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19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docx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

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3、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将10gKClO3加入100g水中,溶液质量为110g

B.3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5%

C.分别将35℃的CaCl2和Ca(ClO3)2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40℃,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

D.除去CaCl2中混有的少量Ca(ClO3)2,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4、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  )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5、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7、(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

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

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9、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6)的溶解度为S克.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克)为(  )

A.2aB.(2+

)C.

D.(1+

10、某温度下NaNO3溶液80g,若保持该温度不变连续三次蒸发溶剂,有下表实验数据记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蒸发溶剂

10g

20g

15g

析出晶体

4.4g

17.6g

13.2g

A.该温度时,80gNa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B.蒸发过程中NaNO3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

C.该温度时,100克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

35

D.蒸发溶剂前,NaNO3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3.75%

二、实验探究题

1、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  (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4)根据图二,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  g的M固体。

2、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NH4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10

30

50

70

溶解度/g

NH4Cl

33.3

41.4

50.4

55.2

KNO3

20.9

45.8

85.5

110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  g.

(2)NH4Cl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

(4)烧杯中A中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1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g.

(5)某同学欲验证NH4Cl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设计如图2实验,通过观察到  现象得以验证.

A.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B.a端液面低于b端液面.

3.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

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M点的含义是  。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两溶液质量:

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D.两溶液中溶质质量:

甲>乙

(5)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的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三所示,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字母序号)。

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

1、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NaC1)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同时得到可用作化学肥料的物质氯化铵(NH4Cl),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图2所示,t2℃时,NH4C1的溶解度是  g。

②通过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  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填写“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③t1℃时,将不同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此时,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2、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Ⅰ所示,升温到t2℃后的现象如图Ⅱ所示。

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甲烧杯中溶解的物质是  。

(2)t1℃时,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  (填“>”“=”或“<”)乙。

(3)t2℃时,乙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4)若使t1℃时乙烧杯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除升温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1)随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  ;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1%),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2018•苏州)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  和  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

60℃时11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  g。

(4)列式计算:

用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

需要加水多少亳升?

(水的密度为1.0g•mL﹣1)

5、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

(2)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20℃时,在50g水中加入12.5g硝酸钾固体,允分搅拌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这句话的含义是  。

6、如图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2)t2℃时,将40g的a物质放入75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g。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c>a=bBa=b>cCa>b>cDb.>a>c

(4)如图有A、B、C三只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A中的现象是  ,一定处于饱和状态是的  试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