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79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docx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

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竞赛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

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

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于,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

“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米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8.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

请简要说明。

(3分)

9.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

“公将见武信君乎?

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日: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日:

“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

‘承其敞’。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

“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

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

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

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

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

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

此为词人晚年闲居瓢泉之作。

词人后被起用,到多地任职。

并于镇江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西江月”为词牌名,词牌不仅规定了词的格式,也决定了词的内容。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标题。

B.“万事”一句,言往事如烟,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深重,山河碎,志不达,峥嵘岁月,挥之不去。

C.“百年”一句,以入秋就早早凋零的蒲柳来自比,告知孩子们自己已步入人生之秋,体质渐弱。

既为实情,也是自伤。

D.“早趁”两句,谓诸多家事,如及时催租纳税,计划开支等,现都一并交付儿辈,紧扣标题,突显主旨。

E.这首示儿词以家事入文,朴实自然,诙谐幽默,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平和达观,超然物外。

15.词中“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2)《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3)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2个字。

(6分)

大家都知道,①,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

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的过程。

21、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4分)

宛风:

李老师:

噢,宛风啊。

宛风:

李老师:

好啊!

欢迎欢迎!

宛风:

李老师:

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

李老师:

好的,再见。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可见。

——《史记》

(3)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与联想,请以“真情”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必须完好保存”错误;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错误。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案】BC

【解析】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D和E项理解不准确。

试题分析: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5.【答案】①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

②诚恳老实,知恩图报;③坚强,不妥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概括。

6.【答案】第一次是马兰花的男人得知马兰花借钱给麻婶,一直没有向麻婶要。

得知麻婶死后,马兰花的男人大怒而走,马兰花伤心而哭。

第二次马兰花的男人一直叫叫马兰花索取,马兰花不应,男人再次而怒,马兰花痛心。

第三次,马兰花收的麻婶女儿寄来的钱和钥匙。

喜极而泣,三次流泪,变现不同,心情也不同,更能突出马兰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厚,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7.CE【试题解析】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助,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E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

8.①技术精湛,临危不乱②团结协作,配合密切(意思对即可。

【试题解析】首先阅读题干,把握“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的内容;第二,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即文章第五-第八段,后从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从机长张凯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处理突发事故,可见其“临危不乱”,且险情完美化解、故障安全解除,可见其“技术精湛”;同时,故障解除过程中,机长一声令下,机组成员有效配合执行,可见出“配合密切”。

9.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