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193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商务专业自评报告.doc

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30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 1

第二部分专业剖析要素分析 3

一、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 3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6

三、科目课程 10

四、教学管理 12

五、职业素质培养 13

六、教学环境建设 15

七、产学研结合 16

八、教学改革与建设 18

九、师资队伍建设 21

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25

第三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2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二、整改措施 26

第四部分专业剖析自评结果 28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

电子商务专业是我院2007年开设的一个专业,本专业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和中专对口学生,学制3年。

至今招收了2007级学生。

目前在校生总数46人。

经过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拥有了一支团结、奉献、业务水平较高、基本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2人(占33.4%)、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33.4%)、另外还有2名兼职教师。

本专业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和职业教育论文14篇。

实验、初训基地满足要求,目前本专业建有2个校内实验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求,综合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表1专业基本情况表

专业名称

电子

商务

批准成立时间

2007

首届招生时间

2007

毕业生总数

0

在校班级数

1

在校学生数

46

教师总数(人)

6

专任教师(人)

4

兼职教师(人)

2

双肩担与返聘(人)

研究生

教师数

2

双师型

教师数

4

专业带头人

杨小舟

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本科

高级职称

教师人数

2

教研室名称

教师数(人)

基础教研室

6

专业教研室

6

可利用校内实验室数(个)

实验室名称

2个

电子商务后台管理实验室

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结算及网络安全实验室

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个)

实训基地名称

3个

章丘市东方冷库超市集团

力诺集团

三洋管理咨询公司

专业教学

(1)以升学为导向()

(2)以就业为导

向(√)

(3)两者兼顾

()

第二部分专业剖析要素分析

一、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

1.1专业设置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2007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院设立电子商务专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信息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

200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和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长远看,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技术为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广告、洽谈、签约、订单、支付结帐等,是商务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公司急需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社会在发展、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与保密的实现,促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的人才需求也会快速上升。

本专业的开设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1.2专业名称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设定的专业名称。

为了增强专业的广泛适应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规划,结合现有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及实验实训条件,为专业课程开设、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弹性和空间。

1.3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本专业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网络维护、网络营销、网络安全运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坚持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础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实践实训水平,使教学相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依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分年度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实训实习计划,学院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具体思路如下:

(1)在界定专业改革与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指导方案;

(2)重新修订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比例,提高实践操作的教学比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技能,实行校企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4)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年龄和结构职称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6)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奠定基础、拓宽应用性专业知识面、注重新技术、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为原则,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方面,目前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来自本专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本专业的专家,对专业教学提供咨询和指导,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表2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序号

成员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所在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在委员会所担任职务

1

杨小舟

1962年3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教授

主任委员

2

孙文军

1977年4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助教

副主任委员

3

高志宏

1963年10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副教授

委员

4

孙艳艳

1983年2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委员

5

刘宝玲

1981年10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助教

委员

6

高会

1981年7月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助教

委员

(2)通过培训在职教师、选派教师进修、引进新教师,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已建设了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

(3)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教学规章制度,严格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拓宽办学思路,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评估,重点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监管,学生、教师座谈会,以保证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建设。

本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0%以上。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已与企业合作建立了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型的职业技能训练,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6)积极开展教研与科研活动:

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成绩,发表科研论文14篇,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1.4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明确、可操作性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技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关于职业能力的分析,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专业能力:

表3专业能力分解表

具备电子商务运用技术的素质

具备较高级的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素质

具备网络和网页的独立设计和制作的素质

具备电子商务与相关学科结合运作的素质

具备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新型营销技术素质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2.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分析,本专业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总体定位,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涉及广,同时课程深度适中。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我们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学、网页与网站设计等专业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重点内容来设置课程。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选修课。

(具体详见专业培养计划)

2.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从教学计划、培养计划和实训计划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具有技术复合型、应用型等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

现总结如下:

(1)在培养计划上把课程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公共基础课,主要进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通用能力、道德规范等培养,体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从事本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知识面扩展及个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层次为专业课,也是学生以后从事的专业方向,主要根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而设置的。

第四层次为选修类课程,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课程。

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四个层次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统一体。

(2)确立培养技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和基本环节。

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岗位实习”的培养周期安排教学。

理论教学强调“先进、有用、易懂”,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安排相关的实验、实训课,并安排相应职业岗位的实习。

2.3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符合技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一是从形式上分为认识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几大环节,满足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求。

二是课时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达到近36.3%。

表4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项目

周数

内容

学期

场所

1

实验

73学时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

校内

2

117学时

2

校内

3

专业

实训

73学时

进行“职业能力”实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校内

4

100学时

4

校内

5

60学时

5

校内

6

毕业实习

18周

到相关企业、相关岗位去学习锻炼

6

校外

2.4课程形式灵活多样

课程形式灵活多样,有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形式。

见下表。

表5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英语、体育

专业基础课

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财务管理

专业必修课

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学、市场营销、网页与网站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国际商法

选修课

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网络金融、银行与信贷

2.5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课程整合

为使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以学生、教师为采访对象,开展了商学院课程资源调查。

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了评估和课程重组,重点进行了专业课调整。

例如:

电子商务专业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增设《证券投资》、《网络金融》为选修课,并新增了《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6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科学、规范,稳定性、适应性兼顾

在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各教师的努历下,电子商务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在专业调研和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下,每年进行修订,使之更适合专业培养目标,更好的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做到稳定性、适应性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