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34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ocx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立论依据

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

音乐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20世纪以来,中外的教育家们都对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爱尼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音乐教育体系对以后出现的各种艺术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应同时协调地对学生的理性和感觉进行训练,可采用体态律动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在训练中采用即兴创作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直觉理解和意识创造能力。

在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以其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这个体系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审美要求。

他的这个教育体系,强调学生以“唱”为主,并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感知来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学习要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孔子教育思想的总体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家也对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陶行之先生对与创作性思维理念的研究,至今对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上海市《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旨在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形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大学生实践的力度,力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从一开始就要求进行即兴表演;进行即兴节奏问答;进而进行即兴的旋律问答。

从曲调模仿、模进创作到让学生进行曲调填空、短句曲调的编创作。

此外,还通过歌词创作、歌舞表演、小品编创、非正规的打击乐器的制作等多元的编创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可见,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关键词的界定:

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创的,以新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

新颖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固有的特点,但不是唯一的特点;它还必须富有建设性、具有效用性。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不承认界限、不尊重规律、不致力于问题解决的无拘无束的胡思乱想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由多种思维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既包括抽象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

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指出,我们不仅要肯定多种思维形式的存在,而且还要认定多种思维形式的结合,乃是人类的最佳思维方式。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善于发现联系、利用联系,善于运用独创的、新颖的方式解决各种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中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核心。

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在音乐课程标准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我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2.探索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目前理论界在创造型思维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音乐教学的线装,提高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及主要成果。

(一)初步奠定了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人的创造能力从何而来?

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我们总结出:

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创的,以新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

新颖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固有的特点。

综合上述观点,结合学校教学的特点我们将课题所研究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界定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认为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中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核心。

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对我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归纳不足。

通过对老师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老师的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积极性没有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根本体现。

所以,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要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既可通过教师讲授学习,也要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教师不要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是最主要的表现是:

想象(64%),而觉得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也是:

想象(72%)。

而且,学生希望老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鼓励、表扬,并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39%)和喜欢老师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教学(53%)。

综上所述,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所以,我们决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1.在音乐课堂上多多与学生探讨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2.在音乐欣赏中充分探索、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注意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问”的设计与学问。

4.通过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做等创造力的培养。

(三)探索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鉴于上述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中应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充分应用问、想、做等方法和手段。

1.在音乐欣赏中要多问。

“问”就是提出问题。

教师充分运用发问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问题可分为“硬性的问题”可“软性的问题”。

也有人将它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软性的问题如:

这个部分描绘怎样的场面?

硬性的问题如:

这首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

在整个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并非都要用软性的问题,而是“软硬兼施”,在教学中硬性的问题是奠定学生的基础,而软性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及发散思维。

例:

想象、对比、联想、假设等等。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劳动的礼赞》中欣赏古筝独奏《战台风》一课。

在听完第一遍后,要求学生说出用的是哪种乐器?

乐器的音色?

在欣赏第二遍后要求学生说出乐曲中的对比(节奏、速度、力度等)。

在欣赏完第三遍以后要求学生在刚才有对比的基础上整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描绘怎样的场面?

为什么?

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学生充分参与,回答问题,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争先恐后的描绘出自己所看到的场面,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创作表演,充分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欣赏中要多想。

“想”就是在提问之后的自由联想,老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

人们常说,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想象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是音乐情感的升华,想象给音乐学习带来了活力。

其实这情感的源头是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

不是音乐在激动,而是音乐使我们激动;不是音乐在幻想,而是我们在幻想。

爱的喜悦、恨的愤然、胜利的豪情、失败的悲怆,这些具体的情感在个性、阅历、修养各不相同的欣赏者心中,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容,当他们把各自的情感带到对同一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的时候,这个作品实际上已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

①积极挖掘音乐想象的素材。

音乐世界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音乐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感悟。

在音乐欣赏教材中,含有想象素材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但由于学生的能力局限,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历史的画卷》中欣赏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一课。

在进行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的欣赏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个人”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在欣赏了乐曲后有所感悟。

