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24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辑的职业敏感.docx

编辑的职业敏感

敏感性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生物

体或其一部分对某些因素易于感受的特

性。

职业敏感性我理解为,不同职业的人

对其职业范围内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感受

性。

比如,歌唱者对音韵的敏感、记者对

新闻线索的敏感、刑警对人物行踪的敏感

等等。

图书编辑,其职业敏感性表现在三

个方面:

一是对图书市场信息的敏感;二

是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敏感;三是对文字

及出版规范的敏感。

职业敏感性的高低决

定其工作质量的优劣。

一个图书编辑只有

具备了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才能策划出好

的选题,才能编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图

书。

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敏感,是找到好选

题的重要依据

#!

$图书市场信息千变万化、丰富多

彩,编辑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大量

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工作,不断摸索并逐

渐掌握市场变化的内在规律,编辑对这些

规律的发展变化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

众多信息中分析、掌握其特点,才能做出

正确的综合分析判断,找到适合市场的好

选题。

比如,素质教育类畅销书《哈佛女

孩刘亦婷》,如今已发行百万册,《哈》

书编辑从另一家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

在美国》一书的持续畅销中得到启示,预

感到素质教育类图书将有巨大的市场潜

力,同时将此类图书的不足补充到自己的

图书结构中,一个既适应市场又适应读者

的选题由此而生。

#%$编辑对国家实施的新政策、新法

规要及时做出反应。

比如,国家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各大医学高等院校不

再由卫生部管理而隶属教育部,教育部规

定,医学教材的出版由各大学参与竞争。

这一消息一发布,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抓

住这一新契机,迅速组织稿源、修改原教

材,占领了医学教材的出版领域,取得了

良好的业绩。

#&$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论点等方

面的信息。

如克隆技术发展后,生物类图

书走势日益看好;纳米技术的成功,使一

大批与此相关的图书很快走俏等等。

此类

读物的出版热潮,已在当前图书市场上逐

渐表现出来。

各种信息对编辑的选题思路都有很大

影响,编辑应将收集起来的信息为我所

用,抓住出版时机,及时准确地做出正确

决策,才能使选题有的放矢。

对新知识、新观念敏感,才能编辑出

更新、更准确的图书

编辑工作的对象具有常新性,要求编

辑应善于接受新事物,对新知识、新观念

应相当敏感,把最新知识、最前沿的科研

成果,反映到图书中。

这一点我深有体

会。

在我编辑《装修之前请你读》一书

时,审稿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关于装修

材料的质量认证标志,作者提供的是"

年代初的一个标志,因时间较长,我对此

存有疑义,于是我与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

取得联系,得知新的强制性质量认证标志

将在近期颁布,便将这一新信息及时补充

进书稿,适时传达给了读者。

不同学科的编辑,还应对其学科的前

沿动态敏感,否则就不可能联系到这方面

好的作者,不可能组织到一流的稿件来满

足读者的需求,也不能对文稿的科学性和

知识性做出准确的评价和选择。

比如,一

个少儿科普编辑,他所编辑的少儿科普书

还仅局限于“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范

围,而对少儿关心的“克隆的秘密”等科

技前沿的知识不涉及,这样的书读者怎么

会喜欢呢(再如,一个医学编辑对飞速发

展的医学领域不熟知,他所编辑的图书就

不能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新需求。

对文字及出版规范的敏感,是图书质

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编辑是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不管什

么学科的编辑,都应具有一定的文字修

养,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不同行业也

都有其不同的行业规范,对于各项行业规

范,编辑都应心中有数,即对文字及出版

规范应有足够的敏感。

这是对编辑最基本

的要求。

#!

$对文字的敏感表现在对文字的正

确使用、科学名词术语的规范把握等等方

面。

在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一些政治术

语的敏感,应严格把握政治术语的准确表

述,确保国家、地区名称的规范和地图上

国界线的完整等。

#%$对出版规范的敏感表现在,一是

对国家各项标准的严格掌握,如:

