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理论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758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篮球理论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篮球理论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篮球理论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篮球理论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篮球理论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篮球理论讲稿.docx

《篮球理论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理论讲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篮球理论讲稿.docx

篮球理论讲稿

篮球理论讲稿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于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借鉴其它球类项目设计发明的。

篮球运动产生后,传播很快。

1892年传入墨西哥,1895年传入英国,1896年传入巴西、中国,1897年传入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首次进行了表演。

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中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开展起来。

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订了“青年会篮球规则”,称原始规则,共十三条。

制订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使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要限制一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1893年在原始规则十三条的基础上增订了八条规则(称二十一条)。

内容大致包括用铁圈取代了桃筐,确定了篮球圈离地面为3.05米,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为九人(三区制),场地规定为长100英尺×宽50英尺、长90英尺×宽45英尺或长70英尺×宽35英尺。

1894年的规则,把原来的双方队员站在端线外,裁判员鸣笛后向场内扔球,双方队员跑进场内抢球进行比赛(每次投中、罚中均如此),改为每次投中、罚中均在中圈处跳球进行比赛。

1895年规则确定男子上场比赛人数为五人(两区制)。

队员的位置分为左、右前锋,左、右后卫和中锋,并规定前锋和后卫不得越区攻、防,中锋可不受区域的限制。

增设高4英尺、宽6英尺的遮板(扇形的),篮圈固定在篮板上。

1897年规则取消了前锋和后卫不得越区攻、防的规定,促进了运动员技术的全面发展,也为战术配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美国官方专门成立了“规则委员会”负责研究规则问题。

尽管成立了这个组织,可是美国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规则。

青年会、大学生体育协会和职业篮球组织的规则均不一样。

这对当时美国篮球运动的发展阻碍很大,后经三个组织协商,组成了“规则联合总会”。

这样,美国于1915年才开始有了统一的篮球规则。

随着观众对篮球比赛表演兴趣的增长,篮球在美国有职业篮球队和业余篮球队之分。

最早的职业篮球组织成立于1898年,但到1926年才有职业篮球队的正式联赛。

随着国际竞技运动的发展,为了寻找提高业余训练水平的途径和加强各国之间的业余比赛,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当时,只有八个会员国。

国际篮球有自己的宗旨和机构,设立了规则研究机构。

同年以美国大学生的规则为蓝本,略加修改,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球规则》(1932—1936年)。

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从此,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竞技运动的舞台。

为了使各国都能采用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同年,国际篮联正式出版了一本国际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

1937年把原来每次投中、罚中均在中圈跳球的规定改为由被投中、罚中的队在端线外掷界外球的规定,还规定全部度量标准均由英尺制改为米制,确定球场面积为长26米×宽14米。

由于规则的统一制定,使篮球运动的竞赛更加丰富多彩和激烈。

总的来看,篮球运动三十年代的技术、战术比较单一,速度缓慢。

如11届奥运会冠亚军决赛美国—加拿大比分为18:

8(上半场15:

4)。

随着运球技术的提高,1922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练H·c·卡尔森首创“∞”型进攻战术,这是进攻战术的一个变革。

第二节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篮球运动是最受人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它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开展,是由于它有以下特点和价值。

篮球运动是在严格的、专门的规则限制下,在长28米、宽15米的场地上,用重600-650克的球为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积极争夺为手段,以把球投入对方球篮(球场两端各设一个一定规格的篮架、篮板和金属篮圈,在篮圈上系挂线制的篮网)为得分,以得分多者为优胜的一种运动项目。

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

它要求每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能促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篮球运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它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第三节国际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五十年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特点:

进入五十年代,标志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开始,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已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篮球运动在四十年代末(第14届奥运会篮球比赛),队员高度虽有所提高,但未引起重视。

第15届奥运会,美国队平均身高1.94米,中锋身高2.13米;苏联队平均身高仅为1.83米,中锋身高1.92米。

苏联队以25:

36负于美国队。

赛后,苏联队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身高不足,从而提出了发展高度的战略方针。

由于队员、特别是“特殊”高大队员的身高迅速提高,而灵活性差,技术单一,中锋只能在篮下“硬打”,所以战术呆板,防守战术以集体保护篮下为主,使比赛的速度受到影响。

为了限制高大队员在篮下狭小的地方活动,1952年规则规定扩大了三秒区。

1957年国际篮联规定再次扩大“禁区”(罚球区为5.80米×6米的梯形)。

增订了30秒钟规则,促使运动员向快速、灵活的方向发展。

六十年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特点:

到六十年代,世界各强队的身高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962年苏联队的平均身高达1.97米,中锋的绝对身高也超过了美国,但在第17届、18届奥运会上还是败北。

六十年代是高大队员全面掌握技术的阶段,为技术、战术的发展全面对抗创造了前提条件。

高度、技术和速度,是六十年代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特点。

随着进攻技术的提高,六十年代防守也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六十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了攻守平衡的思想,使世界强队重视了攻守平衡和攻防转化的速度训练。

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体现在以防守制约比赛速度和节奏上。

人们对防守的理论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传统观念,而是“以球为主”,充分体现了防守的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七十年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特点:

七十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运动员的身高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

这些高大队员的特点是既有高度,又有速度,技术全面,灵活性好,充分体现了“大个儿队员小个儿化”。

由于高大队员在攻、防中的作用日显突出,空间和地面的争夺十分激烈,七十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和战术等各种对抗的因素融为一体,在立体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对抗。

六十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的南斯拉夫男队在第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首次登上了冠军的宝座。

表明出顽强的拼搏,使篮球比赛进入了更加激烈、全面对抗的阶段。

第8届世界男篮锦标赛,集中反映了七十年代把身高、技术、速度、身体、意志和战术各种对抗因素融为一体的鲜明特点。

近30年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指事物的发展动向。

综观现代篮球运动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是:

(一)继续朝高速度、高空优势和高超的技巧方向发展。

(二)比赛是在高水平上,作风、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因素的全面对抗,并日益激烈。

(三)进攻技术、战术更加快速、准确、机动、灵活,防守技术战术更具有攻击性、综合性和灵活多变性。

(四)女子朝男子化方向发展。

(五)明星队员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六)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必将促进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第四节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旧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游戏于1896年在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举行首场表演,以后在大、中学校相继开展了篮球运动。

华北地区于1910年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1届体育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定为旧中国第1届运动会)的篮球表演赛。

1907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建立了健身房,供会员练习篮球,1908年上海青年会体育训练班把篮球列为体育教材。

1910年上海地区参加全国运动会篮球表演赛。

随后全国的一些大城市教会学校都开展了篮球活动。

1913年中国参加了由中国、菲律宾、日本三国发起组织的第1届远东运动会。

远东运动会到1934年共举行了10届,中国仅在1921年第5届(在上海举行)获得了冠军。

技术方面,二十年代初期,大部分的传球和投篮都是低水平的,运球的技巧性也较差。

到了三十年代有了一些发展,传球的方式多了,有双手反弹传球、单手勾手和单手背后传球。

投篮方式也增多了,有单手定位投篮、单手勾手投篮、行进间单手投篮和转身跳起双手腹前投篮。

运球技术也有所发展,如变向运球。

战术方面,中国跳球战术运用较多,1927年以后有五人分区联防。

1930年,在旧中国的第4届全运会上,上海队等用人盯人防守和快攻的自由式打法,1935年以后流行“∞”字形进攻战术。

二、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篮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指引下,无论是工厂、学校、企业、机关、部队、农村都广泛开展了篮球活动,同时组织了许多篮球队,逐步地进行了系统的训练。

为了加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国家体委于1955年3月21日至31日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训练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四个问题:

1.明确了训练的目的、内容,提出加强计划性和竞赛要制度化。

2.制订了对运动员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3.确立“积极、主动、快速”的篮球战术指导思想。

4.以反对保守思想,提倡虚心学习,积极钻研业务,启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训练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对我国运动训练的理论、内容和运动训练制度化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对促进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7年,国家体委球类司篮球科在工作总结中指出了我国运动员的特点是:

“弹跳力好、速度快、灵敏性好。

弱点是体重不够,力量差,耐力差。

小个强,大个弱,进攻强,防守弱”;“进攻时外围强,篮下弱”。

篮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为了一定目的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也是篮球运动进攻和防守动作体系的总和。

它们是篮球比赛的基础。

篮球技术是队员以动作的形式作用于自身和球体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方法过程,并表现出进攻与防守的专门性。

篮球技术应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人体解剖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个人的特点,体现其合理性和实效性,并能解决比赛中的具体任务。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智慧、技能、运动素质、心理品质、文化素养等都是通过篮球技术集中表现出来的,从而也体现出运动技巧、应变能力和创造性。

现代篮球比赛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身高、素质、机能、技术、战术、意识、心理、意志、作风等),衡量运动技巧的标准不断提高,要求在激烈对抗条件下,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要具有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配合性和创造性,从而反映出队员的高度技巧和应变能力。

