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9314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教案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4.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要我把这条鱼放掉。

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给加点字注音,再把词语读准确。

允许()鱼饵()涟漪()

遵守()弧形()铭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可以请词典帮忙。

斩钉截铁铭刻涟漪允许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引号?

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课题呢?

3.读课文,思考:

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这句话的,汤姆听了又是怎么做的?

4.收集资料,了解《钓鱼法规》。

【教案】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读课题: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质疑:

(1)这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交流学案2

你能试着把这句话的意思读出来吗?

(指名读)听出什么?

(2)预习时,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这句话是谁说的?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结果把鱼放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学案1。

2.集体反馈:

(1)出示词语:

夜幕初垂、汤姆、钓鱼、鱼钩、鱼竿、拖出、

从未见过、允许、规定、丝毫、低沉、铭刻

鱼饵、小心翼翼、遵守、斩钉截铁、这辈子

(2)指名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生字词,读准音。

(4)读好词语,读出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夜幕初垂、从未见过、铭刻、斩钉截铁、小心翼翼、涟漪、允许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通句子,进一步思考学案第3题。

4.集体交流反馈:

(1)出示:

在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______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揭示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方法:

有时候我们用扩充课题的方法,也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哪几段是写汤姆钓鱼的事,哪几段写爸爸教育的事?

2.集体交流反馈。

四、学习钓鱼部分,感悟惊喜

1.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你觉得汤姆钓鱼时怎么样?

试着读出来。

2.指名读,你听出什么?

集体交流。

(钓鱼很熟练,经验丰富,喜欢钓鱼。

)板书:

惊喜

3.再读,边读边想汤姆钓鱼时的情景。

4.指导复述:

汤姆钓鱼的过程。

(1)出示词语,练习使用。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汤姆钓鱼的过程。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相机点拨:

垂、规

2.和学生共同书写“垂”,指导学生把握好间架结构。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认真多读几遍课文,找一找:

在那个晚上,汤姆的心情发生了几次变化?

用“~~~~”画出描写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再仔细读读并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体会他当时的想法。

2.思考: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

3.读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完成课本后的习题5。

【教案】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词:

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

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2.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出什么?

3.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还得到爸爸的赞赏,此时的心情十分惊喜。

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课文2、3、4自然段。

4.谈话导入:

“通过昨晚的预习,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品读悟情,探究明理

(一)品读第5——12自然段,感悟汤姆的心情变化。

1.默读第5——12自然段,回顾学案第1题的问题。

(出示)

2.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反馈:

(出示四句话,并朗读。

A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

哇!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1)指名朗读。

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板书:

惊喜)

(2)“小心翼翼”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小心翼翼?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从哪儿知道的?

感悟鲈鱼的大、美、珍贵和来之不易。

(3)指名读,齐读。

B“为什么?

”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1)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

不情愿

(2)你从哪个词看出汤姆不情愿?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C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1)不情愿也没办法,(引读)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汤姆的心情?

(2)是啊,无可奈何,哪个词最能表现出无可奈何?

板书:

无可奈何

(3)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汤姆的无奈不舍。

指名读,齐读。

D汤姆叹了口气,心想:

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怎样?

板书:

失望

(2)读好句子。

3.小结:

汤姆钓到大鲈鱼时,“一阵惊喜”;当爸爸要求他把“这条鱼放掉”时,又“很不情愿”;“慢吞吞”从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心中充满无奈;看着大鲈鱼游向湖心,汤姆只好“叹了口气”,心中不无遗憾。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4.练习朗读。

自由练读:

带着你感受到的汤姆的心情,把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读好。

5.从这四次心情的变化,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6.过渡:

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发现引起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都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

(二)读爸爸的话,理解自觉遵守。

1.出示爸爸的话,自由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学案第2个问题,集体反馈:

(1)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坚定)

(2)爸爸指指手表:

“现在是晚上十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遵守规定)

理解“允许”,并试着用上“允许”说一句话。

(3)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自觉遵守规定)

出示“斩钉截铁”,指导读出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语气来。

3.再读爸爸的话,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呢?

(三)读第13自然段,感悟受益一生。

1.汤姆失去了一条大鱼,可是却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他后悔吗?

