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942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国标本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其中《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表达了同一个主题:

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习作六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而且能让学生提高认识。

培养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六中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

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能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再写下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会背《小儿垂钓》和《池上》。

4.能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在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5.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家园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理解古诗《小儿垂钓》和《池上》的意思,想象故事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习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3.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2课时

《云雀的心愿》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3课时

五、学情分析:

18.沙漠中的绿洲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辅以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体会阿联酋人民的壮举,从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辅以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体会阿联酋人民的壮举,从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和赞叹,感受到改造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研读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语句,体会他们改造自然、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准备:

老师做好课件,板书好课题,调查学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霎时()侍弄()恶劣()填补()

漂亮()代价()挖去()盐碱()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星罗棋布纵横交错不毛之地源源不断

2.读一读课文,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并试着从文中寻求答案。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试着划分段落。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建出来的。

4.收集一些关于沙漠和阿联酋迪拜的资料。

【教案】

一、导入新课,就题质疑

1.板书课题“绿洲”,让同学们说说绿洲的样子(老师相机板书相关词语);再板书“沙漠”,让学生用搜集来的资料说说沙漠的样子(老师相机板书相关词语);将课题板书完整,让学生就题质疑。

老师归纳、点拨、提炼同学们的问题。

2.沙漠可谓不毛之地,可是那里怎么会遍布星罗棋布的绿洲呢?

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小组内交流学案1。

4.集体反馈:

(1)读词语,及时正音。

霎时侍弄恶劣填补星罗棋布不毛之地

漂亮代价挖去眨眼纵横交错源源不断

(提醒多音字“漂”的读音、“霎”、“侍”的读音)

(2)理解词语意思。

 星罗棋布:

罗,罗列。

布,分布。

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不毛之地:

不毛,不生长庄稼。

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纵横交错:

形容交叉、错杂的样子。

侍弄:

本课指经营、管理、养护。

源源不断:

本课指水流接连不断的样子。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予以点评和纠正错误。

三、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学案第2题:

你提出并解答了哪些问题,看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试着给课文分分段,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每段的意思。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交代沙漠中的绿洲的位置。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让沙漠变成绿洲。

第三部分:

(第4-6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的。

第四部分:

(第7自然段)写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美好的生存环境。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看看它们都谁容易混淆。

2.重点指导书写“挖”,指导学生把握好间架结构和笔顺笔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沙漠环境的恶劣和绿洲环境美好的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非常精心,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并写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3.为什么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尝试完成课本后的习题5。

【教案】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默写两组词语,一组关于沙漠,一组关于绿洲,并让学生齐读,在读中受到震撼。

2.出示“沙漠”、“绿洲”图片,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质疑图片,激发阅读期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沙漠和绿洲的特点,他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怎么也无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的?

这也是作者访问迪拜的原因,迪拜之行让作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二、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

1.同学们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2.学生快速读课文,汇报交流:

(1)“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2)“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3.老师小结:

正是因为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辛勤培植和精心侍弄花草树木,沙漠中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

三、研读“代价”,探究解疑(围绕学案2、3)

1.理解“代价”的意思:

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和精力。

就“代价”质疑: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哪些代价?

这代价是多大?

2.研读课文相关段落和语句,探究“种植的代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引领学生理解:

阿联酋人民种下的仅仅是树吗?

(是美好的希望,是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阿联酋人民“花很大代价”辛勤培植花草是源于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过渡: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财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怀着不怕困难,改造环境的坚定决心,用智慧来培育花草,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这高昂的代价不仅仅体现在培育花草上,还表现在养护花草上。

2.研读课文4-6自然段中的相关段落、语句探究“养护的代价”:

(1)分角色朗读“我”和养护工人的对话,体会他们对花草的爱护。

(2)研读体会“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了解每一个阿联酋的人民也十分爱护这些花草树木。

(3)老师引读并小结:

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阿联酋的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四、运用语言,内化提升

1.检查学案5完成情况:

此刻,你就站在迪拜街头,你看到什么?

(马路、绿岛、高楼大厦、草地、绿树、鲜花、喷泉……)指一到三位同学汇报学案完成情况,老师和学生集体评价:

要求能按方位或移步换景的顺序介绍,且有重点。

2.站在迪拜街头,你全然感觉不到这绿色之都竟是一座建在不毛之地上的城市,这真是一个奇迹。

(把问号变成感叹号)朗读课题,记住这一奇迹。

3.了解了阿联酋的人民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后,你想说什么?

(出示课件,指名练说)

我想对阿联酋人民说:

我想对中国人民说:

  

我想对同学们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破化绿化,砍伐森林的人说:

  

4.总结:

同学们,你们说的话也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心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迪拜,更多的绿洲,为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19.云雀的心愿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云雀母子的“对话”,辅以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知道破坏森林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能围绕“森林是在是太重要了”来提炼复述课文,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老师编写学案,制作课件,板书好课题,了解学情;学生自主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讨厌()冲垮()树冠()冲刷()枯枝败叶()

土壤()邀上()泛滥()凶猛()乱砍滥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埋怨乱砍滥伐贫瘠咆哮泛滥

2.小云雀跟着妈妈先后飞到了哪些地方?