篮球技术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动作在比赛中的作用和动作结构类似的特点。

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类。

进攻技术有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等,防守技术有防守对手、抢球、打球、断球等。

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中都有移动和抢篮板球技术,各类技术动作又各有许多不同的动作方法,如传球中有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多种动作。

有些动作是在不同状态下完成的,因此又有原地、行进间、跳起的各种动作之分。

篮球技术动作分类表如下: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所运用的攻守方法的总称,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

战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与特长,制约对方,力争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争取比赛的胜利。

篮球比赛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战略是指比赛中全局性的决策,战术是指比赛中具体攻守的方法,虽然它们都是研究比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各自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不同。

从整个比赛全局来看,战略占主导地位,战术应服从战略的目的,而实现战略目的又取决于战术任务的胜利完成。

所以,它们之间既是从属关系,又是依存关系,相辅相成。

篮球战术是由技术、方法和形式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技术是队员进行比赛的手段,队员掌握的技术愈全面、熟练、准确、实用,战术的实现就愈有保证,就战术本身而言,也是技术运作组合的方法,需要通过队员和队员之间在一定的时机、地点、条件下运用,才能构成战术。

所以技术是战术的基础。

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是组成战术的核心部分。

方法表现在队员的个人攻守行动、队员之间的配合行动以及全队队员的整体行动的组织和动作配合上。

方法包括人、球移动的路线,技术动作的选择与组合,动作时间与变化攻击地区,同伴的配合和具体内容。

实质上方法就是队员和队员之间的有意识、有组织、有步骤的攻守行动方案和过程。

形式是战术的外部表现。

一定的战术形式必然反映一定的战术内容。

“∞”字进攻法,表现出队员移动路线的特点和进攻的连续性;区域联防有“2-1-2”、“1-2-2”、“2-3”、“3-2”等阵形,以不同的位置布阵来对付不同特长的进攻。

形成还可以从对抗范围上、攻守节奏上、对抗程度上去理解。

如全场的,半场的;快的,慢的;紧逼的,松动的等等,从而体现出各种攻守战术的特点。

技术、方法、形式融为战术一体,它们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一个队具有全面熟练的技术,掌握多种配合方法,他们在比赛中选择不同战术的可能性就多,个人与集体力量就愈能得到发挥,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也愈强。

队员配合行动上,要相互默契,协同动作,主动地相互创造机会或弥补可能发生的失误。

由于比赛的千变万化,队员还必须因势利导,把主观意图与比赛实际统一起来,灵活地运用战术,一般来讲,不论进攻或防守,都由开始组织、配合攻击、结束转换三个阶段构成。

开始组织阶段,主要是转入有组织的攻守,根据所运用的战术,迅速组织和形成一定的阵式和队形。

配合攻击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进行攻击或制约对方,进攻以投篮为目的,防守以争夺控制球权而展开对抗,各种攻守战术行动的具体内容包括:

运用哪些配合方法?

主攻方向在哪里?

攻击点攻击时机的选择?

配合的变化与如何帮助合作等等。

结束转换阶段,主要是在完成攻击的同时,如何转入下一个攻守回合,继续不停地展开攻守对抗。

从这个角度来讲投篮不是进攻战术的最后结束,获球也不是防守的最终目的。

抢篮板球应是攻守战术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获球只是攻守转换的前提。

与此同时,全队整体行动中还要保持攻守平衡,以利组织下一次的攻守行动。

在战术实施的过程,要善于观察战局的变化,捕捉战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变换战术,调配本队的力量,制约对方,减少被动,灵活多变,争取主动,才能把握局势,“百战不殆”。

篮球裁判理论

第一节对篮球裁判员的基本要求

篮球裁判工作,是开展群众性篮球活动和搞好篮球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篮球裁判员是篮球比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篮球比赛中的“法官”。

篮球裁判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效果。

篮球裁判员对于促进篮球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篮球裁判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模范地遵守裁判员守则,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风正派,能自觉地抵制不正之风;临场工作中能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二、精通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并能把规则的精神实质运用到实际比赛中;要懂得篮球技战术,了解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裁判水平。

三、谦虚谨慎,态度和蔼。

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加强团结;服装整洁,仪表大方。

四、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严格的纪律性。

五、有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临场中才能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积极移动,抢好角度,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二节临场裁判员的分工与配合

