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36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章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章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章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章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docx

《第一章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绪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绪论.docx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关于编辑出版的基本概念

一、编辑

1、编: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次简也。

”;唐代颜师古《汉书注》:

“编,谓联次简牍也。

2、辑:

战国时代《韩非子·说林下》:

“甲辑而兵聚。

”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

“辑与集同。

”————收集、聚集

3、编辑:

二字联用起于《南史·刘苞传》:

“……,手自编辑,筐筪盈满。

”《唐大诏令集》:

“……四海务殷,虑编辑之多缺。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

“……宜不揆庸虚,久思编辑。

4、定义:

《辞源》:

“收集材料,整理成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集、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目工作,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

5、注意几点:

职业;学科;学术。

二、出版

1、名词来源:

19世纪下半叶从日文中引进而来。

胡国祥《“出版”概念考辨》武大学报2008年3期。

(传教士与近代出版研究1807-1911)

2、“版”字概念:

古代中国有:

版、刻版、镂版、开版、印版、雕版等说法。

但没有出版之说。

如《管子·宙合》:

“修业不息版,版,牍也。

”《论衡·量知篇》:

“断木为槧,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说文》无板字,版是原字,版-板互通。

3、出版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物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4、注意两点:

广义上出版很早:

〈逸周书〉:

“铭之金版。

”《黄帝内经素问》:

“著之玉版。

”《墨子》:

“镂之金石,书之竹帛。

”没有图书以前就有出版活动。

狭义上出版应在隋唐以后:

雕版印刷术发明才开始。

三、图书

“图书”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

1、河图洛书:

关于图和书的来历。

《易》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距今七、八千年之伏羲时代,一龙马从黄河跃出,其身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之数字图形。

此谓之河图。

伏羲依照河图而演绎为八卦。

今孟津老城西北之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为当年“龙马负图”之处。

    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数字排列为?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五居中央”。

此谓之洛书。

河图洛书以天地之数奇妙组合而涵盖天人合一思想之宇宙图式,反映出东方哲学思想之精髓 。

(河图)

河图,单为白,双为黑。

《辞源》P949   

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洛书)

洛书黑白不是间隔的。

《辞源》P965 ?

  九宫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排列不同,本质相同,在古代中国,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关于图书的传说故事。

2、关于图书起源的文献记载。

其一《尚书·序疏》:

“百氏六家,总曰书也。

其二《说文解字·序》:

“著于竹帛,谓之书。

其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

《左传·昭公十二年》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

“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是流不是源。

其四、竹木陶片甲骨青铜:

载体不同的图书。

3、关于图书的理解:

有广义、狭义之别:

广义:

泛指各类读物、既包括竹木简牍、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书刊报纸、声像资料、缩微胶片、多媒体光盘等。

狭义:

纸质、固定装帧版式、印刷品。

4、关于图书形成的条件:

按照今天的理解,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六个因素:

信息、著作方式、载体、制作技术、装帧形式。

 

第二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明确:

中国;上古至近代;广义的图书编辑出版。

2、历史发展地研究编辑出版史:

文字产生前;文字;图书;出版。

3、全面联系研究编辑出版活动:

全方位,宏观研究;各朝代图书出版规模、速度、数量;各个朝代文化管理机构;重点出版物及重要编辑家。

二、研究具体内容与学科地位

1、研究内容:

其一,本体研究。

编辑出版内部诸多问题:

文字产生;图书起源;编辑萌芽;著述编篡;整理校勘;图书数量;重要编辑家等。

其二,背景研究。

时代特征、文化政策。

日本学者弥吉光长《出版史的研究法》八个方面……。

王益《出版史研究浅议》三大部分……。

2、学科地位:

编辑出版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交叉科学:

编辑学与出版学历史学。

分支学科:

历史学一支,专门史。

下属学科:

编辑史、出版史、目录学史。

交叉关系:

文献学、图书学、版本学、辑佚学、校勘学。

三、研究意义

1、认识规律:

编辑出版产生发展。

2、借鉴和继承文化遗产:

文明古国,历史悠久。

我国图书是世界上图书最丰富、最连贯、最完整的文化遗产之一。

四大发明之二造纸、印刷术。

3、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

第三节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出版史研究历史回顾

1、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49年

叶昌炽:

《藏书纪事诗》(1897)以诗歌形式,发表评论。

“中国清代末年长洲叶昌炽(1847~1917)编撰的一部记载历史上藏书家事迹的专著。

时代起于五代末期,迄于清代末期,计收集有关人物739人。

所引用资料大量采录自正史、笔记、方志以及官私目录、古今文集等文献,并将记述一人或相关数人的有关资料各用一首叶氏自作的七言绝句统缀起来,间附叶氏案语,实际上是一部资料汇编式的藏书家辞典。

本书同时还收录了历代刻书、校书、抄书、读书等方面的资料,因而对于研究目录、版本、校勘及文化学术的演变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被誉为“藏家之诗史,书林之掌故”。

叶德辉:

《书林清话》(1911)笔记形式记载雕版、活字、套版印刷创始传播。

资料丰富。

孙毓修:

《中国雕版源流考》(1918)

陈登原:

《古今典籍聚散考》(1936)

王国维:

《简牍检署考》、《两浙古刊本考》、《五代两宋监本考》(1914)

向达:

《唐代刊本考》(1936)

卡特: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1929)

