测量技术的公路路况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系统。

其核心技术已应用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和德克萨斯州交通部2001年联合开发的公路路况高速数字图象实时处理和高速激光三维测量系统。

该系统已经在德克萨斯州交通部十六套公路检测车上历时三年多的使用和完善,现肩负着德克萨斯州近十三万公里公路路况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

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2005年开发出了新一代RoadView高速全自动公路路况实时检测系统。

RoadView可在车辆高速行使中实时提供准确的路面损伤、横断面、车辙、及平整度和路面纹理等数据和高质量的路面图象。

RoadView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套具有路面损伤实时检测能力,适用于沥青和水泥路面,并且经过大规模实际使用的高速全自动公路路况实时检测系统。

RoadView公路路况实时检测系统不但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而且全套技术均为多年来自主研究开发并经历三年多实际使用。

现已证明该系统成熟可靠,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而且性能价格比高,适应中国市场,同时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其核心技术有:

路面破损及裂缝检测(PaveCrack);激光断面扫描仪(PaveRut);平整度和路面纹理测量(PaveTx); RoadView软件;其它检测技术:

道路前视图象(Right of Way Video)和距离测量和定位。

2)防托底系统

汽车底盘太低,容易造成托底,托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过障碍物时托底

2上下马路沿时托底

3上下坡度比较大的道路时托底

4涉水时水面托底

对于电子悬架系统的车辆,可设计防托底系统,其工作原理是:

增加高强度护板和增设车底检测雷达。

高强度护板可以避免汽车油底壳和排气管等受到损坏,起到被动保护的作用;检测雷达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以安装位置为基准检测汽车底盘以下前方道路的情况,若发现障碍物而汽车无法正常通过时就会自动报警并且连通自动悬架系统使汽车安全通过避免托底现象,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工作示意图如图3-6所示。

 

图3-6防托底系统结构示意图

3.4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SS

汽车悬架的作用是缓冲和吸收来自车轮的振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还要传递车轮与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

汽车在转向时,悬架还要承受来自车身的侧向力,并在汽车起步和制动时能够抑制车身的俯仰振动,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电子悬架主要功用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使悬架的基本参数(如刚度、阻尼)随时调节,从而达到最佳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电控悬架系统主要有反应汽车运行状况的各种传感器、开关,电子控制单元及执行机构等组成(如图3-7)。

图3-7电子控制悬架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能够根据汽车的瞬时驾驶条件自动调节悬架组件的性能,即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当车载计算机收到传感器监测来的转向和制动状况信号后,能自动地处理车辆的侧倾、前后仰,并自动调整减振器阻尼力的控制系统。

它能防止车体倾斜并提高车轮的地面附着力。

其结果是使汽车更易于控制,具有更好的操纵响应性。

一是气动弹簧,在不同的搭载条件下,如拖拽一个拖车或增加行李或乘员的情况下,气动弹簧能够自动保持车辆一贯的高度。

一个高度传感对乘坐基准高度进行测量,当需要时,空气压缩机通过对气动弹簧进行充气或放气维持自动调节来保持车辆的自动高度。

其结果是增加了操纵和汽车大灯照明的连贯。

二是双阻尼缓冲装置,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系统能够在瞬间完成车辆驾驶由软到硬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可控性。

采用先进技术的传感器装置对驾驶者的转向、制动和加速进行监测。

在快加速、强烈制动和打弯的过程中,该系统自动将缓冲装置转换到“坚固”设置,以减少在非此状态下经常出现的汽车升浮、栽头或横向摇振的程度。

其结果是汽车具有了更好的可控性。

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可以通过升高车身和采用自动电子阻尼控制技术,明显地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而在高速公路上,它会自动降低车身高度,减小风阻系数,同时在必要时通过调整阻尼系数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如果转向稳定性提高,后轮可以传递更大的制动力,从而缩短制动距离。

普通的中低档汽车悬架系统必须在舒适性和操纵性中进行折衷。

缓冲性能越好,车辆的减震性能越好,但操控性越差,它自然也会影响制动距离。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利用电子技术来提高底盘悬架的技术水平,与一般悬架系统相比,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