教育

部、国家语委正式发布的异形词等各项有

关规范标准、全国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制

定的名词术语、国家语委标准技术化工作

委员会的出版物数字用法、标点用法的规

定;二是对版式安排包括文章结构模式和

体例、字体字号、印刷术语等的了解,并

应擅长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

总之,一个图书编辑只有具备了扎实

的文字功底,广博常新的知识,敏捷的科

学思维能力,也就是具备了编辑的职业敏

感性,并充分加以运用,才能在图书市场

大潮中游刃有余。

增强新闻敏感性,提高政治鉴别力,离不开对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精神的

掌握和理解,离不开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

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度,立足全局看问题,做到胸中有

全局,才能形成较强的新闻敏感

治敏感,是指见微知著,“风起于

青萍之末”,就能迅速而敏捷地洞

察问题的本质,判明利害,把握问题的发

展趋势。

政治鉴别力是指政治上分辨是

非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

够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真善

美和假丑恶。

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是党和

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

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

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

使命。

记者、编辑处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第

一线,能否做到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提高

记者、编辑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鉴别力是

十分重要的。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鉴别力和

政治敏感的前提,只有理论上清醒,思

想上分清是非,才会有较强的政治鉴别

力和政治敏感,才会有较高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上的成熟与坚

定,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基础。

马克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一位地质师去参观

美术展览.他看了许多画,觉得都平平淡

淡。

突然,一幅风景画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片草木不生的山峦,紫气冉冉,显得荒

凉而又瑰丽,神秘中带着几分恐怖。

地质

师久久地站在这幅画前,他敏锐地意识

到这画面里似乎隐藏着什么.他去寻访

这幅画的画家,遗憾的是画家已经不在

人世·地质师费尽风折找到画家的遗婿,

借到了画家的几本时己。

根据画家日记

提供的线索,他来到了画家原来的实地

写生处。

那是西伯利亚一个人迹罕至的

地方。

结果地质师发现,那里的山峦环抱

着一个奇特的湖,那“湖水”竟全是水银!

那冉冉紫气就是水银的蒸气。

周围草木

不生的荒凉景象,原来是水银毒造成的。

美术展览的观众成千上万,为什么单单

这位地质师发现了这个奥秘呢?

可以说,

地质师高度的职业敏感是他成功的重要

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行业的许多出

众的人物,都具有自己的职业敏感,例如

公安对犯罪敏感,商人对市场敏感,医生

对疾病敏感,记者对新闻敏感……优秀

的编辑,当然也敏感于出版。

编辑的职业敏感,指的是编辑在心

理上对于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外界刺激反

映迅速、敏锐,大致表现为11个方面:

一、政治敏感。

能够敏锐地识别一切

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利全党全国工作

大局,从根本上损害人民利益的事物。

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来设计选题、组织

稿源。

二、法制敏感。

不麻木不仁地对待出

版工作中的违法现象,自觉抵制以书号

刊号版号谋私等不符合出版法规的出版

行为;具备明确的版权意识;在审读书稿

中能够清除或修正一切有背于法律的表

述,避免不经意中的犯法,如在自己担任

责任编辑的出版物中泄漏国家机密、军

事机密等。

三、政策敏感。

在出版工作中随时警

惕有违反政策的内容出现,尤其是比较

复杂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更需高度注

意,坚决杜绝伤害少数民族感情和违反

宗教政策的内容在出版物中存在.

四、道德敏感。

对于应该坚持的传统

美德和应该抛弃的封建道德糟粕界限清

楚,对于应该发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道德观和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道德观毫

不含混。

敏锐地识别并摒除出版物中不

道德的内容,特别要警惕“黄毒”,不为一

时一地的经济利益出版淫秽、暴力内容

的出版物。

在工作中严守职业道德。

五、市场敏感。

经常深入图书市场,

细心了解行情,善于捕捉任何市场需求

起落的先兆,使错综复杂的图书市场变

得有迹可察,变化可测;有能力推测某部

作品是否为市场所需,并不为市场的短

期效应所惑。

六、选题敏感。

不放过来自各种渠

道,例如作者、读者、亲友、政府部门、学

校、书店、书商、发行部门等等的选题信

息,以及发自自己内心的有关选题的“一

闪念”,及时论证、完善选题,并提出可行

性方案,及时组织实施。

七、错别字及病句敏感。

审读原稿、

校样时,甚至在非工作状态的阅读消遣

时,对于错别字及病句有特别的识别能

力,尤其对同音字、同型字,对似是而非

的、不规范的语言,能迅速地感觉出它的

“不对味”。

八、审美敏感。

敏锐地领会文艺作品

的艺术性,准确评估非文艺作品的可读

性、趣味性;对于版式、封面、插图等,有

较高的鉴赏能力。

九、宣传敏感。

对于宣传、促销手段

高度重视,能够抓住最适宜的有利时机,

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及其他方式,宣

传介绍出版物,协助发行部门推销自己

的产品。

十、文化科学敏感。

随时了解各学科

各领舔学术动态,能够正确衡量选题或

稿件是否有利于积贮和传播人类文化科

学知识,有气魄出版有创造发明、填补空

白,但读者面相对狭窄的文化科学著作;

