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27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docx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

题型

单选

20*1’=20’

多选

10*2’=20’

判断

10*1’=10’

简答

3*5’=15’

计算

4题共20’

材料

1*15’=15’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的职(功)能:

信用中介:

(定义)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作用)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应其经营活动特征的功能,有以下作用:

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P4

支付中介:

(定义)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债权债务的清偿提供一种结算机制。

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作用)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

使商业银行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信用创造:

(定义)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货币,从而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作用)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

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主要作用在于:

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利用其声誉、信息、技术、网络等方面优势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信息指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中所获得的信息)

货币政策传导者:

商业银行是宏观调控的对象。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调节经济的职能)

(风险管理的职能):

商业银行通过介入高风险资金而向存款人发型低风险的间接证券,实际上承担了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职能。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3性)P2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简称为:

“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安全性:

(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

(做法)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资本净值与资产的比率);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流动性:

(定义)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在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则是指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需要和客户合理的贷款要求。

(做法)量化指标来衡量流动性状况。

资产类:

现金资产比例/头寸比例、流动性资产比率、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负债类:

股权占总资产比率、存款占总负债比率、核心存款占总存款比例;资产负债类:

存贷比。

盈利性:

(定义)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收入与支出)收入包括:

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息、红利、债息)、劳务收入(手续费、佣金);支出:

存款利息、借入资金利息、贷款与投资的损失、工资/办公/维修/税金

三性的关系:

短期充满矛盾,但长期是统一的。

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的资产,但盈利性的要求恰恰相反;解决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长期来看,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目标是统一的;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好,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盈利水平高,既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为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积累更多的资金,扩大产业资本规模,增加有效供给。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巴塞尔协议123(客观、计算)

《巴塞尔协议Ⅰ》以规范信用风险为主,没有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权术过于简单扭曲了银行的真实风险

《巴塞尔协议Ⅱ》采用了之前的信用风险评估标准,加入操作性风险的参数,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银行资本集体考量,以期规范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巴塞尔协议Ⅲ》大幅提高了对银行一级资本的要求;以三大支柱为核心内容(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督与管理、市场纪律)

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客观因素

银行资本的用途、银行资本作为提高其赢利水平的金融杠杆作用、当局对银行资本充足度的规定

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用于说明银行内源资本管理。

往往可以通过增加留存收益来充实银行资本金的方法,但有其局限性。

适度资本金数额是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大的第一种限制,资本资产比率越低,内源资本可支持的资产增长越大(负相关);银行获利能力是第二种限制,盈利能力越高,可支持的资产增长越大(正相关);股利政策也是一种限制,股利发放水平越高,当期资产增长率越低(负相关)。

P52

分子策略(分清哪些内源/外源)

分子策略的目的是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当银行的内源资本来源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时,银行将寻找外源资本来源。

内源资本:

留存盈余(也称留存收益)

外源资本:

股本(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资本盈余(也称资本公积)、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

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存款的种类

交易性存款:

私人或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

包括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账户)(是一种可使用类似于支票的支付命令进行支付和提现的储蓄存款账户;不使用支票,使用支付命令书的支票账户;具有储蓄的性质,即支付较高的利息)

非交易性存款:

以生息为主要目的的存款,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

比如: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创新类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自动转账、协定账户、零续定期存款、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指数存款证)。

活期存款的创新

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NOW账户):

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对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

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SuperNOWs):

缴纳存款准备金;银行为吸引客户通常还提供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该账户成本较高,利息低于货币市场存款,按月支付服务费。

资本成本的概念、计算P78

资金成本:

指服务客户存款支付的一切费用,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

利息成本指银行按约定的存款利率与存款金额的乘积,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

营业成本也称为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指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所有开支。

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相关成本:

指与存款增加有关,但未包含以上成本之中的支出。

主要有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

加权平均成本:

(定义)指所有存款资金的每单位平均成本。

(计算)

(课件例题)

边际存款成本:

边际存款成本是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短期借入负债的作用P85

短期借款为银行提供了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同业拆借、向央行或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

短期借款是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的手段(周转金为保护性资金,必须持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可能出现的支付需求);

短期借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主动负债,可根据3性的要求进行短期借款的安排;使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提高,可以更多持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

短期借款既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规模,又加强了外部的联系和往来(资金来源增多→规模扩大;与同业及央行联系加强)。

中长期债券的特点(与存款区别)P90

中长期债券

存款

筹资目的不同

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全面扩大银行资金来源的总量

筹资机制不同

集中性的、有限额的

卖方市场(主动权掌握在卖方手中)