3.5驾驶员注意力检测系统

驾驶员注意力检测系统控制。

当今世界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大多是因为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即疲劳驾驶导致的。

疲劳驾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其本身具有隐蔽性,是当今威胁汽车主动安全,交通安全的又一大杀手。

事故后又很难对事故原因查清楚,因而很有必要对汽车进行必要的改装,加强对驾驶员注意力的检测。

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连续开车时间进行限制和对转向盘转角进行检测来检测驾驶员的注意力、控制驾驶员的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警告系统大体分为两部分,转向检测和驾驶累计时间检测。

(1)转向检测系统原理

当检测到驾驶员注意力低下,转向操作与转向盘操作模型相一致时,就劝告驾驶员休息(如图3-8)。

图3-8转向盘转角检测

转向检测原理:

检测到疲劳、精力不集中时出现的典型操作,类似转向跑偏时就劝告驾驶员休息;通过检测转向盘转角与车辆行驶状况,判断出有画龙式工况时提醒驾驶员休息;当出现突发事故或出现极度乏力状态时,判断出转向极度化的打把现象时劝告驾驶员休息。

车速低于规定车速有明确驾驶操作时,中断来自转向盘的检测信号;方向盘连续往一个方向转动,判断为弯道行驶时,中断来自转向盘的信号。

(2)安全驾驶时间警告系统控制原理

以保证交通安全为主,考虑气候、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等因素,来累计驾驶时间,具体工作过程如图3-9所示.

图3-9安全驾驶时间警告

驾驶时间累积原理:

累计驾驶时间超过2h,劝告驾驶员休息,以后每一段时间就劝告一次,累计驾驶时间超过4h,自动切断电路,发动机熄火;中途休息时,从累计时问中减除4倍休息时间;雨天或夜间驾驶汽车时,驾驶员容易疲劳,按1.2倍实际驾驶时间折算。

驾驶员注意力检测程序设计如图3-10:

图3-10驾驶员注意力检测

(3)驾驶员注意力检测在中低档车上的应用分析

驾驶员注意力检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制约汽车安全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高档汽车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档汽车上将影像信号与多重信号传感器信号经过电脑处理分析与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如此高精尖的技术不太适合应用于中低档汽车上,而且这也给维修带来不便。

本文是对驾驶员注意力中最典型的两种形式进行检测与控制,最终实现主动安全保护。

3.6自动巡航控制系统

(1)巡航控制系统的特点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又称恒速行驶系统。

它是利用电控对汽车速度进行自动调节的一种电子控制装置,有如下特点:

①保持汽车行驶速度稳定。

无论汽车行驶在平路还是上坡、下坡,也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骤雨,只要发动机功率允许范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均能保持恒速不变。

②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

由于其车速稳定,无或快或慢的感觉,尤其是在郊外和高速公路上行驶,成员乘坐的舒适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此外,由于驾驶员无须频繁踏加速踏板,疲劳程度可大大减轻。

③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

采用巡航控制系统后,可使发动机燃料的供给与功率的配合处于最佳状态,在同样的形式条件下,对于有经验的驾驶员开说,可以节省燃油15%,而且加少了排气中有毒成分的含量。

(2)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巡航控制系统主要有各种传感器和开关、电控单元ECU、执行器三部分组成(如图3-11)。

图3-11巡航控制示意图

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恒速及其发动机的动控制。

其工作原理为:

在汽车前杠上加装追踪定位传感器来测出前面车辆的速度作为基准车速,然后将车速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自动巡航,保持前后车距,防止高速时驾驶员疲劳,防止追尾。

巡航控制系统一方面起到节油的目的另一方面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驾驶。

3.7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简称ESP,用于自动控制车辆转弯过程的轨迹稳定性。

在紧急闪避障碍物或在转弯时出现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进而使车身侧倾角度过大、车尾偏摆力矩超过某一程度、车体的行进方向与转向盘所转过的角度差距达到了某一程度时,将车辆行驶方向快速修正到原行驶路径上(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