不让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读者。

十一、作者敏感。

慧眼识人,在与作

者的交流中,在稿件的审读中,善于发现

作者的潜力,挖掘新作者,下力气培养新

作者。

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是以上n

种。

在日常工作中,编辑的职业敏感常

常综合表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而

在每个不同的环节又都有着各自的侧重

点。

在设定选题环节,有选题敏感的编辑

常常是开拓性选题的提出者,在这一环

节里,市场敏感和政治敏感是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文化

事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

化,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充满竞争的

时代。

在巨大的求生存、求发展的

压力下,编辑必须从传统的加工型

转变为策划型,参与从选题策划、

图书设计到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富

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

于是有

人提出,编辑必须从“把关人”向

“合谋者”转变,要和作者合谋、和

市场合谋、和利益合谋。

[1]尽管这

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一转变将

更好地促进编辑功能的全面提升,

但我们更愿意这样定义,即编辑既

要做“把关人”,更要做“合谋者”。

二者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怎样才能既当好把关人,又做

好合谋者呢?

在信息时代,编辑除

了应具备坚忍不懈的职业追求和

高尚的职业作风外,还应具备高度

的职业敏感,其主要体现为信息敏

感。

所谓信息敏感是指从业者对

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能作

出直接、快速反应。

建立在多种素

质基础上的信息敏感是灵感的源

泉。

有了它,编辑才能从众多的信

息中披沙拣金,产生好选题;有了

它,编辑才会当好伯乐,从令人眼

花缭乱的作者群中识得好“马”;有

了它,编辑才能触类旁通,充分挖

掘市场源泉,紧紧把握市场的脉

搏,在做全程策划的过程中既追赶

市场潮流,又做市场的领头雁;有

了它,编辑才会始终抓住经济效益

这根杠杆,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

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了

它,编辑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做好把关人。

总之,编辑具备信息

敏感,才能在出版工作中抓住机

遇,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创新性、

创造性,建立起牢固、长久的“合

谋”体系,使出版事业生生不息。

  1·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信

息敏感

  国家的大政方针是社会政治

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具体体现,其中

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类信息决定

着出版的方向和出版的高度。

这类信息中产生的选题往往立足

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出版此

类图书,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出版

社的办社宗旨。

在这方面,一些出版社的编辑

抓住机遇,出版了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都较好的图书。

如2003年中

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关注农村、关心

农民、支持农业。

据此重庆大学出

版社抓住时机,针对农村科技力量

薄弱和实用技术低下、农民法律知

识淡化以及农民经济困难的特点,

及时策划了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的

“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

套书一出版,即受到广大农村读者

的欢迎,并得到中宣部的好评。

于深刻地理解了中央的“三农”政

策,所推出的图书成为符合改革大

潮、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好书。

又如,为了加强对农村党员干

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工

作,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

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最近

中组部提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试点项目,

要求以招标的形式面向全国遴选

优秀教学资源立项。

这一规划立

即引起了四川大学出版社编辑同

志的注意,在文件到达的当天,一

个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教学的组稿会便成立了,相关专

业如环境保护、节水、节能、公共卫

生等方面的专家便被请到了现场。

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出版社可以

做的几项工作,如组织相关门类多

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同时积极

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能在这

一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活动中尽

一份力。

  2·对市场的信息敏感

编辑要重视、分析市场信息,

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

其最终

目的便是确定哪类书我们可以出

版,怎样出版,以确保所出版的图

书能销售出去,最大限度地降低市

场风险。

编辑应关注哪些市场信息呢?

