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120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

筛选概括

【高考典例】

1、【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

“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

“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自后少进

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

“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

“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敕报曰:

“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

“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

“谢贞有何亲属?

”察因启曰:

“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

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

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

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

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启:

禀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

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时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答案】B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

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

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另外要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

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分)

【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1)句关键词得分点:

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

(2)句关键词得分点:

友善、笃、省、后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

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

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

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

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

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

“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

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

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

“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

”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

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

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

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

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

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

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

“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

”周确回答说:

“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

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

“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

”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

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

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

谢贞曰:

“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这夜死了。

后主问察曰:

“谢贞有何亲属?

”察因启曰:

“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2、【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杀伤凶:

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

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

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

草率,随便

【答案】A

【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单项选择试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该句所在的上下文,考查其解释是否合乎该处语境。

此外,还可根据平时所学,看各项实词的解释平时是否学过,是否有道理。

也可根据字形分析去揣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C

【解析】题中,C项的“而”都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然而”。

A项的“焉”,前句作代词,相当于“那里”;后句作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者相当于“把”。

D项的“其”,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的)”;后者作副词,相当于“难道”。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

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

即先回忆课本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将此带入文本句子去考查,看它们是否相同。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答案】A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评】题中,“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

“(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

“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的意思是:

“(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

”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

”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

由此排除C、D两项。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

“(王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

“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

“(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这是美好品德。

“行苟离俗”的意思是:

“(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

”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包含此句的选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解答文言断句题,应该先将语段的大致意思弄懂,看该语段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然后以动词为重点分析语段,先找出动词的主语,确定句子中心,再找出宾语(或补语),在宾语(或补语)之后停顿。

有时,也可根据其他断句的标志,比如某些句末和句首的虚词、某些特殊句式以及对称句式等。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

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

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答案】B

【解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评】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3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分)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分)

【答案】

(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

(关键词:

会、扰乱、“为……所……”的被动句式,全句大意。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关键词:

若、诡、是,全句大意。

(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关键词:

淫、甘,全句大意。

【解析】第

(1)句的“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兵荒马乱之意;“为……所……”表被动。

(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诡”是“诡异、古怪”之意;“是”作形容词,“正确、对”之意。

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作意动,相当于“喜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作答文言翻译题,要先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

一般来说,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多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翻译时一定要把这些地方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

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

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

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

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

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

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

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

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

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

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

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

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

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

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

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

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

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

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

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

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

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

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

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

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

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

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

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

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考点精解】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概括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

【命题规律】

“筛选文中的信息”,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每套高考试卷的必考题,也就是说其他高考试卷是将这一考点与分析综合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历年高考所有试卷都对此考点单独设题,题量1—2题,分值3—7分。

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

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

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技巧点拨】

1.转变阅读观念,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转变阅读观念,用读现代文的方法来读文言文。

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

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对高考筛选信息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命题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所以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4.了解主要命题方式:

(1)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2)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例: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分析:

①句①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

句③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句⑤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

所以答案应为C项。

(3)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

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