一、裁判员名称的定义

(一)主裁判员和副裁判员

比赛主要负责组织比赛的裁判员,称为主裁判员。

主裁判员负责检查、核定所有的技术设备,检查并禁止队员穿戴可能危害其他队员的衣物;根据规则精神有时有权判定某队弃权;决定计时员和记录员意见不同时的事项;确定剩余的比赛时间等,主裁判员有权决定规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

协助主裁判员组织比赛并与主裁判员共同履行规则,使比赛按规则的规定进行的裁判员是副裁判员。

(二)前导裁判员和追踪裁判员

比赛时担任临场工作的两名裁判员中,位于进攻队的前方并从该位置观察比赛的裁判员为前导裁判员;位于进攻队员后面并从该位置观察比赛的裁判员为前导裁判员;位于进攻队员后面并从该位置观察比赛的裁判员则是追踪裁判员。

(三)执行裁判员和配合裁判员

在死球和执行罚球时,执行跳球或将球递交给罚球队员或掷界外球队员的裁判员为执行裁判员;照顾全场并在跳球后跑到进攻队前方的裁判员为配合裁判员。

(四)宣判裁判员和另一裁判员

在比赛中遇到违犯规则而鸣哨并做出违例或犯规手势的裁判员为宣判裁判员;而没有鸣哨负责拾球并协助鸣哨的裁判员执行罚则的裁判员为另一裁判员。

二、半场区域分工与职责

(一)半场区域的划分

半场区域划分的目的,在于使两个临场裁判员分工明确和有目的观察。

有利于看清和判准。

半场区域的划分如图514,将半场划为6个长方形区域。

(二)追踪裁判员的职责与观察范围

当球在①、②、③区内也就是当球在中线与罚球线之间时,追踪裁判员主要观察球和球周围的比赛;当球到④区时,追踪裁判员主要观察靠近球一侧的外策应区的攻、守队员的身体接触和观察弱侧到远离球的内策应区可能发生的犯规;当球在⑤区时,追踪裁判员除了观察球和球周围的比赛外,还要负责观察球的飞行,球是否中篮,以及攻守队员的干扰球,特别注意观察当球从球篮弹回时抢篮板球的犯规;当球在⑥区的两分投篮区内时,追踪裁判员负责观察无球区域队员的动作,多注意强侧外策应区域或弱侧内策应区的身体接触及远离球的掩护;当球在⑥区三分投篮区内,特别是在队员投篮时,追踪裁判员要观察球和球周围的比赛,当时在他的左侧边线出界后,他应指出掷界外球的方向。

总之,在半场区域分工中,当球在图515表示的深色区域内,追踪裁判员负责观察球和球周围的比赛情况。

(三)追踪裁判员应注意的事项:

1.他应位于球的后面左侧大约三米处,保持一个宽大的视线,但他的移动不得跨越三分投篮线。

2.负责观察左侧的边线、中线以及球回后场的违例。

3.当球转移到右侧较远的场区时,他的移动不得跨越篮球场的纵轴线。

4.当队员投篮时他的移动要做到:

不要站在投篮队员的后面;当投篮的球出手时,他要向前移动一步,以便清楚地观察扣篮板球时的攻守犯规。

5.由追踪裁判转为前导裁判时,不要低头跑,不要后退跑,更不要转身背对球跑。

在所有的时间内,他总是面对场内,眼睛始终观察比赛活动。

(四)前导裁判员的职责与观察范围

当球在①、②、③区内,也就是当球在中线和罚球线中间时,前导裁判员与球保持成直线的位置。

主要负责观察无球区域内的攻守队员的动作。

当球在④区内,前导裁判员与球要保持直线位置并负责观察围绕球的比赛。

当队员在该区进行三分投篮时,他应立即做出三分试投的手势,以通知追踪裁判员。

另外,要注意观察强侧内策应队员的攻守动作;当球进入⑤区时,前导裁判员负责观察防守投篮的队员的动作;当球到⑥区时,前导裁判员迅速移动并与球保持直线位置,观察围绕球的比赛。

若在此区三分投篮区时,他主要观察远离球的地区,观察强侧内策应区及远离球的所有队员,尤其是进行掩护的队员。

总之,在半场区域分工中,当球在图516表示的深色区内,即④、⑤、⑥区内罚球线与端线之间时,前导裁判员负责观察球和球周围的比赛。

如进攻队员在这些区域内试图投篮时,他要更多地注意观察防守投篮者的队员。

(五)前导裁判员应该注意的事项

1.要保持随球的转移而移动,争取最佳的位置,不要站立不动。

2.负责端线和左边的边线,并准确地计算二十四秒钟。

3.当队员试图三分投篮时,特别当球处于左边最近的角落时,要与追踪裁判员保持目光联络,及时给同伴以帮助。

4.当球在罚球线延长线处,他负责观察球附近区域时,要特别注意策应区的身体接触。

5.当比赛结束时,如发生投篮,无论投篮的球是否中篮,不要用手势表示投中的球是否有效。

6.应在界线外移动,不要进入场内离球太近,更不要“穿过”罚球区。

第三节如何判断和处理违例

违犯规则的行为就是违例。

其罚则是:

宣判违例后即成死球,除干扰球和罚球违例有特别规定外,其他违例都是该队失去控制球权,由对方在违例就近的边线外掷界外球。

一、带球跑

确定中枢脚是判断持球队员是否带球跑的关键。

通常以下面四种情况来确定中枢脚:

(一)队员静立时接球,可以任何一脚作中枢脚。

(二)队员在移动中接球停步,如果两脚平行开立,可以用任何一脚作中枢脚,如果两脚前后开立,只能用后脚作中枢脚。

(三)队员移动中接球在第一拍节一脚落地确已停步,另一脚落地后,只能用先着地并确已停步的脚作中枢脚。

(四)队员合法停球后,如果他投篮或传球时可提起中枢脚或跳起,但必须在一脚或两脚再次接触地面前将球脱手;如果他开始运球时,在球离手前不准提起中枢脚。

持球队员违犯上述持球移动的限制范围,都应判为带球跑违例。

二、非法运球

队员控制球后,将球掷、拍或滚,在球接触其他队员之前再与球接触则为运球。

队员一次运球完毕,不得再次运球,如果再次运球,称非法运球。

但是,下列情况不算运球;如连续投篮;接球不稳;与附近的对方队员抢球时用连续跳拍球的方法以图控制球;打落对方的球;球触及对方球篮或篮板等,若出现上述情况,若该队员又得到球后,都可运球或重新运球。

三、脚踢球和拳击球

篮球比赛时,队员不得用脚踢球或者用腿有意地拦阻球,不得用拳击球,不得故意用头顶球。

如果队员出现上述动作,应判违例。

但是,无意的球碰脚或腿,则不判为违例。

四、球回后场

在前场控制球队的队员使球进入后场,该队队员又接触了球,则为球回后场违例。

因此,判断球回后场违例有三个因素;队员在前场控制球;在前场最后触球;在后场最先触球。

缺任何一因素都不构成球回后场违例。

判断球回后场违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线属于该队的后场。

(二)无论队员在前场或者后场投篮,球碰篮圈或篮板弹回后场,或者抢篮板球时进攻队员把球拍回后场,该队队员在他的后场首先拿到球,则不是球回后场违例。

(三)队员在他的前场跳球时,将球拍到他的后场,此球又被该队员首先拿到,则不是球回后场违例。

五、干扰球

判断干扰球违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投篮和传递中的球,球在篮圈水平面上下落时,进攻队员不得触及此球,如进攻队员违犯此规定,不管是否投中均无效,由对方在违例就近的边线外掷界外球。

(二)投篮的球,当球在篮圈水平面上下落时,防守队员不得触及此球,如防守队员违犯此规定,无论中篮与否,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队员得2分或3分。

(三)投篮的球,当球在篮圈上时,攻守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和篮板,进攻队员违犯此规定,得分无效;防守队员违犯此规定,无论中篮与否,均判给进攻队得2分或3分。

六、使球出界

比赛中,队员使球触及出界队员,触及界线外的任何人员,地面或物体;触及篮板的支柱或背面等,应判为使球出界。

在判断使球出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比赛中如果某队员故意将球掷或抛向对方队员身上使球出界,即使最后触及球的是对方队员,但仍将球权判给对方。

(二)将对方手中的球打出界外,应判打球队员使球出界。

(三)传出的球触及了站在界线的裁判员,应立即判传球队员使球出界。

(四)队员在界线外掷界外球时,球被场内对方队员封堵后弹回,并又触及了站在界线外的原掷界外球的队员,应判原掷界外球队员使球出界。

七、罚球违例

罚球时队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罚球队员应在5秒钟之内投篮出手并使球触及篮圈;罚球时,罚球队员不得接触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双方队员不得接触罚球区或扰乱罚球队员等,违犯上述规定,即判为违例。

裁判员在执行罚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宣判侵人犯规并判给罚球时,应指令被侵犯的队员执行罚球,如其他队员冒名顶替,罚中无效,并取消剩余的罚球次数。

(二)罚球队员如果将球错误地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