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0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docx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习题

习题一井斜水平投影图的编制

 

一、井斜水平投影图的概念

井斜水平投影图就是把某斜井的各个斜井段投影到某一水平面上所得到的图件。

反映实际井底偏离井口的水平位移和方位,以及钻遇目的层的垂直井深,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图件之一。

二、习题目的

1.1.了解井斜水平投影图的概念和丛式定向井的井斜水平投影图的形状;

2.2.掌握利用井斜测井资料来编制井斜水平投影图。

三、作图原理

如图1-1所示,表示某一斜井段的情况。

图1-1斜井段投影示意图

 

L——斜井井段(间距)

H——L斜井段垂直井深

S——L斜井段的水平投影(位移)

α——斜井段的井斜角

β——斜井段的方位角

 

根据三角形AOB的关系,可知:

H=L·cosαS=L·sinα

OˊAˊ=OA=L·sinα即为斜井段L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同理:

如果一口斜井由多个斜井段组成,则在水平面上可得到相应的水平投影,从而构成一口斜井的水平投影图(如图1-2)。

图中,

1.2.3…——测点号

四、已知资料

1.1.××油田CB11B井组四口井的井斜数据表(附表1-4)。

2.2.CB11B-1、CB11B-3、CB11B-4、CB11B-6四口井位于同一口井。

五、作图方法

1.1.计算各测点间各斜井段的水平位移

Si=Li·sinαi(i=1,2,…n)

2.计算各测点间水平位移的直角坐标值

Xi=Si·sinβi,Yi=Si·cosβi(i=1

,2,…n)

3.3.选择适当位置为坐标原点,画十字线代表井口。

4.4.分别绘出各井测点的方位及水平位移(βi,Si),依次连成点线,点的位置代表测

点,测点间用直线相连,即为该井组的井斜水平投影图。

5.5.从井口分别与各井的最后一测点连线,得出各井总的水平位移和总的方位角(S总、β总)。

6.6.图件完善、清绘。

六、图件要求

1.1.图名:

××油田CB11B井组井斜水平投影图。

比例尺1:

1000

2.2.精度要求

分别计算出各井的总水平位移和总方位角。

Sˊ总=

βˊ总=arctg

误差范围:

ΔS=S总-Sˊ总≤±5m

Δβ总-βˊ总≤±1.5°

3.3.图件整洁、完善、

4.4.自备一张75×70cm的方格纸、计算器、直尺、量角器、铅笔等。

附表1-1:

CB11B-1井井斜数据表

测点号

测点深度

(米)

间距

(米)

井斜度

(º)

方位角

(º)

水平位移

(Si)

东西坐标(xi)

南北坐标(yi)

井号

0

/

/

/

 

 

 

1

1195

1195

0

/

 

 

 

2

1250

55

5.2

140

 

 

 

3

1300

50

7.3

137

 

 

 

4

1350

50

9.3

137

 

 

 

5

1400

50

10.8

140

 

 

 

6

1450

50

13.0

145

 

 

 

7

1500

50

16.3

150

 

 

 

8

1550

50

19.5

150

 

 

 

9

1600

50

22.3

153

 

 

 

10

1650

50

27.5

153

 

 

 

11

1700

50

27.3

145

 

 

 

12

1750

50

26.0

140

 

 

 

13

1800

50

25.0

140

 

 

 

14

1850

50

24.0

140

 

 

 

15

1900

50

23.0

140

 

 

 

16

1950

50

21.5

135

 

 

 

17

2000

50

21.5

135

 

 

 

18

2050

50

21.5

135

 

 

 

19

2125

75

21.5

135

 

 

 

20

2200

75

21.5

133

 

 

 

21

2250

50

21.5

133

 

 

 

22

2305

55

22.0

130

 

 

 

23

2355

50

22.0

130

 

 

 

24

2380

25

22.0

130

 

 

 

  

附表1-2:

CB11B-3井井斜数据表

测点号

测点深度

(米)

间距

(米)

井斜度

(º)

方位角

(º)

水平位移

(Si)

东西坐标(xi)

南北坐标(yi)

井口

0

/

/

/

 

 

 

1

1000

1000

0

/

 

 

 

2

1050

50

5.8

325

 

 

 

3

1100

50

7.3

310

 

 

 

4

1175

75

8.0

310

 

 

 

5

1250

75

9.5

320

 

 

 

6

1300

50

10.5

325

 

 

 

7

1350

50

12.3

325

 

 

 

8

1400

50

13.8

325

 

 

 

9

1450

50

15.5

328

 

 

 

10

1500

50

17.0

328

 

 

 

11

1550

50

20.0

331

 

 

 

12

1600

50

21.0

325

 

 

 

13

1650

50

22.0

320

 

 

 