作品从沉重的苦难主题→紧张的号召声声→气势磅礴的斗争→庄重的颂歌,到最后的胜利。

有的同学从“作品本身”出发,想象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抒发作者的内在的痛苦,表现了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的同学则从历史的角度去想象,而悟出了“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各种势力,最终取得胜利”。

我想,通过对交响诗《芬兰颂》的欣赏与想象,音乐作品中那一串串革命的音符,将永远奏响在学生的脑海中。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

②努力创设音乐想象的情境。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是往往不够的。

我们还应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演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美术作品等来表现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民族的摇篮》中音乐与图画《伏尔加船夫曲》。

这节课中,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借助音响和画面的播放,让学生自由模仿纤夫的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在缓慢而沉重的音乐的伴奏下,想象和体验伏尔加船夫的苦难。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月夜》中欣赏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月光及水仙的舞蹈》一课。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作品时利用多媒体布置了一个情境画面,让学生的思绪随着美妙的旋律进入神秘的月夜:

夜幕降临了,音乐开始弥漫着神幻的色彩,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上下跳跃,还有竖琴乐句的穿插,既描绘了河水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在这有点阴暗的背景上,弦乐器(带上弱音器)合奏的和弦乐句,反映在银白的朦胧月色下,水仙女在尽情的舞蹈……此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想象和描绘的:

月光下的水仙精灵在翩翩起舞,带着灵动/这是听音乐时闭上眼/我的感觉/月光轻柔的抚在清淡的水仙上/水仙精灵在夜里/静静绽放……(回家还特地用photoshop制作了一张图片)

③有效指导音乐想象的过程。

欣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不止停留在听、看这些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感受,用脑子去思考、想象。

可以说没有想象,音乐是“死”的,毫无生机的,有了想象音乐才有生机和活力。

当然,音乐作品本身具备特定的性质和价值,绝非欣赏者认为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语言所描绘的特点展开想象。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月夜》中欣赏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

《月光》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

作曲家借鉴吸取了法国著名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中对月光的精美描绘,夜色朦胧,月明星稀;皓月当空,银辉泻地。

整首乐曲的基调是静谧淡雅,秀丽隽永。

音乐一开始,钢琴就轻柔的点出主题:

两个相隔八度的5,接着音乐急速上行,然后音程以缓慢速度向下移动。

有学生说:

“阴深深地、感觉好冷”。

我说:

“这可能是深秋的月光,有点凉。

”“是弯月还是满月?

”“弯月”“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冷色调”“请把这一段用色块表示”“蓝的”“灰的”“它似乎在描绘这样一幅图景:

在万籁寂静的深夜,出外猛一抬头,见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它正向大地辐射着光辉,使人感到有一种我国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开阔意境。

在清朗的月光下,不止有高悬的明月,更有那繁星点点。

如果你仔细聆听的话,或许还能察觉出夜风轻轻吹拂、树叶沙沙摇曳的情景。

一切都是那样恬静,那般优美。

”乐曲把同学带入了令人难忘又回味无穷的幽远意境中。

3.在音乐欣赏中要多做。

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

所以,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在音乐欣赏中,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做中学,边想边做。

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方式是指说、写、演等实际活动

音乐欣赏的过程本身,是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

如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作,那将是对作品理解的一种升华。

①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意境的描述。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日出》中欣赏格罗菲的《大峡谷》第一乐章。

有学生(吕琛忆)是这样描述的:

《日出》,多么美妙的音乐啊!

生动的描绘了日出前后的景物。

黎明之前是黑暗的,黑暗笼罩在整个大峡谷中,整个世界就好像被黑暗吞噬了一样,万物一片死寂,没有一丁点儿的生机。

整个第一乐章给人一种沉闷、不悦的感觉,但是旋律仍旧非常优美,并且很舒缓。

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旋律一下子变得欢快起来了,好像万物在突然间,摆脱了黎明前的黑暗,万物一下子又变得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它们仿佛又从死神手中回来一样,轻快的旋律让我感到愉快起来,我感到自己就好像身处梦境,自己处身于大峡谷中,呼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顿时感到身心愉快,觉得自己处身于大自然,一点也没有负担。

早晨的第一道晨光已经射向了大峡谷,太阳就此跳出了地平线……我感到:

日出时美妙的,同样也是异常美丽的。

我想要拥抱大自然。

②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绘画”。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绘画”就是利用艺术的“通感”效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大胆地表现与创作。

【课案实证】

在初二艺术《日出》《月夜》中,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自己创作了许多绘画。

《月光及水仙的舞蹈》《日出》

《月光》《日出》

③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做”

在初二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即兴的用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外,还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乐曲并配上伴奏。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在初二艺术《丰收锣鼓》中,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自己创作了三段体的音乐作品并配上打击乐器。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也很好。

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创作的旋律和伴奏。

例⑴

钢琴:

153|234|32|31|153|234|32|3-|153|234|32|31|153|234|32|1-||

双响筒:

XXX|XXX|XX|X—||

碰铃:

XO|XO|XX|XO||

手铃:

XO|XO|XX|XO||

三角铁:

XO|XO|XX|XO||

沙球:

XO|XO|XX|XO||

鼓:

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

例⑵

钢琴:

155|55|15|5-|166|66|16|6-|556|54|34|5-|556|54|32|1-||

双响筒:

XO|XO|XO|XO||

手铃:

XX|XX|XX|XO||

三角铁:

XX|XX|XX|XO||

沙球:

XX|XX|XX|XO||

铃鼓:

XX|XX|XX|XO||

例⑶

竖笛:

6

|5-|3523|5-|

3|232

|

36|5-|

66|

3|53|5653|2123|5

|5

32|1-||

碰铃:

XO|XO|XO|XO||

手铃:

XX|XX|XX|X—||

三角铁:

XO|OX|XO|OX||

铃鼓:

XX|XX|XX|X—||

木鱼:

OX|OX|OX|XO||

鼓:

XXX|XXX|XX|X—||

④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演”。

在音乐欣赏中,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创造。

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展现自信的一面。

【课案实证】

我的教学:

初二艺术《劳动的礼赞》中欣赏古筝独奏《战台风》一课。

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学生充分参与,回答问题,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争先恐后的描绘出自己所看到的场面,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创作表演。

从码头工人紧张的劳动→台风来了→工人怎么战台风→雨过天晴(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又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

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共同完成了五个场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实践。

四、主要成效与反思

(一)主要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在探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由激发兴趣(问)、引导探索(想)、鼓励创新(做),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提高。

【课案实证】

在初二艺术《劳动的礼赞》中,我分别给学生欣赏了五首赞扬劳动者的歌曲和乐曲。

在不告之歌曲和乐曲的情况下,请学生自己给歌曲和乐曲取名字。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取的歌曲和乐曲的名字虽然不禁相同,但是紧紧的围绕了主题,有的竟然就是歌名。

《森林的铁匠》→快乐的小铁匠、小铁匠之歌、勤劳的小铁匠……

《美丽的心灵》→马路天使、勤劳的姑娘、勤劳的清洁姑娘、美丽的心灵……

《拉网小调》→渔夫之歌、捕鱼之歌……

《勘探队员之歌》→勇敢的勘探队员、勘探队员之歌……

《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工人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

2.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是一切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初中音乐欣赏中探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既要积极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又要探索初中音乐欣赏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探索初中音乐欣赏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也是我们音乐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

(三)研究反思

1.创造性思维必须建立在聆听感知的基础上。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欣赏离不开人的联想、情感体验。

而联想、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人的感知觉。

感知是一切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2.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前提。

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造性思维将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音乐欣赏中所涉及到的例如音乐风格的差异辨别、音色特征的辨别、旋律主题的记忆以及速度、力度、调性、调式等音乐知识的掌握和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的知识的积累,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离开了这些知识,思维将会变的“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决不能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它有一定的启迪智慧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求异的精神,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造能力。

一般说来,音乐欣赏有一定的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的作用。

“熟背民歌三百首,不会作曲也会诌”就有这个含义,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的灵感。

总之,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极其密切,但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它、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二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促使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1.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2.李岚清:

《音乐艺术人生》

3.《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艺术课程标准》

4.彭剑飞:

《音乐心育艺术》

5.李骏修:

《学校艺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6.《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