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13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生物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

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

主要内容包括:

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Biochemistry:

AnIntroduction(SecondEdition),T.McKee;J.R.McKee,(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

InstantNotesinBiochemistry,B.D.Hames,N.M.Hooper&J.D.Houghton,(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生物技术检测

使用教材: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生物物理学》,赵南明,周海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是举世瞩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

它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种质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果树与蔬菜的组织培养技术、园林及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实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茎段的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叶的组织培养等。

6、发酵工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举例等部分。

内容包括菌种的特征和选育,培养基的特性和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杂菌的防治和产品分离提纯工艺的控制等内容,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时间密切结合。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

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推荐教材:

贺小贤编著,《生物工艺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编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俞俊棠主编.《生物工艺学》.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术辅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水的资源特性,水体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标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构筑物设计计算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及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熟悉有关设计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处理系统的管网设计、施工、维护运行方面的知识。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张希衡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顾夏声编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胡亨魁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

因此,近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

1:

1。

理论教学包括:

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

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本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过程及加工的多种基本操作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具备在实践应用中控制生产、服务科研和改造创新的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

五、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为25学分。

2018年以来,我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区委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区“三区”战略目标,紧扣一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两项建设(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突出三个重点(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加强党员流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五种能力(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保障能力和发展能力),全面做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使全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当前我镇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基层组织无力为群众办事;二是部分党员干部执政意识和发展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双带”能力不强,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三是农村党员干部创业有热情,无思路,点子办法不多;四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观念更新不快,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民主,办事不透明,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针对存在问题,面对文秘杂烩网新的形www.势和新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为重点,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经常性工作,高度重视,毫不放松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努力把全镇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讲政治,讲大局,坚持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我镇地处西峰区南大门,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已被纳入新城区规划,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然农业基础薄弱,受制于天的被动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工业短腿,没有几个像样的工业企业;商业活镇的局面尚未形成;虽然我们的财政收入以每年跳跃式的速度在发展,但是主要还是来源于耕地占用税,三至五年新城区建成了,我们的后续财源在哪里,这应该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是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关键环节,是新农村建设最可靠的支撑,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各村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围绕财政增收,村级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围绕镇上已编制的“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本村的产业规划。

在第一产业上,各村要围绕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重点做大做强绿色蔬菜,优质红富士苹果,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

在第二产业发展上,重点提升改造陇东农副产品集团公司,引进扶持发展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分享更多的中间产品利润。

积极引进工业企业项目,精简办事程序,引大资,招大商,要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真正使工业项目能进得来,站得稳,发展得快;在第三产业发展上,要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的总体目标,抓住今年通村油路工程,董北路拓宽的良好机遇和已有的旅游景点:

北石窟寺、小崆峒、南湖、正觉寺及即将开工建设的西长风高速工程、水景生态园等项目,着力打造生态旅游董志。

要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加快发展以休闲娱乐商贸餐饮,小区物业管理等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