14

1700

50

21.5

320

 

 

 

15

1750

50

22.0

320

 

 

 

16

1800

50

22.5

320

 

 

 

17

1850

50

24.0

315

 

 

 

18

1900

50

25.0

320

 

 

 

19

1950

50

26.5

320

 

 

 

20

2000

50

27.5

315

 

 

 

21

2075

75

27.0

315

 

 

 

22

2115

40

23.8

315

 

 

 

23

2165

50

20.0

315

 

 

 

24

2195

30

19.0

315

 

 

 

 

 附表1-3:

CB11B-4井井斜数据表

测点号

测点深度

(米)

间距

(米)

井斜度

(º)

方位角

(º)

水平位移

(Si)

东西坐标(xi)

南北坐标(yi)

井口

0

/

/

/

 

 

 

1

860

860

0

/

 

 

 

2

910

50

6.0

200

 

 

 

3

960

50

8.5

207

 

 

 

4

1010

50

10.8

207

 

 

 

5

1060

50

13.5

207

 

 

 

6

1100

40

15.0

207

 

 

 

7

1130

30

14.6

215

 

 

 

8

1160

30

14.7

230

 

 

 

9

1210

50

15.5

240

 

 

 

10

1260

50

15.0

240

 

 

 

11

1310

50

14.5

240

 

 

 

12

1340

30

14.0

240

 

 

 

13

1390

50

13.5

235

 

 

 

14

1420

50

13.1

240

 

 

 

15

1470

50

13.3

250

 

 

 

16

1520

50

13.6

250

 

 

 

17

1570

50

14.5

250

 

 

 

18

1620

50

15.0

250

 

 

 

19

1670

50

16.0

250

 

 

 

20

1710

40

16.5

248

 

 

 

21

1760

50

16.5

248

 

 

 

22

1810

50

16.5

245

 

 

 

23

1900

90

16.5

245

 

 

 

24

1960

60

16.5

248

 

 

 

25

1990

30

16.5

250

 

 

 

26

2065

75

16.5

250

 

 

 

 

 附表1-4:

CB11B-6井井斜数据表

测点号

测点深度

(米)

间距

(米)

井斜度

(º)

方位角

(º)

水平位移

(Si)

东西坐标(xi)

南北坐标(yi)

井口

0

/

/

/

 

 

 

1

930

930

0

/50

 

 

 

2

970

40

4.5

35

 

 

 

3

995

25

6.3

35

 

 

 

4

1045

50

6.8

40

 

 

 

5

1095

50

9.0

40

 

 

 

6

1145

50

11.5

45

 

 

 

7

1195

50

15.0

45

 

 

 

8

1245

50

17.0

45

 

 

 

9

1295

50

20.5

45

 

 

 

10

1345

50

22.5

45

 

 

 

11

1370

25

25.0

42

 

 

 

12

1420

50

24.5

42

 

 

 

13

1450

30

24.0

45

 

 

 

14

1500

50

24.0

50

 

 

 

15

1550

50

23.8

48

 

 

 

16

1600

50

24.0

48

 

 

 

17

1650

50

23.8

48

 

 

 

18

1700

50

25.0

44

 

 

 

19

1740

40

25.0

44

 

 

 

20

1790

50

24.0

45

 

 

 

21

1840

50

23.5

40

 

 

 

22

1870

30

22.5

43

 

 

 

23

1920

50

21.5

45

 

 

 

24

1970

50

21.0

45

 

 

 

25

2020

50

20.0

45

 

 

 

26

2060

40

19.0

48

 

 

 

27

2110

50

17.5

48

 

 

 

 

 

习题二油层对比图的编制

一、习题目的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在已确定的含油层系内进行油层的细分和对比。

无论对沉积环境的研究,还是构造形态、储油物性的研究,乃至开发方案设计,油田动态分析等都是在油层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田勘探,开发常用的图件如构造图、地质剖面图、栅状图、油砂体平面图等地质图件,也都是在油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因此,油层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

通过编制油层对比剖面图,了解和掌握油层对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已知资料

1.1.××油田馆上段五砂层组地质简况。

2.2.××油田20-266,30-286,30-295,30-315四口井的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测井曲线。

(见附图)

三、作图方法及步骤

1.1.确定标准层、绘制对比剖面线。

2.2.在对比剖面线上确定井位,绘制单井柱状剖面图。

3.3.利用标准层、标志层、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

4.4.依沉积旋回、地层厚度对比沉积单元。

5.5.依砂层顶面到标准层(标志层)的距离对比单砂层。

6.6.连接对比线。

7.7.清绘、上色。

四、习题要求:

1.绘制××油田30-266井-30-286井-30-295井-30-315井馆上段五砂层组油层对比剖面图。

纵比例尺:

1:

200

横比例尺:

四口井等间距分布

2.利用不同颜色表示砂层,分别用三种颜色表示大于8米,4-8米,小于4米的砂层。

3.3.请准备彩色铅笔

  

附件:

××油田馆上段五砂层组地质简况。

研究区构造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东部,××披覆构造带南端。

该构造具有三个构造层,即下古生界断块山组成的下构造层;中生界残丘山组成的中构造层;及以下第三系披覆构造为主组成的上构造层。

上构造层是在中、古生界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背斜构造。

胜东油田即为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油气田。

第三系在本区发育有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其中馆陶组为其主要含油层系。

馆陶组分为上、下二段,馆上段原油储量占全油田的80%以上。

馆上段厚度约300米,至上而下分一、二、三、四、五、六个砂层组。

五砂层组厚50米,顶部有一层30厘米左右的螺化石层,其岩性、电性特征明显为全区对比标准层,可做为四、五砂层组的分界线。

六砂层组顶稳定的绿色泥岩为划分五、六砂层组的标志层。

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

五砂层组由黑褐色含油长石细砂岩、灰色砂质泥岩及灰绿色泥岩等岩石组成。

具明显的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常见冲刷面及含砾砂岩。

长石细砂岩,其胶结物多为泥质、孔隙式、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含量少。

粒度分选中等,概率图为跳跃组分发育的两段式。

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储油物性好。

五砂层组可细分为三个沉积单元和五个单砂层。

其中52砂层为油田主要油层。

附图:

 

 

 

 

 

 

 

 

习题三小层平面图的编制

一、一、小层平面图的概念

小层平面图是反映小层砂体形态、砂层厚度、有效厚度和储油物性变化的平面图,是油气地质储量计算、油田开发及动态分析的基础图件之一。

二、已知资料

1.×××油田二区井位图一张。

2.×××油田二区沙二段83小层数据表。

三、作图方法及步骤

1.确定作图边界、勾绘断层线及内外油水边界线。

2.上数据:

3.勾绘砂岩尖灭线。

①取砂岩尖灭井点与有砂岩厚度的井点的1/2处。

②对于分区断层,砂岩尖灭线圆滑交上;对于区内断层,砂岩尖灭线可以任意穿过。

4.勾绘有效厚度零线。

①   取有效厚度为零的井与有效厚度不为零的井之间的1/2处,油干二类有效厚度当成有效厚度为零。

②取砂岩尖灭线到有效厚度不为零的井的1/2(1/3)处。

③对于分区断层,有效厚度零线圆滑交上;对于区内断层,若两盘均为油层,可视为断层不存在;若一盘为油层、另一盘为水层,有效厚度零线应交于断层。

④在油水过渡带,若过渡带的井点具一类有效厚度,则有效厚度零线与外油水边界重合;若过渡带的井点具二类有效厚度,则有效厚度零线与内油水边界重合。

5.勾绘有效厚度等值线。

利用三角网等值内插法勾绘有效厚度等值线,等值间距为2米。

6.勾绘渗透率等直线。

7.清绘图件、上色。

0-2米→浅黄色2-4米→浅红色>4米→深红色

四、习题要求

1.编制×××油田二区沙二段83小层平面图,比例尺1︰100000。

2.图件美观、整洁、等值线圆滑合理。

×××油田二区沙二段83小层数据表

井号

有效厚度

(米)

砂层厚度

(米)

渗透率

(达西)

井号

有效厚度

(米)

砂层厚度

(米)

渗透率

(达西)

1-2

1.1

1.8

1.3

4-2

1.8

2.6

1.5

1-3

4.8

5.0

1.4

4-3

 

Δ

 

1-4

2.0

3.4

1.1

4-4

0

0.8

 

1-5

 

Δ

 

4-5

2.5

3.8

1.0

2-1

 

[0]

 

4-6

5.0

5.4

1.5

2-2

 

Δ

 

4-7

2.5

3.3

1.2

2-3

1.0

2.5

1.3

4-8

 

Δ

 

2-4

3.2

3.6

1.3

5-1-1

 

Δ

 

2-5

1.9

2.0

1.2

5-1

 

Δ

 

2-6

 

Δ

 

5-2

3.8

4.4

1.1

3-1

1.0

1.8

0.8

5-3

1.0

2.5

1.3

3-3

 

Δ

 

5-4

1.1

2.0

1.25

3-4

(0.6)

1.2

0.95

5-5

1.9

3.4

0.9

3-5

2.0

2.0

1.25

5-6

1.0

2.5

1.3

3-6

2.3

2.5

0.9

5-7

2.4

2.8

0.8

3-7

0.6

1.4

1.0

5-8

 

Δ

 

3-8

1.4

2.5

1.1

6-01

2.0

2.7

1.0

4-1

1.1

2.1

1.3

6-1

 