经常性的、无限额的

买方市场(吸收存款取决于存款客户的意愿)

筹资效率不同

高,因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吸引力强

所吸收资金稳定性不同

稳定程度高(明确偿还期,一般不能提前还本付息)

相对较低(期限有弹性)

资金流动性不同

(感觉应该叫流通性)

不记名,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不能转让,除特定的可转让存单

总体来说,金融债券的主要功能在于拓宽了银行的负债渠道,促进了银行负债来源的多样化,增强了负债的稳定性。

但与存款相比,金融债券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

第一,金融债券发行的数量、利率、期限都要受到管理当局有关的严格限制,银行筹资的自主性不强。

第二,金融债券除利率较高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发行费用,筹资成本较高,受银行成本负担能力的制约。

第三,债券的流动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债券种类少,发行数量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管理

头寸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运用的资金。

(种类)根据时间划分,分为时点头寸(某一时间点上可用的)和时期头寸(某一时期可用的);按照层次划分,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

基础头寸:

(含义)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作用)商业银行随时可动用的资金,也是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手段。

库存现金和超额准备金之间可互相转换(从准备金账户中提取现金就增加库存现金)

可用头寸:

(含义)银行可动用的全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存放同业存款。

(作用)满足提现和清偿需要头寸(支付准备金)(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为5%-7%的备付金);可贷头寸:

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和新投资的资金。

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存放同业存款=支付准备金+可贷头寸

影响头寸变化的因素

增加头寸的因素(流动性供给)

(现金流入)

减少头寸的因素(流动性的需求)

(现金流出)

客户存款(负债增加)

(导致准备金增加,现金流出,头寸减少)

客户提取存款(负债减少)

(导致准备金减少,现金是流入,头寸增加)

客户偿还贷款

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

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收入增加)

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费用增加)

货币市场借款(负债增加)

偿还非存款借款(负债减少)

发行新股(权益增加)

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银行资产出售

总现金支出>总现金流入→流动性缺口。

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P106

现金收支规律:

银行的现金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业务性质、季节因素)

营业网点的多少:

银行经营业务的每一个营业网点都需要一定的铺底现金,银行营业网点越多,其对库存现金的需要量也越多。

后勤保障的条件:

一般来说,银行的后勤保障条件越好,每个营业性机构没必要存放太多的现金。

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若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与中央银行发行库距离较近,交通运输条件好,商业银行可以较少的持有库存现金;若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营业时间短、规定的出入库时间和次数较少,商业银行应增加库存现金的储备。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如银行内部是否将库存现金指标作为员工绩效的考核指标,是否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银行内部各专业岗位的配合程度,出纳、储蓄柜组的劳动组合。

影响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因素P112

存款波动:

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

一般,对公存款的变化以转账形式进行:

本行客户向他行客户付款→本行对公存款下降→本行超额存款准本金流出;个人储蓄存款的变化以现金收支表现:

存款增加→现金增加→现金交存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需要量减少)

贷款发放和收回:

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贷款使用的范围。

使用对象为本行开户的企业:

本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不会发生变化;对象是在他行开户的企业,或本行开户的企业在取得贷款后立即对外支付:

就会减少本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需要量增加)

其他因素:

向央行借款因素(借款>归还,“超准”上升)、同业往来因素(应付余额→拆入>拆出→超准下降;应收余额→拆入<拆出→超准上升)、法定准备金因素(调增法准→减少超准)、信贷资金调拨因素(调出信贷资金,减少超准)、财政性存款因素(上缴财政性存款,减少超准)

最适送钞量P108

(定义)在保存适度的库存现金规模下,同时使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钞票所花费的费用之和最小化的送钞量。

(计算)类似EOQ的计算

总成本

=

库存现金占用费+运钞成本

T

=

C·Q/2+P·A/Q(公式1)

T

总成本

Q

每次运钞数量

C

现金占有费率(年利率表示)

P

每次运钞费用

A

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支出量

对公式1求导得最适送钞量

存放同业的主要目的P115

商业银行之间会开展一些代理业务,会产生一些成本,商业银行在其代理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办业务的手续费。

(代理行代办业务:

一些较大银行一般都是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其他银行的代理行而接受其他银行的存放同业款;另一方面,又是被代理行,将一部分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在其他代理行)(同业存款也要保持适度的量)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管理

