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828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docx

课标知识点能力点细化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知识点、能力点细化(阅读部分第三学段)

年段

学段目标与内容

要点提取(知识点、能力点)

解读细化

备注

第三学段

(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的技巧:

1.停顿:

A标点符号停顿B语法停顿C感情停顿

2.重音:

起修饰作用的词语、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语读重音。

分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3.语调:

兴奋语调渐高、渐快;痛苦时语调低沉。

有四种基本形式:

升降曲平。

4.语速:

快速(喜悦、激动、愤怒、焦急)中速(陈述、说明、肯定、坚信、平静)

慢速(冷漠、思索、懊悔、悲痛)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方法:

重读法、查看法、勾画法、批注法。

提高默读速度:

1.应该掌握默读的方法,加上经常训练。

2.边读边划边读边想,快速阅读要逐句逐行地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3.要注意力集中,看得快、想得快。

默读要注意:

眼动嘴不动

学习浏览。

浏览:

快速的默读或跳读

方法:

抓重点词语

抓重点语句

抓主要事件

看文章导读

看小标题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推想词语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词语除了它们的基本意义外,还具有褒奖或贬斥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

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还有一部分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如何辨别:

1、找同义词

2、找反义词

3、造句辨析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顺序:

正叙、倒叙、插叙。

1.按时间的变化顺序来写

2.按地点的变化顺序来写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4.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方法:

1.分析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些什么,再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2.抓重点段落,认真分析体会。

3.分析中心句,体会思想感情。

中心句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起总括全文,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时在结尾,起着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时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4.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思想感情。

5.分析题目,体会思想感情。

根据题目,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或把题目加以拓展。

6.感悟议论和抒情部分,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阅读中要重点体验和感悟这些部分。

 

表达方法: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1.从课题质疑。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4.从矛盾之处质疑。

5.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6.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描述的方法:

1.抓住主要内容的信息点。

2.有条理、有重点的描述,如人物的形象特点,事件的经过等。

3.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喜恶。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抓要点:

1.说明文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文的结构清晰:

一般会有明显的总起局,中心句。

有总分总,总分等结构。

常用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定义:

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内容:

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

提取信息: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2.关注课外的广告图标。

3.整合学科图表材料。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顿号,逗号,分号的区别:

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况一般不用顿号:

(1)不确定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语气词的,如“啊”、“哇”、“啦”等,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3)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比较大的用逗号不用顿号;(4)并列成分做补语并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不用顿号;(5)两个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使用的情况:

(1)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3)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了。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局之间的停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送,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培添了财富;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诗文的阅读:

1.掌握字音,读出节奏。

2.推敲字义,理解诗句。

3.理解全诗,体会感情。

4.朗读欣赏,注意积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扩展阅读面

 

推荐书目:

《伊索寓言》《昆虫记》《蓝色的海豚岛》《小兵张嘎》《你也能当发明家》《森林报》《森林报》《女儿的故事》《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