2、第二时期:

1950年——1979年

王利器:

《中国书史》。

张静庐: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250万字

刘国钧:

《中国书史简编》等。

影响很大。

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3、第三时期:

1980——至今

方厚枢《中国出版简史》80

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84

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85

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87

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87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88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89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90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91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99

吴永贵《中国出版史》(上下册)2008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通史》2008中国书籍出版社.(九卷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西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二、研究现状。

当前的编辑出版史研究面较广;有一支研究队伍和已经专刊阵地。

如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史料》等。

问题:

理论梳理不够,资料性的,尚未形成中国编辑出版史真正的理论体系;研究重点偏向于印刷和收藏,不太重视著作、发行和利用研究。

重视古代编辑出版史研究轻视近现代出版史研究或者说近现代出版史研究不足。

第四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特点分析

一、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总体特点

1、文字图书出现最早:

汉字稳定、延续从未中断。

一脉相乘。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婆罗米文字先后死去。

纪录历史最为完整。

前841年,每年历史能够查到;前722年每月历史能够查到。

2、文献众多,发明造纸:

载体先进。

泥版书;纸草;贝叶经;羊皮纸。

或笨重、或昂贵、或粗糙、或易毁、或难通。

3、历代重视,机构完整:

务于治;重于教化。

4、编、著、校合一:

校勘、辨伪、辑佚、版本、考据分支学科。

人才辈出,历代不绝。

5、重视目录学:

章学诚: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从西汉刘歆《七略》第一部图书目录——清代最大官方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历代公私目录不绝。

目录学是治学的门径,指南。

6、图书藏量极富:

估计25万种以上。

7、装帧实用美观:

装帧三个时期:

汉前竹帛并行——简牍制度;汉唐纸写本——卷轴制度;唐后印本——册页制度。

装帧上有——经折装、旋风装、龙麟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8、发明印刷术:

隋唐雕版术、宋活字、明套印术。

9、屡遭厄运:

“22厄”。

周室衰微,(春秋初年,周室典章影响诸侯野心,烧、削大半。

);

始皇焚书(前213年);

项羽入关(前207年,先秦诸典籍失传);更始战乱(25年,王莽灭亡后,赤眉军进长安。

);

董卓移都(汉末董卓逼汉献帝迁都,皇家图书遭劫夺,王允西运时仅剩70余车。

);

永嘉之乱(西晋怀帝永嘉七年313,匈奴首领刘聪陷西晋都城洛阳3万卷书被焚);

元帝焚书(梁元帝萧绎酷爱图书,554年西魏兵破江陵,帝以为,读书误国,泄愤焚书14万卷全焚);

炀帝焚书(隋炀帝搜书同时,大肆焚毁谶纬图书,所剩37万卷,隋末毁灭);

砥柱漂没(唐高祖李渊平定王世充得隋书8万卷,622年命司农少卿宋遵贵用木船溯黄河西运,经砥柱,不幸船毁书亡);

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攻陷洛阳、长安,8万卷图书被毁);

广明之乱(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攻陷蝉安12库2、5万卷全焚);

后主焚书;957年,北宋攻陷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吩咐小周后,全焚图书,不愿流落他人之手1万卷被焚。

靖康之乱;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克开封,索要北宋图书为讲和条件,北运过程中丧失,7万卷书荡然无存。

绍定之灾;理宗绍定四年1231,都城临安大火,6万卷书损失大半。

甲申之变;1644年李自成进京,出逃。

绛云楼灾;1670年钱谦益藏书楼火灾,73柜善本秘籍被焚。

乾隆禁书;1772四库全书编辑,销毁10万部书,6万个版。

咸丰癸丑战乱;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南三阁四库全书几毁。

英法联军之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一部四库全书被烧。

八国联军劫难;1900年,永乐大典副本被烧焚

上海事变;1932年日军攻打上海,商务印书馆藏书楼,东方图书馆被炸毁,51万8千册图书被毁。

文化革命。

1966年,空前浩劫,除四旧。

有形消亡,自然天灾;无形消亡得原因有二:

其一,人们特别是皇帝喜好造成;其二,价值观念不同造成。

10、巨帙大书,世所罕有:

巨著众多:

类书第一部类书三国《皇览》——最大类书明《永乐大典》;丛书—清《四库全书》。

二、中国古代编辑出版之缺憾

1、重编辑、轻创造: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重文史、轻自然科技:

科技书较少。

3、重藏书、轻运用:

有“借书不孝”之家训。

4、历代禁书不绝:

无意——一书起而群书废,儒学兴而他学废。

有意——历代禁毁书无数,四库建,群书废。

“因人废言”、“成王败寇”现象。

第五节中国出版史的分期

一、按图书图书形态划分

中国历史上的图书形态经历过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时期。

1、竹木帛书——简牍制度:

上古至汉代

2、纸写本书——卷轴制度:

魏晋至隋唐

3、印刷本书——册页制度:

宋代以后

二、按照通史标准划分

按照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顺序,以及朝代之间文化形态的相似性,可以将中国出版史分为以下一个时期。

1、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

3、魏晋时期:

4、隋唐五代时期:

5、宋元时期:

6、明及清前期:

7、近代:

8、民国时期:

9、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事业:

思考与练习:

1、名次解释:

编辑;出版;图书;河图洛书;图书“22厄”。

2、简述图书形成的条件。

3、试述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总体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