银行在制定贷款政策的因素P125

有关法律、法规和货币、财政政策: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在一定时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开展的。

(外部)

银行资本金状况:

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比例、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资本与存款的比率、贷款呆账准备金与贷款的比率(内部)

银行的负债结构:

负债的结构和稳定性是影响银行贷款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稳健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负债的结构来安排资产的结构,因此,银行负债的性质、期限、利率、费用等都直接制约着银行贷款结构的形成。

(内部)

服务地区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经济水平决定金融发展。

(外部)

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经验、责任心。

素质高,银行信贷业务可以更多地向具有较高风险和收益的领域发展。

(内部)

贷款价格的构成P128

贷款利率:

(定义)一定时期客户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是贷款价格的主体,也是贷款价格的主要内容。

(分类)按时间:

年、月、日,年利率是基本形式;按确定一般利率的方式: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确定)以收取的利息足以弥补支出并取得合理利润为依据。

贷款承诺费:

(定义)银行对已承诺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理由)补偿机会成本:

为了应付承诺贷款的要求,银行必须保持一定高性能的流动资产,这就要求放弃收益高的贷款或投资,使银行产生利益损失。

补偿余额:

(定义)是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

(理由)只有作为资金的提供者才能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也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方式。

(计算)分为两个部分:

按实际贷款余额计算、按已承诺而未使用的限额计算

隐含价格:

(定义)是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

银行为降低信用风险,在协议中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借款人行为做出的各种限制。

比如附加性条款,它不直接给银行带来收益,但可以防止借款人经营状况的重大变化,给银行利益造成损失。

附加性条款:

禁止性的、义务性的

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P128

按照一般价格理论,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贷款供求状况:

贷款供>求,价格降低;供<求,价格上升。

资金成本:

分为资金平均成本(衡量过去经营状况)、资金边际成本(反映未来新增资金来源的成本)。

在资金来源结构变化,尤其是市场利率的条件下,以资金边际成本定价较为合理。

每一种资金来源都有不同的边际成本,计算全部新增资金来源的平均边际成本。

贷款的风险程度:

为承担贷款风险而花费的费用称为贷款的风险费用,也是贷款的风险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国库券的收益为基准利率,贷款风险越大,风险溢价就越高。

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

银行都有自己的盈利目标。

为实现该目标,银行对各项资金运用都会确定一定的目标收益。

目标收益率应当制定得合理,过高的目标收益率会使银行价格失去竞争力。

补偿存款余额要求:

银行可以综合考虑贷款利率和补偿余额之间的替代关系来制定贷款价格。

客户信用及其与银行关系:

银行在对特定的客户进行定价之前,应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的业务关系,以及客户的信用状况,而不能仅就贷款论价格。

信用越好,贷款风险越小,贷款价格越低。

与银行关系密切的客户,在制定贷款价格时,可以适当低于一般贷款价格。

其他因素如:

市场竞争程度、客户整体利润(银行应将信贷客户作为一个整体关系来考虑)

影响贷款规模的因素P122

负债资金来源及其稳定性状况(存款),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资本金状况,银行自身流动性准备比率、银行经营环境状况、贷款需求情况、经营管理水平。

贷款规模是否适度、合理的指标:

存贷比(

,越高风险越大)、贷款/资本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高,承受呆账损失的能力越高)、贷款集中度比率(贷款/银行资本金,单个企业

;最大10名客户

,越低,贷款集中程度越低,风险越低)、中长期贷款比率(

,越高,流动性越差)

贷款五级分类P156

正常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

损失概率0

关注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

(主要是企业内部经营不善的因素)

损失概率<5%

次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与关注的区别:

还款能力、抵押担保)

损失概率30%-50%

可疑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确定。

(与次级的区别在于担保后能否避免损失,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损失概率50%-75%

损失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或者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破产、死亡失踪未能还清、关停名存实亡)

损失概率95%-100%

前两类属于正常或基本贷款、后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成本加成定价计算

(定义)也叫宏观差额定价法。

它是以介入资金的成本加上一定利差来决定贷款利率的方法。

(特点)不考虑承诺费、服务费和补偿余额等因素,贷款价格主要依据资金总成本及一定的利润目标来确定。

(计算)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

贷款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贷款服务成本、风险补偿费用。

贷款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用+银行目标的利润。

(缺点)成本导向型定价法,是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忽略了与客户的互动关系及市场竞争形势;贷款风险难以准确估算。

信用风险P145

信用分析是对借款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其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银行可以了解该客户履约还款的可靠性程度,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贷款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依据。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总贷款余额