请你按“总---分---总”的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3.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云雀的妈妈跟小云雀说了些什么,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一读。

【教案】

一、导入新课,就题质疑,激发兴趣

1.老师板书“心愿”,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愿。

老师边说“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小云雀也有自己的心愿。

”边将课题板书完整,让学生就题质疑。

老师归纳、点拨、提炼同学们的问题:

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呢?

2.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这篇通话故事。

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强化词语认读和理解

1.投影词语,指名认读,及时正音。

讨厌冲垮树冠冲刷枯枝败叶

土壤邀上泛滥凶猛乱砍滥伐

(提醒多音字“冠”的读音以及“垮”、“滥”的读音)

2.检查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

乱砍滥伐:

没有节制地砍伐(森林)。

贫瘠:

土地不肥沃。

泛滥:

水向四处漫流。

咆哮:

猛兽怒吼。

比喻江河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叫喊。

3.检查对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予以点评和纠正错误,就学生朗读中体现出来的长句和难句进行指导。

4.对学案上的不足或错误予以完善和矫正。

三、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了:

沙漠、大河、森林的上空。

(2)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原文,并提醒学生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集体反馈,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它们飞到沙漠上空,看到黄沙漫天飞舞。

听妈妈介绍,小云雀知道这是人类乱砍滥伐的结果。

第三部分:

(第5-10自然段)它们飞到大河上空,看到洪水泛滥成灾。

听妈妈介绍,知道这是人类乱砍滥伐的结果

第四部分:

(第11-13自然段)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森林里冬暖夏凉。

第五部分:

(第14、15自然段)到沙漠上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看看它们都和谁容易混淆。

2.重点指导书写“壤”、“擦”,指导学生把握好间架结构和笔顺笔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云雀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这样的心愿的?

2.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了解森林的作用。

(结合课本后的习题4、5完成)

3.和组内同学或同桌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语气、神态等。

【教案】

一、揭示课题,引出“心愿”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云雀的心愿。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

——让沙漠变成绿洲)

2.投影出示小云雀的话,一起读一读!

这是小云雀发自内心的呼唤: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这是我的心愿。

”师边范读边在关键词“实在、太、一定、重新”上加点,指导再读。

3.云雀为什么产生这个强烈的心愿?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随云雀的妈妈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吧!

老师引:

它们“飞呀飞”,分别飞到了----,生接“沙漠”、“大河”、“森林”的上空,老师板书“沙漠”、“大河”、“森林”。

二、探究成因,走进“心愿”

一)感受人类乱砍滥伐带来的灾难

1.感受沙漠的“漫天飞舞”与“贫瘠”

(1)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漫天飞舞”、“贫瘠”等体会沙漠的贫瘠和可怕,结合《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寸草不生”等词加深理解。

(2)投影森林与沙漠的图片,进行对比,老师辅以相应的解说,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说说感受,认识到人类乱砍行为造成的恶果。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埋怨”和“心疼”。

2.感受洪水的“泛滥成灾”与“凶猛”

(1)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了大河的上空,(课件显示河水泛滥图)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指名说,板书:

泛滥成灾

(2)指导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等,体会洪水的凶猛。

(3)师引读课文:

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读)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生读)

(4)云雀妈妈为什么会叹气呢?

学生谈原因。

是啊,由于人类缺乏环保意识,毫无节制乱砍滥伐,最终,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人类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严重惩罚。

(5)过渡:

悲剧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类乱砍滥伐的结果。

既然森林如此重要,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继续听听小云雀和妈妈的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对话吧。

二)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1.分角色朗读10-13自然段。

2.理解“大水库”、“空调器”,体会森林的作用

(1)小组围绕这个问题讨论森林的作用。

(2)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蓄水保土、调节气温

(3)引导学生用“……可以……,也可以……”复述本段中森林的作用。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森林其它方面的资料,认识森林的作用,用上“……可以……,也可以……”句式复述森林的作用

4.老师总结:

森林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会说(课件再次显示句子: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这是我的心愿。

”)(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升华“心愿”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激发环保意识,升华“心愿”: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昔日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被漫天飞舞的黄沙替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洪水无情地冲垮,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无知和贪欲,你想对那些正在乱砍滥伐的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那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全人类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化提升,强化“心愿”

1.是呀,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中心句,谈谈并写一写自己的认识。

2.学了本文,我想云雀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的心愿,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

“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3.听,他们来了,集体朗诵《走,我们去植树》。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20.古诗两首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描绘的意境,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孩子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思,在读中想象诗歌的意境,并能把握孩子纯真可爱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板书好课题,了解学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1)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撑船()小艇()浮萍()踪迹()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解”、“一道”

2.读读全诗,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收集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积累一两首白居易写的古诗。

【教案】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

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背诵古诗)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

理解诗题:

在荷花池塘里。

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学生简介,师生互相补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字音:

撑、艇、萍;②学习新词:

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诗歌,弄懂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激发想象:

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想象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

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探究:

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1)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幼稚()侧坐()垂纶()莓苔()应人()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遥”、“应”、“垂纶”

2.读读全诗,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收集资料,了解胡令能的生平事迹。

【教案】

一、出示画面,导入新课

1.师出示课文插图,边描述:

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

瞧,谁家的小朋友,正专心致志地钓鱼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3.揭示作者,简介作者胡令能(学生简介,师生互相补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强调“蓬、侧、苔、惜”的读音;

②学习新词:

莓苔,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