让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出示)

2.指导回顾全文,交流学案第3个问题。

(1)那晚的情景”指什么情景?

那晚的情景一直深深的记在汤姆的心里,你们记住了吗?

会记多久呢?

会记一辈子永远就叫——(铭刻)爸爸说的哪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

一起来读读——(出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2)交流学案第3个问题,明白道理。

三、课外拓展,深化感情

1.交流学案第4题。

2.把给你启示最深的一句话认认真真地写下来,可以把它制成书签。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18.狼和鹿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尊重规律。

教学重点:

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领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快给加点字注音吧!

捕()杀血()泊提()防

狩()猎蔓()延袅()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

贪婪提防繁殖蔓延

2.读课文,思考:

凶残的狼和美丽的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查找有关狼和鹿的资料,并将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交流课前资料:

出示图片(狼、鹿),说一说有这两种动物的成语,再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狼和鹿的资料。

2.板书课题,读课题,质疑:

(1)狼是贪婪而凶残的,鹿是活泼而美丽的,那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学生自觉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交流学案1。

2.集体反馈:

(1)出示词语:

捕杀狩猎繁殖传染居然祸首凯巴伯其他特意一旦葱绿饥荒消退贪婪捕杀狩猎繁殖

传染提防血泊反倒

(2)指名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生字词,读准音。

(4)读好词语,读出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贪婪提防繁殖蔓延天敌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通句子,进一步思考学案第2题。

4.给学生提供句式,让学生尝试着有条理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___________,鹿_________;后来,森林变得__________,鹿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鹿在森林中嬉戏,但要提防狼的暗算。

(2)狼被捕杀。

鹿群大量繁殖,森林和鹿群都遭了殃。

(3)人们终于明白了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过多繁殖的鹿是毁灭自己和森林的“祸首”。

2.集体交流反馈:

这篇课文可以分析为几段?

每段写什么?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哪些字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2.范写比较难写的字,重点指导:

退、凯、葱、染、惨。

3.指导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

谁是“功臣”,谁又是“祸首”?

为什么人们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称为“功臣”,而温顺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

用“——”划出文中的有关语句。

2.再读课文,思考:

狼和鹿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3.完成课本后的习题4。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教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描写森林、鹿和狼的词语。

(指名读)

生机勃勃葱绿枯黄

美丽活泼饥饿疾病祸首

贪婪凶残功臣

2.提问:

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你能用上这些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过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

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品读课文突显矛盾

(一)森林的变化。

(出示图)

1.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

(1)先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把直接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画下来,再读一读。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2.然而,事隔25年,凯巴伯森林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

(出示图)

(1)快速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样找出直接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2)集体交流,引读体会。

3.出示对比图文,分读。

(二)鹿群的变化

1.过渡:

在这25年间,鹿群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找出鹿群的数量和生活状态变化的句子,把表示数量的词圈出来,表示生活状态的句子用括号括起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3.小组合作学习。

4.集体交流反馈:

(1)鹿群数量的比较

A、数量的变化B、通过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

(2)鹿群生存状态的比较

A、原来的生存状态: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B、现在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群饥饿的鹿。

C、更严重的状态: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品读,想象八千只病鹿的样子。

(想象练说)

(三)深入探究感悟道理

1.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你知道原因吗?

指名说原因。

引读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2.学习第四自然段,交流学案第1和第2个问题。

(1)集体交流:

为什么狼反而成了“功臣”?

鹿却成了“祸首”?

(2)句式练习:

因为狼_______________,所以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说鹿是“祸首”,是因为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学案第3个问题,理解引号的作用。

(1)狼真的是“功臣”吗?

鹿想这样吗?

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2)小结并概括引号的作用。

4.人们已经犯下了错误,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呢?

(揭示保护生态平衡。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像狼、鹿这样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呢?