拨备覆盖率:

(含义)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计算)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一般准备:

按季计提,

专项准备:

按季计提,2%关注类+25%次级类+50%可疑类+100%损失类

特种准备:

按季计提,自行计提比例

拨备覆盖率若等于100%称为拨备充足;若小于上述按比例计提,拨备严重不足。

联系现实分析不良贷款的因素

(材料题)

*处理不良贷款的程序P159

产生风险预警信号,查明原因。

信号表明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银行自身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借款人外界的因素。

重视预警信号,分析原因并探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还贷能力的途径。

对贷款的安全构成威胁,银行加强与企业联系,督促企业整改;问题严重的,银行信贷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

对到期未偿还的,银行要积极地敦促借款人尽快偿还。

银行与企业双方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

对催收后仍无法偿还的债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可以采用法律武器,要求收回贷款本息;充分努力后,仍无法收回的,应列入呆账,由以后计提的贷款呆账坏账准备金冲销。

第六章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管理

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P170

银行证券投资是以债券为主:

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如:

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义务债券:

债券的偿还以地方政府征税能力做保证;收益债券:

债券的偿还以所筹资金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作保证)、公司债券(信用级别投资级别以上)、各种资产抵押类证券

证券投资功能P168

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收益:

贷款利率高,风险大;在没有合适贷款机会时,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证券,获得稳定的收益,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保持或提高利润水平。

保持流动性:

与现金资产相比,短期证券是商业银行理想的高流动性资产,既可以随时变现,也可以有一定的利息收入。

合理避税:

地方政府债券往往享有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达到避税目的,进一步提高收益。

逆经济周期的调节手段:

贷款是顺经济周期的资产(经济高涨,企业表现好,贷款需求多,贷款风险低,反之反是),证券投资是银行逆经济周期的手段(经济衰退,贷款需求少,风险大,扩大证券投资,“熨平”收益波动)

证券投资策略P178

流动性准备法:

属于传统投资策略(基本思想)把证券简单地划分为流动性证券和收益性证券两类。

流动性证券期限短、利率低、可销性强;收益性证券期限长、利率高、可销性弱。

∥证券投资应重点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在资金运用安排上优先考虑流动性。

∥将银行资产划分为4个层次:

一级准备(以现金资产为主)、二级准备(以短期国库券为主)、三级准备(以各类贷款为主)、投资性准备(以中长期债券为主)。

(评价)优点:

操作较为简单。

缺点:

被认为是较为保守或消极的方法,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它指导下所产生的银行资产组合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这种投资策略比较僵硬地看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替换关系。

梯形期限策略:

属于传统投资策略,相对稳健,也称为期限间隔法(基本思想)根据银行资产组合中分布在证券上的资金量,把它们均匀地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同质证券上,在由到期证券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可由占比重较高的长期限证券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评价)优点:

管理方便,易于掌握(银行只需将资金在期限上作均匀分布,并定期进行重投资安排即可);银行不必对市场利率走势进行预测,也不需频繁进行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这种投资组合可以保障银行在避免因利率波动出现投资损失的同时,使银行获取至少是平均的投资回报。

∥缺点:

过于僵硬,缺少灵活性(当有利的投资机会出现时,不能利用新的投资组合来扩大利润特别是当短期利率提高较快时);作为二级准备证券的变现能力有局限性(由于实际偿还期为1年的证券只是1/n,故有应急流动性需要时,银行出售中长期证券有可能出现投资损失)。

利率预测法:

(基本思想)银行根据对利率波动周期的预测,以决定持有长、短期证券的比重。

(低长高短)在预测利率下降时,则购入长期证券,以待将来利率下降时银行资产有较高收益率,或出售证券实现资本利得;反之在预测利率上升时,银行把长期资金转移到短期证券,以待利率上升时及时出售债券,再投资于高利率资产。

(评价)优点:

是一种积极型投资策略。

缺点:

在市场利率频繁波动时,不具有可操作性;要求投资者具有丰富的投资知识及市场操作经验,对市场利率变动有准确的预测;在银行需要补充流动性或实施证券转换时,有时不愿意按意愿的价格变现或售出,支付相对比较多的交易成本。

杠铃结构法:

(基本思想)把证券资产分布在短期和长期证券上,不投资于中期证券。

银行所投资的长期证券在其偿还期达到中期卖出,并将其收入重新投资于长期证券;所投资的短期证券在其到期后若无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