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完善版.docx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完善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完善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完善版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 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2、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一般要求以 鼻呼吸为主,以 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拳、掌、勾 ;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5、垒球握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50米跑、 立定跳远。
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 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8、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9、“向右转走”预令落在 左脚上,动令落在右脚上。
10、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11、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至 1号位一个位置。
12、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 、心理 和 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完美的状态。
13、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
1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方法?
(A )
A、图形变换跑 B、自然地形跑 C、轮流领先跑
2、下列哪一组运动属于球类项目?
( C )
A、篮球、足球、水球 B、水球、排球、网球 C、手球、乒乓球、网球
3、篮球的标准场地、边线长 米,底线长为 米。
(A)
A、28m 15m B、28m 16m C、26m 15m
4、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 ( A )
A、跳箱旁边 B、垫子旁边 C、跳箱前方
5、体育锻炼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包括 ( B )
A、擦伤 挫伤 裂伤 B、擦伤 刺伤 裂伤 C、拉伤 刺伤 挫伤
6、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 示范授课 ( C )
A、正面 B、侧面 C、镜面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我国 城市举行?
(C)
A、大连 B、连云港 C、青岛
8、跨越式跳高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约在 ( C )
A、10—30度 B、20—30度 C、30—60度
9、跨越式跳高助跑倒数三步的比例是 ( C )
A、小、大、中 B、大、中、小 C、小、中、大
10、小学三年级跳远教材要点是助跑轻松有 (B )。
A、节奏 B、速度 C、力量
11、在体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B )
A、器材 B、情景 C、音乐
12、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以(C)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A、运动项目 B、教师 C、学生的发展
13、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B),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
A、运动技能 B、游戏规则 C、体育知识
1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时要求是1—2年级相当于每周 (A)学时。
A、4学时 B、3学时 C、2学时
三、简答题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
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答: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
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3、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答:
1)握球:
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
2)持球:
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
3)预备姿势:
握持好球后,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与右
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右脚与投掷方向成90-135°,左脚与投掷方向约成45°,身体向右倾斜,重心在右腿上,左臂微屈置于体前,低头、含胸目视右下方2m-3m处。
4)最后用力:
铅球出手角度:
38-42°,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
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
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4、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请举出5个学生最喜欢的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答:
灵敏协调素质是只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一)徒手练习:
1)听口令做目标选择性快速折反跑练习。
2)快速后蹬跑。
3)原地跳起转体360度或180度。
4)脚步移动练习。
如:
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
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
左右侧滑步、跨跳步的移动。
5)原地、行进间或跑步中听口令做动作。
如:
喊数抱团成组。
加、减、乘、除简单运算得数抱团组合,看谁最快等。
(二)组合练习:
1)10秒小步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2)10秒高抬腿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3)一对一面向站立,双手直臂相触,虚实结合相互推,使对方失去平衡。
4)一对一弓箭步牵手互换面向站立,虚实结合互推互拉使对方失去平衡。
5)双膝跪地(正向逆向都可)听口令后迅速起身接加速跑。
6)身体平躺或趴在地面上,听到口令后做左右转体(可一周也可多周)后接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7)行进间的转体跳(180度或者360度)。
(三)游戏练习:
1)走矮子步:
教练与一名队员将跳绳拉直,并把高度适当降低,队员在绳子下走矮子和滑步动作。
2)“跟屁虫”游戏。
两人或多人一组,其中一人做站立或活动的各种动作,并不断变换花样,其他人必须照他的样子做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要求:
想象力丰富,变换动作快。
3)“打老鼠”游戏:
学生围成一个圆,在圆内进入一人或多人扮演“老鼠”,由围成圆圈的同学拿球类进行滚动,以来打到圈内的“老鼠”。
被打到的“老鼠”与圆圈上滚球的同学互相轮换。
4)听号接球:
练习者围圈报数后向着一个方向跑动,教练持球站在圈中心,将球向空中抛起喊号,被喊号者应声前去接球。
要求:
根据时间和空间采取应急行动。
5)老鹰抓小鸡:
“小鸡”跟在“母鸡”背后,用手扶住前面人的髋。
“老鹰”站在“母鸡”前面要抓后面的“小鸡”。
“母鸡”伸开双臂设法阻止。
要求:
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6)捕鱼:
将练习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鱼,一组手拉手为网,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捕鱼游戏。
要求:
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5、在弯道上起跑,你应站在什么位置上?