交流学案第4题。

2.结合板书,回顾总结全文:

学完了整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我们要保护环境,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切莫随意破坏)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19.放飞蜻蜓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1)请你准确地诵读下面的词语,并且给加点字注音。

慈()爱蚊()子孑()孓()

田埂()撅()平衡()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

感受抚摸孑孓七嘴八舌

2.读读课文,根据提示分段。

(1)第一段(第______自然段)写捉蜻蜓。

(2)第二段(第______至_______自然段)写谈蜻蜓。

(3)第三段(第______自然段)写放蜻蜓。

3.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并将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教案】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陶校长的四块糖果这个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陶校长这个人物)导入:

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关于陶校长的故事:

放飞蜻蜓。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9.放飞蜻蜓

(1)读课题,指导书写蜻蜓。

(2)学生自觉质疑:

谁捉了蜻蜓?

谁放飞蜻蜓?

谁让他们放飞的?

为什么放飞?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蜻蜓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内交流学案1第

(1)题。

2.集体反馈:

(1)介绍陶行知。

①认读“陶”,识记字形。

②理解“先生”的用法。

(2)交流: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陶先生和孩子们交流蜻蜓?

(2-9小节,梳理文章脉络)

②写了蜻蜓的哪些方面?

(食物、眼睛、尾巴)

(3)分节朗读课文,根据介绍蜻蜓的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相机正音并理解词义。

①指名读食物部分,读准:

翠贞、七嘴八舌、孑孓、田埂。

②课文有三处写了蜻蜓的尾巴,全都找出来多读读。

指名读,齐读,理解词语:

据说、一节节、一截。

③指读眼睛部分,指导生字:

复。

(4)理清脉络,交流学案2,指导分段的方法。

①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概括小标题:

捉蜻蜓。

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概括:

放蜻蜓

③默读中间的部分,说说又写了什么?

概括:

谈蜻蜓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交流学案3。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陶、慈、舌、抢、蝇、蚊、握、据、构、复”。

2.自由识记生字字形,重点交流“抢”、“复”,进行“握、据”的区别。

3.学生描红,边描边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交流在描红中自己觉得比较难写的字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笔划。

教师重点范写“陶”。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案】

1.认真读课文,思考:

蜻蜓吃什么?

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蜻蜓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再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圈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上。

3.继续收集有关蜻蜓及陶行知的资料。

【教案】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慈爱苍蝇握手结构复杂(同桌互相检查,老师检查听写情况)

2.复习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

在课文19、放飞蜻蜓中认识了哪些人?

我们知道了陶行知和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知情

(一)走近蜻蜓

1.通过预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在小组内交流学案1。

2.集体交流反馈:

(1)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来说一说。

(2)理解“七嘴八舌”。

(3)出示:

陶行知说:

“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

“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补充习题》上的课文链接。

(4)引读:

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

(5)指导朗读:

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6)陶先生就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吗?

你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

交流收集到的蜻蜓的资料。

(7)从这些知识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过渡:

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知道蜻蜓的有关知识的呢?

(通过和陶行知的交谈中知道的。

)那么,通过仔细阅读,你认为陶行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二)走近陶行知

1.学生交流,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陶行知爷爷不仅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

(和蔼可亲、尊重孩子、循循善诱、富有爱心)

2.再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学案2。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3.集体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和蔼可亲。

(2)“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3)“用商量的口吻”“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循循善诱、尊重孩子。

4.交流收集到的有关陶行知的资料,阅读《小孩不小歌》。

(三)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1.怎么把这篇课文读好呢?

指导朗读:

在读陶先生的话要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要天真,热情。

2.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

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孩子们在陶行知爷爷的循循诱导下,放飞蜻蜓的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2.陶爷爷爱孩子,也爱动物,特别是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更应该保护。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

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呢?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练习6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学习王尔德对待加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照样子,练写外形呈三角形的钢笔字,注意要上紧下松。

3.背熟八条成语和古今贤文《环保篇》。

4.按要求调查、填表,在实践中交流、合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练习用毛笔书写“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学习王尔德对待加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地背熟成语和古今贤文《环保篇》。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在实践中交流、合作、提建议,锻炼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

一、教学第一题:

处处留心(标点符号)

(一)复习《标点符号歌》

1.出示第一段话(没有标点)让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说说刚才读的感受。

3.揭示原因:

是啊,标点法号非常重要,少了它,句子读起来吃力、没感情,让人听不懂。

4.学生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加好后读给同桌听。

5.指名读,交流看法。

6.小结,出示一首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依据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表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个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