Δ

 

6-2

1.7

2.3

1.0

8-3

1.0

2.2

0.7

6-3

2.0

2.8

1.1

8-3-1

2.0

3.2

1.2

6-4

5.0

6.3

1.2

8-4

3.2

5.6

0.8

6-5

3.6

3.6

1.5

8-5

4.5

6.3

1.1

6-6

1.9

2.4

1.45

8-6

[2.1]

4.4

 

6-7

 

Δ

 

8-7

 

Δ

 

7-101

 

[0]

 

9-101

 

Δ

 

7-01

3.5

4.0

1.2

9-1

4.2

 

7-1

 

Δ

 

9-2

3.5

 

7-2

 

Δ

 

9-3

1.4

2.0

0.6

7-3

1.0

3.0

1.3

9-4

2.4

3.0

0.9

7-4

6.6

8.8

1.55

9-5

[2.3]

6.7

 

7-5

4.3

5.0

1.2

9-501

7.0

 

7-6

2.0

3.3

1.0

10-3

2.5

 

8-01

[2.3]

3.1

 

Y-1

3.8

5.8

0.7

8-1

2.9

3.2

 

Y-101

[2.1]

4.9

 

8-2

1.7

2.5

0.75

 

 

 

 

 

×××油田二区井位图

 

  

 

习题四断面构造图的编制

一、断面构造图的概念

断面构造图又称断层面等高线图,它是以等高线表示断层起伏形态的图件。

它能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地下断层的产状要素及其变化情况,断层延伸范围以及断层对地层的切割关系等。

二、已知资料

1.1.钻遇同一条断层的32口井的井位分布图,比例尺1:

1000(附图);

2.2.钻遇同一条断层的32口井地质资料表(附表);

3.3.油层平均厚约150米,分1、2、3、4个砂层组,厚度分别为40米、30米、50米、30米。

三、作图方法

1.1.根据各井的断点标高,用三角网等值内插法绘断层面等值线,等值间距为50米。

2.2.判断已知各井所处的位置:

若h断〉h顶,则该井钻遇断层下盘的油层顶面,若h断〈h顶,则该井钻遇断层上盘的油层顶面。

(图4-1)

3.

3.分别绘制上、下盘油层顶界面的构造等直线,等值间距为10米。

4.4.绘油层顶界面的断层线:

将上、下盘油层顶界面的构造等直线与断层面等高线相交,相交点(相同标高)即为断点,再将这些断点依次相连绘成油层顶界面的断层线。

5.5.同理可绘制油层底界面的断层线。

四、作图要求

1.1.编制断层面等高线图,即断面构造图。

2.2.绘制油层顶(底)面的构造等高线。

3.3.绘制油层顶(底)面的断层线,编制油层顶(底)面的构造图。

4.4.图件清绘,上墨。

5.5.图件中曲线圆滑,符合客观地质现象。

  

钻井地质资料表

井号

油层顶面标高

(米)

油层底面标高

(米)

断点标高(米)

落差

(米)

断失层位

1-01

-1973

-2133.5

-1795

10

油层以上

1-1

-1976

-2172

-1935

25

油层以上

1-2

-1950

-2114.7

-1882

21

油层以上

1-3

-1950

-2115

-1792

21

油层以上

1-4

-1955

-2110

-1778

26

油层以上

1-5

-1975

-2113

-1774

17

油层以上

1-6

-1989.5

-2124.5

-1818

14

油层以上

2-1

-2021.5

-2123

-2080

46

2底-3中

2-2

[0]

-2111

-1963

42

油层以上-1中

2-3

-1942.5

-2093

-1916

36

油层以上

2-4

-1957

-2085.5

-1910

35

油层以上

2-5

-1971

-2096

-1912

31

油层以上

2-6

-1988

-2110.9

-1952

28

油层以上

2-7

-2009

-2128

-2000

20

油层以上

3-1

-2032

-2175

-2208

19

油层以下

3-2

-2011

[0]

-2121

42

4-油层以下

3-3

-1995

-2091.5

-2033

53

1下-3顶

3-4

-1996.5

-2087

-2038

54

2底-3下

3-5

-2000

-2092.5

-2040

50

1底-3中

3-7

-2017

-2105

-2064

42

2底-3下

3-8

-2029

-2116

-2116

37

3底-4

4-1

-2028

-2165

-2272

21

油层以下

4-2

-2015

-2154

-2217

37

油层以下

4-3

-2013

-2146

-2200

37

油层以下

4-4

-2015

-2134.5

-2200

32

油层以下

4-5

-2027.5

-2142

-2228

29

油层以下

4-6

-2038

-2159

-2269.7

17

油层以下

5-2

-2035

-2184

-2367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