如何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
答:
在弯道上起跑,教师应站在扇点位置上。
为了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弯道跑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
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
以便利用重心,产生向心力,克服离心力。
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放松跑2~3步,然后全力跑完全程。
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7、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教学实际,你是如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
答: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8、在投掷教学中,最应注意的是安全,你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答:
1)建立课堂常规,强化纪律教育。
如:
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2)上课前要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3)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4)准备活动要充分。
5)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
9、谈谈你对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
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四、论述题
1、说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并阐述其动作技术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
答:
1)上挑式的动作要领: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员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优点:
接棒人向后伸手的动作比较自然,容易掌握。
缺点:
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传给第四棒时,只能握住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持棒快跑。
2)下压式的动作要领:
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直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优点:
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
缺点:
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紧张,不自然。
2、结合本校实际,谈谈你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
答: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
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
例如:
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
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
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
例如:
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①、党的教育方针②、国民素质③、创新精神④、实践能力⑤、有理想⑥、有道德⑦、有文化⑧、有纪律⑨、建设者⑩接班人。
2、①课程功能;②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④课程实施;⑤课程评价;⑥课程管理。
二、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参与校本教研的。
校本教研:
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兴盛。
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1、教师反思2、同伴互助3、专业引领三者关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充分的发挥自我反思、同班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来谈。
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
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态度都得到发展。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注: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
)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或者:
知识呈现方式转变,教学交往方式转变,资源整合方式转变,经验积累方式转变,质量评价方式转变。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
如何理解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必须实现哪六个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⑤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答: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哪几个特点?
多元性;
(2)整体性;(3)过程性
5、知识、技能和情感这三个维度的关系?
答:
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即: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的。
它包括传统教学中我们所重视的“知识技能”,还包括过去我们有所忽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包括我们过去想强化但没做得很好现在应该进一步强化的“过程、方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他们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整合在一起的。
三维目标是“并生”的。
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目标,需要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运用适当学习方法,在经历过程、实践方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从而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基于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并把它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6、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⑴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⑵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
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
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
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
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
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
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
重视交流:
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
重视互动:
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一要重视情境创设:
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
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加工、评估、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包括对价值观的思考、逻辑和数学的推理、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和思考,以及预测和预报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例如在公众场合掌握讲话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正确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书写、语法,掌握各种文体以及风格,快速浏览、阅读的能力等;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基本掌握有关人类环境的各种知识;知晓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基本掌握人类和社会进化、发展的知识;个人生存能力能力,包括个人为生存和自我保护而必需的教育和训练。
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通过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三5、有人评价我们的教育“你们只能培养出打工仔,而培养不出老板”。
对这话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论述。
未来世界不仅仅需要有知识的人,需要有准确的选择力、勤奋的自学力、理论的创造力、实践中的决断力和肯埋头实干的人才;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人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其差异就在于谁利用知识的能力强;能力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附加2、观点一:
赞同。
“打工仔”和“老板”分别代表两类素质不同的人。
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只会解题、考试、唯师、唯书、唯上,没有问题意识、开拓精神、合作能力等。
观点二:
不赞同。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不应为学生过早定位,否则可能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能成为“打工仔”,还是“老板”固然和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何种素质有关,但更和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经历有关,和它的继续学习能力有关,和机遇有关,另外“打工仔”就不应具备“老板”的素质吗?
观点三:
作为基础教育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做“老板”的素质,但不能把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只是培养“老板”的层面上,这个社会既需要“老板”更需要千千万万的“打工仔”,应尊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