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759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钻木取火

C.比较硬度

D.酸雨的腐蚀

2.下列表格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体考考场上发令枪产生白烟的反应

化合反应

B

用小苏打粉焙制糕点时的反应之一

分解反应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置换反应

D

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A.AB.BC.CD.D

3.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对比两个试管中的实验,可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终未浑浊,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B.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则不含碳元素的一定不是有机物

C.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D.汽油、洗涤剂、氢氧化钠去除油污的原理各不相同

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口罩、“84”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剂和医用酒精在防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用口罩生产过程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属于氧化物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过氧化氢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6.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①

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丁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和等于乙物质的质量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C.甲物质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构成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羊毛和合成纤维

鉴别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现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C

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Ca2+、Mg2+、

除杂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KNO3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分离

先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搅拌

A.AB.BC.CD.D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不能正确表示的是

A.

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B.

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甲>丙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

向一定量的HCl和CaCl2混合液中不断滴入Na2CO3溶液

10.下列从原料到制取较纯的最终产物的制备方案中,符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上不造成污染的方案是

A.

B.

C.

D.

11.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B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21∶40

D.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把尾气通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12.向某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

则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A.

×100%B.

×100%C.

×100%D.

×100%

二、填空题

1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铝属于_______元素(填写“金属”、“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写“得到”、“失去”电子。

(2))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

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_______(填“高”或“低”)的性质。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____(填写“强”、“弱”或“相同”)。

14.KNO3与NH4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1)t1℃时,将25gKN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2)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样品,要除去氯化铵固体,具体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

A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B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溶解、升高温度、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3)t2℃时,将KN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降到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a,b)_______(填字母)

Aa>b        Ba=b       Ca

(4)t℃时,将一定量的KNO3,和NH4Cl溶液分别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质量与析出晶体质量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原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甲”、“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10%(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甲是NH4Cl溶液,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一木块漂浮于t1℃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上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则当时温度变化是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15.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

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新疆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不但柔软有弹性而且还富有光泽、透气性好。

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

纤维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它属于_______(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之一)

(2)豆浆除了富含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Ca、K、Mg、Fe、Zn等元素,Zn属于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火立熄"灭火球是种新型灭火装置,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释放,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ABC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①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

③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B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C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

2       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4)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三、推断题

16.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均合同种元素,其中A、C、D、E、F分别为五种类别不同的物质。

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B有毒,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C.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D除了检验C,还可以用来_______(写一种用途);

(3)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

17.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集满时的现象为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干燥氧气,氧气从_______端(选填“a”或“b”)进入。

(2)D装置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_____。

若利用该装置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E装置模拟氢氧焰实验:

①关闭止水夹K,通入氢气并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止水夹K,通入氧气。

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有关。

(4)F装置中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确认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残留液中是否有盐酸剩余,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取样,加入少量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取样,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样,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D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②脱脂棉燃烧是因为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Na2CO3和_______,且该反应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五、科学探究题

18.熔喷布是生产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

为了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完成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熔喷布易燃,只可能由C、H、O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实验探究】

连接如下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mg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再点燃酒精灯。

一段时间后,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

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

冷却,称量。

计算得出:

B、C装置共增重ag,D装置增重bg。

(1)装置B中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生了H2O。

(2)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尾气中检测不到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说明样品燃烧充分。

【思考拓展】

(4)根据

(1)、

(2)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5)若_____________(用含m、a、b的关系式表示),说明该熔喷布不含氧元素。

六、计算题

19.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

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

(2)b的数值为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比较硬度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酸雨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酸雨中的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方程式:

,由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氯化银不溶于水,与铜不反应,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D、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答案:

B。

3.B

【解析】

【详解】

A、图中溶质的质量以及溶剂的体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故无法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A错误;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与水接触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有可能是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石灰水与氯化氢发生了反应,无法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浑浊,说法错误;

B、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不含碳元素的一定不是有机物,说法正确;