从图书策划开始,编辑就要了解、

分析市场上同类书的销售情况、装

帧设计特点,以预测所策划图书的

发行量。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

辑金丽红在预估《生命的留言———

死亡日记》的发行量时,通过比较

此书与《相约星期二》(一本患绝症

临死的老人莫里在每周星期二给

学生讲的课),认为两书题材相似,

从文章质量上《生命的留言———死

亡日记》更胜一筹,既然《相约星期

二》发行量已达30万册,后者起印

10万肯定不会有何问题。

[2]若属

于填补空白之选题,则要了解市场

上的读者需求情况,了解可从哪些

已面市的图书中为作品构思、营销

策划提供借鉴。

在图书定价、出书

时机、宣传手段各方面都应尊重市

场规律,可先造势,亦可在推出图

书的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

力争使产品以最好的状态在最佳

44               2005年 科技与出版 第3期         

     编辑实务 EDITORSPERFORMANCE

点进入市场。

在图书进入市

场流通领域后,编辑不能就撒手不

管,仅依赖发行部去扩大发行量。

编辑一定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

样关心自己所策划出版的图书,要

认真跟踪图书的市场销售情况,作

好销售反馈分析,不漏掉任何一个

信息。

对编辑而言,市场信息能为

决策提供依据,市场信息能为自己

找到差距。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才能取得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文化

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编辑

对市场的关注应该放眼世界。

《出版大崩溃》、加拿大出版家杰克

·麦克莱兰的失败,到美国畅销书、

牛津学术书的全球化影响,世界出

版大市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

失败的教训,引发我们思考供我们

借鉴。

近年的引进版图书更是成

了不少大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图

书市场的亮点。

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北京公司引进的《富爸爸穷爸

爸》一书,便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紫

色图书风暴,该书连续22个月登

上全国畅销书排行榜,销量达到

200多万册。

凭借此书,世图北京

公司当年的销售码洋即从5000万

元上升到1·2亿元,在出版界声誉

鹊起。

[3]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编

辑对市场信息敏感,就会多一些机

会!

也就会为社会奉献更多的佳

作!

  3·对重大选题、典型事

件、热点话题的信息敏感

  编辑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

和原则性。

肩负选题策划、审稿工

作的编辑,头脑中必须绷着这根

弦,不能稍有懈怠。

体现在编辑工

作中,就是要对重大选题、典型事

件、热点话题类信息保持较高的政

治敏感(当然这是建立在编辑熟悉

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法律法规、方

针政策基础之上的)。

对此类信息

敏感,编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

脑,在组稿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

不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敏感显示

了一个“度”,它是编辑头脑中的一

根红线。

要做到政治信息的敏感,编辑

审稿时必须有大局意识、政治意

识、责任意识,从整体上把握书稿

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

性,而不囿于细枝末节(应与编辑

加工有绝对的区别)。

在审稿过程

中,对典型事件,要注意其社会影

响,不能以点带面;对热点话题,必

须冷静思考,一定要防止一时冲动

跟风出版一些尚无定论或不宜集

结出版的图书。

比如,四川大学出

版社曾准备出版一本《中国新闻调

查》,经过编辑审稿,认为尽管图书

所选新闻事件确属事实且已有多

种媒体进行过报道,但所选报道涉

及官场腐败、政治改革、中日关系、

两岸统一等重点热点问题,观点不

易把握,如若大量集结出版则易对

人民群众产生误导,或对国家建设

和内政外交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只

能放弃出版。

  4·对语言文字的信息敏

  编辑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直

接决定着编辑在审稿加工过程中

能否对语言文字产生敏感,进而决

定了编辑能否做把关人。

可见,编

辑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敏感意识是

编辑的“门户意识”。

笔者认识的

一位编辑,专业知识很渊博,但在

编校质量上始终不能过关,可能与

他缺乏语言文字敏感有关。

因此,

我们不强求编辑一定要是某方面

的专家,但我们一定要求编辑具备

宽泛的知识、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夫

和耐心细致的品格(因为编辑工作

有时是非常枯燥的),要做编辑行

业的行家里手。

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主要应对

以下几类语言文字信息敏感:

错别

字、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逻辑混乱、

数字差错及不符合出版规范等。

要具备这些敏感,有赖于编辑长期

不断地勤学好问,做到脑勤、手勤、

嘴勤、眼勤,做一个真正的杂家,有

较宽泛的知识面;也有赖于编辑长

期不断地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

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新世纪的

编辑,要认真研究编辑规律,认真

总结编辑经验,不断提高编辑水

平。

以上分析并不能涵盖所有编

辑应关注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

编辑还需关注出版动态,了解各种

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目录、评

论以及出版统计资料、出版动态报

道和其他出版社的出版动向等。

这些是构成出版生态环境的重要

因素。

对编辑而言,随时关注出版

动态,就能较好地把握出版时机,

调整出版策略,始终站在出版的前

沿。

编辑也需要了解科学文化信

息,掌握科学文化的最新动态和发

展趋势,特别是与图书内容相关的

学科门类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样

有利于跟上时代步伐,及时修订相

关门类图书内容,作好配套出版物

的深度开发,使科学文化知识尽快

为提高现实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在编辑职业生涯中,各种信息

犹如一簇簇闪亮的火花,开启着编

辑思维之窗,照耀着编辑前行之

路。

参考文献

[1] 吴锡平.从“把关人”到“合谋

者”.出版广角,2004(8)

[2] 文心,孙茜.盘点“金大仙”.编辑

之友,2004

(1)

[3] 李安乐,文心.智商、情商、财商、

德商,一个都不能少.编辑之友,

2004(3)■

45         2005年 科技与出版 第3期               

     编辑实务 EDITORSPERFORMANCE

[摘要]编辑的职业敏感是在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

提高编辑的职业敏感关键在于

提高编辑的信息素质。

编辑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才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敏感,才会有创

造的激情,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关键词]编辑;职业敏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597(2005)04-0149-04

编辑的职业敏感是在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

种专业素养。

它既是一种创造的敏感,也是一种市场

敏感。

有了这种“敏感”,编辑在工作中就会处于主动

地位,诸如提出新的选题,捕捉稿件的新观点、新角

度和新材料以及栏目的策划等,都能得心应手。

这也

是一个优秀编辑区别于一般编辑的显著特征。

当今

出版业激烈的竞争,说到底是编辑人才的竞争,而称

得上是人才的编辑应具有强烈的职业敏感,富有创

造精神。

出版界流传“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

的出版物”的说法,还有人提出“有什么样的主编,就

有什么样的出版物”。

可见,编辑是出版物在市场经

济的大潮中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因此,

编辑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增强职业敏

感,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编辑提出的

要求。

一、编辑的职业敏感的特征

从编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来说,编辑劳动的对

象(稿件)是精神产品,编辑追加在精神产品上的许

多劳动,是让已有的精神内容优化和增值的精神生

产劳动。

在编辑活动中,编辑通过发现、选择、设计、

组织、加工稿件,使作者提供的稿件更加完善、提高,

从而保证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和学术、艺术、文字等方

面的质量。

这样才能为读者、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高

质量的精品食粮,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

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作出贡献。

编辑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在很大程

度上处决于编辑的职业敏感和创新能力。

在编辑活

动中,编辑的职业敏感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善于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面对知识经济

时代和加入WTO的挑战,以及出版业竞争激烈的

现实,出版物(主要指纸质期刊和图书)要想在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只有办出特色、保持

较高质量,不断增强对读者的亲和力,才能提升出版

物的竞争力,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赢得读

者、赢得市场。

如果期刊和图书的编辑不具备准确而

及时的文化预感,只凭传统的办刊经验,要达到上述

目标是不可能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项政策的实施,

一种制度的改革,一条经验的推广,一次活动的开

展,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选题资源,关键是编辑能不

能发现,善不善于捕捉。

从表面上看,选题似乎是灵

机一动的产物,实际上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果。

如果编

辑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可贵的职业敏感,就

能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捕捉各种有新意的点子,

促使其生长形成新选题。

例如,“1986年《书品》创刊

号发表了杨伯峻先生的文章《我和〈左传〉》,在社会

上引起了一定反响。

许多读者给编辑部来信,认为杨

文扼要地概括了自己几十年来研治《左传》的经历,

实则是一篇个人治学经验的小结,写得亲切生动,读

来如同作者面对面交谈。

编辑部认为这一信息非常

重要,马上组织编辑进行专题策划。

后来陆续约到了

几十位名家的文章,在刊物上连续刊出后造成了一

定的声势,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而且,由于这些学术名家年老体衰,《书品》上发表的许多文章甚至是他

们的收笔之作,所以这个专题策划还带有学术抢救

的性质”[1]。

又如,《新周刊》在1997年改刊后不久,

即抓住中国足球队冲“世界杯”失利的时机推出号外

《中国不踢球》,产生了较强的市场效应,引发网络球

迷们广泛讨论,《新周刊》也由此一下子成为一本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