C、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有碳没有反应完全,应调大进风口,供给氧气,使碳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D、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是利用发生化学反应原理,三者去除油污的原理各不相同,说法正确;

答案:

A。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环氧乙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35.5:

16=46:

71:

32,则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水和双氧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D、酒精易燃易爆,使用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说法正确。

故选:

D。

6.B

【解析】

【详解】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而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甲实验的粗盐提纯要先将固体溶解,乙实验配制溶液时也需要将固体溶解,此选项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在蒸发结晶时要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读的值偏大,会使量取的水偏少,即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丙、丁物质中氧元素全部来自氧气(乙)中,丙、丁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和等于乙物质的质量,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2,说法错误;

C、甲物质是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说法错误;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元素均为-2价,说法错误。

故选:

A。

8.A

【解析】

【详解】

A、羊毛燃烧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味道,故可用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最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多余的氯化钡不能除去,C错误;

D、分离硝酸钾和硝酸钡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硝酸与硫酸钡不反应,故该方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D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压强越大,氧气的溶解越大,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故A正确;

B、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甲、乙会析出晶体,降温后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应该按照t2℃的溶解度计算,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甲>丙,故B正确;

C、铁与稀盐酸反应:

,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锌与稀盐酸反应:

,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直线的斜率更小,又因为稀盐酸的质量的质量分数相同,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取决于HCl,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

D、向一定量的HCl和CaCl2混合液中不断滴入Na2CO3溶液,碳酸钠溶液首先和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HCl反应完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碳酸钠再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D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

,此选项不正确;

B、碳酸钙高温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此选项正确;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进行判断可知硝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反应,此选项不正确;

D、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出铜,但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A、B处发生的反应是:

,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选项A不正确;

B、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铁粉呈黑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B处实验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3×(12+16)]∶(56×2+16×3)=21∶40,选项C正确;

D、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在反应中一氧化碳有部分没有参与反应,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图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又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把尾气通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不能吸收一氧化碳,应该在C处右端管口用酒精灯直接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方法一:

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等于所加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纯硫酸的质量为y

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方法二: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233,则加入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33,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98,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

B。

13.    金属    失去    高    弱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铝”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

(2)合金的硬度、抗腐蚀性比其组成纯净水的硬度、抗腐蚀性高,但熔点要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高的性质;

(3)依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不反应,钛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若,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14.    70g    B    D    甲    

    t>t1    升温    减少

【解析】

【分析】

【详解】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硝酸钾,此时溶质20g,溶剂50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小,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样品,要除去氯化铵固体,溶解,得到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加热浓缩、降温结晶、此时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冷水洗涤降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干燥;

答案:

B;

(3)t2℃时,将KN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此时硝酸钾的浓度大于氯化铵的浓度,降到t

,此时硝酸钾的浓度=氯化铵的浓度,题目中没有给出该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

答案:

D;

(4)如图2所示:

蒸发溶剂,甲溶液马上有晶体析出,乙过一段时间才析出晶体,原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蒸发m1质量的溶剂,析出质量为n的甲物质,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若甲是氯化铵溶液,溶液均饱和后,析出相同体积的晶体,甲蒸发溶剂的质量大,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t的取值范围t>t1

(5)一木块漂浮于t1℃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上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木块排出的体积变小,由浮力公式:

mg=ρgv,v减小,说明ρ,即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增大,则当时温度变化是升温,硝酸钾固体溶解,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减少。

15.    3    有机物    微量    

    干粉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氧气、干粉分解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纤维素[(C6H10O5)n]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它属于有机物。

(2)豆浆除了富含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Ca、K、Mg、Fe、Zn等元素,Zn属于微量元素。

(3)①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干粉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氧气、干粉分解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③A、磷酸二氢铵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

B、磷酸二氢铵属酸式盐,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说法正确;

C、通过计算知:

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6):

(16×4)=3:

32;故该选项错误;

D、磷酸二氢铵受热易分解,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说法正确;

故填:

C。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